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本农田规划问题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划定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最后,分析了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2.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分析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依据农用土地的自然属性(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经济属性(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按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综合评定.宁夏隆德县农用地共划分出3 584个分等单元,3个自然等,6个利用等,6个经济等.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地区,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规划期间被占用的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占补耕地等别可比.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法.结论: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等别的推定,农用地分等成果能够保障土地开发整理中补充耕地等别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间成果,以农用地分等定级划分的单元为基础,对影响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其他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然后对每个单元的耕地质量进行量化,提出了一套从质量上定量的划定基本农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全面调查句容市耕地自然质量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投入-产出状况,以经过论证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参数体系等为基础,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思路与要求,更新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形成完整、实用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其结果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选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选区、高产农田规划项目选址等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保护。目前,基本农田仅定量地划定,而无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农用地分等是基于土地的自然特性辅以科学的计算方法并得出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的一项技术。文中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作为依据,分析了云南省耕地的质量分布规律,并对基本农田的数量确定和范围划定进行研究。自然质量等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弥补了对耕地的质量评价,有利于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路线的制定、分等参数的选择、分等因子及其权重值的确定,到最终确定农用地的等别,详细介绍了因素法在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用地的分等成果,并就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通过方法改进、数据更新和因子体系完善等手段,重新评价区域耕地等别,并与旧分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区域耕地分等改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闽侯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以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占优势;评定方法改进后闽侯县高、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地理空间分布更合理,质量等别与实际土种类型的肥力和产出水平也更加吻合;耕地分等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影响基本农田划定的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选取坡度、自然等别和建设占用的影响因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提出了浮梁县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和调整方案,并引入紧凑度指标进行验证,对浮梁县基本农田规划编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探讨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依据耕地生产能力测算方法,测算重庆市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通过研究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的差异,确定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该研究可为土壤培肥、土地开发整理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省化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GIS叠加分析等方法,结合化州市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在分析确定农用地分等更新的思路、技术路线、分等更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分等更新指标赋值与计算,完成了化州市农用地分等更新,为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建立了最新的耕地质量本底数据,为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农用地分等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空间数据框架基础,结合农业部门现有的土壤普查和样点调查分析资料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相比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中以1∶50 000为基础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的评价结果耕地分布的空间定位更正确、更切合现状,评价单元的划分更合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更加精细,能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的精度。本研究方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上的应用,有利于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和科学管理耕地,更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施肥管理对耕地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加强耕地保护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以四川为例,通过对四川省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环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对四川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来说,要实现区域粮食安全,必须要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土壤肥料新技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好耕地保护和培肥工作;加强农业保护,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现代农业科技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包括作物育种技术、土地平整技术、遥感技术和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指出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基于GIS技术,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研究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不同工矿区耕地受损类型及影响的总结分析,综合考虑农用地分等指标,筛选形成涵盖作物立地条件、水肥气调节、供应肥力、预警安全、保障生产、外部环境方向的耕地受损特征因素体系,并进行变化情况模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总结提炼工矿区受损耕地存在的质量提升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工矿区受损耕地质量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构建了包括表土利用技术、土体重构技术、水体修复技术、农地保育技术及土地整治工程技术5项集成技术在内的工矿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