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影响杂交水稻纹枯病发生的若干植株群体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2005年早季和晚季,以两系法杂交稻粤杂122为材料,设置8个氮肥处理,在广州进行连续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纹枯病病情指数与穗分化始期茎蘖数(TILPI)、叶绿素含量(SPADPI)、抽穗期茎蘖数(TILHD)、叶面积指数(LAIHD)、叶绿素含量(SPADHD)等5项水稻群体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和群体条件两大类。TILPI、SPADPI、TILHD、LAIHD和SPADHD是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主要群体指标,它们可以解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施氮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44.8%。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主要气象因素,它们与TILPI、SPADPI、LAIHD、SPADHD一起,可以解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施氮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82.7%。纹枯病病情指数随着抽穗期群体透光率的提高而下降,由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可以解释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80.2%。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在保证光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提高群体通透性,是协调高产与防病矛盾、培育健康群体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灌浆期高温逼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威胁日趋严重,明确水稻不同耐热性品种对灌浆期高温逼熟的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对提高优质稻栽培和育种水平意义重大。【方法】对4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分4期进行大田播种,使各品种在灌浆期经历不同气象条件,探讨其主要产量、品质性状表现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多数品种粒重和品质指标在播期间差异显著;根据各指标变异系数和指标间相关性,确定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等作为水稻品种灌浆期响应气象条件的主要农艺学指标;而气象因子中,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为主要影响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对品种进行分类,感性品种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的平均差异分别比耐性品种大1.98 g、30.02%和19.81%。进一步分析隶属函数值随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分布发现,齐穗后1–15 d日平均气温≥28℃、相对湿度≤84%、日照时数6~10 h时品种间耐性差异最大。【结论】垩白度、整精米率和千粒重可作为品种对高温逼熟响应的代表性农艺学指标;田间形成高温逼熟危害的气象条件是以温湿度为主导的综合气象条件,齐穗后1–15 d日平均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84%和日照时数≥6.5 h时,品种间耐性差异最大,是田间高温逼熟耐性筛选和鉴定的适宜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主要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水稻鞘腐病发生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连续10年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鞘腐病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对水稻鞘腐病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为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和9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试验结果为适期施药防治水稻鞘腐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六十年代福建省推广矮秆品种开始,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纹枯病年年发生,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1989~1991年笔者在闽北早稻田间调查,平均病情指数为13以上。发病较轻年份1995~1996年早稻生长中后期雨日少,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下抽样调查二片各100hm’的早稻田,株发病率:31.2~46.5%,病情指数为8.9~23.l,病斑高率平均23.8~43.3%。所以,这样发生而广的常发性病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应引为重视。一、纹枯病对产量损失估计的概况中国、日本、南朝鲜和印度对纹枯病的危害严重度,产量损失估计已有许多报道。以往…  相似文献   

5.
早稻空秕率与抽穗开花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早稻抽穗开花期气象因子对空秕率的影响,趋利避害,确保高产稳产,利用娄底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早稻空秕率、发育期资料,以及娄底国家地面气象站的气象要素,分析早稻抽穗开花期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与空壳率、秕粒率、空壳率+秕粒率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好的气象因子,阐述气象条件对空秕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降水日数、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是引起空秕率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降水日数、日平均相对湿度与空秕率成正相关,日最高气温与空秕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两优培九稻曲病的发病程度及其与抽穗后0~15d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易感稻曲病。其发病率与抽穗后0~15d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影响其稻曲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相对湿度起协同作用。提出了发病率为2%和5%时的温湿度指标。根据我国南方一季稻区18个城市42a(1951—1992)8—10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稻曲病的易发区域和适宜抽穗期,为两优培九稻曲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与棉铃虫虫害发生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并据此做出棉铃虫发生情况的合理预报,分析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2000―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棉铃虫虫情资料。得出:衡水棉铃虫卵的始见日最早为5月24日,最晚为8月22日;2代、3代、4代卵盛期分别为6月13日-7月1日、7月18日-8月4日和8月17日-9月14日;棉铃虫虫害主要发生在6-8月;棉铃虫的发生主要和气温、地温和相对湿度有关。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铃虫发生的预报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回测检验,相应预报模型对2代、3代、4代百株累计卵量的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1%、20.7%、29.9%,对各代卵的等级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4.4%、83.3%、77.8%。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程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属中等偏重发生,对产量影响大,空育131病情指数最高,为26.15,产量损失最高,为28.29%。  相似文献   

9.
根据温州市1990-2014年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历史资料,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州市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程度与发病时间、雨日、雨量、相对湿度、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影响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程度最大的因子是发病时间,雨日、雨量、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对发病程度直接作用较小,但在始发病时间早的情况下,明显促进了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桥县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刘博张金清河北省吴桥县棉花研究所0618001发病条件1.11997年7~8月份,持续干旱缺水导致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花铃期需耗水330~345mm,田间相对湿度应保持70%~80%。据吴桥气象资料统计,常...  相似文献   

11.
稻秆还田对水稻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小区试验,初步探讨了多年秸秆还田对15个水稻品种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的老稻田15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的病情指数都高于对照稻田的病情指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主栽品种空育131,叶瘟病情指数增加了2.3%,穗颈瘟增加了2.6%,鞘腐病增加了2.2%,纹枯病增加了0.4%。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兴安盟科右前旗农业气象观测站2010年~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以温度、日照时数为影响因子,构建了以日为尺度的兴安盟水稻综合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首先结合兴安盟实际情况,对水稻温度和日照气候适宜度函数的参数进行修订,然后采用熵权法确定了二者的权重系数。最后使用该模型对科右前旗历年水稻从移栽至成熟期间的逐日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同时计算出历年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并将水稻历年气象产量与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显著正相关,且在0.05置信水平上等级相关,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兴安盟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状况的影响,可以用来评价兴安盟水稻生长的气候适宜度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主要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水稻植保科研人员对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齐齐哈尔和绥化等6个分局有代表性农场进行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和褐变穗等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稻瘟病和褐变穗病情指数较低,没有发现大面积严重发生稻瘟病的地块;纹枯病发生已比较普遍,各农场纹枯病发生程度有一定差异;少数农场鞘腐病发生严重,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鲁西南植保部门1965—2007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监测的累计卵量、发生等级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气象要素对棉铃虫生育的影响,利用DPS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建立棉铃虫主要危害代中、短期累计卵量、发生等级气象预测模型。统计检验信度较高,历史回代及对2008年预报效果均较好,可为鲁西南棉铃虫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时间与空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水稻纹枯病时间、垂直空间和水平面空间生态位的生态位功能指数和生态位宽度指数,结果表明,在倒1叶上水稻纹枯病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小,为0.1994,在倒4叶上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为0.5463,整体上随着叶(鞘)位的降低,水稻纹枯病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增大。水稻纹枯病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在6月22日最小,为0.1250,在8月22日最大,为0.7759,整体上随着水稻的生长,水稻纹枯病的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逐渐增大。各调查时期水稻纹枯病的水平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差异不大。讨论了生态位、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宽度等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每年能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综合聚类指标选择气象相似年型,再根据相似年的产量变化确定预报年的产量气象影响指数,建立全国大豆单产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1995-2004年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和9月30日大豆产量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7.0%、93.8%、94.9%、93.7%、95.1%,实现了大豆产量的连续、动态、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17.
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丰50为试材对黑龙江省田间大豆灰斑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采集田间发病的大豆叶片,通过调查极端高温和低温条件及不同大豆叶部温度、冠层湿度下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产孢情况,初步探索了大豆灰斑病在田间的发生规律,即叶面温度18℃时病斑产孢最多,平均产孢量为5.6个·mm-2;冠层湿度80%时病斑产孢最多,平均产孢量为10.0个·mm-2;叶面温度在-30℃-30℃范围内孢子均能正常萌发.2006年和2007年田间气象因子和当年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严重程度与6、7、8月份平均湿度和降水总量成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无关.  相似文献   

18.
选取极端最低气温作为设施青椒寒冻害保险指数指标。分析1978-2020年诏安本站年极端最低气温在≤4℃、≤3℃、≤2℃、≤1℃、≤0℃、≤-1℃各级别出现的概率值,根据灾情调查资料确定设施青椒寒冻害等级指标,以Td≤1.0℃且持续时间≥1h作为保险事故发生的气象指数理赔触发值,设计保险费率,分8级设计青椒寒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赔付比例,并根据发生冻害时青椒所处的生长周期来计算有效保险金额。该产品以客观气象数据作为定损依据,为保险公司开展青椒指数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象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程度,根据黄淮海冬小麦物候图将冬小麦生育期划分为9个生长阶段,选取河南省2005-2015年冬小麦的产量数据和日平均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指数平滑法计算出冬小麦的气象产量,建立气象影响因素集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双重量化分析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单重量化分析时,在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和灌浆期,平均相对湿度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在返青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平均风速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出苗期日平均气温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抽穗期光照时长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双重量化分析时,出苗期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分蘖期和越冬期平均相对湿度、拔节期平均风速对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桥科951是高产、多抗、优质型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4 d,属中熟品种。半紧穗、弯穗型,结实率76.3%,千粒重26.5 g。2010~2011年省区试各点平均产量662.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沈稻6号增产12.2%。米质经测试分析10项指标中有4项达到优1级标准,2项达到优2级标准,3项达到优3级标准。抗稻瘟病,纹枯病病情指数低,稻曲病少发生。耐低温,抗倒伏,耐盐碱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