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组培法大规模繁殖花卉种苗,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在生产上是否可行?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组织培养是母鸡下蛋“一本万利”.根据理论公式推导,一棵苗可以获得几万棵、甚至几十万棵组培苗,不要花太大的成本;另一种说法是组织培养成本高,不能形成生产力.近年来,我室对观赏价值很高的热带观叶植物花叶芋的组培作了大量的研究,且已形成一定的生产力.那么采用组培法大规模生产花叶芋,在经济上是否有效益,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下面以花叶芋组培苗为例子,进行成本核算,为进一步探讨组培苗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芋(ColocasiaEsculeuteSchott.)属天南星科,原产中国和印度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自古以来,它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福建省亦是主产芋省份之一,是菜、粮、食品加工原料作物。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芋品种资源,发展芋头生产,近年来宁化县开展了芋品种资源调查,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一、宁化县的芋品种(一)“槟榔”芋“槟榔”芋属魁芋类,栽培历史悠久,在安乐、曹坊、泉上、翠江等乡镇均有种植。其叶杨长约1.1~1.7m,叶大,呈心脏形,叶中央有一紫红色点,叶背有紫色条纹,叶柄基部青白色,上部紫白色;每株仅有一个大母芋,…  相似文献   

3.
花叶芋(Caladium hortulanum)是一种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的热带观叶植物.它叶色斑斓多彩,极为雅致,故在美化、装饰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合理的栽培是提高其观赏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其中的光照条件,营养水平对花叶芋生长及观赏性影响较大.因此,本试验试图通过不同光照强度、施肥水平对花叶芋的不同效应的探索,以期为生产  相似文献   

4.
‘川芋彩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杂交组合(C92.140×C93.154)选育而成的,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早熟特色马铃薯,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1 592 kg/667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22.2%。鲜薯块茎淀粉含量15.6%,干物质21.5%,还原糖0.23%,维生素C14.5 mg/100 g FW,花青素0.76 mg/kg。它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储藏性优于‘川芋56’。适宜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低山区、平丘陵区,以及甘孜、阿坝的高山高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根据龙岩市永定区几年来"六月红"芋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的结果,生产了适合永定区的"六月红"芋配方肥(N-P_2O_5-K_2O=12-6-13)。施用芋配方肥的"六月红"芋每667m~2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3.6%、增加效益114.0元,比空白对照增产129.0%、增加效益1 474.5元。显示芋配方肥在永定区"六月红"芋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1997年陇川县魔芋厂大量引进白魔芋种植33.3hm2,由于软腐病、白绢病的爆发流行,造成严重亏损。究其原因,当时被认为是种芋消毒不严所致。为此,特进行了种芋不同药剂消毒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病害流行主要原因并非种芋消毒不严,而是所引入的种芋贮藏技术(或过于粗糙)不适合陇川生产种植条件所致。  相似文献   

7.
段彦君  段忠  张梅芳  周杉 《云南热作科技》2012,(3):28-30,38,F0003
简述云南大理州芭蕉芋种植历史、现状,分析芭蕉芋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花叶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象耳,夏秋之日色彩斑烂,是观叶植物中的名种.采用球茎、叶柄或叶片进行组织培养能快速大量地增殖试管苗.为了使花叶芋试管苗迅速适应外界环境,缩短成活与复壮时间,提高移栽成活率,本试验就花叶芋试管苗移栽,在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的成活率与生长进行了试验,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2个饲用芭蕉芋品种(材料)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饲用型芭蕉芋新品种,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2014~2015年从全国收集的芭蕉芋种质资源中筛选11个芭蕉芋品种(材料),以兴芋1号作对照,进行2 a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QC22植株高大,茎粗,叶片大,生育期较短,出苗较快且整齐,属于早熟品种;QC22产量最高,2 a茎叶及块茎平均产量达到96 300 kg/hm2,比对照增产29.7%;其次是QC53,比对照增产21.4%。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QC22可作为青饲料栽培。  相似文献   

10.
针对芋艿易于腐烂、不耐贮藏的现象,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了1-MCP不同浓度(0.02、0.04、0.06 mg/kg)、简易气调(抽气、充N2和常压)和贮藏温度(6℃、10℃和室温)处理对子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室温处理的子芋腐烂指数(贮藏150 d)、还原糖含量(贮藏90 d)均显著低于6℃处理的(p0.05);10℃贮藏的子芋褐变指数显著低于6℃的(p0.05)。充N2和10℃复合处理能明显抑制子芋的氧化褐变,1-MCP和室温组合处理具增效保鲜作用。确定较佳的工艺组合为:采后子芋用0.02~0.06 mg/kg 1-MCP熏蒸处理24 h,装保鲜袋后充N2、10℃贮藏,或抽气、室温贮藏。150 d后,子芋的腐烂指数(5.6%~7.9%)、褐变指数(4.3%~9.8%)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维生素C(2.97~3.94 mg/100 g)和淀粉(24.9%~32.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红芽芋套种花椰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蔬菜春淡季和夏淡季市场价格的优势.并科学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节省肥料用量,提高农田生产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福鼎芋又名福鼎槟榔芋。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提纯复壮,品质下降,为种植福鼎芋提供防止品种退化的技术措施,我们特进行本试验,探讨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提高改进措施,达到提纯复壮,优质高产的效果。一、试验基本情况1、概况:本试验于1996-1997年在福鼎市山前办事处山前村铁塘点进行。试验面积0.167公顷(2.5亩),分种芋大小,N、P、K不同用量,微肥施用三个试验处理区,亩种750株。土壤为灰沙黄泥田,PH5.7,前作为水稻、各种蔬菜。3月上旬育苗,4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采收,追肥五次,大肥三次,分别于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5月上…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红芽芋、荔浦芋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本研究以江西铅山红芽芋和广西荔浦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2种芋新鲜叶片基因组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2种芋全长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SSR检测、序列比对、遗传多样性滑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结果表明,红芽芋和荔浦芋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62 478 bp和162 453 bp,均呈现典型的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二者均注释到131个基因,包括蛋白编码基因86个,tRNA基因37个,rRNA基因8个,其中具有2个拷贝的基因18个,具有内含子的基因2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分析发现,红芽芋和荔浦芋基因组序列分别含有130和124个SSR,二者SSR序列中A/T碱基含量分别占63.08%和61.29%,基于其SSR位点分析开发出15条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红芽芋和荔浦芋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到236个SNP位点,26.7%的SNP位点发生在编码区,其中有25个基因发生错位突变,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促进了2种芋之间的性状变异。与天南星亚科已公布的13个属代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其基因结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铃薯》2017,(5):319-320
马铃薯新品种‘达芋2号’是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以‘鄂薯5号’作母本、‘991-18’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多代鉴定筛选育成。2016年7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薯2016001。2014~2015年在四川省马铃薯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 242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23.10%。该品种中晚熟,淀粉含量15.20%,还原糖含量0.09%,维生素C含量8.62 mg/100g。高抗晚疫病,抗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中高山区域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秦芋32号(原代号:康0102-5)是2000年以秦芋30号作母本,89—1优系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育种圃、鉴定圃选育而成。2011年3月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待审,2011年10月通过审定。2007~2009年参加国家级马铃薯品种中晚熟西南组繁种及区域试验;2010年国家西南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43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12.5%。块茎干物质含量18.5%、淀粉含量11.8%,Vc含量14.2mg/100g,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PVX和PVY,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6.
曹国华 《园艺与种苗》2023,(2):43-44+46
海门香沙芋是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该文从品种、栽培模式、种芋处理、种植方法、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香沙芋绿色高效简约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促进产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实现芭蕉芋产业化,创规模经济效益是发展贵州省芭蕉芋的根本出路。分析了贵州芭蕉芋的产业发展现状,认为良种不足、种植技术落后、生产与研究脱节、开发和利用单一等问题是制约芭蕉芋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良种先行、规范标准、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建立多元化的产品开发体系和加工体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学、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侧面对海南岛19个县市的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芋疫霉种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孢襄形态差异显著,长宽比1.36~2.6,大小从(17.5-)39.5(-82.5)×(10.0-)23.3(-35.0)μm到(40.0-)56.0(-92.5)×(22.5-)30.5(-40.0)μm。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25~30℃,最适温度下各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从0.562cm/d到0.829cm/d。两种交配型(A1:A2)比例接近于1。各菌株对芋头材料的致病力有明显不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也显著不同,EC50值0.077 μg/mL~0.448μg/mL。生物学、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性状的分布似乎与地理位置有关。多元聚类将19个菌株分成6类。  相似文献   

19.
选取观赏性强、可用于水培的绿萝、孔雀竹芋、红掌、白掌、粉掌、春羽、袖珍椰子、竹柏、花叶万年青、合果芋10种花卉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净化富营养化水质能力及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春羽、绿萝、花叶万年青、合果芋、白掌5种花卉对河道污水适应性相对较强,净增生物量大;从净化水体效果来看,10种花卉对试验水体COD的去除均表现出良好净化效果,其中对试验水体总氮(TN)去除能力比较强的花卉依次为白掌、绿萝、合果芋和春羽,对水体氨氮(NH4+-N)净化效果较好的花卉依次为绿萝、白掌、春羽和合果芋,对水体总磷(TP)净化效果最佳的花卉为绿萝、春羽、白掌和合果芋。试验结束后原水各项指标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标准提升达到Ⅴ类标准或更高。综合各类因素比较分析,白掌、绿萝、合果芋和春羽4种花卉从其适应性和净化效果来看,可以作为优选的用于净化城市河道的水培景观花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农村耕地的种植效益,清流县近年来以提升耕地复种指数为手段,采用早芋—晚稻—荷兰豆的复种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早芋—晚稻—荷兰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