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菌糠替代部分精料育肥肉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增利 《畜牧与兽医》2007,39(11):39-40
利用玉米芯、棉籽壳、麸皮、尿素等栽培平茹,收3~4茬菇后挑选菌糠,清理粉碎处理后作为试验饲料备用。选择利木赞牛与鲁西黄牛杂交后代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利用平菇菌糠替代部分精料育肥肉牛,记录日增重和饲料消耗情况,试验期为30d。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只牛日增重0.84kg,对照组每只牛日增重0.69k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1.7(P<0.05),每增重1kg少消耗精料1.12kg,经济效益增加52.9%。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施乌鲁木齐市科技局Y06121001号《废菌糠饲料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项目,将废菌糠粉碎加工并试生产成15t废菌糠发酵饲料,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进行了牛、羊饲喂试验,在养殖户家中选出奶牛20头、一岁育肥牛20头、成年母羊20只、育肥羔羊20只,制定了牛、羊饲喂试验方案,进行了不同的饲喂对比试验,记录饲喂试验前奶产量的测定和牛羊称重、饲喂发酵饲料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产奶量和增重情况对比等。羊饲喂2个月,体重明显增重,奶牛饲喂3个月,奶产量明显增加。因此提倡养殖户关注绿色饲料,充分开发利用废菌糠资源,变废为宝,达到科学、高效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平菇菌糠在肉羊育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玉米芯、棉籽壳、麸皮、尿素等栽培平茹,收3~4茬菇后挑选菌糠,清理粉碎处理后作为试验饲料备用。选择杂交山年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利用平菇菌糠育肥肉羊,记录日增重情况,试验期为30天。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只羊日增重109g,对照组每只羊日增重81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34.6%,效益增加34.5%。  相似文献   

4.
<正> 利用真菌能分解粗纤维的特性,使栽培食用菌培养料中的纤维发生分解和转化,提高其消化能和可消化率,再经过调解即制成为菌糠。本试验用棉壳、稻草、木屑三种菌糠饲料。为探讨菌糠的饲用价值,我们于1987~1988年在本所试验猪场进行了猪的饲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菌糖生产 1.1.1 棉壳菌糠以棉籽壳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平菇(佛罗里达)。栽培料配方:棉籽壳50公斤,石膏粉1.5公斤,磷肥1公斤,石灰(块)0.75公斤,白糖0.5公斤,多菌灵50克(50%),永65~80公斤,生产工艺(略)。 1.1.2 稻草菌糠以稻草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凤尾菇。 1.1.3 木屑菌糠以阔叶木屑为主要培养料栽培香菇,其栽培料配方:干木屑50%棉籽壳25%,麦麸20%,石膏粉3%,白糖1%,磷肥1%,水50%~52%。经三次收菇后,选取菌丝洁白、料块较结实的食用菌下脚料,经太阳晒干(或烘干),粉碎成细糠状,即成菌糠饲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饲料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含量高。本文通过对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发现奶牛日饮4kg该饲料后,单产提高1.8kg,每头牛日增利润0.34元、年增利润100多元,经济效益显著,且乳成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饮水中添加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提高奶牛产奶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对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可知,奶牛日添加4kg该饲料,单产可提高2.18kg,每头牛日增利润2.03元,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另外,研究还发现,日添加4kg该饲料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菌糠具有粗蛋白含量高、收集方便、四季供应、成本低等优点,作为新型非常规饲料资源在养羊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但其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较高单独饲喂肉羊,适口性差,羊不肯吃。本文根据菌糠的的营养成分和肉羊不同阶段生长需要,设计不同添加比例菌糠或发酵菌糠的全混合日粮(TMR),分别在波尔杂交公羊育肥期和湖羊母羊育成期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表明,50%发酵菌糠组和60%发酵菌糠组波杂公羊育肥期的日增重(ADG)分别为188.7g/d、186.79g/d,高于对照组日增重182.98g/d。湖羊育成期母羊的饲喂结果表明,干杏鲍菇菌糠(45%)组日增重为118.11g/d,低于中药渣组的159.06g/d。表明杏鲍菇菌糠在羊日粮中可替代部分常规饲料,可显著降低羊的饲料成本,且发酵后的营养价值及饲喂效果较好,在波杂山羊育肥期以50%的发酵菌糠添加比例为宜。  相似文献   

9.
平菇抗性强,栽培条件简单,栽培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便于推广,因而栽培量逐年增加,菌糠、菌渣也越来越多.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大部分,降低饲料成本即降低了养殖成本,为此进行了平菇菌糠饲喂育肥猪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本文通过对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发现奶牛日喂4kg该饲料,平均日单产提高2.15kg,每头牛日增利润1.50元,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乳成分化验结果也表明,日喂4kg该饲料对乳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杏鲍菇菌糠与豆粕、麸皮复合发酵基质的适宜发酵条件,并研究其对山羊的饲喂效果。试验1,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麸皮和豆粕(4%和4%、4%和2%、2%和4%、2%和2%),发酵剂使用有效微生物群(EM)原液,将发酵混合原料含水量调节至30%左右,在常温下厌氧发酵12 d后对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的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评定,并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取最优组合进行饲养试验。试验2,选用60只马头山羊(羯羊),随机分为5组,包括3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试验组饲粮中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比例分别为30%、45%、60%,对照组未发酵杏鲍菇菌糠比例分别为30%和6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试验期为45 d,包括5 d预试期和40 d正试期。结果表明:1)豆粕和麸皮添加比例分别为4%和2%的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发酵品质最佳,且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低,与未发酵杏鲍菇菌糠相比,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8.78%、11.56%和18.88%,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9.32%和8.29%,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至3.03μg/kg。2)各组山羊的生产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添加比例的增加,试验羊的体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有减少的趋势,料重比和饲料成本有增加的趋势;与未发酵杏鲍菇菌糠添加比例为30%时相比,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添加比例为30%时体增重、平均日增重及干物质采食量提高,料重比降低。结果提示,使用EM原液发酵杏鲍菇菌糠,在发酵基质中添加4%的豆粕和2%的麸皮有助于提升发酵品质;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在山羊饲粮中添加比例以3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利用节粮饲料喂养畜禽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几种常见节粮饲料的科学加工方法,供参考。 一、菌糠饲料 每100公斤食用菌培养料可制成60公斤菌糠。其制法是:先将菌糠中的霉变料清除掉,选用菌丝多而洁白、菇味浓的糠块晒干后粉碎。喂前每100公斤菌糠加40公斤米糠,用适量水搅匀,放入缸内发酵1~2天,待有香味即可饲喂。  相似文献   

13.
媒体视点     
《饲料世界》2004,(11):15-18
菌糠发酵——畜禽的优良饲料;金属离子对饲料酶活性的影响;关于我国水产品市场发展方向的探讨;如何鉴别虾料质量;烟酸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浅谈高致病性禽流感;饲用酸制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鱼油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食用菌糠饲料在肉牛产业中的应用潜力,本试验以7种常见食用菌(白灵菇、猴头菇、滑子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和榆黄菇)的菌糠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菌糠及其青贮发酵后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金针菇菌糠的营养价值在7种菌糠中相对较高,猴头菇、金针菇和平菇的综合净能相对较高(5.16~5.36 k J/g DM)且发酵前后无显著变化;除滑子菇青贮菌糠和杏鲍菇青贮菌糠外,其余青贮菌糠均获得中等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5.
菌糠饲料     
人工栽培食用菌时,每100千克培养料可剩余60千克菌糠,菌糠是猪的好饲料.其制法是:先将菌糠中的霉变料清除,选用菌丝多而粗白、菇味浓的糠块,晒干后粉碎.喂前每100千克菌糠加40千克米糠,用适量水搅拌均匀,放在缸内发酵1~2天,待有香味时即可饲喂.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大米保存方法对奶牛采食量、产奶量、血液代谢物和瘤胃发酵的影响。生米粒在粉碎前干燥,粉碎后或粉碎前青贮,采用3×3拉丁方设计试验,选择12头多胎次荷斯坦奶牛,用上述3种处理方法设计全混合日粮,奶牛自由采食3种全混合口粮中(处理1组:干燥大米;处理2组粉碎后青贮大米;处理3组粉碎前青贮大米,大米添加水平为17%),加上每天2 kg的商品浓缩料。结果表明,大米的保存方法对奶牛饲料摄入量、产奶量或牛奶成分无显著影响。不同大米保存方法对奶牛瘤胃发酵指标,如瘤胃氨氮、乳酸、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乙酸和丙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处理3组较处理1组和2组有提高丁酸含量的趋势(P=0.08)。所选血浆代谢指标,如葡萄糖、尿素氮、非酯化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也不受大米保存方法的影响(P0.05)。3个处理组乳中脂肪、粗蛋白质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当奶牛饲喂含有17%青贮大米的全混合日粮时,大米的青贮过程和青贮方法对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糠是用于栽培杏鲍菇,子实体采收之后残留的栽培基质,含有蛋白质、畜禽必需氨基酸、脂肪、纤维、钙、磷等多种营养因子,多糖、黄铜、低聚糖、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同时其中的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浓度及有害微生物数量均低于标准限定值。因此杏鲍菇菌糠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用于饲料的研究与开发,代替部分或全部的日粮组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饲料短缺问题,并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养殖效益。为此本文就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饲用安全性以及在牛、羊、猪、禽等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杏鲍菇菌糠在饲料化资源利用研究及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香菇菌糠替代部分精料育肥肉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秸秆、稻草、木屑、麸皮、尿素等栽培香菇,收获香菇后挑选无杂菌、无霉变菌棒,清理粉碎处理后作为试验饲料备用。选择夏洛来牛与南阳黄牛杂交后代(夏南牛)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利用香菇菌糠替代部分精料育肥肉牛,记录日增重和饲料消耗情况,试验期为30d。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头牛日增重1.14kg,对照组每头牛日增重1.02kg,预试期7d,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1.76%,差异显著(P<0.05)。每增重1kg少消耗精料0.70kg,经济效益增加40.47%。  相似文献   

19.
菌糠是食用菌行业的废弃物,由于菌糠的营养价值较高,成为畜禽的非常规饲料资源之一,奶牛等反刍动物可以很好地利用菌糠中的营养成分。文章综述菌糠饲料特点、菌糠饲料对反刍动物饲喂效果、菌糠饲料选择注意事项等,对菌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菌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饲喂生物发酵与营养强化饲料——苹果粕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择45头荷斯坦奶牛,按年龄,胎次,泌乳月,日产奶量基本一致的原则进行分组逐头配对,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15次,经有益微生物发酵和营养强化处理的苹果粕作为试验产品。试验1组用苹果粕替代10%的精料成分饲喂奶牛,试验2组固定用1.5kg颗粒苹果粕替代1.5kg精料(1kg麦麸+0.5kg豆饼)饲喂奶牛,对照组常规配合饲料饲喂,其它饲料和饲养条件一致。总试验天数为5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奶牛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1.66kg和0.34kg,增奶效果显著,乳成分变化不显著。2个试验组牛奶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经发酵和营养强化处理的苹果粕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奶牛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