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索植物对其根际解钾菌解钾活性的影响。[方法]从环境相似度较高的红壤生境选取6种植物,筛选根际解钾菌并以钾长石为底物进行摇瓶解钾试验。[结果]分离得到6株解钾菌,6株菌株经4 d摇瓶培养,基础培养基解钾量为(16.875±3.173)mg/L,加富培养基解钾量为(242.878 3±142.851)mg/L。[结论]来源于不同种类植物根际土壤的解钾菌解钾能力不全相同,植物水浸液对相应根际解钾菌解钾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植物水浸液与根际解钾菌协同解钾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将部分光合产物转运至根部,通过分泌物供给根际微生物碳源和能源;根际微生物则将有机养分转化成无机养分利于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维持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近年来,随着对根际土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根际微生物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了不同因素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3.
果树根际微生态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根际微生态系统是以果树-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微生态系统。从系统角度概括了果树根际营养、土壤酶、土壤微生物、根际线虫及根系分泌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指明果树根际微生态应在样品采集、土壤养分调控、根系分泌物作用机制和线虫病害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合理栽培管理措施改善根际环境,为果树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作物根际研究现状1.1根际微生态及其基本属性根际是指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的微界面,其范围通常只有几个μm到几个mm。根际环境深受根系及其所关联的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因此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与非根际土壤存在很大的差异。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因子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复杂整体一根际微生态系统。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包括:(1)特异性;(2)由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等多种成分组成,并且具有整体的功能性;(3)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4)有序性和层次性;(5)空间区域性;(6)动态性。特异性体现在植物的主导方面,具有生命活力的植物通过系统的生理代谢作用产生了根际相应,同时也决定了根际生态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太行菊属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行菊属有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 (Ling) Shih ]和长裂太行菊(Opisthopappus longilobus Shih)两个种,该属植物仅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岩石夹缝中,生存环境较特殊。为了解析太行菊属植物特殊生境的生存机制,对野生条件下的长裂太行菊和太行菊根际土壤的pH、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根际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样pH近中性,可利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土壤较为贫瘠。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放线菌门为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是优势真菌门。太行菊根际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长裂太行菊,而其根际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小于长裂太行菊。长裂太行菊的氮循环、碳循环和光合功能微生物的丰富度均高于太行菊,而太行菊的抗逆功能微生物的丰富度高于长裂太行菊。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的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与土壤p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太行菊属植物特殊生境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及其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玉米根际解磷和解钾细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分析其生态适应性,以期为丰富解磷和解钾微生物资源库以及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良菌株。【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从玉米根际筛选具有解有机磷和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其种类,随后挑选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分析其解钾能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在玉米根际筛选获得9株解有机磷细菌和2株解无机磷细菌,其对应培养液中速效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8~4.479和5.383~6.242 mg/L。由系统进化树可知,这些菌株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铜菌属(Cupriavidus)、勒克氏菌属(Leclerci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解有机磷最强的菌株P4-5与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 frederiksbergensis)聚为一支,解无机磷最强的菌株CP4-12与非脱羧勒克菌(L. adecarboxylata)聚为一支。菌株P4-5和CP4-12从含钾长石培养液中分解出的速效钾质量浓度分别为8.100和1.333 mg/L。菌株P4-5耐盐性强,不耐强酸、强碱以及中度以上干旱和高浓度农药;而菌株CP4-12耐盐性、耐旱性及耐药性均较强,但不耐强酸和强碱。【结论】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了2株兼具解磷和解钾能力的细菌,均具有耐酸碱、耐盐、耐干旱和耐农药能力,为微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学》2001,(12):20-20
PG制剂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制。根据植物根系、土壤和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原理,定向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使PG微生物菌群占优势。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PG微生物分泌有机酸,酸化根际微环境,使难溶磷不断地释放出来,转化为有效磷而被作物吸收利用。PG微生物产生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并提高根系对水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特制的淹水培养装置,选取耐低钾和缺钾敏感的两个水稻基因型,研究它们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性基因型辐简稻地上部生长未受明显抑制,而根干重略有增大.供钾充足时,根际及近根土壤中4种形态钾的亏缺程度都是缺钾敏感基因型81394大于耐低钾基因型辐简稻,这与81394生物量大,需钾量大的遗传特性有关.缺钾条件下,辐简稻距根2 mm内根际土壤易交换态速效钾和可交换态速效钾的平均亏缺率分别为96%和84%,而81394分别为93.7%和66%;在辐简稻近根10 mm土壤中,两形态钾亏缺率仍为83%和84%,而81394分别减小至53%和44%.易释放态缓效钾在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辐简稻距根3 mm内根际土壤难释放态缓效钾的平均亏缺率为56.6%,显著高于81394.研究发现,辐简稻根际土壤pH的降低程度大于81394,这可能是辐简稻根系适应低钾胁迫分泌更多质子的结果及促进难释放态缓效钾向速效态钾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制钾矿胁迫堆肥和常规堆肥,在模拟土培试验条件下,对土壤中微生物总群数量、有效钾含量变化进行测定,进而研究该堆肥对土壤中钾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堆肥后,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在培肥过程中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钾矿胁迫堆肥施入土壤后,有效钾含量由最初的200mg.kg-1增加到600mg.kg-1,与常规堆肥相比提高了数倍。同时在培肥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得到很大提高,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施钾矿胁迫堆肥的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明显,细菌和真菌含量在培肥后期占了主要地位。由此可见,钾矿胁迫堆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促进土壤钾素的循环,有效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制钾矿胁迫堆肥和常规堆肥,在模拟土培试验条件下,对土壤中微生物总群数量、有效钾含量变化进行测定,进而研究该堆肥对土壤中钾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堆肥后,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在培肥过程中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钾矿胁迫堆肥施入土壤后,有效钾含量由最初的200mg.kg-1增加到600mg.kg-1,与常规堆肥相比提高了数倍。同时在培肥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得到很大提高,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施钾矿胁迫堆肥的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明显,细菌和真菌含量在培肥后期占了主要地位。由此可见,钾矿胁迫堆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促进土壤钾素的循环,有效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剥落法等方法对岩溶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12种树种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养分呈明显的富集作用,全钾和速效钾因植物种类不同富集率呈正值和负值;根际土壤pH值平均低于非根际土壤0.27;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全氮与全磷、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岩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速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背景下,氮素是森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根系分泌物所介导的根际微生物过程在驱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和增加氮素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模拟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均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素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植物对氮的需求。不同碳含量和碳氮比的根系分泌物输入驱动根际微生物行使不同养分利用策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作用,根系分泌物矿化有机质中的氮素供给植物吸收利用;根系分泌物中的生物硝化抑制剂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减少氮素的淋溶;根系分泌物还通过控制根际与氮转化相关的反硝化细菌群落来促进土壤反硝化作用。综上,植物通过增加根系分泌物的输入能提高地下碳分配,影响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在维持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和缓解养分限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表2参70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金昌高钙土、民勤沙漠土、武威灌漠土、定西黄绵土为对象,对耕层土壤和当地主要种植作物根际和土体的自生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数量进行平板涂抹法测定。结果表明:各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均在108~109数量级范围内变化,其中武威灌漠土、定西黄绵土中各有益微生物数量无论是播种前还是在作物花期均明显高于金昌高钙土与民勤沙漠土,而且各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土体6.12%~161.66%。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二铵是在传统二铵基础上,采用低温插层成膜技术嫁接高科技益生菌和生物活性物质,并添加中微量元素,从而使其一方面通过嫁接解磷解钾细菌等有益菌群,修复土壤,消除土壤中有害菌群,净化土壤环境;分解土壤中无效的磷钾供植物吸收利用,从而疏松土壤,促进作物扎根,阻止磷肥向无效化转化,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氨基酸刺激作物发芽和生长,降解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减轻除草剂药害;一方面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 a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重点阐述国内典型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根际微生物在生态修复研究中的重点。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发展阶段(2000-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2017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8-2019年),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不同。在初步发展阶段,国外学者研究了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有机化合物的矿化作用,国内学者重点关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土壤的相关问题;在缓慢发展阶段,多环芳烃的降解问题受到广泛重视。随着测序技术在第3阶段的快速发展,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植物修复和生物降解方面。总的来说,国外重点关注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对退化土壤的联合修复,而国内主要侧重于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近20 a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际微生物对全球变化(增温、降雨)的响应、有机污染物降解、对植物促生等方面,尚缺少根际微生物之间及其与植物、土壤的互馈研究。今后,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功能微生物群、微生物共存网络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协同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改善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或共生的固氮微生物肥料,都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素的来源;有溶解磷钾作用的微生物,可分泌多种有机酸,有机酸通过螯合作用可促使难溶性磷及封闭态钾的释放;根际微生物还可以分泌一些诱导物提高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根际土壤养分的转化,便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信息》2006,(1):38-38
1.微生物肥料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微生物肥料提供的是能固氮、解磷、解钾等有益微生物,这些活的微生物能在植物根际生长、繁殖,其好处是:①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转化空气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态氮为化合态氮,解析土壤中不能利用的化合态的磷、钾为可利用态的磷、钾,并可解析土壤中的10多种中、微量元素。②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进作物生长,调控作物代谢,按遗传密码建造优质产品。③通过有益微生物在根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粘液及矿物咬体、有机胶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植物-土壤-微生物共同构成根际微生态,其对植物健康和生长产生巨大影响.果树连作后根际微生态发生变化,影响果树栽培和果实品质.从果树连作障碍的成因出发,通过分析果树连作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果树连作的响应,总结出果树连作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果树连作障碍修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磷和铁均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土壤中大多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或微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木霉菌(Trichoderma sp.)是植物根际有益真菌,在缺铁条件能够产生将不溶性铁转化为可溶性铁的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缓解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磷胁迫对嗜铁索的合成以及磷、铁胁迫对木霉菌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迪尔乐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尔乐微生物菌剂是上海绿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作物根际微生态原理,采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开发研制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其中含有大量的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物的土壤有益微生物,能有效固定空气中的氮和转化土壤中无效的磷钾养分,改善作物的营养水平,同时还含有大量的植物激素,促进作物生长.作物施用后,能起到改良土壤、抗病抗旱、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