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寄生于乌原鲤鳃上的指环虫两新种。作者分别定名为:囊阴指环虫(新种)Dactylogyrus cystovagina sp.nov.,和剥隘指环虫(新种)Dactylogyrus boa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1980、1981年我所“东方号”调查船,在东海深海渔场(200~1,000米)所采得的大宗鱼类标本的整理和鉴定,确认金眼鲷目的鱼类总共有7种,分隶于3亚目、6科、6属。其中除1新种——长棘须鳂 Polymixialongispina sp.nov.已另行报道外,余下6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对海水经济鱼红点石斑鱼的白斑病的研究结果。石斑鱼白斑病的病原,是齿管科,瓣体虫属(新属)的石斑瓣体虫(新种)。在齿管科已有纪载的五个属中,瓣体虫属(新属)同斜管虫属和奇异球虫属在形态上较为近似,但是,由于石斑瓣体虫同时具有口管和瓣状体,而明显区别以上两属,故确定为齿管科的一新属和一新种,定名为瓣体虫属(新属).Petalosoma:Huang gen.nov.石斑瓣体虫(新种)Pet alosoma epine.phelis Huang et a1.sp.nov.病鱼的症状是游泳缓慢,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头部、皮肤、鳃及鳍上的粘液分泌增多。体表有形状不规则的白斑。这种病的病程短,死亡率高,往往使全池鱼在几天内全部死亡。试验表明,用淡水或硫酸铜海水浸洗病鱼,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朱元鼎  王幼槐  倪勇 《水产学报》1982,6(3):267-272
本文叙述一种鲤科鱼名称改变的史实。该鱼首先由冈瑟(Giinther)于1868年依据香港标本题名为Aspius spilurus。其后各作者在福建、广东大陆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方各地,均陆续有所发现。该种原置于赤梢鱼属Aspius Agassiz,后曾被纳入于鱲属Zacco Jordan et Eve.rmann或马口鱼属Opsariichthys Bleeker。鉴于该鱼腹部自腹鳍基底至肛门具一肉棱,与上述三属显然不同,因此我们题一新属,叫做棱鱲属Carinozacco gen.nov.  相似文献   

5.
中国介螅水母属二新种(丝螅水母目,介螅水母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二新种,即螺旋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spiralis sp. nov.和反曲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recurvatus sp.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螺旋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长圆柱形,约为内伞腔深度2/3;口腕简单,末端具成束刺胞;生殖腺很大,呈椭圆形,几乎覆盖整个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6条,4条主辐位,另2条仅在相对间辐位,基球延长锥状,同样大小,无眼点,触手长,近端2/3粗壮,远端1/3变细,具螺旋状刺胞。反曲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短小,呈方形;胃柄显著,约为垂管长度1/2;口有4个主辐位口唇,延长成向上反曲的短口腕,末端具成丛刺胞;4个卵圆形生殖腺,附在二个反曲口腕之间的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16条,触手基球膨大,呈锥状,同样大小,整条触手具环状刺胞,末端略膨大,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6.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遗传基因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为一种河口埋栖型贝类。  相似文献   

7.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 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在 2019 年 5—8 月对 383 尾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上, 对其感染数量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 并分别用方差均值比和 X2 检验、共感染频率统计等方法对各寄生蠕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判定。结果显示, 深槽绦虫未定种(Bathybothrium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的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 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 (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和 Contracaecum eudyptulae 呈聚集分布。异肉吸虫未定种与裸鲤棘头虫、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深槽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原头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异肉吸虫未定种, 以及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杆咽线虫未定种间均为正关联; 裸鲤棘头虫与异肉吸虫未定种间为负关联; 其他寄生蠕虫物种两两之间不存在相互关联。共感染频率分布显示被感染的宿主多数只感染 1 种寄生虫, 同时感染 2 种以上寄生虫的宿主约占被感染宿主群体的 1/3, 其中, 共感染的最大物种数为 4 种, 但频率只为 1, 以 2 种物种共同感染的情况居多。  相似文献   

8.
渔业生物学     
960950 非洲和利比里亚花鳅属种群的异型酶变动=Allozyme variation of African andIiberian population of the genus Cobitis[刊,英]/Perdices A,Machordom A,Doadrio I//J.Fish Biol..—1995,47(4).—707~718非洲和利比里亚花鳅属 Cobitis 显示很高的形态多形性,其分类学不清楚.在7种这样种群中,多形位置的百分比介于p=0.08~0.48和每个位置的平均杂合性 H=0.005  相似文献   

9.
赵盛龙 《水产学报》2007,31(4):452-455
以头部感觉管孔及颊部感觉乳突的排列规律为主要分类依据,综合形态特征,研究了采自浙江省舟山岛河溪的裸身虾虎鱼属(Gymnogobius)的一新种:舟山裸身虾虎鱼Gymnogobius zhoushanensis sp. nov. 。新种的形态特征及性状与产于浙江省苍南县的横带裸身虾虎鱼 Gymnogobius transversefasciatus (Wu & Zhou, 1990)十分相似,头部均具4个感觉管孔 (C,D,F,G),颊部具1条眼下感觉乳突线(L2),3条水平状的纵行感觉乳突线(L3, L4, L5)。但该新种具有口小,上颌骨后端仅伸达眼前缘的下方;纵列鳞、横列鳞和背鳍前鳞较少;头部密具许多小黑点的特征。 关键词: 虾虎鱼科;裸身虾虎鱼属;新种;舟山  相似文献   

10.
自 198 0年起 ,大连自然博物馆就注意采集、研究大连海域的各种藻类。由于资料限制 ,一些蓝藻标本没有及时研究。近年 ,作者一方面收集蓝藻研究资料 ,另一方面进一步做蓝藻标本的专题采集、研究。现发现 3种新植物 ,分别为小型伪瘤皮藻 Pseudoncobrysa minus;颗粒伪瘤皮藻 P.granulose和獐子岛眉藻 Calothrixzhangzidaoensis,本文将对它们做详细的描述。1.侧面观 ;2 .顶面观1.e latere visa;2 .e vertice visa图 1 小型伪瘤皮藻Fig.1  Pseudoncobrysa minus S.M.Zhang,sp.nov.文中所涉及的标本分别采自大连海域的小平岛、七贤岭、营城…  相似文献   

11.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个体小,但分布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软水母亚纲二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软水母样品系“延平”II号调查船于2007年1月和4月在台湾海峡20º849’~27º056’N,114º920’~121º241’E水域采集的。根据台湾海峡模式标本,本文描述了软水母亚纲二新种:黑背多管水母,新种Aequorea atrikeelis sp. nov. 和波状触丝水母,新种Lovenella sinuosa sp. 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 黑背多管水母,新种:伞扁平,略呈凸透镜形;胃宽约为伞径1/2;口唇23个,简单,片状,口唇数比辐管数少二倍;辐管47条;生殖腺线状,几乎延伸整条辐管;缘触手14条,触手基球宽锥状,有1个背龙骨突,覆盖着黑色素斑块;每二条触手间有3个(2~4)退化缘疣;所有触手基球和缘疣均有向轴排泄乳突;每二条辐管间有1个平衡囊。 波状触丝水母,新种:4个生殖腺线状,生殖腺中线纵向分开两侧,每侧有不规则波状皱褶,生殖腺从垂管近基部沿着辐管到接近环管;4条主辐位缘触手,基球很大,在背轴隆起突出,具黑色素斑块,每个触手基球两侧具有8~10对侧丝;每二条触手间有6~7个退化缘疣和7~8个平衡囊;缘疣无侧丝,疣顶端具黑色斑点。 关键词:软水母亚纲;分类;新种;台湾海峡 中图分类号:Q958.8; S932.8 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引发美国东南沿海大量鱼类死亡和人类某些疾病的有害费氏藻--杀鱼费氏藻(Pfiesteria piscicida Steidinger et Burholder sp.nov.)和Pfiesteria shumwayae Glasgow et Burkholder sp.nov.,有24种细胞形态,其中包括阿米巴形态.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其可能不具有阿米巴形态,且其生活史可能只包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简单的过程.大量证据证实该藻是通过产生和释放毒素导致鱼类死亡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费氏藻属可能产生的毒素的分离和纯化还没有取得进展.因此,部分研究者认为P.shumwayae是通过与鱼的直接接触和微吞噬行为使鱼死亡的.在对该藻的鉴定方面,传统的方法(鱼类生物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均有采用,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可入药。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天然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尤其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产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典型赤潮甲藻-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PL11的共附生菌群多样性信息,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PL11的共附生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并且对其可培养共附生菌株进行了选择性分离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与系统发育的分析。利玛原甲藻PL1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样品共附生细菌包括5门,14纲,26目,38科及54属。其中优势门(>5%)为3个,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5.5%)、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11.5%)以及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x,8.5%);优势纲(>5%)为4个,包括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51.7%)、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31.8%)、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9.9%)以及OM190纲(8.9%);优势属(>5%)为6个,侏囊菌科下未知属(norank Nannocystaceae,21.8%)、Pyruvatibacte属(11.6%)、Phaeodactylibacter属(9.4%)、生丝单胞菌科下未知属(norank Hyphomonadaceae,8.5%)、OM190纲下未知属(8.1%)以及Roseovarius属(7.9%)。从利玛原甲藻PL11培养物中分离获得可培养微生物菌株9株,分属于8个属,包括Ochrobactrum sp.(2株)及Microbacterium sp.、Algoriphagus sp.、Ponticoccus sp.、Hoeflea sp.、Labrenzia sp.、Sphingopyxis sp.、Erythrobacter sp.各1株。其中PL11-1为Ponticoccus属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寄生在鲫鱼鳃上的车轮虫属一新种-Trichodina paranigra sp.nov.。采用Lom(1960)所倡导的统一特定方法及由Van As & Basson(1989)提出的齿体各鉴定特征的定位描述,对本新种的各形态学特征(包括虫体外形、附着盘、齿体、辐线、中央颗粒、核器、口围绕体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对本种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还为齿体定位描述模式图新增了两个参数。  相似文献   

17.
锯齿米虾的一个新亚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象秋  朱金林  熊伟 《水产学报》1984,8(3):251-253
本文报道了锯齿米虾的一个新亚种,定名为安徽米虾(新亚种)Caridina denticulata auhuiensis subsp.nov.。  相似文献   

18.
提高泥鳅夏花培育阶段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早  凌去非 《水产养殖》2011,32(12):31-32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分隶属于泥鳅属和大鳞副泥鳅属。2种鱼类习惯上被统称为泥鳅。我国除西部高原外,自南至北均有分布,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优质的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9.
正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  相似文献   

20.
<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sp.nov.),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竹蛏科(Solenidae),缢蛏属,又名蛏仔、蜻,为海产经济贝类。其贝壳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绳索的缢痕,缢蛏因此而得名。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寿光,浙江宁海、玉环、乐清,福建连江、长乐、福清、晋江、龙海和云霄等地是主要产区;日本的九州、四国、濑户内海也有出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