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和探讨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作栽培方式来提高感病品种抗灰斑病的能力,采用小区试验和多年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系)进入区试和生试进行灰斑病鉴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抗感品种间作可提高感病大豆品种抗灰斑病能力;抗性不同的品种间作使同一品种在区试、生试中表现出不同的抗性,与对照相比表现出不同增产幅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分子水平验证大豆材料的抗病性,以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表现为抗性和感性的大豆为试材,利用已经报道的与SCN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引物,对供试的大豆材料进行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引物Satt130无扩增结果,Satt301没有多态性,Satt309和Satt082表现出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被分成3大类,其中在合丰25×抗线4号正反交组合中,抗病亲本抗线4号与(抗线4号×合丰25)F2、(合丰25×抗线4号)F3抗病后代抗-221、抗-131聚为一类;感病亲本合丰25与感病材料(合丰25×抗线4号)F2感-121被聚为一类,在这个区域将感病材料分开。而其它后代材料则聚为一类,并没有将抗感材料区分开。  相似文献   

4.
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最佳抗性鉴定方法组合为,接种方法为摩擦法,接种苗岭为4片真叶,接种浓度为106个孢子·mL-1。以此为基础,对东北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提供的44份番茄材料进行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抗源筛选结果为中抗材料4份,感病材料34份,易感病材料6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出高抗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资源,为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法接种,采用2种抗性分级方法,以感病品种炮台红为对照,对17份甜瓜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结果】 17份供试甜瓜材料中,没有对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的材料,JM17-14的抗性最强,相对抗病指数为0.85,属高抗水平;采用两种抗性分级标准,供试甜瓜材料的抗性强弱顺序基本一致,但抗性水平有差异;17份供试材料中杂交F1代的抗性多介于其双亲之间,但也有超亲优势存在。【结论】 17份供试甜瓜材料中,JM17-14的抗性最强,为高抗细菌性果斑病资源,可用于抗性基因定位及抗病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与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以病斑大小和病斑数量的两个指标作为灰斑病抗性鉴定的分级标准。以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50份材料用不种单一生理小种分别接种鉴定,其结果表明:灰斑病生理小种既有遗传差异的一面,也有互相影响的一面。抗病品种抗多个生理小种,对某一、二个生理小种即使感病,程度也轻;总之,感病品种往往感染多个小种,对某些小种表现的抗性也是低的。F_1—F_4代杂种后代的遗传分离调查表明,在田间多生理小种存在的情况下,以病情等级作分离情况调查,抗病性呈现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三江平原大豆主产区设立气象观测站,监测2005~2010年6年中7月、8月(大豆灰斑病易感期)日降水量,同时在气象站周围种植易感大豆灰斑病品种合丰45号,定点定株逐日调查和记录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初步确定三江平原大豆灰斑病易感期降水量对大豆灰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与7月上旬、下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8月下旬遇到较强降水,易发生大豆灰斑病,严重时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玉米育种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发展,2008年将25个俄罗斯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100个测交组合,2009和2010年对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试验,对25个外引改良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和抗病鉴定。结果表明:25份外引改良系中黑育e1、黑育e4、黑育e11和黑育e21的单株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相对较好。中抗丝黑穗病材料占80%,无高感材料。抗和中抗大斑病的材料共有13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52%,48%的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总体上对大斑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62份来源于籽用西瓜、国外引进的粘耔西瓜及普通西瓜杂交后代的自交纯系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以此来探明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差异.[方法]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法.[结果]筛选出了ES84、ES90等22份中抗材料;ES30、ES94等22份中感材料;ES46、ES50等18份高感材料,没有高抗和免疫材料.[结论]目前新疆主栽品种民籽1号、民勤大片表现中感,内蒙古黑中片、黑丰、安徽黑小片表现为感病.筛选出的中抗材料ES84、ES90、ES30等均含有粘籽西瓜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4种接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鉴定方法,分别采用喷湿法、剪叶法、针刺法和压渗法对10份水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喷湿法可以准确地区分水稻材料的抗感差异,抗性材料发病较轻或不发病,而易感病材料发病严重,但病斑位置分布不均匀,无法通过测量病斑面积而量化分级;剪叶法发病较轻或不发病,无法区分水稻材料的抗感差异;针刺法和压渗法都可以准确地区分出水稻材料的抗感差异,且对10份水稻材料的抗性级别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但总体上针刺法测量病斑的变异系数要大于压渗法,且对于同一水稻材料采用针刺法所测的病斑长度要小于压渗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三江平原大豆主产区设立气象观测站,监测2005~2010年6年中7月、8月(大豆灰斑病易感期)日降水量,同时在气象站周围种植易感大豆灰斑病品种合丰45号,定点定株逐日调查和记录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初步确定三江平原大豆灰斑病易感期降水量对大豆灰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与7月上旬、下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8月下旬遇到较强降水,易发生大豆灰斑病,严重时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2.
大豆灰斑病粒率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高抗灰斑病品种与抗性不同的品种杂交,F_1代各个组合的灰斑病粒率均表现高抗,其病粒率值的大小与另一亲本的抗性程度呈正相关,并相关极显著。中抗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或双亲皆为感病品种,F_1代病粒率多倾向双亲之间。5个正反交组合F_1代灰斑病粒率表现,经t值测定差异不显著。高抗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的4个组合,F_2代灰斑病粒率表现出不同抗性的变异趋向。呈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张彪  黄军艳  刘胜毅  赵美霞  汪承刚  董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14-12718,12723
[目的]建立一种室内可重复、快速准确鉴定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灰斑病1号和7号生理小种及6种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并建立了大豆灰斑病抗性的菌丝块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在28℃、12h光照与12h黑暗交替的条件下,Minimal培养基生长的菌丝块接种抗感大豆叶片,菌斑面积明显不同,且鉴定结果与已知抗感品种报道的灰斑病抗性一致。[结论]菌丝块离体叶接种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和环境条件限制、可重复性强的特点,是大豆灰斑病抗性室内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西葫芦感病毒病前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基因型的18份西葫芦材料进行田间抗病毒病鉴定。结果显示,3份西葫芦材料表现为免疫、2份表现为抗病、2份表现为中抗、3份表现为中感、3份表现为感病和5份表现为高感。选不同抗性水平的6份西葫芦材料进行感病前后POD,PPO,PAL活性的测定,并对不同材料间各酶活性相对值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种酶活性在感病后均较感病前有所升高,其中,POD,PPO活性相对值在各材料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AL活性相对值在不同抗病材料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AL活性相对值可作为筛选西葫芦抗病毒病材料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ML系列玉米自交系的灰斑病抗性配合力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为进一步选育抗灰斑病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份CML系列玉米自交系(CML373、CML390、CML442、CML488、CML489和CML204)为材料,按Griffing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Ⅳ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自交系及其配置的杂交组合的灰斑病抗性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6份玉米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自交系CML373和CML390的GCA效应为负向效应,以CML390的负向效应最大;CMLA42、CML488、CML489和CML204的GCA效应为正向效应,CML204的正向效应最大.15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极显著,组合CML373×CML204的SCA负向效应最大,组合CML442×CML204的SCA正向效应最大.玉米灰斑病抗性遗传加性方差为3.63,显性方差为0.21,广义遗传力为93.74%,狭义遗传力为88.52%.[结论]CML390组配的各组合抗性表现及SCA效应均较优.玉米灰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鲜食玉米种质资源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方法】结合田间自然感病与人工接种感病目测鉴定调查,开展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结果】不同鲜食玉米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在710份材料田间自然感病鉴定中,1.11%表现高抗水平,8.34%表现为抗病水平;中抗和感病水平的材料最多,占77.75%,其余材料表现为高感水平。结合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得到5份高抗南方锈病的自交系,包括3份糯玉米材料、1份甜玉米材料和1份甜加糯玉米材料。对抗病自交系09N1-1-1初步遗传分析显示,其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抗感分离结果符合3∶1(χ~2值2.473,P=0.116)和1∶1(χ~2值0.084,P=0.772)分离比例,表明自交系09N1-1-1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可能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结论】研究表明,现有鲜食玉米存在高抗南方锈病的资源,筛选利用抗病种质对当前品种选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省2000-2012年棉花新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分析表明,品种(系)黄萎病病指对所鉴定菌种呈下降趋势,抗性有所提高,但抗性总体水平仍较低,抗病类型仍以耐病和感病为主。2000-2012年381份棉花区试材料中,对黄萎病表现高抗的材料3份,占鉴定总数的0.79%;抗病的39份,占10.24%;耐病的178份,占46.72%;感病的161份,占42.26%。常规棉和杂交棉黄萎病抗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间品种的黄萎病抗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大豆种质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是大豆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2009年在大豆灰斑病病圃,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单位近期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豆R3~R4阶段,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鉴定出10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宝交04-4036、钢0027-3、九...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灰飞虱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苗期集团筛选法,对IR36、圣稻13、明恢63和汉盐优1号等20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及656份“圣稻105/IR36”组合的F5:6代株系材料的灰飞虱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筛选出对灰飞虱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水稻品种10个,包括1个抗性材料和9个中抗材料.不同水稻品种对灰飞虱的抗性表现不同,粳型品种明显较籼型品种感虫.从656份“圣稻105/IR36”组合的F5:6代株系中鉴定出10份高代株系材料,对灰飞虱表现出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和2007年人工接种鉴定云南省区域试验42份新品种对灰斑病、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NLB)、小斑病southem leaf blight,SLB)、弯孢霉叶斑病(Curvtdaria/leaf spot,CLS)、纹枯病(sheath blight,SB)、茎腐病(stem rot,SR)、穗腐病(ear rot,ER)、丝黑穗病(head smut,HS)、锈病(rust)等9种玉米病害的抗性,仅 海97-4能兼抗7种病害,占2.38%.7个品种兼抗6种病害,占16.67%.13份品种兼抗5种病害,占30.96%.能兼抗5种以上病害的品种共20份,占总数的47.62%.采用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esistance stance gene analogue.RGA)分析,可把这42份品种划分为6个类群.第1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丝黑穗病表现出抗性;第2类群.对灰斑病、丝黑穗病表现抗性;第3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表现抗性;第4类群,对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表现抗性;第5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病表现抗性;第6类群对大斑病、小斑病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