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国标及通用的方法,对饲用羽毛肽粉中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其它饲料蛋白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饲用羽毛肽粉粗蛋白、粗脂肪、糖分和粗灰分、盐分含量分别为85.05%、7.9%、1%7、.76%、0.9%。饲用羽毛肽粉含有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总量的70.47%、27.78%、38.70%,总氨基酸占蛋白质的82.86%,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9.42%和54.92%。饲用羽毛肽粉作为鱼粉替代品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Lys)、组氨酸(His)、色氨酸(Trp)、蛋氨酸+胱氨酸(Met+Cys)。饲用羽毛肽粉含1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5%、15%、10%、2%,EPA占脂肪酸含量的2%,未发现含有DHA。饲用羽毛肽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其作为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在氨基酸平衡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鱼粉差,可通过调整营养配方,改善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蚕学通讯》2001,21(2)
蚕丝作为一种天然动物蛋白质 ,与人体皮肤和毛皮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蚕丝蛋白相对于其他植物蛋白来说 ,也更易于被人体皮肤吸收 ,起到保湿、美白及护肤功效。原理其实很简单 ,蚕丝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 ,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对人体皮肤和毛发有很好的修复和营养作用。其中含量较多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对紫外线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具有防晒护肤功能 ;且酪氨酸能抑制酪氨酶的形成 ,防止黑色素沉淀 ,具有美白的效果。另外 ,经处理的蚕丝蛋白含有多种极性氨基酸的残基 ,这种残基其实是一种天然保湿因子 (NMF) ,具有很好的吸湿保湿性 ,…  相似文献   

3.
蚕丝作为一种天然动物蛋白质,与人体皮肤和毛皮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蚕丝蛋白相对于其他植物蛋白来说,也更易于被人体皮肤吸收,起到保湿、美白及护肤功效。原理其实很简单,蚕丝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对人体皮肤和毛发有很好的修复和营养作用。其中含量较多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对紫外线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具有防晒护肤功  相似文献   

4.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布在辽宁省的11种野蚕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在辽宁省各地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辽宁省分布的野蚕资源除柞蚕以外,还有天蚕、栗蚕、樗蚕、透目大蚕、柳蚕、樟蚕、蓖麻蚕、合目大蚕、胡桃大蚕、曲线透目大蚕、丁目大蚕等11种野蚕,这11种野蚕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泌丝昆虫。概述11种野蚕在辽宁省的分布、取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野蚕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蚕丝中的丝胶蛋白因其有较好的亲水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化妆品行业。为了调查笔者试制的两款保胶蚕丝纤维为基布的蚕丝面膜的相关特性,对蚕丝基布丝胶蛋白在面膜液中的溶出情况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相应检测。同时,选择2款标识有“蚕丝”及2款非蚕丝的市售面膜作为对照。发现除笔者试制的两款面膜液含有丝胶蛋白外,其它面膜液不含丝胶蛋白。进一步利用丝胶抗体对其丝胶蛋白类型进行鉴定,发现面膜液中含有丝胶3蛋白,未检出Ser1和Ser2蛋白。利用DPPH法对其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检测,发现笔者试制的蚕丝面膜液中的一款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其清除能力为41.77%,相当于9.4ug/ml的Trolox。该研究表明利用保胶蚕丝作为面膜基布,其丝胶蛋白能溶出到面膜液中,推测其丝胶中的其它活性物质也能一同溶出到面膜液中从而赋予蚕丝面膜特有的生物活性。该研究为开发以保胶蚕丝作为化妆品,特别是面膜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禽类羽毛由硬蛋白类中的角蛋白组成,含水极少,粗蛋白含量高达75~85%,但未经有效处理,其利用率极低。水解羽毛粉是经过高压水解后,加工成为易被消化吸收的氨基酸或短肽等水分子物质,利用率可提高到80.3%。然而,羽毛粉中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较少,在鸡上的研究表明,由于羽毛粉的氨基酸不平衡而影响其蛋白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鱼腥草茎叶粉对黔东南小香鸡肉品质的影响,选取脱温鸡(47日龄)黔东南小香鸡公母各120只,各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0.5%(0.5%试验组)、2.0%(2.0%试验组)和4.0%(4.0%试验组)的鱼腥草茎叶粉。试验期133 d。结果显示:在同一性别不同分组中,随着鱼腥草茎叶粉含量增加,黔东南小香鸡胸肌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各试验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同一分组不同性别中,各试验组公鸡胸肌粗蛋白含量高于母鸡、粗灰分含量低于母鸡,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黔东南小香鸡公、母鸡胸肌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被酸水解,未测定),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在同一分组不同性别中,除脯氨酸、甘氨酸外,公鸡各种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母鸡,其中蛋氨酸显著高于母鸡(P<0.05)。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鱼腥草茎叶粉有利于提升黔东南...  相似文献   

9.
孙非  陈元霖 《蚕业科学》1991,17(2):112-113
<正> 家蚕和蓖麻蚕以及蓖麻蚕遗传转化体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的研究已有资料,但把家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四种蚕丝心蛋白氨基在含量上的差导进行分析研究在国内尚无报道。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四种蚕的丝心蛋白氮基酸在含量上的差异作了科间、属间和种获得的家蚕和蓖麻蚕科间杂交后代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与基本蓖麻蚕在含量上的差异也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味精废水、玉米粉和麸皮为底物,固态发酵生产饲料酵母。通过感官性状、活菌数、水溶性蛋白、小肽及氨基酸的测定来评价不同味精废水添加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味精废水添加10%时,发酵效果最佳。发酵后活菌数达8.02logCFU/g;水溶性蛋白和小肽含量分别为7.99%和5.42%;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7.82%,较不添加味精废水组及添加20%组分别高出1.26和0.9个百分点(P<0.05)。味精废水作为廉价的非蛋白氮原料,可用于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的生产中,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磊  刘朝良 《蚕业科学》2005,31(4):482-485
家蚕、天蚕、蓖麻蚕、柞蚕、野桑蚕、透目天蚕、樟蚕7种绢丝昆虫分别属于鳞翅目的家蚕蛾科和天蚕蛾科的不同属。通过对7种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保守序列如信号肽序列、多聚丝氨酸、糖基化位点等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氨基酸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证明了7种绢丝昆虫的卵黄原蛋白的一级结构在进化上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其中蓖麻蚕和樗蚕的亲缘关系最近,家蚕蛾科的野桑蚕和天蚕蛾科的樟蚕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2.
真丝绸泛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肇棠  徐谷良 《蚕业科学》1991,17(2):101-105
本试验在模拟日光照射下,研究了真丝绸的泛黄机理。结果表明,泛黄真丝绸的黄度指数与氙灯照射时间之间是乘幂函数关系,泛黄真丝绸中的色氨酸、组氨酸及酪氨酸的损失百分率最大。其中色氨酸与酪氨酸是引起真丝绸泛黄的关键氨基酸;泛黄真丝绸的黄度指数增值与色氨酸损失率、酪氨酸损失率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并分别求得了它们的线性方程式。  相似文献   

13.
丝素、丝胶质量标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制订丝素和丝胶的质量标准,并用以指导蚕丝蛋白规范生产,检测分析了丝素与丝胶中的氨基酸含量、干燥失重和灰分等质量指标,砷、铅等重金属含量的安全性指标,以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参照食品、化妆品等国家标准限量规定,结合蚕丝蛋白的特性和生产制备现状,初步提出了评价丝素与丝胶质量优劣的指标及相应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栗蚕(Dictypoe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泌丝昆虫资源。对解除滞育的栗蚕卵分别通过15、18、21、24℃恒温处理暖种,测定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0.6)℃、孵化有效积温为(181.7±11.6)℃.d,表明一旦给予越冬后解除滞育的栗蚕卵9.6℃以上的温度条件,就可能使其开始发育,当有效积温达到170℃.d时便可孵化。该结果可作为栗蚕卵的人工越冬保护及暖种技术处理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丝素溶液经冷并干燥制得的丝素粉末的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丝素溶液经冷冻干燥得到的丝素粉末易溶解于水,得到的溶液同一般丝素溶液一样能形成丝素凝胶和丝素膜,但丝素膜的强度有下降趋势,伸长度有增加趋势。对丝素粉末进行高温高湿处理后,丝素粉末的溶解性下降,溶解丝素粉末制得的丝素膜的强度、伸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制备不同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用于真丝纤维改性,提高真丝织物用活性染料进行无盐染色的上染率和染色牢度。以二乙烯三胺与丙烯酸甲酯为原料,改变合成单体的反应时间(0~6 h),制备出不同的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0)~HBP-NH2(6)。通过红外光谱和氨基含量测试证明HBP-NH2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和亚氨基等碱性基团,热重分析显示HBP-NH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将制备的7种HBP-NH2分别用于真丝织物的改性,改性后的真丝织物在以活性染料进行的无盐染色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染色性能,其中以HBP-NH2(5)改性后的真丝织物具有较高的染色K/S值和较好的色牢度。将HBP-NH2作为真丝纤维改性剂,可以实现用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进行无盐染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L-半胱氨酸(L-Cys)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EGDE)作为加固材料,分别对水解老化和光老化真丝织物进行加固处理,为脆弱丝绸文物的加固保护提供简便而有效的技术方法。水解老化样品在加固后的断裂强力由1.9 N±0.3 N提高到18.0 N±0.4 N,断裂伸长从3.0 mm±0.5 mm提高到14.0 mm±0.5 mm;而光老化样品加固后断裂强力由1.8 N±0.3N提高到4.1 N±0.5 N,断裂伸长保持1.0 mm±0.3 mm不变。通过热重分析、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发现,水解老化样品加固后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分子结构有所变化;而光老化样品加固后的热稳定性及分子结构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氨基酸分析证明真丝织物在光老化处理后,可以与EGDE反应的酪氨酸(Tyr)、组氨酸(His)的含量大大降低,造成反应位点的大量减少,因此与水解老化样品的加固效果悬殊。将真丝织物水解老化样品、光老化样品的丝蛋白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与文物样品进行比较发现,水解老化样品的丝蛋白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与文物样品更为接近,因此,可利用该加固方法对脆弱丝绸文物进行加固保护。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槐(Sophora japonica)花粉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槐花应用于青贮饲料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分别设置白三叶单独青贮(C)、95%白三叶+5%槐花粉青贮(T1)、90%白三叶+10%槐花粉青贮(T2)、85%白三叶+15%槐花粉...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下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作用形成的凝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氨基酸分析、热分析以及溶解法分析了丝素蛋白与环氧化合物(PGDE)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形成的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凝胶(CFG),其丝素蛋白上的酪氨酸(Tyr)、组氨酸(His)和赖氨酸(Lys)与PGDE发生了交联,热分解峰出现在299.4℃,难溶解。CFG形成了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大分子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而在冰点以下形成的凝胶(PFG),其丝素蛋白没有发生交联反应,热分解峰出现在294.7℃,较容易溶解。PFG具有丝素分子之间氢键结合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