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磷解钾微生物在植烟土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优化施肥方式、更换栽培模式和微生物溶磷解钾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对于提高烟草的土壤磷钾利用率的主要方法,提出高效溶磷解钾菌株和复合菌群的筛选、菌株和菌群对植烟土壤溶磷解钾有效性的大田试验验证等是今后溶磷解钾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菌肥通过其特定菌株的自身代谢,改变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形态使之有效化,促进作物生长并使环境中的养分得以充分发挥。该试验研究溶磷解钾微生物菌肥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处理,产值和产量较当地常规栽培要好,其中,以施yw03菌肥80 mL/株的处理产量和产值最高,平均水平分别达16.14 kg、253.00元。  相似文献   

3.
一株溶磷解钾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具有高效溶磷解钾能力的菌株,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柑橘根部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溶磷解钾作用的菌株,通过液体培养法进一步比较筛选菌株的溶磷解钾能力,选择溶磷解钾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LW-1、LW-2、LW-3和LW-4这4株菌株具有解磷解钾作用;其中,LW-3的解磷解钾能力最强,其溶解无机磷量为19.06μg/mL,相对增加38.64%,溶解有机磷量为17.06μg/mL,相对增加28.57%,溶解钾量为33.59μg/mL,相对增加15.96%;经鉴定确定菌株LW-3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W-3,是理想的菌肥生产用菌株。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泥炭及风化煤腐植酸一直是微生物菌肥中的主要充填物。究其原因就是腐植酸是微生物菌发挥作用的助剂。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主要有:一是分解作用:分解土壤中的蛋白质、纤维素、脂肪、果胶、半纤维素、几丁质等有机物质,增加土壤腐植质,改良土壤;二是固氮作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三是溶磷作用:溶解土壤中难溶的Ca-P、Fe-P、Al-P、Organic-P等;四是解钾作用:北方土壤中含钾矿物十分丰富,但矿物态钾植物不能吸收利用,钾细菌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植烟区土壤为原料,从中筛选与鉴定了一株高效解钾菌并对其进行实验室和烟田解钾和溶磷试验。结果表明,该解钾菌为不动杆菌,实验室验证该菌株的解钾和溶磷能力比较强;烟草大田试验表明,该解钾菌能够使土壤中的不溶性钾溶解,供烟草吸收和生长需要,对烟叶中钾含量的吸收与利用有协调促进作用,对烟草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烟田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增加植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土著菌扩繁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常规施肥)相比,团棵期T1(常规施肥+土著菌扩繁剂+土壤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T2(常规施肥+土著菌扩繁剂)处理烤烟农艺性状指标、病毒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差异较小;平顶期T1和T2处理最大叶长分别增加了11.06%和10.83%,最大叶宽分别增加了15.02%和20.25%,最大叶面积分别增加了27.75%和33.27%;而黑胫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5.6%和44.4%,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57.6%和33.4%;从经济性状看,T1、T2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0.10%和9.92%,产值分别提高23.06%和21.09%。综上,配施土著菌扩繁剂、配施土著菌扩繁剂和土壤溶磷解钾生物菌剂均能改善烟株平顶期农艺性状,增加黑胫病抗性和改善烤烟经济性状,且以土著菌扩繁剂和土壤溶磷解钾菌剂配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将溶磷菌、固氮菌和解钾菌按功能不同两两组合培养后筛选出互相不拮抗的菌株组合,进行三菌混合培养,测试得到的5组混合菌株的溶磷、解钾能力。结果表明,混合培养菌的溶磷、解钾能力均比各菌单独培养时要高,其中,组合1、2和5混合培养时具有1+1+13的溶磷效果,组合3和5混合培养时具有1+1+13的解钾效果。探索组合5的最佳培养条件,发现当培养基C/N比为25,p H 9,温度为30℃时菌株生长总量最好。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二铵是在传统二铵基础上,采用低温插层成膜技术嫁接高科技益生菌和生物活性物质,并添加中微量元素,从而使其一方面通过嫁接解磷解钾细菌等有益菌群,修复土壤,消除土壤中有害菌群,净化土壤环境;分解土壤中无效的磷钾供植物吸收利用,从而疏松土壤,促进作物扎根,阻止磷肥向无效化转化,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氨基酸刺激作物发芽和生长,降解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减轻除草剂药害;一方面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秦岭西段北坡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44×107~7.52×109CFU/g干土,其中细菌占总数的87.99%~99.96%,真菌占总数的0.01%~0.16%,放线菌占总数的0.01%~0.23%;土壤上中下3层微生物总量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其中表层数量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小陇山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共有27菌属,其中细菌有15属,真菌有9属,放线菌有3属。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种属比人工林微生物种属多,功能菌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溶磷菌好气性固氮菌解钾硅酸盐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针阔混交林下土壤中的功能菌群数量最多,红豆杉林下土壤中的功能菌群数最少,人工林下的功能菌群数基本少于自然林下的功能菌群数。混合林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其次是油松、华山松林,白皮松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最低;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差异较大。土壤微生物物种均匀度与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混交林大于纯林,自然林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0.
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钾素在植物代谢和植物组织与器官之间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钾素并由转运蛋白运输,此外钾素的转化和循环与解钾微生物紧密相关,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态系统中钾素的转化与循环,包括土壤中钾的存在形式和转化、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土壤微生物解钾菌的研究。深入了解根际微生态领域钾素转化与循环的过程,可为农业生产中钾素调控及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贵州地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6株根际促生菌,经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它们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束村氏菌属(Tsukamurella sp.)、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和根瘤菌属(Rhizobium sp.)中。促生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溶磷解钾性能最优的菌株为GD-3菌株,固氮效能最高的KKS-6-N1菌株,此外6个菌株具有溶磷解钾固氮、产IAA、产NH3、产HCN能力、可分泌嗜铁素及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等多种促生性能,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兆龙 《油气储运》2009,(4):47-47
肥老伴是由台湾省生物技术专家采用先进技术,经过多次分离培养而成的复合生物菌,含有溶磷菌、解钾菌、放线菌、抗生菌、硝化菌、光合菌、曲霉菌、链霉菌、活益真菌、活性酶及多元酵素等,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抗重茬防死棵、解硝解钾、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中钾矿含量丰富,但多以缓效态存在,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尤其在广大东北地区,土壤全钾水平较高,而速效态含量较低。因此,有效提高土壤中可给态钾的转化,对于减少施肥量,改善土壤微域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土壤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了不同磷、钾水平对硅酸盐细菌解钾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0.2%钾矿粉接种钾细菌后,生物释钾率最大为38.7%。液体培养中磷矿粉含量0.1%时,生物释磷率最大为32.0%。随添加钾、磷矿粉含量的增加,硅酸盐细菌解钾溶磷有降低趋势。说明施入过量的钾矿粉,容易造成钾胁迫,抑制钾细菌的繁殖和矿化。  相似文献   

14.
复合微生物肥料高效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供试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几株高效解磷、解钾和自生固氮菌菌株 ,其中 ,以菌株P1 、K1 、N1 解磷、解钾和固氮效果最好。盆栽试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相比 ,高效菌株组合P1 K1 N1 能使番茄和油菜的生物量分别提高 65 .9%和 68.4%。  相似文献   

15.
将采集的常年施用磷肥和钾肥的土壤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于难溶无机磷和难溶无机钾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获得24株解磷菌和15株解钾菌。将获得的解磷菌和解钾菌分别接种到含有难溶无机磷和解钾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含量,筛选出5株高效解磷菌和3株高效解钾菌,其中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为P-6-1,培养7d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33.07μg·mL~(-1);菌株K-1-1的解钾效果最好,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增加量可达0.081g·L~(-1)。为获得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将24株解磷菌接种到解钾液体培养基中,同时将15株解钾菌接种到难溶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通过分别测定解磷菌的解钾能力和解钾菌的溶磷能力,成功筛选出2株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分别为K-1-1和K-6-4。其中解钾菌K-1-1可使含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6.81μg·mL~(-1)。与目前报道的解磷或解钾菌株相比,菌株K-1-1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分别可固氮、解磷、解钾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它们生产微生物肥料。[方法]从供试土壤中分离出目的菌,测定其代谢能力,分别进行16S rDNA测序菌种鉴定,并进行液体培养正交试验,以及尝试固体培养生存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结果]分离得到代谢能力较强的固氮、解磷、解钾菌N2、P1、K5;鉴定分别为Klebsiella oxytoca、Bacillus cereus和Bacillus mucilaginous;培养条件对有效活菌数的影响大小程度为温度>C/N>pH>转速,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2℃,C/N比30,pH 7.0,转速140 r/min,在最佳条件下48 h达到1.78×1010CFU/mL;尝试利用该复合微生物进行固体发酵生产复合微生物有机肥,96h得到有效活菌数2.23×109CFU/g。[结论]筛选出了固氮、解磷及解钾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进行生物有机肥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玉米根际解磷和解钾细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分析其生态适应性,以期为丰富解磷和解钾微生物资源库以及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良菌株。【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从玉米根际筛选具有解有机磷和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其种类,随后挑选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分析其解钾能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在玉米根际筛选获得9株解有机磷细菌和2株解无机磷细菌,其对应培养液中速效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8~4.479和5.383~6.242 mg/L。由系统进化树可知,这些菌株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铜菌属(Cupriavidus)、勒克氏菌属(Leclerci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解有机磷最强的菌株P4-5与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 frederiksbergensis)聚为一支,解无机磷最强的菌株CP4-12与非脱羧勒克菌(L. adecarboxylata)聚为一支。菌株P4-5和CP4-12从含钾长石培养液中分解出的速效钾质量浓度分别为8.100和1.333 mg/L。菌株P4-5耐盐性强,不耐强酸、强碱以及中度以上干旱和高浓度农药;而菌株CP4-12耐盐性、耐旱性及耐药性均较强,但不耐强酸和强碱。【结论】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了2株兼具解磷和解钾能力的细菌,均具有耐酸碱、耐盐、耐干旱和耐农药能力,为微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钾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是钾元素的重要来源,而其中无效钾的含量却占土壤全钾含量的90%~98%,这造成了土壤看似富含钾却又缺钾的现象。研究发现,土壤中存在解钾菌,可将不溶性钾转化为可溶性钾,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本文综述了解钾微生物的种类和生态分布、解钾机制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指出要将解钾微生物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未来要做的核心工作仍然是确保菌株的高效性、稳定性、有效性。建议通过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开发出合适的载体,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加强对菌株的保护,并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菌株,加大和推广解钾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胶质芽孢杆菌工业化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一个天然钾库,蕴藏着丰富的硅酸盐矿物,但它们主要以稳定的硅铝酸盐和磷灰石状态存在,不能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胶质芽孢杆菌是一类具有溶磷解钾功能的硅酸盐细菌,释放出硅酸盐矿物中的磷、钾等元素,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分析论述了胶质芽孢杆菌对硅酸盐矿物的分解及其作用机理,在微生物菌肥生产发酵方面,从工业化生产角度出发,对如何降低发酵液黏稠度和获得高芽孢产量为目的的培养工艺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巨柏根际土壤中分离多功能溶磷促生菌株,为高原环境下多功能溶磷菌的收集和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采集巨柏根际土壤样本,采用梯度稀释法筛选溶磷菌,并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选出溶磷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IAA、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进行测定,最终筛得具有多功能的溶磷菌,通过盆栽实验对溶磷菌的促生效果进行验证,并结合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W13具有产IAA、铁载体、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为非脫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经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W13对油菜和青稞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W13有效提高了油菜植株的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并分别增长了119%、55.30%、157%和50%。青稞株高效果显著增长了44.80%。多功能溶磷细菌W13对油菜和青稞都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因此该菌具有作为生物肥料的潜力,用于植物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