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洪波 《水产学报》2000,24(5):442-447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织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以各项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轮虫是中华绒螯解早期幼体(Ⅰ、Ⅱ期)的适口饵料,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未强化的轮虫达投喂密度为6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Zao状Ⅰ、Ⅱ期投喂40ind.mL^-1轮虫,从Ⅲ期开始投喂10ing.mL^-1卤虫无节幼体,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料HUFA特别是EPA和DHA能有效地促进幼体的发育与存活和脱壳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华虎头蟹苗种繁育过程中饵料及投喂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中华虎头蟹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效果较好的饵料为动物性饵料,Z1期以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只投喂扁藻后期幼体发育较差;Z2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搭配为好;Z3期则以轮虫为适宜饵料;M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化油直接添加法。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等的4种乳化油分别强化轮虫,卤虫活饵料,培育4组黑鲷仔鱼和稚鱼,各自历时15d,结果表明,n-3HUFA对黑鲷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重要影响。在该条件下,轮虫体n-3HUFA含量为0.233%,卤虫体内n-3HUFA含量为4.273%时仔鱼和稚鱼达到最佳生长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的几种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大黄鱼在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1仔鱼鳔异常膨大病1.1主要症状与病因仔鱼体表发白,常浮于水面,空胃,镜检发现鱼鳔异常膨大,是缺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ω3HUFA)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1.2防治方法大黄鱼仔鱼对营养要求很高,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促其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投喂的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必须经过营养强化。其方法是:轮虫必须经过高浓度小球藻12小时以上的二次培养,卤虫无节幼体必须经过乳化鱼肝油12小时以上的强化。同时,提早投喂桡足类,以…  相似文献   

5.
唐晟凯  王庆  杨家新 《水利渔业》2005,25(6):34-35,37
驯化的蒜头藻经过培养可以达到一定的密度,其对轮虫种群增长的促进作用优于海水小球藻、酵母,用此轮虫以及海水小球藻、酵母强化的轮虫、蛋黄分别投喂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Z1到Z2期,发现这4种饵料所喂养的蚤状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59.5%、55.0%、50.0%、35.5%;蜕皮时间分别为68.5 h、71.5 h、76.5 h、73.5 h.由此可见,海水蒜头藻强化的轮虫能明显缩短蚤状幼体从Z1到Z2的蜕皮时间,并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幼体饵料的营养强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翁幼竹 《水产学报》2001,25(3):227-231
用酵母、水球藻、鱼油强化和豆油强化四种不同方式培养轮虫,再分别投喂锯缘青蟹幼体,分析测定轮虫和体的生化组成,结果显示,(1)不同方式培养的轮虫之间以及摄食这些轮虫的锯缘青蟹幼体之间的蛋白质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2)轮虫的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与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小球藻轮虫的脂类含量最高,20:5n-3(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也最高 ,为18.05%,鱼油轮虫则含有最多的22:6n-3(DHA),占总脂肪酸3.16%,脂类含量仅次于小球藻轮虫;(3)锯缘青蟹幼体的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受相应饵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另外,幼体培育实验也发现,饵料营养成分影响幼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提高轮虫的EPA和DHA含量,尤其晨DHA含量,将有利于锯缘青蟹幼体的存活和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真蛸浮游幼体阶段的营养需要,研究了几种饵料生物对真蛸浮游幼体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轮虫不宜作为真蛸浮游幼体的生物饵料;恒温培养试验得出混合营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优于混合营养强化的蒙古裸腹溞,并优于小球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及蒙古裸腹溞;常温试验得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的饵料效果最好,而微囊营养强化剂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好于混合营养组合。综上所述,可认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是真蛸浮游幼体期比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8.
用四种试验饵料,其中分别含有1%高纯度的ω-3及ω-6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18∶2ω6、亚麻酸C18∶3ω3、花生四烯酸C20∶4ω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ω,DHA)以及一种对照饵料含有5%棕榈酸C16∶0和油酸C18∶1ω9混合物对中国对虾(PenaeusorientalisKishinouye)幼虾进行了为期32天的投喂试验,从成活率、蜕皮次数及增重等实验结果可见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中国对虾幼虾具有最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对海捕和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两者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但是与海捕虾相比较,人工养殖对虾的DHA含量较低,而亚油酸含量较高。上列结果表明在对虾饵料中补充富含DHA的脂肪源将有效地促进对虾增产。  相似文献   

9.
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著提高,微绿球藻组与其他组强化轮虫的n-3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2)卤虫不同营养强化材料组中,50μL营养强化剂组有最高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n-3HUFA含量。(3)营养强化材料直接投入苗池。上午投喂0.5×10-6g/mL组合饵料,下午投喂0.5×10-6g/mL营养强化剂,辅以10×10-6g/(mL.d)EM活菌,试验池的M成活率比对照池投喂微绿球藻增加了10.1%。  相似文献   

10.
利用5株海洋微藻和酵母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投喂中华绒螫蟹蚤状幼体,记录其变态阶段、变态时间和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直链藻强化的轮虫投喂的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的成活率最高(15.2%),海水小球藻次之(11.5%),酵母最差(0);直链藻组的变态时间最短,优于其它海洋微藻及酵母。  相似文献   

11.
提高蟹苗成活率的一条重要措施:培养基础饵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1983年开始.每年用蟹苗(即人眼幼体)培育”扣子望”和V朝幼蟹一担大眼幼体在1期幼蟹阶段呶活率都较低.通过{断总结.发现除大眼功体本身质量等问题外.基础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改进使蟹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一、大眼幼体前期食性及投饵方人中华城孟蟹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从后状幼体至人眼幼体阶段.主要援食单细胞藻类。轮虫、由虫、烧足类、校的类等浮游动、植物、此阶段在培育他中.形料新鲜适口,投喂量大,一般每2——3小时投喂1次.投喂数最是在他幼体的25倍左右.他巾水质好.溶灵光足.通状幼体能顺利通过到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12.
轮虫强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轮虫是海水鱼虾类苗种生产中的重要开口饵料。目前使用的轮虫主要有Brachionusplicatilis(L型 )和B .rotundcformis (S型 )两种。由于海产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的繁殖速度小于轮虫的摄食量 ,在大规模轮虫培养中单胞藻不能满足需要 ,制约了轮虫的生产。用酵母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的人工饵料是替代单胞藻最常用的办法〔1、2〕,但其必需脂肪酸 (EFA)缺乏或不足 ,用作轮虫的饵料前需进行EFA的强化〔3〕。目前 ,轮虫培养在EFA强化、替代饵料、高密度培养、冷冻藻保存利用和休眠卵利用等…  相似文献   

13.
孙先交 《齐鲁渔业》1999,16(1):15-17
采用逐步降低培育用水盐度,合理控制培育密度,严格掌握饵料投喂量,蚤状Ⅰ期投喂烫死的卤虫无节幼体,蚤状Ⅴ期幼体变态时投喂充足的成体卤虫等措施,提高了河蟹育苗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结果:在500m^中,560只亲蟹一次出苗205.6kg,变态成大眼幼体140.6kg,成活率23.4%,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0.4kg。  相似文献   

14.
1992 ̄1995年,将细小裂面藻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进行试验,结果:单独投喂裂面藻,轮虫密度10天内由3个/ml增殖与400个/ml左右,与对照组海水小球藻无显著差异;卤虫22 ̄24天出现卵囊,总成活率54%,与对照组杜氏藻无显著差异;对虾幼体只能由Z1变态到Z2,且总成活率与对照组角刺藻差异显著;用裂面藻培育的轮虫和卤虫幼体作对虾Z2以后的补充饵料,能顺利发育变态,直到出池。认为裂面藻作为轮虫和  相似文献   

15.
通过纤细裸藻强化生物饵料的营养林雅宏,户田享次著对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近20年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必需脂肪酸中的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识。n-3HUFA的供给,在仔稚鱼期尤为重要。现在大部分苗种生产单位都用微绿球藻...  相似文献   

16.
1995年3月20日至4月26日,在河蟹育苗生产条件下,进行了亲蟹孵幼期3种升温方式对蚤状Ⅰ、期-Ⅱ期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抱卵蟹幼期间的培育阶段,以水温10℃为起点,升温方法依次为每2天升温1℃,每3天升温1℃和每4天升温1℃,排幼时的水温依次为19℃、18℃和17℃,在蚤状Ⅰ期-Ⅱ期的幼体培育阶段中,其变态成活率依次为2.8%、51.4%和81.4%。  相似文献   

17.
n_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强化轮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民 《水产学报》1997,21(4):415-421
通过甲酯型,乙酯型,脂肪酸型和甘油酯型化学型式n-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强化饵料对轮虫的营养强化试验,观察了营养强化过程中轮虫生理生态变化,测定了轮虫体内EPA,DHA的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是哪种化学型式的营养强化饵料,营养强强效果均好于微绿球藻强经对照组,轮虫中EPA,DHA含量明显提高,并在强化12h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8.
50DE微囊营养强化轮虫DHA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50DE微囊DHA营养强化饵料强化轮虫试验,结果表明:试验A、B两区强化6小时后轮虫DHA/FA含量由最初的未检出上升为1.5%、4.0%,12小时后达到最高峰,分别为7.5%和10.3%、而对照C区在24小时试验区间DHA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9.
大菱鲆苗种培育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善 《齐鲁渔业》2000,17(4):36-37
1卫生条件 大菱鲆的仔稚鱼对微生物,尤其是弧菌类,特别敏感。育苗水体中微生物的滋生往往会导致鱼苗大量死亡。因此,大菱鲆的苗种生产必需保证非常好的卫生条件。育苗用水应过滤到1~5μm,并用紫外线消毒。此外,作为饵料的轮虫和卤虫在营养强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有害菌(弧菌、假单孢菌为主)含量的增加,因此投喂前应适当处理(尤其是轮虫),如用洁净海水冲洗、淡水浸泡、冷藏或抗生素消毒等,以降低有害菌含量,否则,稍有不慎,将对鱼苗产生严重后果。2轮虫的营养强化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通常指廿碳五烯…  相似文献   

20.
生物饵料的n-3 PUFA营养强化技术张利民(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烟台264000)在海水鱼虾育苗过程中,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sali-na)是重要的生物饵料,而不同的养殖种类对营养需求不一样,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