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青香蕉抗性淀粉的发酵特性。利用健康成人和婴儿新鲜粪便提取液模拟肠道环境,对不同抗性淀粉含量的底物进行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产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发酵产物中短链脂肪酸总量增加,丁酸量也显著增加。婴儿粪便提取液远高于成人粪便发酵抗性淀粉时的产短链脂肪酸作用。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对青香蕉抗性淀粉的发酵模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ABA处理对香蕉果实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蕉为试验材料,用0.5 mmol/L ABA(生产中常用浓度)分别处理抽蕾20 d和抽蕾60 d的香蕉果穗,研究其对香蕉果实中4种不同类型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刚采收时,与对照(水处理)相比较,ABA处理的香蕉果皮颜色呈绿黄色,淀粉颗粒形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0%、8.18%、0.39%,支链淀粉含量上升了7.18%。可食期与对照相比较,采前ABA处理的香蕉果实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分别上升了0.88%和0.5%;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97%和5.24%;相关性分析表明,采前ABA处理与不同类型淀粉含量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829 0,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香蕉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的底物浓度、pH值、发酵温度和时间预试验范围,采用均匀设计优化试验,经Uniform Design3.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高纯度抗性淀粉的最佳组合参数为:芽孢杆菌接种量为体积分数3.69%,最适发酵pH值为4.83,发酵温度为36℃,发酵时间为12h,得到的抗性淀粉纯度最高为98.5%。  相似文献   

4.
香蕉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香蕉为试材,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采用了干法工艺提取香蕉淀粉,测定了其透明度、持水性、淀粉糊黏度等性质并与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香蕉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较低,持水性、透明度和抗老化性均较好,作为一种新的淀粉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压热法制备的抗性淀粉为原料,研究抗性淀粉常见的物理特性。膨胀率的测定表明,抗性淀粉的膨胀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提纯后的玉米抗性淀粉颗粒为不规则形状;X-射线图谱表明,抗性淀粉中晶体的存在;DSC曲线进一步证明了抗性淀粉主要是由耐热性较高的直链淀粉晶体构成。  相似文献   

6.
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与淀粉代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楚香蕉采后果实硬度与淀粉代谢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以‘巴西’蕉(Musa sp. ‘Brazil’)果肉为试材,对香蕉采后果实淀粉代谢与果肉硬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总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总淀粉酶活性呈上升趋势,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型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下降与总淀粉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酶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相关性不显著。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下降可能主要涉及到总淀粉含量的下降和总淀粉酶活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高低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间淀粉主要特性差异,利用江苏省农科院水稻品种资源项目组筛选出的抗性淀粉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水稻种质,比较分析了RVA特征值和淀粉晶体热力学差异.结果表明,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3个水稻材料崩解值较低,而消减值较高;抗性淀粉含量较小的3个水稻材料崩解值较高,而消减值较低.高低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间RVA特征值和淀粉晶体热力学有较大的差异,可为高抗性淀粉含量功能性水稻品种育种提供新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木薯抗性淀粉得率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制备木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使用压热酸解法研究淀粉乳质量分数、压热温度、压热时间、磷酸添加量、糊化时间等因素对木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木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30%,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30 min,磷酸添加量2.0%,糊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木薯抗性淀粉得率为25.95%,与抗性淀粉含量为1.2%的木薯原淀粉相比,其抗性淀粉含量增加24.75%。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支直链淀粉含量的原淀粉为原料,采取通电加热和水浴加热2种方式处理淀粉,用自制淀粉糊化电导率测定仪采集数据,讨论通电加热对抗性淀粉(RS)形成的影响以及抗性淀粉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发现,采用不同电压通电加热糊化马铃薯淀粉的结果显示,150 V电压糊化马铃薯淀粉,产生的RS最多(8.64%);110 V电压,最终产生的RS最少(6.65%)。对于所采用的全部三种淀粉而言,通电加热后的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均少于水浴加热处理的样品。在红薯淀粉中,抗性淀粉的减少量达到22.78%。结果表明,通电加热相比于其他加热方法,更加快速均匀。利用通电加热制备抗性淀粉能有效地改变最终抗性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抗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食品应用价值,已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阐述抗性淀粉的定义、分类、理化性质及产业研究进展,展望了抗性淀粉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我国富含抗性淀粉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并对制备出的马铃薯抗性淀粉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利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研究马铃薯抗性淀粉的体外消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湿热处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适工艺参数,以抗性淀粉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淀粉含水量、湿热处理温度和湿热处理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确定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含水量30%,湿热处理温度90 ℃,热处理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抗性淀粉得率为26.63%。淀粉经过湿热处理后仍然保持偏光十字,为颗粒型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13.
抗性淀粉的功能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抗性淀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动物营养学家的广泛关注。抗性淀粉的含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种类、脂肪、蛋白质、加工方式和条件等。结肠发酵、细菌生长、粪便体积、排空时间和饲粮能量值等都受到抗性淀粉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抗性淀粉的这些功能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合理利用动物饲料中抗性淀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压热、辐照和微波3种方法制备抗性淀粉,并研究其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含量及物化特性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抗性淀粉含量、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和链构象。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经压热、微波和辐照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辐照处理制备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原淀粉和3种处理淀粉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辐照处理的淀粉溶解度最高,膨胀度最低;压热、辐照和微波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淀粉的透明度(p0.05);3种处理方式降低了淀粉的有序结构和双螺旋结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乙烯催熟香蕉品质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明锋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11-311
以“巴西”香蕉(Musa nan acv.Baxi)为材料,以香蕉果皮叶绿素和果肉淀粉含量为指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乙烯浓度、贮藏温度和时间对香蕉催熟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浓度对香蕉果皮叶绿素降解影响显著(p<0.05)、对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作用不明显;贮藏温度和时间对香蕉品质的影响极显著(p<0.01)。拟合回归的乙烯浓度、贮藏温度和时间与香蕉品质间关系的模型,置信水平大于95%。  相似文献   

16.
脆炸香蕉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1-61
材料:香蕉、鸡蛋、面包糠、面粉。做法:1.鸡蛋放入盘中打散,淀粉、面包糠分别放入两个盘中。2.香蕉去皮,从中间切断。3.香蕉先蘸蛋液,再蘸淀粉,再一次蘸蛋液,最后裹上面包糠。4.锅内放油,烧至6成热,将香蕉下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即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17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并对其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与总淀粉含量以及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RVA黏度的峰值和低谷黏度、Zeleny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及干面筋含量8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中与抗性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是直链淀粉含量(r=0.60);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分别为峰值黏度(r=0.27)、膨胀势(r=0.28)和总淀粉含量(r=0.31);抗性淀粉含量与湿、干面筋含量间呈不显著负相关(r=-0.16,r=-0.03).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八个品质性状中对小麦抗性淀粉含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直链淀粉的含量、总淀粉含量、高峰黏度及膨胀势,这一结果可以解释抗性淀粉42.2%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防御酶为指标,研究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以期开发香蕉枯萎病的生防制剂。分别接种串珠镰刀菌、饱和石灰水、无菌水处理组培香蕉苗,7天后接种尖孢镰刀菌,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和饱和石灰水对香蕉枯萎病株POD酶有一定影响,但在3~6 min均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25℃反应15 min,串珠镰刀菌处理SOD的活力(22.967)高于石灰水(18.171)和无菌水(14.322);2种处理CAT酶的活力曲线略高于对照,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串珠镰刀菌、饱和石灰水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抗性的产生。研究旨在为香蕉枯萎病诱导抗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淮山药为原料,采用酶-压热法制备淮山药RS3抗性淀粉。在考查了淮山药淀粉乳pH值、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及老化时间对淮山药RS3抗性淀粉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淮山药RS3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并研究其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淮山药RS3抗性淀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淮山药淀粉乳先经180 U/g普鲁兰酶在pH值5.5条件下酶解5 min后,再经过109℃压热处理20 min,冷却后在4℃条件下老化18 h,此条件下淮山药RS3抗性淀粉的得率为20.7%±0.26%,其消化率仅为8.22%/h±0.3%/h。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普鲁兰酶(PUL)去除苦荞淀粉支链,进行多次湿热处理(HMT),探究PUL用量和HMT次数对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UL、HMT和PUL-HMT均能增加苦荞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用量10U/g、HMT 2次效果最佳,抗性淀粉含量从4.74%增加到13.38%。经过PUL-HMT,苦荞粉表面由光滑变凹凸状,晶型结构发生变化,从A型变为A+V型,相对结晶度和热焓值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内部短程有序结构轻微改变。去支化和HMT能有效改变苦荞粉理化性质,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10-HMT2的处理方法能得到更加理想的高抗性淀粉苦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