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马铃薯炸片颜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杰  屈冬玉 《马铃薯杂志》1999,13(3):175-181
马铃薯炸片颜色是评价马铃薯炸片品质的主要指标,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重大的。影响马铃薯炸片颜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块茎中还原糖含量是影响炸片颜色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马铃薯炸片加工品质的选炸片颜色来进行,马铃薯炸片颜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遗传因子起着主导作用,并据此对控制马铃薯炸片颜色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前景展望 。  相似文献   

2.
影响马铃薯油炸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马铃薯的炸条(片)颜色是评价其油炸品质的主要指标,炸条(片)颜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但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马铃薯油炸过程中褐变受栽培、贮藏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们评价薯片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是薯片颜色的深浅。它受遗传、贮藏条件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本文在详尽论述影响颜色变化因素的作用机理的同时,还比较总结了各研究所得结论之间存在的异同,并专门就分子标记技术在选育炸片专用型品种的育种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炸片用马铃薯原料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马铃薯炸片工业在我国的兴起 ,对炸片用马铃薯原料薯的需要日益增加。但由于原料生产者对炸片用原料薯的具体要求、炸片用品种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不了解 ,产生了商品薯率低、质量差、效益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其结果是薯农不愿意种炸片品种 ,而加工企业则缺乏高质量的炸片用原料。本文提供了炸片原料薯的要求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乳酸发酵法改善马铃薯炸片色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乳酸发酵法解决马铃薯贮藏期间还原糖积累的问题。以初糖为标准 ,乳酸发酵使薯片中的还原糖降低 80 %~ 10 0 % ,使各参试材料的炸片颜色显著变轻 ,均达到商用标准。而且试验也表明可用发酵时间控制炸片颜色  相似文献   

6.
闽南炸片用马铃薯品种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引自国内外的 2 6个马铃薯品种按优质 (适用炸片 )、高产、抗病为目标进行初选鉴定 ,选择出 8个优质加工型品种 ,进一步从块茎外观、品质、炸片成品质量、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生育期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 ,筛选出泉引 1号、中甸红、W F、大西洋等 4个适宜闽南地区种植的炸片良种。  相似文献   

7.
<正>1 前 言 近年来,马铃薯加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除马铃薯淀粉加工、薯条加工及马铃薯全粉加工外,马铃薯片加工企业目前全国就有20余家,年需要炸片用原料薯20万t左右,并且需求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炸条、炸片资源材料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 前 言近几年来 ,由于马铃薯加工业的兴起 ,特别是马铃薯食品加工比重有所增加 ,因而迫切需要马铃薯专用型加工品种。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制品的比例增加较快 ,在美国、荷兰各种加工品占产量的 5 0 % ,鲜薯只占 32 % ,但我国除了留种外90 %以上作为粮菜鲜销和畜用饲料 ,仅有不到10 %用于粗淀粉和粉条加工。为发展我国马铃薯的加工业 ,急需适于加工的品种 ,而国外的炸片加工品种如“大西洋 (Atlantic)”、“斯诺顿 (Snow den)” ;炸条品种“夏波蒂 (Shapedy)”、“赤褐布尔班克 (RuestBurbank)”…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炸片品质与干物质含量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实生苗个体炸片色泽和干物质含量选择的可能性。通过对温网室实生苗个体和田间无性一代的干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发现在实生苗世代测定及筛选炸片品质和干物质含量 ,是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但不是最佳测选时期 ,无性一代才是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天然马铃薯片在油炸过程中的膨化率决定了其酥脆度指标的高低。采用多次沉浮法,由表入里逐层膨化是提高油炸天然马铃薯片酥脆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特征属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转大豆炸荚相关基因GmAGL8的T_1代植株为材料,继续繁育获得T_2和T_3代;采用PCR和RT-q 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基因遗传稳定性和表达情况分析;并以野生型中黄10号为对照,对大豆炸荚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阳性率T_1代为87.5%,T_2和T_3代均达到100%,说明GmAGL8基因已基本能够在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中GmAG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且各转基因植株之间表达量具有差异性。对T_1、T_2和T_3代植株炸荚率进行了统计,不同世代转基因大豆的平均炸荚率为9.09%,而非转基因大豆炸荚率为83.3%,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之间炸荚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GmAGL8基因已基本实现在大豆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并正常表达,表型鉴定结果初步证明了GmAGL8基因与大豆炸荚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鲜薯食用为选育目标,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对马铃薯炸条加工专用品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在国内大面积种植的用于炸条加工的品种除替代品种克新1号外,其余基本上是国外引进的品种。由于这些品种适应性、抗逆能力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马铃薯薯条加工业的发展,据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了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炸条专用品种克新17号。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兴起,对炸片马铃薯品种的市场需求也更加迫切。我国马铃薯炸片专用品种的选育工作相对滞后,至今仍没有比较过硬的炸片专用品种。我国各大马铃薯育种单位纷纷从国外引入成型的马铃薯炸片专用品种在我国直接种植。“大西洋”马铃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美国引入我国的。但由于该品种在国外都是在良好的系统防病环境中生长的,因而在我国粗放的马铃薯种植方式的环境下,表现出了很大的不适应性,如:种薯退化速度快,植株和块茎感染晚疫病等,严重地影响了在我国的推广种植面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1998年开始系统地研究了…  相似文献   

14.
李玉华 《杂粮作物》2003,23(5):306-306
马铃薯新品种克新1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用S16 1 1 14 1 3 6 (5)做母本,A 11 1 8 (9)做父本杂交育成的。该品种高抗晚疫病、病毒病,产量高,品质优良,加工色泽好,不变形,是炸片专用型品种中少有的优良品种。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100d左右(从出苗到茎叶枯黄);株型扩散,一般株高60cm左右,分枝多,茎横断面三棱形,花冠紫色;块茎圆形,皮黄色,有麻纹,薯肉白色,芽眼深度中等,块茎整齐,结薯集中,商品率85%以上,耐贮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30t/hm2左右;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主要围绕影响马铃薯薯条加工品质的因素,重点阐述了马铃薯薯条颜色、质地和丙烯酰胺含量三个方面对马铃薯薯条品质的影响。经分析发现,马铃薯品种是影响薯条加工颜色、质地和丙烯酰胺含量的决定性因素。马铃薯新品种的开发和商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将是提高薯条品质有效的方法,也会为减少丙烯酰胺含量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流域主栽大豆品种炸荚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的32d跟踪调查,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表明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总炸荚率分为5级,其中0级(不炸荚)占6.25%,Ⅰ级(0%~1%)占12.5%,Ⅱ级(1%~5%)占25.0%;Ⅲ级(5%~10%)占18.75%;Ⅳ级(10%~30%)占18.75%:Ⅴ级(大于30%)占18.75%。通过对成熟后32d的日平均气温、日熙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与日平均炸荚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炸荚率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34,与平均日照的相关系数为0.35,均未迭显著水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73,迭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豆炸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凤  康玉凡 《大豆科学》2011,30(6):1030-1034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属性,在作为芽用的小粒大豆中炸荚现象尤为普遍.炸荚严重影响大豆的收获与产量.该文在剖析大豆荚的形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豆炸荚的类型及其观测方法,对大豆抗炸荚基因的分子标记技术和炸荚的农艺减损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从生理生化机制、农艺性状与炸荚的相关性和转基因技术等方...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抗低温糖化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的低温环境可导致块茎的糖化,进而影响马铃薯炸片和炸条品质,培育抗低温糖化的马铃薯品种对于改良种质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低温糖化产生的生理学机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近年国内外研究者在马铃薯低温糖化育种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体包括在低温糖化生理研究机制方面、育种材料的改良方面、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本文对这些显著成就进行综述,希望为马铃薯抗低温糖化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薯片色泽是决定消费者对油炸薯片接受力的最重要因素。薯片的褐变主要是美拉尔德(Maillard)反应的结果,即在炸制过程中发生于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和氨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以还原糖的量为限制因子。马铃薯块茎中糖含量取决于诸多因素,既有遗传的又有环境的。多数用于制作薯片的品种的块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7,(3):138-143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现象除了直接受到淀粉和糖代谢相关酶如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外,也可能间接受到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调控。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为试验材料,采用50 mmo L GA_3处理12 h后置于低温((4±0.5)℃)和室温((22±1)℃)条件下贮藏10 d,测定薯块的炸片色泽、还原糖含量、淀粉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研究赤霉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处理使马铃薯块茎的炸片色泽加深,还原糖含量增加121.1%;同时,GA_3处理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而对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由此表明,GA_3可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酶的活性而使还原糖积累,从而导致炸片色泽加深即增强了低温糖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