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V6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喉癌组织中PCNA和CD44V6的表达,并与46例中的17例癌旁组织作对照分析。结果46例喉癌组织中PCNA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71.8%,与17例癌旁组织的PCNA、CD44V6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患者喉癌组织中的PCNA、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喉癌组织中的PCNA(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分级为Ⅰ级及Ⅲ级的PCNA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理分级不同的喉癌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和CD44V6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有望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存活素siRNA表达质粒(mU6/survivin质粒)对化疗药物抑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U6/survivin质粒与多种常规肿瘤化疗药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联合作用。结果比较单纯化疗药物作用组的各相应浓度点,siRNA表达质粒mU6/survivin与化疗药物顺铂、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或秋水仙碱合用组对肿瘤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靶向DNA药物如顺铂、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的抗癌性能具有显著的协同增强作用(二者合用效应Q值均〉1),但对靶向微管的药物秋水仙碱没有相加作用(Q值〈1)。结论在解除肿瘤细胞中存活素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化疗,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胶质瘤56例和正常脑组织8例中survivin蛋白、Ki67和FⅧRAg的表达,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TUNEL检测,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Ⅰ~Ⅱ、Ⅲ、Ⅳ级胶质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5.3%、56.8%、83.2%,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阳性者的Ki67、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者,而其凋亡率则低于survivin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脑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结论:Survivin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凋亡、增殖活性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的表达与病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及p53、PC-NA、CEA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石腊标本中的p53表达、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表达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湿润深度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阴性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p53阴性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CEA表型均以胞浆型和间质型为主(P<0.05)。结论:检测p53和PCNA表达及CEA表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林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16及nm2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及nm23在53佣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喉正常黏膜组织对比,结合喉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喉癌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2%,nm23的阳性率为52.8%;中、低分化的鳞癌(Ⅱ~Ⅲ级)组p16阳性率低于高分化鳞癌(Ⅰ级)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Ⅰ~Ⅳ期肿瘤的nm23表达率高于Ⅰ期肿瘤(P〈O.01);颈淋巴结转移组nm23表达率低于非转移组(P〈0.01)。结论:p16蛋白表达与喉癌的细胞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无关;nm2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两者的检测对估计喉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urvivin、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E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TEN、PCNA蛋白在48例EMC、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在EMC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表达。结果survivin、PCNA和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EMC中的表达不同,不典型增生组、EMC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典型增生组与E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C临床Ⅱ期、ⅢⅣ期survivin表达与Ⅰ期有不同,Ⅲ~Ⅳ期PTEN、PCNA表达与Ⅰ期有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G2、G3 survivin、PTEN、PCNA表达与G1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无肌层浸润或浸润程度≤1/2组PTEN、PCNA表达与浸润程度>1/2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urvivin、PTEN、PCNA三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EMC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化疗的相关程度。方法 54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FOLFOX6方案化疗,并可评估疗效。用分支DNA-液相蕊片法检测其ERCC1、T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全组化疗有效率为48.2%,ERCC1、TS单个高表达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6.8%、28.0%,单个低表达者近期化疗有效率分别为75.0%、6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TS均为低表达者近期化疗有效率为85.7%,均高表达者近期化疗有效率为1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RCC1、TS mRNA表达水平与应用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及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96例患者组织切片中PR与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在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R阳性表达缺失率随组织病理分级越高表达缺失水平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PTEN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病理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N阳性表达缺失率在肿瘤发展早期高于晚期;PR阴性时PTE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R与PTEN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孕激素治疗效果;PTEN可能参与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单纯放疗后5a生存率可达50%,然而还有部分患者对放疗不敏感,预后较差。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能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裂,参与血管形成。它特异性表达于胚胎组织及人类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而在分化成熟的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这种高度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提示survivin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诊断、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新靶点。研究发现,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现象,以survivin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可能为临床鼻咽癌治疗开辟新途径。本文就survivin与鼻咽癌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20例癌旁胰腺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胰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6.0%,VEGF蛋白表达及MVD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P〈0.01);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间的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间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胰腺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肺鳞癌与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 (P5 3)、转移抑制基因 (nm2 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86例肺癌标本中 P5 3,nm2 3,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5 3,nm2 3,PCNA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7.0 % ,73.3% ,82 .5 % ,其中 P5 3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5 8.7% ,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5 2 .2 % ,有淋巴结转移者 5 1.1% ,无淋巴结转移者 5 1.2 % ;nm2 3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74.6 % ,腺癌 6 9.9% ,有淋巴结转移者 88.9% ,无淋巴结转移者 95 .1% ;PCNA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92 .1% ,腺癌 5 6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 80 .0 % ,无淋巴结转移者 90 .2 %。结论 :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 (P>0 .0 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炎和鼻咽癌细胞中CD147、Fascin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和30例鼻咽癌细胞中CD147和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鼻咽黏膜慢性炎和鼻咽癌细胞中,CD14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6/25)和76.7%(23/30),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asc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4/25)和93.3%(28/30),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0例鼻咽癌中CD147与Fasc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中均有CD147和Fascin蛋白过表达,可能协同参与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中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P15、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胆囊癌和56例胆囊炎组织中P15、Cyclin D1 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中P15 mR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胆囊炎(20.0% vs 94.7%,P<0.01;46.7% v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X-2,MMP-9和bF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MMP-9和bFGF在66例大肠癌及22例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COX-2,MMP-9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75.8%,65.2%,与正常大肠组织的27.3%,9.1%和4.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OX-2表达与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bFGF表达与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显示,COX-2的表达与MMP-9和bFGF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COX-2,MMP-9和bF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OX-2可能通过促进MMP-9和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构建针对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siRNA,并检测其对DU145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shRNA-sur1和shRNA-sur2并分别转染DU145细胞株,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针对survivin干扰的两种真核表达质粒,转染72h后,两个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分别是脂质体组的(37.2%±5.8%)(n=3)和(43.5%±7.2%)(n=3).流式细胞术发现:实验组细胞的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2期和S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出现凋亡,与脂质体组比较,两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1.70%±6.45%),(14.835±5.65%).结论成功构建针对survivin siRNA的真核重组质粒,两种质粒体外均可抑制DU145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survivin介导的肿瘤基因沉默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共同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10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60.2%,PCNA高表达率为55.3%;p53蛋白阳性、PCNA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7,P=0.0007);当两者共同表达时,淋巴结转换率比其单表达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p53和P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 R-155及CD44v6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q RT-PCR检测32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 R-155及CD44v6 m 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蛋白表达,分析两者间相关性及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CD44v6蛋白及CD44v6、mi R-155m RNA较癌旁组织表达升高(P〈0.05),IIIIV级及侵犯脉管的癌组织中mi R-155和CD44v6 m RNA表达较高(P〈0.05)。mi R-155和CD44v6 m 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 R-155和CD44v6均参与HCC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RT-PCR检测50例鼻咽癌、20例癌旁黏膜和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eclin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和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癌旁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ecl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85.0%、93.3%,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8±0.158)、(0.802±0.086)、(0.809±0.097);鼻咽癌组织中Beclin1阳性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黏膜及慢性炎症组织(P〈0.05或0.01)。Beclin1 mRNA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Beclin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