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明确我国剑麻种植区病害的发生种类和情况,为剑麻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月—2017年7月,采用随机踏查、种植区随访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剑麻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确定病害种类.[结果]调查发现炭疽病、茎腐病、紫色尖端卷叶病、条纹病、斑马纹病、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溃疡病和根结线虫病等10种病害,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在广西剑麻种植区发生较严重;剑麻斑马纹病和紫色卷叶病发病率较低;炭疽病和黑斑病发生范围广,发病程度略重;溃疡病仅在海南剑麻种植区发现,发病程度中等.通过形态特征观察,鉴定出5种剑麻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引起的剑麻茎腐病(Sisal stem rot diseas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剑麻炭疽病(Sisal anthracnose disease)、蒂腐色二孢(Diplodia natalensis)引起的剑麻黑斑病(Sisal black leaf spot disease)、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引起的剑麻溃疡病(Sisal canker disease)和交链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剑麻叶斑病(Sisal leaf spot disease).[结论]目前生产上对剑麻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是茎腐病、炭疽病和叶斑病;溃疡病是剑麻新病害.  相似文献   

2.
对大庆地区主要紫花苜蓿种植基地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紫花苜蓿茎部和叶部病害12种,在生产中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为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斑枯病和小光壳叶斑病,应立刻采取防控措施。苜蓿花叶病、锈病和轮纹病等病害危害虽较轻,但流行的潜在危险较大,也应及早预防。大庆胡吉吐莫、勇敢村地区的紫花苜蓿染病情况较为严重,林甸、银浪、星火牧场、肇源县等种植基地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是贵州近年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之一,为了明确其病害发生种类,对余庆县中药材基地种植的吴茱萸进行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共发现吴茱萸病害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5种,分别为锈病、叶斑病、白粉病、斑点病、花梗腐烂病,病毒病害1种。调查结果表明,锈病发生严重,在各药材种植区均有发生,可造成毁灭性损失,而其余5种病害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利用普查、系统监测与诱捕相结合的方式,于2015-2018年对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和发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鉴定出真菌病害11种、害虫6目、14科、22种。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商洛茶园主要病虫害包括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小绿叶蝉及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潜在风险的有茶褐蓑蛾、茶棍蓟马及茶黄蓟马。茶双毛壳孢叶斑病和雪蛾蜡蝉为陕西首次发现,茶赤叶斑病、透明疏广翅蜡蝉、茶褐蓑蛾、桑褐剌蛾、扁剌蛾、红点龟形小剌蛾、茶银尺蠖、茶用克尺蠖、幻带黄毒蛾、瓦同缘蝽、梨蛣铃、茶棍蓟马等12种病虫为陕西茶园首次报道。[结论]该研究为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茶叶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油附子病害发病情况及规律。[方法]于2015年2~6月调查江油太平镇附子道地产区及种块产区病害发生情况。[结果]不论是太平镇附子产地还是敬元乡种块产区,2015年均以白绢病、根腐病、霜霉病、叶斑病、病毒病5种病害为主。[结论]为制定附子病害综合防治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在现有生产栽培条件下川芎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川芎田块作为系统观察田块。从川芎出苗开始,每7d调查1次,定点调查。每块田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分点调查记载病害名称、有病害株数、病死株数;虫害名称、有虫株数、虫数。同时,记载病害和虫害危害症状。从川芎病害田块中采集病株,用病株的病健部按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纯化培养,鉴别病原菌种类,并观察其培养性状。采集川芎害虫样品,在室内鉴定害虫种类。[结果]川芎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斑枯病。在苓种阶段,以根腐病、白粉病危害最重,大田期以根腐病危害严重。根腐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在苓种田块7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连作、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发病严重;白粉病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发生,6~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斑枯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底6月初川芎即将收获时大田发生普遍,7~8月苓种叶片老熟后发病严重。川芎的主要虫害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红蜘蛛和种蝇等。在苓种阶段,主要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和种蝇,在大田期以种蝇危害最为严重。其中,茎节蛾以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二、三代发生危害最为严重;斜纹夜蛾在7~8月大发生;蛴螬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叶螨在高温低湿的6~8月发生危害严重;种蝇在川芎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在春、秋季发生最为严重。同时在水肥充足条件下发生普遍,尤其是粪肥施在表面时发生严重。[结论]明确了川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川芎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槟榔主要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9年在海南省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屯昌、文昌等地槟榔主要种植区,对目前槟榔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采集到槟榔病害标本140余份,对主要病害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并在显微镜下以形态特征为主进行鉴定,共鉴定出8种主要病害,其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黄化病,其它7种病害为炭疽病、细菌性条斑病、藻斑病、煤烟病、大茎点霉叶斑病、镰刀菌根腐病和生理性黄化病。  相似文献   

8.
50%退菌特等防治泰山黄精叶斑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黄精由野生变为人工种植以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密度的增大,田间表现叶斑病严重发生,造成减产,为解决此问题,特进行无公害药剂防治试验。用50%退菌特、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在黄精叶斑病发生初期,连续4次施用,对泰山黄精叶斑病适时防治,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叶斑病危害的发生。而且,对泰山黄精植株生长安全无害,对其食用部分(根状茎)的品质无不良影响,还能增加泰山黄精根状茎的产量,提高黄精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研究基本搞清了黄精叶斑病的发生规律,为病害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叶枯病、炭疽病和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光泽县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对3种病害的发病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出苗期只有炭疽病发生,叶枯病和茎腐病在苗期未见发生,茎腐病在展叶期仍未见发生;随着多花黄精的生长,这3种病害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叶枯病、炭疽病在结实期达到发病高峰期,茎腐病在地上部枯死期达到发病高峰期,2017年总体发病情况比2016年严重。  相似文献   

10.
新疆红枣病害种类及田间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查明新疆红枣生长期病害种类及主要病害田间发生情况,分析主要病害发生规律,为枣树病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重点调查、直接计数法、分级计数法、病原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的方法,对以阿克苏为重点的南疆部分地区红枣病害进行诊断,并对在现有防治水平下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南疆红枣生长期病害约有10种,其中果实病害有缩果病、软腐病、果实黑斑病、裂果病等;叶部病害有炭疽病、叶黑斑病、缺素症及药害等,枝干部病害有腐烂病、流胶病.缩果病是红枣生长期主要病害,从幼果期开始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田间病果率可达10;~30;;其它3种果实病害仅在果实成熟期为害严重;叶部病害和枝干部病害目前发生较轻.[结论]以缩果病为主的4种果实病害是当前红枣生产上发生较重,危害较大的病害.  相似文献   

11.
贵州产黄精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红燕  赵致  庞玉新  冼富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91-13592
[目的]研究贵州道地药材黄精的适宜采收期。[方法]以贵州遵义凤冈西山黄精GAP试验示范基地小区内黄精根茎为材料制成黄精生药和炮制品,测定其中黄精多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黄精最佳采收期应该在12月到翌年1月,以种子繁殖的4年生黄精为最佳采收年限,其黄精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9.54%,折干率为36.64%。[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贵州产黄精的适宜采收期,可为贵州黄精GAP基地药源的安全、稳定和可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国辉  陶敏  张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77-11479
[目的]对贵州省毕节市的白菜黑斑病进行病害分析和病原鉴定,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表面组织分离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镜检、孢子大小测定和鉴定。[结果]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sp.),病原菌的孢子大小为(15.0~38.5)μm×(7.5~13.5)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引起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结论]芸薹生链格孢为贵州省毕节市当前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农业措施和药剂预防来减少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何首乌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毅  伍斌  刁毅  廖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4-4506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8、18株,共计70株,其形态经初步鉴定分属2纲4目6科31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为优势属。[结论]何首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 didynum、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Phytophthora cactorum、Phoma herbarum、Rhizoctonia 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 didynum、C. destructans、P. cactorum、P. herbarum和R. 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 cactorum和P. 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 destructans为23.5%,两株C. 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藨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I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健康和叶斑病害黄精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NovaSeq技术对健康(JK)和染病(RB)黄精叶片内真菌的IT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两组样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B组叶片内物种多样性较JK组无显著变化,但物种丰度较JK组显著降低。RB组中的优势菌群为担孢酵母属、刺盘孢属、链格孢属和宙斯沸耳属,而JK组中的附球霉属、毛壳菌属和枝孢属的比例显著高于RB组。本研究证明了叶斑病害会导致染病黄精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丰度下降,使某些有害物种优势生长,该研究为黄精叶斑病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马铃乡香菇的主要病害并筛选防治方法。[方法]调查马铃乡香菇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并筛选主要病害的室内药剂。[结果]该基地香菇病害主要是木霉病,经鉴定是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两者发病率达66%,病情指数为24。实验室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液(生石灰∶硫酸钙∶盐∶水=5∶1∶1∶100)能同时抑制木霉生长和产孢,可有效控制木霉的发生与扩散,但同时也抑制香菇的菌丝生长,不适宜用来防治菌袋中的木霉菌,可用于喷施培养菌袋所在的土壤、器具等,减少木霉菌感染菌袋的机会;1.000%的大蒜稀释液效果最理想,可有效抑制木霉生长,同时对香菇生长抑制率很低,对香菇产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结果为香菇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 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 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 得到茶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 ., 镰刀菌Fusarium spp ., 棒束孢Isaria sp ., 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 ., 木霉Trichoderma spp .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 表4 参15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甘蔗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广西蔗区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甘蔗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1年采用随机踏查、种植户随访、资料查询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广西蔗区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确定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共采集和鉴定出13种主要真菌病害,分别为: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锈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褐条病、褐斑病、虎斑病、白疹病、眼点病、黄点病,其中发生严重并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有黑穗病、锈病、梢腐病和凤梨病.[结论]黑穗病仍然是对甘蔗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生产中急需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以替代现有的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20.
32种植物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菲  蔡小宁  杨平  马军  贲爱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5-5558
[目的]筛选时植物病原物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资源,寻找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方法]以32种植物的丙酮和乙醇提取物为材料,以香石竹尖孢镰刀菌、棉花枯萎病菌、交链孢、链格孢和多隔镰刀菌5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种,测定了植物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035g/ml时,广玉兰、小叶黄杨、侧柏、火炬松、黄连木提取物对所有供试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火炬松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好,对至少4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为60%,对其中2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均大于70%,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g/ml时,广玉兰、小叶黄杨、火炬松提取物抑制孢子萌发显著,抑制率均在80%以上。[结论]火炬松、广玉兰、小叶黄杨植物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