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由市场销售的优质红曲米中分离出的产红曲色素的红曲霉菌株,经过液体扩大培养后,对以马铃薯粉丝生产废液为主要培养基,适当补加营养盐,采用摇瓶振荡发酵培养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马铃薯粉丝生产废液适当补加营养盐可作为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良好培养基,即培养基的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30℃,振荡培养5d可获取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2.
红曲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固态发酵红曲大米为原料,探索红曲色素的浸取工艺,确定最佳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最佳浸取温度为60℃。还对红曲色素对热、光、酸、碱、药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150℃以下相对稳定;红曲色素对紫外线稳定,而对太阳光敏感;另外对于不同药剂,红曲色素的稳定性不同,少量NaCl、CaCl2对其几乎无影响,而Cu2+、Zn2+等离子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红曲色素在pH3~11范围内可保持稳定的红色。  相似文献   

3.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曲色素是天然色素,具有营养、无毒、多功能等优点。固态发酵是红曲色素生产的传统方法,与液体发酵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对国内外近期关于红曲色素研究的报道进行了综述,对影响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可为红曲色素固态发酵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pH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5种不同pH值培养液--pH3.8、5.4、7.0、7.5和8.9培养液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产生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酸的pH3.8的培养液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长;中性偏酸的pH5.4的培养液适合红曲霉产红曲色素;所产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素色两种,以胞内色素为主。如果拟用红曲霉生产红细色素,pH5.4的培养液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5.
红曲色素的基本性质和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色素是天然食用色素之一,在285、400和500nm 处有3个吸收峰,在强酸性、酸性和中性的条件下相当稳定;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络合剂对红曲色素的影响较小。从红曲色素中分离出一种黄色红曲色素,在285和398nm 处有吸收峰。其极性小于紫色红曲色素和橙色红曲色素。用针筒层析分离柱可快速将3种红曲色素分离。  相似文献   

6.
憎水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乙酐处理水溶性红曲黄色素,得到了憎水性红曲黄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由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产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黄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 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 或Mg^2 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Fe^3 或Ca^2 后,色素溶液光密度则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或水浴加热时间延长而呈接近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山葡萄色素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纸层析法制取山葡萄色素中各纯组分。以浓盐酸:甲酸:水=24.9:23.7:51.4为展开剂。分离出两个独立的非常明显的色谱带。根据0.1%盐酸甲醇液中显色,紫色-可见吸收光谱测定,与AlCl3反应,糖组分鉴定,色素的部分及完全水解,A440/A-max比值等综合研究结果推断,山葡萄色素两组分分别为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8.
对由市场销售的优质红曲米中分离出的产红曲色素的红曲霉菌株,经过液体扩大培养后,对以马铃薯粉丝生产废液为主要培养基,适当补加营养盐,采用摇瓶振荡发酵培养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马铃薯粉丝生产废液适当补加营养盐可作为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良好培养基,即培养基的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30℃,振荡培养5d可获取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9.
施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77-3078
[目的]研究用异抗坏血酸钠、红曲色素替代部分亚硝酸盐的复合护色剂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异抗坏血酸钠、红曲色素添加量对中式香肠护色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红曲色素、异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添加量以及贮藏时间对中式香肠护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复合护色剂配方。[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中式香肠发色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异抗坏血酸钠〉贮藏天数〉红曲色素〉亚硝酸钠;最佳复合护色剂配方为:红曲色素0.24 g/kg、异抗坏血酸钠0.60 g/kg、亚硝酸钠40mg/kg,在0~5℃下贮藏天数可达60 d。[结论]研究结果为生产出替代部分亚硝酸盐的中式香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天然、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是以后食品行业需求的重点。红曲色素是我国传统的由红曲霉发酵生产的天然食用色素,历史悠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红曲色素在在肉制品、饮料、调味品、面制品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红曲色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曲霉产红曲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红曲米生产工艺,提高红曲米红曲色素含量。[方法]以加水量(A)、灭菌温度(B)、灭菌时间(C)、浸泡时间(D)作为试验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米饭制作方式。[结果]4种因素均对红曲菌产红曲色素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最优组合为A_1B_2C_2D_2,即加水量30 m L、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23 min、浸泡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红曲色阶达2 884 U/g。[结论]该研究对红曲米生产企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工艺,为淮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淮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底物量、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水含量为考察因素,以色价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并参照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和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对制备的红曲淮山进行功能成分分析.[结果]影响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因素排序为底物量>培养基初始水含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时间13 d、底物量45 g(置于250 mL三角瓶中)、接种量0.4%、培养基初始水含量6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曲淮山色价均值为1205.42 u/g,降血脂功效成分莫纳科林K和降血压功效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80.00和31.74 mg/100 g,是发酵前红曲的10.00倍和10.58倍.[结论]淮山代替籼米作为红曲霉的发酵底物,发酵得到的红曲淮山功效成分含量高,为淮山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贾君  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05-13607
[目的]对红曲霉JF-02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不同农副产品、氮源对发酵液中红曲霉色素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红曲霉菌种产色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200 g/L、番薯粉30 g/L、葡萄糖10 g/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锌0.1%,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发酵时间72 h。但是24-L发酵罐培养时,培养时间延长到84 h。[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曲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经平板分离纯化的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的方法进行了筛选,选育出的红曲霉菌株产色能力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态培养,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碳源和氮源种类对色价及色调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碳源的添加浓度为4%~5%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而氮源的添加浓度为2.00%~2.40%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产生的色素其色价最高,为119.6...  相似文献   

16.
红曲霉中降脂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红曲霉发酵次级代谢产物中具有降脂功能的活性物质莫奈可林(Monacolin K)的提取、作物机理和药用价值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Monacolin k的降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红曲中含有丰富的红曲色素,可采用浸提法从红曲米中提取红色素。对醇提影响因素(醇配比、醇提温度、醇提时间、醇提pH、醇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对醇提温度、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影响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主次关系依次为温度、提取次数、时间;在所试验的范围内,最佳时间40 min,最佳温度80℃,最佳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紫外线、60Co-γ射线对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突变株,其发酵色价达到48.4U/mL,是出发株的3.67倍。该突变株色价提高幅度明显,传代稳定性良好,可作为生产红曲红色素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以突变株红曲霉(Monascus rubber YT1)发酵后菌丝体为原料,优化其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红曲色素提取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红曲色素的色价为指标,对三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对方程进行最优值求解。结果表明菌丝体中红曲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浸提时间100 min,浸提温度62℃,最优色价值达到799.2(U/g),与预测值误差为0.4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