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母猪子宫黏膜表层或深层引起的子宫黏膜的黏液性和脓性炎症。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将导致子宫恢复时间延长、产后发情时间推迟.炎性渗出物还可改变子宫内环境的酸碱度,不利于精子和卵子的生存与受精,使受胎率明显下降,产仔间隔延长,有的母猪因此而屡配不孕,被迫淘汰,使养殖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选用4组配伍药物,对4组共64头患猪进行母猪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场的效果最佳、又经济实惠的治疗药物。结果表明:青霉素640万+链霉素300万肌肉注射一次,百疫灭溶液冲洗子宫后.再进行甲硝唑100ml、庆大霉素粉15g子宫给药治疗效果最佳,治愈率为81.25%。本文对规模化猪场及农村散养猪子宫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猪孕散"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方法:从某养殖场2016年5月-2017年5月喂养的母猪中,抽取120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进行分组研究,分别是A组、B组、C组,每组各有40头。A组采取西药洗宫,B组采取中药"猪孕散"治疗,C组采取西药洗宫联合"猪孕散"进行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母猪的受孕率是25.0%、B组母猪的受孕率是87.5%、C母猪的受孕率是97.5%,A组受孕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受孕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药治疗相比较,对母猪子宫内膜炎采取猪孕散治疗的效果更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中西结合治疗的成功受孕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来探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试验选择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7头经临床诊断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分析,所选个体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种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其中混合感染占比40。74%,单一感染占比59。26%。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湘西北某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对8头患病母猪子宫化脓性分泌物中病原菌采用培养、鉴别、纯化、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菌采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8种抗菌药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等3种药物表现为中介,中介率为10.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他25种药物均产生耐药性,耐药率为89.29%。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化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细菌感染的情况及其致病性,试验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ATB自动细菌鉴定及ATB自动药敏测试法,对40头子宫内膜炎淘汰母猪和15头无子宫内膜炎母猪的子宫体和子宫角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40头子宫内膜炎母猪样品共分离到70株细菌,分离率100%,其中从子宫体共分离到47株,子宫角分离到23株;从15头无子宫内膜炎母猪中1份子宫体样品分离到2株菌,其余均未分离到细菌,分离率6.67%。72株分离菌,经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16种。分离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小白鼠有较强致病力,并对28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生产母猪高淘汰率与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有关;环境中常在的条件性致病菌是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感染菌,并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促孕灌注液中黄酮对小白鼠卵巢、子宫及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促孕灌注液中黄酮促进排卵、治疗不孕症的疗效。21日龄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促孕灌注液中提取黄酮高剂量组、促孕灌注液中提取黄酮中剂量组、促孕灌注液中提取黄酮低剂量组、空白组、促孕灌注液组),分别测定各组小白鼠子宫质量增量、卵泡发育情况、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促孕灌注液组、黄酮3个剂量组小鼠子宫质量增量、卵泡直径的增大、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黄酮剂量组中高剂量组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中、低剂量组,3个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促孕灌注液组与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促孕灌注液中黄酮具有促进小鼠生殖器官发育及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乳酸环丙沙星、中药“孕宝”制剂两种药物对134头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治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9.17%、72.73%、71.43%;“孕宝”治疗此3种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3.10%、72.73%、83.33%。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优于“孕宝”,“孕宝”治疗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则高于乳酸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8.
应用中药提高繁殖母牛繁育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母牛繁育率的主要因素是不孕症、不发情或发情异常 ,而子宫内膜炎又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利用促孕散治疗子宫内膜炎 374头 ,治愈后受胎率达 89 0 4% ,比对照组提高 2 4个百分点 ,应用促情散对不发情或发情异常母牛进行催情治疗 ,试验牛发情率达 89 31% ,输精后受胎率达 5 4 2 7%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畜炎宁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主要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常见产科慢性、常发性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采集患子宫内膜炎奶牛产后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子宫内膜炎病例中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在临床试验中,选用海正畜炎宁与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进行对比疗效试验,通过治疗前后子宫及阴道恢复情况来确定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证实:该牛场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细菌主要是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蜡样芽孢菌、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单一感染所占比例为24.4%,混合感染所占比例为75.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海正畜炎宁最为敏感,临床试验也证实:肌肉注射畜炎宁组有效率最高,达到78.75%;子宫灌注畜炎宁组达到75%;而对照组子宫灌注组仅为50%,因此,在治疗牛子宫内膜炎时,海正畜炎宁可作为治疗药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中药促孕灌注液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制中药促孕灌注液,通过奶牛子宫内灌注,以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性不孕症。五年内治疗卵巢静止220例,持久黄体209例,获得满意效果。其结果表明该药能促进患牛发情、排卵,总发情率达94.9%,总受胎率为79.4%。经小动物实验,初步证明它具有轻微的雌性激素样作用和增强离体子宫收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核桃炭疽病病害防治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发病叶片、果实和枝干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室内测定25种杀菌剂配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病原菌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9个菌株,根据各菌株在PDA平板正反面的不同形态分为2类,分别选择1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P51和P57作后续鉴定。2个菌株接种果实和叶片后发病率均为100%,病原重分离均得到接种的病原,其形态特征均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真菌相似;将2个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与C.gloeosporioides真菌同源性达到100%。使用DNAMAN6.0邻接法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P51、P57与已鉴定为C.gloeosporioides的AB981196、HQ645082、KC355249和KJ676453以自展支持率100%聚类在一起。2)杀菌剂配方筛选:100%链霉素3 000倍液等5种配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配方之间差异不显著;100%链霉素3 000倍液等4种配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都强的是100%链霉素3 000倍液、25%咪鲜胺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引起雅安地区核桃炭疽病的病原为刺盘孢属C.gloeosporioides真菌;100%链霉素3 000倍液、25%咪鲜胺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4种配方对C.gloeosporioides真菌生长萌发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研究郏县红牛产后子宫内细菌的分部情况,为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对产后不同时间的21份子宫内容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4种(43株),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产吲哚金黄杆菌、浅黄金色单胞菌、奥斯陆莫拉菌、葡萄球菌等为主。从革兰氏染色结果来看,革兰氏阳性菌有23株(占53.5%)、革兰氏阴性菌有20株(占46.5%)。结果与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病牛所分离的细菌菌株及革兰氏染色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山西省某奶牛场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相关病原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16SrDNA测序分析法对采集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鉴定;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和致病性,并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了解其亲缘性。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株鲍曼不动杆菌,该株菌与中国内地和美国的分离菌株属于同一分支,且与美国的分离菌株亲缘较近;该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IV均耐药;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何光中  刘镜  杨红文  何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87-15389
[目的]探讨复方中草药灌注液"宫舒康"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在贵阳市清镇奶牛小区和乌当奶牛小区开展了临床试验。选取311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产后奶牛,随机分为2组,即复方中草药"宫舒康"治疗组和长效盐酸土霉素治疗组,并依据病情轻重分组治疗。[结果]在治疗轻度、中度子宫内膜炎病例时,复方中草药"宫舒康"和长效盐酸土霉素均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但中草药"宫舒康"组比对照组缩短了患牛症愈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并显著提高了受胎率(0.01  相似文献   

15.
蒋成砚  谢昆  魏静萍  田婷  起晓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20-14322
[目的]分离、鉴定竹鼠多杀性巴氏杆菌并探讨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从红河州某竹鼠养殖场采集患病竹鼠病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青霉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而对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耐药。[结论]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治疗与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因缺铁而产生的叶片失绿黄化,是新疆塔里木盆地钙质土壤上栽培的库尔勒香梨的一种严重生理性病害。研究滴注铁肥治疗法,为矫治果树缺铁黄化病提供有效措施。【方法】研究以邻二氮杂菲与硫酸亚铁生成的桔红色螯合物为示踪剂,模拟检测滴注施铁后在杜梨树体根系和树干部位木质部汁液中的铁素转运速度和浓度分布特点。【结果】供试树有红色铁液部位,有效铁含量和总铁含量分别高于对照供试树(7.5;~435.1;)和(10.2;~341.9;)。树干滴注实验中铁素在树干木质部的向树冠上转移速度要大于向根系下移速度(49.00;),且铁素浓度随着转移路程的延长,其稀释效应表现明显,根系注射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结论】在树干和根系滴注中均发现了滴注铁肥在木质部内发生的铁素失活现象。与根系滴注相比,树干滴注在铁的运输距离和抗失活方面优势更明显。选用树干滴注的方法矫治果树缺铁黄化病。  相似文献   

17.
从西瓜根腐病病株中分离得到镰刀菌10株,经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7株)、串珠镰刀菌(2株)、茄病镰刀菌株(1株).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88.2%,其他两种菌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8.4%和29.7%.对尖孢镰刀菌进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表明万寿菊杀菌素水乳剂与适乐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国6个区域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筛选出最佳治疗药物以减少子宫内膜炎对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从赤峰区域、张家口区域、潍坊区域、重庆区域、宝鸡区域和北京区域选择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中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用采样器每个区域采集60份(6个区域共计360份)患病牛的子宫内容物,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的方法鉴定分离纯化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征。【结果】潍坊、赤峰、北京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以单一感染为主。宝鸡、张家口、重庆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以混合感染为主。赤峰、重庆、张家口、潍坊、宝鸡、北京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赤峰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重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张家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潍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宝鸡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北京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雏鸡经口感染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测定口服抗生素对雏鸡盲肠内定植量和pH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限生雏鸡和普通雏鸡组,链霉素处理鸡和未处理鸡相比,前者的盲肠中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定植量高于后者;前者盲肠内容物pH值高于后者;庆大霉素处理鸡与未处理鸡相比,前者盲肠中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定植量和盲肠内容物pH值均高于后者,但是用庆大霉素处理要比用链霉素处理的影响程度小。普通雏鸡与限生雏鸡相比,口服抗生素能使限生鸡盲肠中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定植量多于普通雏鸡的定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