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种楠木幼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华东楠和桢楠2种楠木2年生幼树光合生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华东楠和桢楠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温(Tl)、叶片水压亏缺(VpdL)等特征参数均有不同的变化.其中气孔导度是影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拟合2种楠木的光响应曲线,根据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结合叶绿素含量分析得出两者幼树均有一定的耐阴性.  相似文献   

2.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4个引进栽培品种为试材,在冬季温室条件下,运用LI-6400XT光合系统测定仪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日变化品种Captain Reno、Tahiti为双峰曲线,Garnet Glow、Florex Gold为单峰曲线;4个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各不相同;Tahiti的LCP和LSP最大为77.0μmol/(m2·s)和1 149μmol/(m2·s);Tahiti光饱和点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AQY最小,为7.21μmol/(m2·s)和0.021。  相似文献   

3.
梨不同类型枝条叶片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IRA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梨(Pyrus pyrifolia L.)不同类型枝条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长、中、短果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果枝长度的增加Pn逐渐下降,短果枝叶片的Pn显著高于营养枝;短果枝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CO2饱和点(CSP)均较高,而光补偿点(LCP)、暗呼吸(Rd)较低,长果枝叶片的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高于中、短果枝。结果枝叶片的Gs、Tr、Ci、LSP、AQY、Rd高于营养枝,而WUE、CO2补偿点(CCP)、LCP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以设施栽培4 a生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喷施w=0.3%的KH2PO4对油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KH2PO4后,油桃的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产额(AQY)均升高,光补偿点(LCP)则有所降低;CO2补偿点(CCP)降低,而CO2饱和点(CSP)、CO2饱和时的光合速率以及羧化效率(CE)升高;净光合日变化曲线处理和对照均为"双峰"曲线,喷施处理后日平均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喷施KH2PO4提高油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对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伍定芳 《农学学报》2015,5(4):85-89
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细柄蕈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细柄蕈树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曲线最大值都在9:00时,17:00时后急剧下降;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曲线趋势与Ls恰好相反。 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Tr成极显著正相关,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因子相关不显著, Pn与内部自身因素关系更大。细柄蕈树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为典型的阳性树种,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对弱光利用效率高, 环境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极晚熟杏品种冬杏的光合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发育特性及晚熟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冬杏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即花后35~119 d),测定其光合日变化、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结果]冬杏的光合各特征值日变化主要表现为双峰型,胞间CO2浓度呈现相反规律,但各特征值的变化不同步.净光合速率(Pn)的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8:00,在15: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其光补偿点(LCP)为68.33 μmol CO2/(m2·s),光饱和点(LSP)为947.29 μmol CO2/(m2·s).CO2补偿点(CCP)为135.72 μmol CO2/(m2·s),CO2饱和点(CSP)为1149.38 μmol CO2/(m2·s).Farquhar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其光及CO2的响应曲线.冬杏光合日变化中Pn较低且其变化幅度较小,LCP、CCP与表观暗呼吸速率(Rd)较高.[结论]冬杏的光合日变化和响应曲线规律与其它品种基本相同,但各特征值差异较大,光合同化能力相对较低,对其果实的发育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日光温室环境对不同郁金香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检阅’‘大王子’‘小王子’‘金检阅’和‘卡罗拉’5个郁金香品种为试材,对其日光温室内光合参数日变化、环境因子和光响应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环境因子间及光合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郁金香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1∶00和15∶00,‘检阅’的最高峰值和日平均值均最大,分别为7.66、2.07μmol/(m~2·s);气孔导度呈先升高再下降后逐渐平缓的趋势,11∶00达到峰值;胞间CO2浓度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双谷型,9∶00具有最大值;蒸腾速率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为双峰型,11∶00达到最大值。5个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平均为56.80μmol/(m~2·s),光饱和点(LSP)平均为717.21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平均为0.045,其中‘检阅’的LCP最小,LSP和AQY最大,对光照条件的适应范围更广,净光合速率也始终大于其它品种,适宜在温室内栽培。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温度与气温、水汽压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64;光合日变化特征参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日光温室内需补充光照、水分,提高湿度,降低午间温度、适当提高早晚温度,从而提升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2种主要水生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的光合特性及差异性,探讨凤眼莲与大薸对环境光强、CO2浓度的响应机制。【方法】于2009-08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凤眼莲与大薸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合-CO2浓度响应曲线,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自然光照条件下,凤眼莲与大薸在1 d中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现"双峰"型,但凤眼莲平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大薸;凤眼莲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较大薸更为明显。(2)凤眼莲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分别为1 520μmol/(m2.s),31.19μmol/(m2.s)及1 323μmol/mol,均高于大薸,CO2补偿点(CCP)为52.51μmol/mol,低于大薸。(3)凤眼莲与大薸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4,0.046,表观羧化效率(CE)分别为0.094,0.03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较高的光能利用力与较强的光合响应机制,是凤眼莲比大薸具有更强入侵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验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美人指、醉金香、甲斐乙女等15个葡萄品种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的光响应曲线,并通过二次项回归法和线性回归法进行拟合、分析,计算出各品种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a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差异较大,其中各测试品种的LSP值为1 125.00~1 575.00 μmol/ (m2·s),美人指、红地球等4个品种的LSP较高,醉金香、金手指等6个品种的LSP居中,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等5个品种的LSP较低;各测试品种的LCP值为14.08~57.38 μmol/ (m2·s),维多利亚、夏至红的LCP较高,醉金香、美人指等5个品种的LCP居中,红地球、温可等8品种的LCP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所选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的光合特性,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成熟期杏品种光合特性差异,及与其果实发育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在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即6月上旬~7月上旬),测定各品种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结果]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光及CO2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熟期类型光合特征模拟参数值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光合能力以早熟品种巴都玉吕克、库买提最强,而晚熟品种中的大果胡安娜和亚布拉克佳娜丽相对较弱,极晚熟品种冬杏居中.影响不同成熟期杏品种果实发育期的主要因素为AQY、LCP、LSP、CE、CCP、CSP.极晚熟品种冬杏除了受AQY、LCP、LSP、CE、CCP、CSP的影响外,较高的Rd是其发育期延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的光合特性模拟参数值在相同熟类型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不同熟期类型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光合特性模拟参数中,AQY、LSP、CE、CCP、CSP与果实发育期的长短密切相关,较高Rd值是造成极晚熟品种冬杏果实发育期较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盆栽的黑果枸杞组培苗为材料,自然条件下用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GFS-3000对黑果枸杞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0.27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41.31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698.88μmol/m~2·s,表现出阳性植物特征,适合在光照充足的地区栽培;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1,这说明黑果枸杞对光的利用率较高,有较强的光合能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的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叶室温度(Tcu)、叶片温度(Tl)、大气温度(Ta)、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空气CO_2浓度(Ca)显著正相关(p0.05),与胞间CO_2浓度(Ci)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5个西梅品种光响应和CO_2响应及叶片部分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5个西梅品种光合速率的光响应(Pn-PFD)和CO_2响应(Pn-CO_2)曲线特征值和叶片部分特性,为西梅的引种和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cI-203手持式激光叶面积仪和电子游标卡尺,对5个西梅品种的叶片进行测定,探讨5个西梅品种光合特性和叶片特征的共性和个性。【结果】比较5个西梅品种,兰密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光合速率(Pn)和表观量子效率(4QY)均最高,而其光补偿点(LCP)最低,值分别为1 124、19.503和0.0519、21μmol/(m~2·s);大玫瑰的LSP、最大Pn和表观量子效率均最低。Pn-C02响应曲线特征值相比,5个品种中大玫瑰的C02饱和点(CSP)和补偿点(CCP)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但其RuBP羧化效率(CE)最低;法兰西品种的CSt值和最大Pn均最低,而其CCP值最高。5个西梅品种中来客和大玫瑰的叶片较大,而其叶片总叶绿素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优萨的叶比重最大,法兰西和来客的比叶重最小。【结论】5个西梅品种中兰密和优萨的光能利用率较高,其中兰密在光强度较强的环境中能够表现出最佳光合生产力,而优萨适合于适当的密植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红蓝单色光质下茄子叶片的光吸收与光合光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茄子‘黑帅圆茄’为试材,测试了高亮型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发出的白光(400~700 nm)和单色光质[红光(650±5)nm、蓝光(470±5)nm]下叶片和叶绿素的光吸收,以及光合对光强响应特性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红、蓝单色光质的光合效率。通过分光光度计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表明,叶绿素对强吸收波长400~480 nm和650~680 nm范围内的红光(660 nm)和蓝光(470 nm)的吸光值较高,白光(400~700 nm)较低。通过积分球采用LED光源测得红光下茄子叶片的光吸收系数ε最高,其次为白光,蓝光最低。在白光和红、蓝单色LED光源下,光饱和点LSP无明显差异,在1 800~2 000μmol/(m2.s)之间;但是,蓝光的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实际光量子效率P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最大光合光转化效率LCEmax均比红光的低;蓝光的光补偿点LCP、光半饱和点LSPsemi比红光的高,白光居中。综合反映出蓝光的光合效率低于红光,其原因主要与蓝光的光吸收系数ε低于红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茄子光合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光温室茄子'茄杂一号'和'黑贝一号'的光合响应曲线和日变化进程进行了数学回归模拟分析。结果发现,日光温室茄子两个品种的Pn PAR和Pn CO2响应曲线的多项式回归方程相关性较高,而且高次多项式的相关性呈现增大的趋势,拟合效果更为理想。Pn日进程与PAR、Ta、CO2、Hr的回归模拟模型中,四元一次4互作加效应和四元积效应回归模拟方程的相关性较高,但以前者对Pn日进程的拟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强处理对设施桃树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二年生“春捷”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日光温室内遮荫处理桃树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特性以及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桃树叶片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Rubisco活性、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呼吸速率、乙醇酸氧化酶(GOX)活性和羧化效率(CE)均呈下降趋势;光合色素含量在不同光强条件下变化较大,两个弱光处理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的含量均比对照升高。不同光强条件对桃树叶片的荧光参数φPSⅡ、Fo和Fv/Fm的日变化影响显著,弱光照处理的φPSⅡ、Fv/Fm的日变化比较平稳而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对照的上述两个参数的日变化波动较大;三个不同光强处理的Fo的日变化均是在10:00开始上升,在13:00达到最高点而后下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田间条件下,对同一植株接穗红■(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Yieh)和其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Oliver.)上发出的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8月中旬,天气晴朗的条件下,2种植物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曲线;气孔导度(Cond)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均呈单谷曲线;Pn日均值■木大于红■木。②红■木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均低于■木,CO2补偿点(CCP)高于■木;③红■木的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低于■木,故红■木的光合能力低于■木。④2种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相比较,红■木低于■木,故而建议在居民小区和人群聚集地进行绿化时,宜适当减少红■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弱光条件下东方百合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明弱光条件下东方百合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为我国北方地区东方百合切花的耐弱光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东方百合品种‘Marcopolo’、‘Tiber’、‘Constanta’和‘Acapulco’为试验材料,在整个生长季对其进行不同遮光处理(正常光照、50%遮光、75%遮光),测定不同光强下各品种光合参数及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75%遮光条件下东方百合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降低,表观量子效率(AQY)下降,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比叶质量减小,叶面积增大,切花观赏品质有所下降;不同百合品种的耐弱光性不同,弱光下‘Marcopolo’的LCP、Rd较低,比叶质量较小,AQY变化幅度小,表现出较强的耐弱光性;相反地,‘Acapulco’则对弱光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特性,为筛选更适合红阳猕猴桃嫁接的砧木提供参考。【方法】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阔叶砧木(A.latifolia)、桂林砧木(A.guilinensis)、长果砧木(A.longicarpa)和中华砧木(A.chinensis)嫁接的两年生红阳猕猴桃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特征,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方程拟合光响应曲线及各光合参数。【结果】4种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在17.6853-24.8340μmol/m^2·s变化,表观量子率(AQY)为0.0465-0.0538,光饱和点(LSP)为433.60-494.79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3.19-61.79μmol/m^2·s;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性能最好,其Pmax、AQY和LSP均最高。红阳猕猴桃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30左右,在13:00-14:00,因高温和空气湿度下降引起气孔关闭,发生光合‘午休’现象;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羧化效率(CE)均最高。【结论】从光合效率角度评价,选择长果砧木作为红阳猕猴桃的嫁接砧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4 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 全光照(L1)、30% 全光照(L2)和15% 全光照(L3)4 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 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减少;L3 条件下的叶绿 素a/ b 值最低为2郾203,显著低于正常值。3 种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随光合 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 )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L2 幼苗的Pn 最高,L3 次之,L1 最低;FL 幼苗在 PAR 1 000 滋mol/ (m2·s)时Pn出现明显下降。L2 条件下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平均净光合速率(Pa )、光饱 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导度(Gs)最高,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 )相对较低;FL 条件下, LSP、AQY 最低,LCP、Rd最高。FL 条件下幼苗荧光参数与遮荫条件相比,初始荧光(F0 )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 )、 可变荧光(Fv)、PS域潜在活性(Fv / F0 )和PS域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 / Fm )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略 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略低;L2 和L3 条件下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差不大,也都比L1 适宜。结果表明,全光照破坏了幼苗的光合机构,30%左右的全光照条件对幼苗更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