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甜菜渣和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按照不同质量比(鲜样)混合青贮,分析添加玉米秸秆对甜菜渣青贮饲料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渣直接青贮其乳酸含量较低(0.67%),乙酸含量较高,为乙酸发酵类型;添加玉米秸秆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P0.05),9∶1和8∶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的生成量(P0.05),其发酵类型均为乳酸发酵型。通过flieg评分体系对不同组合进行评价,其等级均为良好。添加玉米秸秆后除9∶1处理组以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明添加玉米秸秆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添加玉米秸秆后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除9∶1处理组以外其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综合各项指标,认为甜菜渣和玉米秸秆的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为90%甜菜渣+10%玉米秸秆(9∶1)。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体内粗蛋白、粗脂肪、Ca、P、干物质、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纯精料相比,采用加入30%~60%玉米秸秆饲喂黄粉虫能极显著提高黄粉虫体内半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不利于黄粉虫体重和体内粗脂肪的积累;其中配方V(50%玉米秸秆+50%精饲料)有利于干物质、粗灰分的积累;配方VII(70%玉米秸秆+30%精料)和配方VIII(70%光大发酵剂处理过的玉米秸秆+30%精料)有利于粗蛋白、Ca和P的积累;并且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结论]适量添加玉米秸秆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Ca及P的积累,但是不利于黄粉虫生长及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代料栽培猴头菇、黄灵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栽培原料,经处理后接入猴头菇、黄灵菇菌种,常规条件下培养和出菇后,测定菌丝体、子实体生长状况,旨在探索玉米秸秆栽培猴头菇、黄灵菇的适宜配方,为开发玉米秸秆栽培猴头菇、黄灵菇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可适当添加玉米秸秆栽培猴头菇与黄灵菇,猴头菇最适宜配方为:玉米秸秆25%,木屑60%,麦麸11%,玉米粉3%,石膏1%;黄灵菇最适宜配方为:玉米秸秆30%,木屑54%,麦麸11%,黄豆粉3%,石膏1%,石灰1%。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玉米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首先,通过添加不同发酵剂确定最佳发酵剂为纤维素酶和酵母菌混合物;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菌协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考察了发酵时间、酶菌比例、料液比和发酵温度对玉米秸秆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酶菌混合比例8︰15,料液比1︰20,温度35℃。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达29.71%,较发酵前提高4.67倍。  相似文献   

5.
探究利用玉米秸秆栽培黄灵菇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开发玉米秸秆栽培黄灵菇提供理论支持。将玉米秸秆以一定比例加入栽培料,经常规处理后接入黄灵菇菌种,一定条件下培养和出菇,测定菌丝体、子实体性状。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可适当添加玉米秸秆栽培黄灵菇,黄灵菇培养料最适配方为:木屑49%、玉米秸秆30%、麦麸17%、黄豆粉3%、石膏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秸秆腐解及其热转化产物对黑土的培肥效果,解决黑土肥力下降和秸秆热转化产物未能合理利用的问题。通过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CS)、腐熟秸秆(HCS)、生物炭(BC)、玉米秸秆灰(ASH)、玉米秸秆粗灰渣(CHZ)和玉米秸秆细灰渣(XHZ)与黑土混合7个处理,研究秸秆腐解及其热转化产物对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SOC)、腐殖质组成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BC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紧实度,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ck增加了12.99%~16.49%、32.80%~38.37%和26.04%~34.78%,盆栽试验第2年,与其他处理相比,BC和ASH处理土壤养分增加幅度最大,且BC处理提升作物产量作用最大;BC处理也显著增加了土壤SOC及其腐殖质组分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含量,提高了PQ值(HA在可提取腐殖质中所占的比例),BC处理增加SOC幅度最大,2019年和2020年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22.08%和22.51%,其次是ASH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17.10%和18.18%。综合来看,BC处理是短期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体内粗蛋白、粗脂肪、Ca、P、干物质、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纯精料相比,采用加入30%~60%玉米秸秆饲喂黄粉虫能极显著提高黄粉虫体内半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不利于黄粉虫体重和体内粗脂肪的积累;其中配方V(50%玉米秸秆+50%精饲料)有利于干物质、粗灰分的积累;配方VII(70%玉米秸秆+30%精料)和配方VIII(70%光大发酵剂处理过的玉米秸秆+30%精料)有利于粗蛋白、Ca和P的积累;并且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结论]适量添加玉米秸秆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Ca及P的积累,但是不利于黄粉虫生长及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鸡粪与酒糟是廉价而来源广和非常规饲料,具有高活性及高蛋白的特点。用10%,20%,30%的新鲜鸡粪、酒糟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1个月。分别测定了玉米黄贮饲料中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pH值,氨态氮,有机酸变化及48h瘤胃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结果表明,添加鸡粪能增加秸秆发酵的有机酸含量,降低pH值,并能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加大鸡粪添加量能明显提高玉米黄贮瘤胃48h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添加酒糟能加速黄贮饲料pH值降低,增加玉米秸秆发酵的有机酸含量和乳酸、乙酸比例,酒糟对秸秆瘤胃降解率的提高效果不如鸡粪。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玉米秸秆饲用高值化,利用菌酶协同发酵对膨化玉米秸秆进一步深度生物前处理。以55%膨化微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配制水分为45%的肉牛全混合日粮(TMR),分别进行未添加(ck组)、添加布氏乳杆菌(LB组)、复合纤维素酶(ME组)和菌酶(BE组)处理后,密封发酵30 d和有氧暴露7 d,取样分析营养成分、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菌、酶或菌酶发酵TMR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ME组和BE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均显著低于ck组和LB组(P<0.05),BE组半纤维素显著低于ck组(P<0.05);BE组pH最低,且LB、ME、BE组显著低于ck组(P<0.05);ck组与LB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ME组和BE组(P<0.05),BE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k组、LB组、ME组、BE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62,133,65,143 h,且LB组和BE组平均温度分别在有氧暴露3,4,5,6 d显著低于ck组和ME组(P<0.05);在有氧暴露3,...  相似文献   

10.
常规稻田土壤氮素环境风险较为严重,急需改善稻田土壤物理性状,降低氮素累积,减缓旱直播稻田土壤氮素迁移,提升旱直播稻氮素吸收及产量。在旱直播条件下选用生物炭、腐殖酸调理剂,设计4个处理,即CK(对照)、BC(生物炭24 000 kg/hm2)、HA(腐殖酸1 500 kg/hm2)、BC+HA(生物炭12 000 kg/hm2+腐殖酸750 kg/hm2),研究旱直播稻田土壤物理性状、氮素吸收及迁移状况。结果表明,物理性状方面,BC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5.96%(P<0.05),提升土壤田间持水量10.93%,显著提升>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同时生物量与氮素吸收方面,BC处理能够获得最大总干物质量21 957.67 kg/hm2、稻谷干物质量7 949.17 kg/hm2及氮素吸收量169.42 kg/hm2;氮素迁移方面,BC+HA处理能够显著降低4个土层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朱斌  黄亚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6-5607
[目的]研究酒糟对双孢蘑菇营养成分、性状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利用酒糟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方法]以酒糟为主要栽培料,添加玉米芯、牛粪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试验。[结果]配方中加入酒糟可以明显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酒糟40%、玉米芯20%、牛粪35%、过磷酸钙2%、石膏2%、石灰1%、pH值7.5~8.0条件下培养的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双孢蘑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32.10%。[结论]酒糟是双孢蘑菇生长的合适基质。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必须覆土才能形成子实体,覆土的作用机理一直是人们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覆土微生物,蘑菇菌丝代谢产物和一些气体等三个方面对蘑菇子实体的诱导作用进行了综速,着重介绍了覆土微生境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率优于麦秸栽培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与麦秸秆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培养料相近,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双孢菇醋糟栽培法与稻草栽培法的工艺流程和双孢菇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醋糟是栽培双孢菇极好的原料,既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用它栽培的双孢菇在产量与品质上又有明显优于稻草栽培的双孢菇,并且为醋糟找到了一条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新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覆土材料,以节约泥炭土资源。[方法]将泥炭土与红壤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后作为覆土材料栽培双孢蘑菇,调查覆土后蘑菇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添加泥炭土的处理菌丝上土时间早、覆土层菌丝量增加、出菇时间提前、产量增加。其中泥炭土与红壤土使用比例为1∶2作为覆土材料表现最好,产量比对照高出19.6%,相对纯收入提高了18.0%。[结论]闽南地区应用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麦秸秆栽培双孢蘑菇高产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秸秆为主料栽培双孢蘑菇,可使小麦秸秆变废为宝,拓宽双孢蘑菇生产原材料的来源渠道。以双孢蘑菇菌株AS2796为试材,选用稻草为主的培养料为对照,以小麦秸秆不同添加量设置了3个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麦秸比例对菌丝生长情况、满袋时间以及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Ⅱ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仅为22.7 d,鲜菇产量高达10.5 kg/m2,为最佳培养料配方,即麦秸47.6%、牛粪35.7%、鸡粪11.9%、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和石灰1.0%。  相似文献   

17.
汪建中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8-6751
[目的]研究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并探讨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酵母种类(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和酵母接种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同时研究了各培养条件组合下木质素酶系、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探讨了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A3B2C1组合培养条件下发酵基质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3.36%;在此发酵条件下,培养的第5~15天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最高,而各组合培养条件下基质滤纸酶和羧甲纤维素酶的活性则无规律可循。[结论]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在接种平菇的同时接种10%的产朊假丝酵母液体菌种。木质素酶系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双孢蘑菇茵丝体的显微结构和检测茵丝体活力,找到双孢蘑菇营养菌丝老化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营养茵丝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在接种50~60d后茵丝开始老化,找到老化的标志性特征为细胞发生肿胀,产生液泡状物质;细胞壁变得粗糙不规则.结果表明,茵丝的萌发时间随着菌...  相似文献   

19.
姬松茸镉累积特性研究Ⅰ.培养料镉污染对子实体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姬松茸主产区培养料镉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与测定,研究培养料配方镉污染对子实体的效应。结果表明:培养料中镉污染程度为:过磷酸钙>干牛粪>稻草;培养料配方中镉含量随堆料、菌丝吸收而累积并富集到子实体中。配方中镉含量与子实体中的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y=-4.01 94.01x1 54.32x2 679.46x3,为子实体镉总量(y)与栽培配方中稻草比例中镉含量(x1)、牛粪比例中镉含量(x2)、过磷酸钙比例中镉含量(x3)的关系,且主导因子为过磷酸钙;培养料配方中牛粪对子实体产量及氨基酸总量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以小麦秸秆为对照,设计了四个原料配方,进行了双孢蘑菇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度优于麦秸培养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和牛粪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