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农村》2005,(5):26-27
曲霉菌是真菌家族中的一个大属,致病性最强的当属烟曲霉。烟曲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在37~42℃条件下生存,特别易存活于阴暗潮湿的枯草、饲料、木屑、墙壁、地面和用具上。其孢子可漂浮在空气中,随呼吸进入家禽机体,导致呼吸系统病变。如果孵化用具被污染,孢子可穿过蛋壳感染胚胎,致使雏禽出壳即发病。  相似文献   

2.
一、病原曲霉菌属真菌,引起家禽致病的有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它存在于饲料、垫料及周围环境中,孢子在空气中飞扬浮游,且繁殖快,适宜于室温和体温中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即产生孢子,其抵抗力极强。煮沸5分钟或一般消毒液经1~3小时才能将之杀死,常温存活数年。黄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下易于在玉米、花生、稻谷、豆饼、棉子饼、麸皮、米糠、鱼粉及肉制品等饲料中生长,并产生黄曲霉毒紊,饲喂禽类则可中毒。由于该菌在禽舍中广泛存在,禽类经常性地接触该菌,尤其当禽类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很易感染发病。许多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对家禽具有免疫毒性,能在鸡胚发育时期影响鸡的免疫体系建立,但在被感染的禽类机体内不能够产生黄曲霉毒素,因为黄曲霉菌在禽类平均体温42℃条件下无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3.
雏鸡经不同途径接种烟曲霉菌灭活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组雏鸡分别于 1日龄和 1 0日龄采用滴鼻 滴鼻、滴鼻 肌注和肌注 肌注程序 2次接种烟曲霉菌丝灭活苗或福氏完全佐剂灭活苗。二免后第 1 1天采血检测各组免疫鸡血清抗体水平 ;第 1 2天采用相同剂量 ( 5× 1 0 9孢子 /只 )烟曲霉菌孢子攻毒感染 ,测定各组雏鸡免疫保护率、生长发育及肺脏与大脑烟曲霉菌分离率。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雏鸡的血清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生长发育与霉菌分离率差异不明显 ,血清抗体OD值为 0 .53~ 0 .82 ,免疫保护率为 70 %~ 85% ,比对照鸡平均多增重 33.6 4~ 6 2 .92 g( 36日龄 ) ;存活雏鸡肺脏霉菌分离率 4 1 .2 %~ 57.1 % ,含量 2 .4× 1 0 4~ 4 .3× 1 0 5 孢子 /g,大脑霉菌分离率 2 3.5%~ 35.7% ,含量3.3× 1 0 3 ~ 2 .4× 1 0 4孢子 /g。表明滴鼻接种与肌注免疫一样可以引起血清抗体应答 ,最佳免疫程序为 1日龄和 1 0日龄分别滴鼻接种烟曲霉菌丝灭活苗和肌注烟曲霉菌丝福氏完全佐剂灭活苗  相似文献   

4.
禽曲霉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肺部炎症为特征的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多种禽类如鸡、火鸡、鹅和哺乳动物均可感染。1、病原特性一般认为曲霉菌属中,烟曲霉菌是最常见、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其孢子在外界环境中分布很广,如稻草、麦秸、垫草、谷物、木屑、发霉饲料,以及墙壁、地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下潮湿多雨季节里,个别肉鸡饲养场会突然爆发一种以呼吸困难、呼吸道发炎,并在肺和气囊表面形成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灰黄色小结节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为禽曲霉菌病。曲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病原体主要为烟曲霉。其发病原因是垫草、饲料等发生霉变,产生以烟曲霉为主的霉菌孢子四处飞扬扩散,鸡将霉菌孢子吸入肺部所致。鸡曲霉菌病能造成幼鸡批量死亡和发育不良,会严重  相似文献   

6.
朱鼎 《饲料博览》2001,(12):51-51
曲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是鸡易感染的一种霉菌性疾病,幼雏易感染,发病率、死亡率、传染率非常高,其主要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并形成霉菌性结节。流行特点:温暖、潮湿、多雨天气易使垫料、谷物、孵化器进风口发霉而引发疾病,20日龄以下的幼雏易感染且呈暴发性,成年鸡常为散发,致病力极强,致病起主要作用的是烟曲霉菌,感染途径为:幼雏吸入曲霉菌孢子经呼吸道感染;鸡吃了发霉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种蛋上有烟曲霉菌孢子,在孵化期间使胚胎感染。主要症状:此病潜伏期为2~7天,4~12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此病又称为育雏室…  相似文献   

7.
正鹅曲霉菌病是由黄曲霉菌和烟曲霉菌感染所致,尤以雏鹅发病较多,成年鹅多呈散发感染。曲霉菌病几乎所有禽类都可感染,发病率高,可引起大批死亡,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常因饲料、垫草潮湿,霉菌污染,长出大量孢子而感染发病。1.临床症状幼鹅发生曲霉菌病多呈急性经过,一般多发于8~30日龄,大多数于发病后2~3天内死亡,也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25%的谷物为霉菌毒索所感染。这些毒索主要由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产生。只要条件许可,它们在田间收获、贮藏或食品与饲料加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产生。其中曲霉菌属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T-2毒素等对畜禽的危害极大,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敏感  相似文献   

9.
刘艳梅  朱建兰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4):145-148,157
对140份来自甘肃各地的土样进行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x lank:Fr.)菌的分离,结合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孢子的形态将各菌鉴定到种。结果表明:甘肃省土壤中分布有7个种和3个变种。分别是烟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 var.fumigatus)、烟曲霉椭孢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var.ellipticus)、烟束曲霉(Aspergillus fumisynnematus)、黄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lavus var.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刺孢裸胞壳(Emericella echinulata)、构巢裸胞壳(Emericella nidulans var.nidulans)、褶皱裸胞壳(Emericella rugulosa)、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及皱折裸胞壳(Emericella corrugata)。  相似文献   

10.
延吉市兴安乡饲料加工场和长白乡养鱼场育雏室共有1964只雏鸡。1984年5、6月份,大批雏鸡突然发病,死亡971只。经病原学、病理组织学检查和雏鸡致病试验,确诊为雏鸡的烟曲霉菌病。烟曲霉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侵害幼禽,因此育雏室必须要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对育雏室做好育雏前的消毒,防止潮湿,注意保温、通风,禁止喂霉败饲料,严禁用发霉垫草,要勤垫勤换。  相似文献   

11.
鸡球虫病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分布很广,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主要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此病是通过球虫卵囊传播,鸡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卵囊被胃内消化液溶解.子孢子游离出来寄生在鸡的肠道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时引起肠管反应和大量上皮细胞崩解,以致使肠管的分泌运动及吸收功能发生障碍。主要感染源为带虫鸡的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另外,昆虫、鼠类、鸟类和尘埃以及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球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巨型艾美尔球、毒害艾美尔球虫、柔嫩艾美尔球虫3种。引起鸡球虫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1皮肤癣菌病的病原1.1皮肤癣菌病是一群形态、生理、抗原性上关系密切的真菌,按大小分生孢子的形态可分为3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约40余个种,其中约20余种能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引起犬、毛皮肤癣菌感染的病原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1.2根据皮肤癣菌的自然寄居特性,可分为3类:亲动物性,主要侵犯动物,也可引起人感染皮肤癣菌病,如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即属此类;亲人性,主  相似文献   

13.
一、病原及流行曲霉菌是多种禽类都能感染的一种霉菌性疾病,又称霉菌性肺炎。致病性的曲霉菌种类很多,常见并且致病性最强的是烟曲霉菌,此外还有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棕曲霉菌等等。因曲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因此常污染饲料和垫料、饲槽、孵化器等。此菌对物理、化学因素有很  相似文献   

14.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新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小孢子败育过程。观察到Mo17cms-WBMs的小孢子在单核花粉中期以前发育正常,部分小孢子从单核花粉晚期质核出现异常,多数小孢子可正常发育到二核花粉期,随后开始崩溃,形成空瘪皱缩的花粉粒。雄性不育材料WBMs胞质的小孢子败育过程与S组唐徐胞质不育材料类似,败育发生晚,绒毡层等体细胞活动正常,属典型的配子体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reiliana)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此菌厚垣孢子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紫褐色,表面有刺。孢子群中混有不孕细胞。  相似文献   

16.
薏苡别名川谷、米仁、苡米、药玉米,为禾本科薏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果仁入药。具有健脾利尿、清热排脓等功能。主产于辽宁、河北、江苏和福建等省,其他各地均有少量栽培,目前生产上主要病害有薏苡黑穗病和薏苡叶枯病。  一、薏苡黑穗病防治  症状识别此病主要危害穗部,也可危害茎、叶。穗部发病后,子房膨大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尖细,部分隐藏在叶鞘内,暗褐色,内部充满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叶片受害部隆起,呈紫褐色单一或成串的瘤状体,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病株多不结实而成菌瘿。黑穗病在薏苡产区均有发生,重病区发病率高达 30%~ 50%,严重时颗粒无收。  发生规律薏苡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冬孢子又称厚垣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壁厚,表面有刺,呈黄褐色,散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的初生菌丝,侧生或顶生担子孢子。该菌只侵染薏苡,不侵染玉米和高粱。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种皮或病残体以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当土温升至 10℃~ 18℃时,湿度适宜,厚垣孢子萌发侵入薏苡幼芽,以后随植株生长,菌丝到达穗部,侵入子房及茎、叶,形成系统侵染,全株发病。菌瘿破裂后,散出黑褐色厚坦孢子,随风...  相似文献   

17.
 对100份来自陇南、天水林区的土样进行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 ex Link: Fr.)菌的分离,结合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孢子的形态将各菌鉴定到种。结果表明:甘肃省陇南、天水林区土壤中分布有6个种和4个变种。分别是烟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 var. fumigatus)、烟曲霉椭孢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 var. ellipticus)、土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terreus)、杂色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versicolor)、刺孢裸胞壳(Emericella echinulata)、构巢裸胞壳(Emericella nidulans var. nidulans)、褶皱裸胞壳(Emericella rugulosa)、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茴香裸胞壳(Emericella foeniculicola)及矮棒曲霉(Aspergillus cavatonaicus)。  相似文献   

18.
芸薹属蔬菜种质资源丰富,是中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创造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芸薹属蔬菜的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的高效培养体系,归纳了植物材料、预处理方式、培养基成分、培养密度、高温热激、植株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与加倍等多个因素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可通过优化培养体系、遗传转化和共培养等方式提高芸薹属蔬菜小孢子培养效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1兔毛癣1.1病因。是由真菌毛癣霉或小孢子霉所致的一种皮肤传染病。自然感染多是由于运动、吮乳和交配时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通过用具及饲养人员而间接传播。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孢子萌发及侵染环节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弯孢菌孢子在清水中或可直接萌发,或不能直接萌发。花粉粒及玉米叶面物质对弯孢菌的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已萌发孢子干燥超过1min即丧失侵染能力。弯孢菌在15-35℃都可对玉米形成侵染,以25℃为最适侵染温度。孢子侵入适宜温度范围窄于附着胞形成温度,又窄于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叶面结水时间需超过7h才能形成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