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优质饲草料有效供给不足,"粮改饲"就是改由粮食作物种植为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饲草料作物种植,其承载的任务是打破原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割裂状态,加快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促进种养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升级版"。1工作开展情况1.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了"粮改饲"浓厚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2.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西兰80年代初选育成的饲用植物品种,阔叶菊苣是在此基础上改良培育的新品种。种植该牧草能有效地降低养殖业成本,是发展畜牧养殖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致富的有利选择。  相似文献   

3.
青贮玉米种植的意义及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贮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饲料性作物对于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青贮玉米作为饲料,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草原恶化、退化的问题,起到保持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青贮玉米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饲料作物。提高青贮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是青贮玉米种植的最终目的,因此需要掌握关键性的种植技术,现介绍青贮玉米的种植意义及高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省汶上县2017年被确定为国家粮改饲项目试点县,为了推进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畜牧业提质节本增效,增加养殖户收入,汶上县畜牧兽医局把粮改饲作为全县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发展青贮玉米种植、苜蓿种植,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一是组织保障到位。高度重视粮改饲试点项目的实施,把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增加优质饲草作物播种  相似文献   

5.
NSP酶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饲用酶制剂的商业化应用在近10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作者就NSP酶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我国饲用复合酶制剂工业与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种植结“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毋庸置疑,玉米是名(我国玉米70%)、高产之王(保持世1554kg/667m2高产记录)和工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l000多种)。在当前以养殖业为龙头的农玉米不再是简单的而应当将其定位在主要众所周知,饲料是畜而目前农业上种植其籽粒和秸秆蛋白质含量较饲用价值差,不能满足快速发因此,为了达到从现在起当以发青饲青贮玉米不但生物学产而且其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技术分析表明:青饲青贮玉糖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高,是较为理想的食草动物饲料。近几十年来,欧美等农牧发达国家广泛种植青饲玉米,其青饲玉米种植面积占整个玉米种植面积的30%~40%。例如法国每年就种植青饲玉米151万hm2;德国每年种植青饲玉米93万hm2;意大利每年种植青饲玉米31万hm2。美国威斯康星州是养牛最多的州,其养牛日粮中青饲玉米占到25%。而我国青饲青贮玉米则处于刚起步阶段,在80年代前我国没有青饲玉米品种,生产上大都用粮食品种生产青饲,因而产量低,质量差。但随着畜牧养殖业日益发展和一些高产优质青饲青贮品种的出现,青饲青贮玉米生产有了明显的改观,它也将逐...  相似文献   

7.
1发展饲用玉米的意义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玉米已基本退出了粮食的范畴,70%以上用做饲料,我国玉米已成为主要的饲料作物。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相应地,饲料作物(包括人工牧草和饲料玉米等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面积占全部耕地的50%~60%。目前,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左右,畜牧业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人多地少,广大农区靠大面积种草养畜不符合国情,发展饲料玉米,兼顾食用、饲用和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实行粮改饲发展青贮饲料生产逐渐成为湖北省荆州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荆州市五谷青贮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按照“生产托管+秸秆收购”的模式,提出了“五谷托管,包种包管包销售”的服务理念,实行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粮改饲青贮饲料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9.
加快种草与优化畜禽和农业结构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谈斌 《中国家禽》2002,24(1):37-39
1发展草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1.1发展牧草作物,是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八十年代以来,我市农业结构仍是粮食加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而作为种植业重要产品的饲料作物却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明显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自古以来,我国人民膳食均以谷物和植物油脂为主,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比重较低,不利于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年肉类消费量已达60千克,我国仅12千克;世界人年均牛羊奶占有量为92千克,发达国家258.3千克,而我国只有8.8千克.随着我国人民告别温饱、走向小康,人们对肉禽蛋奶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这就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饲料作物尤其是优质牧草种植没有同步发展,因而许多农民不得不以粮代饲,"人畜共粮"现象十分突出,粮食转化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0.
张勇 《养殖技术顾问》2013,(10):218-218
近几年来,隆德县不断坚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耕作技术改革,以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间作套种三元高效种植新技术模式,不仅调整优化了种植业结构,促使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饲兼用是指将营养期作物用于青绿饲草生产(放牧或刈割),待作物再生形成籽粒后收获籽粒的一种生产措施。这一措施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以麦类作物的粮饲兼用最为普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普遍存在的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均衡与家畜需求相对稳定的矛盾,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在于可确保作物籽粒生产的稳定,同时获取额外家畜生产收益。然而,不合理的粮饲兼用会导致饲草及籽粒的产量及品质均会受到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规范化粮饲兼用的应用模式。本文分析了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的分布及其效益优势,深入分析了作物类型、播种时间及密度、水热条件等对粮饲兼用生产的影响,归纳得到如下4条技术要点。1)麦类作物可在分蘖期用于适度的利用,保留原有茎尖分生组织可维持籽粒生产的相对稳定。2)应优先选育冬性较强,早期生长缓慢,粮饲兼用不易破坏其茎尖分生组织且花期较晚的高秆品种用于粮饲兼用。3)粮饲兼用作物时,播种时间应提前2~4周,且需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及提高底肥水平以增加饲草生产;为补偿饲草转移造成的氮亏缺,需在利用后适当添加氮肥以维持其籽粒生产。4)为保证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麦类作物粮饲兼用更适宜于在较湿润的地区(年降水量350~500 mm)开展。本文可为我国深入开展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将进一步指导粮饲兼用措施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苜蓿栽培利用技术研究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7,26(1):178-186
我国近代苜蓿栽培利用技术研究特点是在传统苜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试验科学理论与技术,在品种类型之特性、引种驯化、种植栽培、加工贮藏和饲喂利用等方面构建形成了苜蓿栽培学框架。本研究采用文献考证法,在收集查阅近代文献的基础上,开展文献的整理排比、甄别考证和爬梳剔抉,并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在近代我国苜蓿引种试验广泛,从东北、华东、西北乃至南方均进行了苜蓿的适应性观察研究,同时也对苜蓿栽培生物学、干草与青贮调制技术及饲喂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民国时期,中美农业科技考察团对我国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发展以苜蓿为主的饲料作物种植提出了建议。在近代,苜蓿与其他作物一样,其西方科学技术乃至本土试验研究成果已得到了快速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区生态问题的不断恶化和草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在“粮改饲”等政策的推动下,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农区饲草间混套作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我国农区具有代表性的饲草间混套作模式及其生产力。其次,综述了间混套作饲草的营养价值、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展示了农区饲草间混套作在提质增效方面的优势。最后,对饲草间混套作在农区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因地制宜开发饲草种植模式,以期为农区饲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对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进行了综述,我国草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生态型多样,优良草种分布广泛,地方品种、特有种、稀有种和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通过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我国已保存草种质材料2.8万份(含重复),在全国不同的气候带建立了15个多年生牧草资源圃,完成14 757份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和1 500多份种质材料的抗性鉴定。建议今后加大野生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深入开展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并尽快建立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牛伊宁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2,29(9):1422-1427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作物-家畜系统中家畜饲草质量和供给数量不足的现状,对饲草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种植了8种饲草作物包括饲料玉米(Zea may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frumentacea )、谷子(Setaria ital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cv.6625 )、燕麦(Avena sativa)和多年生饲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以及玉米、高粱和谷子混合后种植的和草(当地传统的饲草作物,是家畜的主要饲草来源,以收获植物营养体为主)。饲草作物采用轮作序列:玉米-箭筈豌豆-燕麦轮作(MVO)、苏丹草-箭筈豌豆-燕麦轮作(SVO)、湖南稷子-箭筈豌豆-燕麦轮作(PVO)、谷子-箭筈豌豆-和草轮作(MVM)和多年生苜蓿连作。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最高,达到9.5 t·hm-2·a-1,苏丹草(5.8 t·hm-2·a-1)次之,燕麦(5.4 t·hm-2·a-1)和湖南稷子(4.0 t·hm-2·a-1)的产量依次降低,谷子的产量是3.7 t·hm-2·a-1,苜蓿为3.4 t·hm-2·a-1,和草的产量最低,是2.1 t·hm-2·a-1;轮作系统中,产量顺序依次为MVO轮作系统(7.4 t·hm-2·a-1)>SVO轮作系统(5.6 t·hm-2·a-1)>PVO轮作系统(4.8 t·hm-2·a-1)>苜蓿(3.4 t·hm-2·a-1)>MVM轮作系统(2.9 t·hm-2·a-1)。在生产实践中,春季饲草作物饲料玉米、苏丹草和湖南稷子适合在当地生长,夏季饲草作物燕麦在当地表现良好,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随畜牧业发展,草田耕作制度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发展迅速,我国南方逐步形成柱花草和一年生黑麦草为主的种植模式,我国北方呈现紫花苜蓿、黑麦草及沙打旺为主的种植模式。草田耕作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氮素供给、改善土壤物理特性、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等作用。草田耕作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田耕作使用地和养地结合,实现由传统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牧草/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过渡,有利于提高光、热、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达到既提高粮食产量,又提供蛋白质饲料,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两种作物或牧草间作或混作可产生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前作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长江流域农区不同粮草前作下杂交狼尾草的草产量、再生情况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茬的杂交狼尾草长势好、再生植株高、分蘖多、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多、产量较高。而且茎叶比较小、鲜干比较大、适口性较好。黑麦茬茬口较早,杂交狼尾草产量高,小麦茬表现最差。但是不同前作对杂交狼尾草的营养品质的影响较小。为了达到高产优质,杂交狼尾草应与多花黑麦草或黑麦进行复种。  相似文献   

18.
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中的有毒物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我国主要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中的一些种或品种,其中包括全国43个当家草种的十几种牧草,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和毒物含量,及其对采食家畜产生的多种毒害作用和不良影响。同时,对影响有毒成分和毒物含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论述,为适时、合理地调整牧草和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家畜日常管理尤其是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产、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基石,也是我国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的物质基础,影响国家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牧草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国际依存度高,已成为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近十年,在组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推动下,牧草育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主要农作物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研究综述了未来我国牧草育种发展的3个关键瓶颈:1)种质资源大规模收集、高精细评价与充分利用,包括构建高饱和度突变体库、各类遗传群体等;2)牧草高效再生、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与优化;3)牧草基因组高精度组装与利用,包括基因芯片、全基因组选择等。依据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笔者展望了今后5~10年我国牧草育种应重点关注的10个科学问题:乡土草资源挖掘与利用、落粒与休眠、雄性不育、倍性育种、生物互作、节水耐旱、从头驯化、营养优质、表型自动化检测、快速育种等,以期为今后的牧草育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尽早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力强的牧草新品种,攻克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保障国家的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要正确对待西部种草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西部种草需要正确对待几个问题:良种不是绝对的,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就是好草种;种草的效益不是单方面的,不是追求单方面的效益;人工草地是现代农业的必要组分,同时不要忽视天然草原;种草不要忽视灌木,清除灌木要慎重;种草要有必要农业投入,应该用好地种草;要以发展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为重点,完善草地农业系统;管理是草业的命脉,应尽早达到草业生产数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