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给大西洋鲑稚鱼造成直接危害是小瓜虫的营养体,用500ppm的36%甲醛溶液和5ppm的孔雀石绿药浴30分钟,每隔2天进行一次药浴,连续三次,取得100%杀灭寄生于体表与鳍条上小瓜虫,建议预防性用药浓度250ppm福尔马林,2ppm孔雀石绿止水消毒60分钟,每隔15天对稚鱼进行预防性消毒,避免造成稚鱼批量死亡的后果,特别注意在雨天过后,即开始进行预防性消毒,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山女鳟、金鳟、白点鲑发眼卵国际长途托运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f pluvius)发眼卵3.9万粒,采用托运方式从日本国运抵我国黑龙江省。运程3990公里。从日本NIIGATA县起动的山女鳟和金鳟,运输时间分别为46和64小时,到达当日死卵拣出率分别为0.8%和2.8%,第7天分别为1.6%和4.3%。从东京水产大学大泉实验实习场起运的白点鲑和山女鳟、运输时间93小时,其中22个小时非正常滞留在机场暖库里,运卵箱内温度上升到12.5℃,运到当日死卵拣出率分别为4.2%和42%,第7天率拣出率分别为7.7%和52.3%。  相似文献   

3.
金鳟隶属鲑形目、鲑亚科、鲑属,是虹鳟体色发生突变的一个变种,后经选育而成的体色呈金黄色的突变品系。纯系金鳟体质较弱,抗病力低,而与虹鳟的杂交一代体质明显优于纯系亲本金鳟,从稚鱼至成鱼较其亲本表现出摄食力强、耐高密度饲育的优势。它体色富贵华丽,姿态优雅端庄,肉味鲜美可口,除食用外还适于观赏,是目前中国养鳟业的新秀。加强苗种培育,是金  相似文献   

4.
小瓜虫病是对虹鳟、金鳟稚鱼危害较大的一种体表寄生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批死亡。为实施无公害虹鳟、金鳟的养殖生产,我们在虹鳟、金鳟稚鱼培育期,试验总结出用辣椒 生姜和鱼虫克星(槟榔 苦楝)等中药浸洗防治小瓜虫病的有效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挪威三文鳟 北极白点鲑、日本金鳟属于冷温性鱼类,适盐范围广,在淡水中产卵、孵化,可在海淡水中养殖,经济价值高。我们于2002年10月开始引进,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养殖试验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进  相似文献   

6.
自1959年中国从朝鲜引进虹鳟以后,又先后从前苏联、日本、法国引进了养鳟技术,养鳟业开始在中国萌芽。此后经历了将近20年的沉默,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养鳟业开始向全国普及,1996年后又先后引进了金鳟、山女鳟、白点鲑、褐鳟、大西洋鲑等品种,中国养鳟业由虹鳟单一品种养殖进入了多品种养殖的发展新时期。现在全国至少有26个省、市、区发展了养鳟业,养鳟场户达800余家,年产鳟鱼约6000~8000吨,已开发利用的冷水资源流量达40~60米3/秒。随着养鳟业的发展,鳟鱼游钓、鳟鱼饲料加工、鳟鱼食品加工等相关产…  相似文献   

7.
金鳟苗种培育一般指从金鳟上浮经一周年的饲育达100克左右大规格鱼种的过程。可分为上浮稚鱼培育、稚鱼培育、鱼种培育三个阶段。苗种培育是金鳟养殖过程中难度最大、技术性最强的环节。为促进金鳟养殖技术的推广,根据几年的养殖经验,现将其苗种培育技术综述如下:一、饲育条件1.饲育池(1)上浮稚鱼培育池建在育苗室内,混凝土或砖砌水泥抹面池。规格可为长2.0米、宽0.6米、深0.6米或长1.8米、宽0.5米、深0.6米。通过管道以水龙头供水。(2)稚鱼培育池一般建在室外靠近水源处,石砌或砖砌水泥抹面池。规格长1…  相似文献   

8.
鲑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人工繁殖易于操作等特点,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甘肃省的养鳟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选育出虹鳟的变异品种一甘肃金鳟,经过长达10年、3代的人工定向选育,2006年12月甘肃金鳟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被确定为全国水产养殖新品种。与美国金鳟相比,甘肃金鳟的体色鲜艳、眼睛血红色且抗病力强,在同等条件下饲养生长比虹鳟快5%~10%。  相似文献   

9.
本首次报道了金鳟发眼卵孵化技术,孵化水温5-11℃,积温达到140-180度日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北京房山78.0%,黑龙江渤海75.8%,经20-40d胚后发育上浮平游开食。同时介绍了苗种培育技术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鲑鳟鱼养殖品种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我国蛙鳟鱼(本文特指鲑亚科鲑属、大马哈鱼属和红点鲑属的)养殖品种迅速增加,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虹鳟鱼1种发展到10余种,主要有:虹鳟(道氏),褐鳟,金鳟,银鲑(银大马哈鱼),大鳞鲑(大鳞大马哈鱼),大西洋鲑,太平洋鲑,北极红点鲑,白斑红点鲑,花羔红点鲑,硬头鳟(全雌),彩虹鳟(全雌或3倍体),山女鳟(孟苏大马哈鱼)等。以上鱼类  相似文献   

11.
水温对石蛙人工孵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下水微流水状态下孵化石蛙卵子,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石蛙卵子的出苗率影响很大,21-23℃是其最适宜的卵化水温,当水温高于25℃,石蛙孵化开始出现畸形苗,32℃是其孵化的致死水温。  相似文献   

12.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3.
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昌臣  朱德山 《水产学报》1984,8(2):171-177
蓝点鲅(Scomberocmorus Niphonius Cuvier & Valennes)是我国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用生物经济模式(基于 Schaefer 模式和 Fox 模式)讨论了蓝点鲅渔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和就业等问题。对其最大经济效益(Umax)、最适能源消耗(Oopt)和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foop)等数值作了估算,列于表2。如果以最大经济效益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将捕捞努力量控制在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水平(foop 约为 290O),就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Umax=19.65百万元)。把这个结果与最大持续产量的结果相比,渔业的经济效益将增加15.5%,能源消耗减少26.8%,但产量将下降7.2%,约2000吨。如果以增加就业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捕捞努力量可控制在5400左右、和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果相比,捕捞力量可多安排76.8%,但是渔业经济效益下降35.2%,能源消耗将增加78.9%。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结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及促雄腺结构变化的光镜与电镜观察表明:中华绒螯蟹的精巢发育、精子发生与促雄腺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促雄腺处于发育起始阶段时,精巢内尚未有精细胞形成,生精小管内以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占优势;当促雄腺处于分泌期时,精巢内精子形成并成熟释放;河蟹繁殖后,促雄腺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2-1993,1982-1983年8、10、5月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生态锥体的结构和生态效率。其中生物量锥体中食植物动至二级肉食动物的比为100:68:19和100:49:19。能量锥体食植动物二级肉食动物比为100.0:18.4:1.2和100.0:8.2:1.4,与林德曼效率大体接近。从1982年至1992年10年间,食植动物生物量减少了44%,而一级肉食动物仅减少了24%,说明高营  相似文献   

17.
于1998年6月大潮(10~13日)和小潮(17~19日)期间对潍河口及其临近海域浮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肠道色素含量和对浮的的粮食压力进行了现场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优势类九主要是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b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unw parv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浮游幼虫,在大部分站位占浮游动物数量组成的80%以上,从分  相似文献   

18.
青鱼的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瑞霞 《水产学报》1982,6(1):77-83
本文介绍了青鱼的早期发育、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与分化的观察结果。对青鱼胚胎的早期发育和器官发生作了描述;并就此和其他硬骨鱼类的胚胎发育和器官发生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黄骅沿海的赤潮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了1989年黄骅沿海赤潮生成的过程、造成的危害,并从生物、理化、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分析了赤潮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主要养殖鱼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3,17(4):344-358
一、研究和保护鱼类种质资源的意义和迫切性 (一)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谈起 为什么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原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如今变成了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原来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的北非大森林如今变成了偶尔只闻驼铃声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什么历史上盛产脍炙人口的大白鱼(翘嘴红鲌)的太湖如今变成了肉少刺多的毛鲚鱼的天下?这些都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