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建辉  张新富  王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35-15536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是茶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茶叶标本室建设可有效保证本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结合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茶叶审评标本室建设”项目的实施,介绍了该校茶叶标本室建设概况,并讨论了其在《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桂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57-5958,5966
从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MOOC的教学特点,结合《茶叶感官审评》课程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了在《茶叶感官审评》课程体系中引入MOOC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MOOC的教学新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以期在安徽e会学平台上试运行的MOOC《茶叶感官审评》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茶叶感官审评中定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卫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84-185
一般认为茶叶是一种集"感官定性检验与理化定量检验为一体"的产品,把通过感官审评确定茶叶质量等级的检验理解为定性检查容易造成茶叶质量等级的不确定性,带来茶叶贸易的混乱和纠纷。其实,茶叶感官评审能够对感官指标进行"赋值",并确定其质量等级。该文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定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引言俗语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客来敬茶,是我国精神文明崇尚礼貌的传统美德之一,饮茶始于我国,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史证明,饮茶好处多,茶叶富有营养价值和药效作用,饮茶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在国外,茶叶被认为是理想的康乐饮料,茶叶有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之分,经过再加工后又有各种花茶,压制茶和速溶茶等,各种茶有各自的特征特性,茶叶有优有劣,在商品经济下,就必须根据茶叶的特征特性,品质的优劣等,进行等级的划分,以衡量其价值的高低,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审评与检验才能确定,这就产生了茶叶审评与检验学,茶叶审评与检验是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和理化检测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评茶员考试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方式,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3个方面提出了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和评茶员考试有效对接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就业导向下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可有效提高茶学专业毕业生的评茶技能,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可取得评茶员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所呈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模糊性的缺点,同时为感官分析软件眉茶感官分析系统的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尝试引用差异程度检验法应用于眉茶感官审评,将茶样与参照样在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8个感官审评因子的差异程度进行量化,制作差异程度分值表。根据茶样感官审评因子分值绘制眉茶差异程度评分雷达图,并采用方差分析验证差异程度法审评结果。结果表明,在传统感官审评的基础上引入差异程度检验法(DOD),可完善传统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评价和区分茶叶的品质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等优秀教材评审结果最近揭晓。全国农业院校编写的教材,有五本首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由我院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一版)是获奖教材之一.该书是由我院陆松侯教授任主编,浙江农业大学张望恒教授任副主编,我院施兆鹏副教授和安徽农学院张慧春和莫惠琴老师参加编写的.从1979年8月出版,至1986年4月不到七年时间里,先后6次印刷,印数达25300册,深受茶叶专业师生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茶叶审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茶叶审评技术的研究进展。茶叶审评对茶叶生产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对科学研究起到客观评定的作用,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茶叶生产的中枢。目前,对茶叶品质的评判主要通过感官审评技术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研究并引入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2007,(10)
出口茶叶必须持有“出生证”浙江省茶叶能不能出口,今后要看有没有“出生证”了。据了解,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出口茶叶的原料,必须直接来自于在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种植基地,非备案基地的茶叶原料一律不得出口。省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省内广大茶农及茶叶加工企业,如有茶叶出口,要向省内检验检疫机构申报茶叶种植基地备案。申请备案的茶叶基地应符合《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条件和要求》,具体详情可向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咨询。摘自《农村信息报》我国4个茶叶产地成为联合国茶叶示范基地最近,福建泉州南安眉山乡…  相似文献   

12.
对提高茶叶感官审评准确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门通过感官鉴定茶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除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和工作经验影响外,还与评茶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评茶环境,评茶程序,能否正确使用评茶术语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评茶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克服各种不良影响,才能真正提高茶叶审评的准确度,把握被评茶样的真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针对茶叶品质感官审评存在的缺陷,基于茶评师审评结果,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评价茶叶叶底感官品质。以碧螺春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导滤波方法去除茶叶叶底图像的镜面反射等噪声信息,提取图像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优选特征变量,建立茶叶叶底感官品质的SVM量化分析模型,并与PLS模型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引导滤波方法能很好地去除叶底图像的镜面反射及边缘模糊等噪音信息;优选的9个特征变量与感官审评标准中叶底品质感官审评术语描述相一致;所建SVM模型性能好于PLS,模型对预测集的RP为0.92,RMSEP为2.159,RPD为2.537,RSD为2.528%。研究表明,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能量化分析茶叶叶底感官品质,但分析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茶叶感官品质的仪器化表征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古今农业》2013,(3):68-68
解放军理工大学人文教研室陶德臣教授的《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研究》和《中国传统市场研究——以茶叶为考察中心》两部书已于2013年7月由长虹出版公司出版。《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采用历史学、经济学、市场学等多种方法,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至现代2000多年间中国茶叶生产、经贸、文化三  相似文献   

15.
《农业质量标准》2010,(2):50-50
3月12日,农业部发出《关于成立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的通知》。通知中说,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农药残留分委员会相衔接,农业部组建了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残留化学、毒理学、分析方法3个工作组,由42名委员和7个单位委员组成,主要负责审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审议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了MOOC的教学特点,结合茶叶感官审评课程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了在茶叶感官审评课程体系中引入MOOC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MOOC的教学新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茶学专业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嘌呤碱、儿茶素进行检测,并结合其感官审评分析,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品质与其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毛峰茶叶中氨基酸、嘌呤碱总量随着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减少;儿茶素指数除了特级比一级略低外,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基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审评因子来看,该批次的毛峰茶叶有随着等级呈现出与品质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嘌呤碱、儿茶素进行检测,并结合其感官审评分析,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品质与其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毛峰茶叶中氨基酸、嘌呤碱总量随着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减少;儿茶素指数除了特级比一级略低外,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基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审评因子来看,该批次的毛峰茶叶有随着等级呈现出与品质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与常规栽培绿茶香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设施栽培环境对绿茶香气的影响,为绿茶设施栽培方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提取设施栽培茶叶和常规栽培茶叶的挥发性物质进行GC/MS分析,参考相关文献及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并采用内标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定量,采用密码审评法对2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结果】共鉴定出57种香气成分,其中设施栽培茶叶51种,常规栽培茶叶43种;常规栽培茶叶的香气指数、香气总量分别是设施栽培茶叶的3倍和1.38倍;设施栽培茶叶含有较多的低沸点物质,但其芳香族化合物及萜烯类风味物质更为丰富和广泛。感观审评结果显示,设施栽培茶叶清香浓郁,常规栽培茶叶带有花香。【结论】2种茶叶香气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相似,但香气类型、香气物质的组成比例、香气指数、香气物质的总量和大多数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前言     
这一期增刊是为庆祝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建系四十周年暨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成立而编辑的。汇编的论文共26篇,其中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茶叶加工机械5篇,茶树栽培、茶树育种与生理6篇,茶叶生物化学8篇,此外,还有用英文发表的7篇。论文作者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这些论文是茶学系近年来部分科学研究成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