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开发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地查询和管理日常接收到的各气象要素资料,把原来的人工操作改为由计算机处理,有效地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能够实现按站点分解输出资料,将一段时间内的单个或多个要素输出到文件或者打印机、查询某一阶段拷贝资料人员和所拷贝资料的相关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2.
张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37-11740
基于2000年江苏省1:10000地形图及相关自然地理、人口、社会经济等数据,应用点格局分析及冗余分析技术,对江苏省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号观背景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8km的观测尺度上,村落系统总体表现出随观测尺度增加,依次呈均匀分布一随机分布一聚集分布的变化特征,但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分析村落空间格局特征与景观背景要素的相关关系发现:村落在聚落占地率较高、王i£块密度较大地区趋于均匀分布,在地形要素等限制作用较大及经济水平较高区域多呈随机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多呈聚集分布,总体上,自然地理要素对村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最显著,社会经济要素的作用其次,区位与交通要素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综合标准化对象,确定了标准化目标和相关要素,绘制了相关要素表,提出了标准综合体规划的编写内容,构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标准综合体结构图。本研究可以为综合标准化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发挥标准化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滴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滴灌系统的关键设备及其相关技术,指出了提高滴灌技术的方法,并介绍了本实验室所进行的研究成果,旨在对提高我国滴灌技术的总体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综合标准化对象,确定了标准化目标和相关要素,绘制了相关要素表,提出了标准综合体规划的编写内容,构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标准综合体结构图。本研究可以为综合标准化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发挥标准化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设计结合河南地区农业环境的特点,基于ZigBee串行通信的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多个温湿度采集模块、光照采集模块和无线红外监控模块实现智慧农业的监控,可实时获取环境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应调整。同时,本系统开发了基于VB 6.0的人机界面,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本控制系统经过设计、仿真、测试、运行等多个环节,操作环节方便快捷、性能稳定可靠,满足了所设想的各种测试和显示要求,应用前景广泛,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由多个子系统和许多要素组成的多维复杂巨系统.其发展的状态、程度和变化必须通过指标体系和模型来予以描述.本文基于太极--八卦的理念,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太极-八卦评价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层、系统层、能力层、总体目标层指标及其世代关系的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和数学语言描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与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可持续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貌形态对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都有控制和制约影响,地貌形态和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水灾害、泥石流等都有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在我国大尺度的地貌形态及其与其它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达到一定深度和宽度,但是以县域为单位对地貌特征及其整体环境要素之间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细化研究并不多见。该文以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以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该区域的地貌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对地貌形态和该区域多发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2003—2013年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投入产出数据,用SFA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特征,揭示200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增长的变动轨迹及源泉,进而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驱动型增长模式,技术进步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则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潜在动力,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替代了劳动力要素,河南省需要在合理配置要素投入、加速技术推广与扩散提高技术效率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王超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18-21320
[目的]研究区域自动气象站后端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介绍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后端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步骤,对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深入分析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后端实时数据错误的存在形式,并结合要素的相关和线性变化规律,在传统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对气温、气压要素采用预估值检查、要素相关检查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该方法是在传统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缩短了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的时效;小时降水量质量检查采用小时最低温度相关检查、雷达资料垂直一致性检查,有效提高小时降水量质量控制准确度和可信度。[结论]该方法已在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试用一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突破实物试验设计的领域,建立起软试验设计的概念和体系;利用均匀设计探讨了软试验设计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建模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将多因素数据重心预测法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应用于我国钢材消费量的预测,并从建模到预测结果的统计检验指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多因素数据重心预测法在预测结果的稳健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同时多因素数据重心法在处理具有异常数据的样本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平滑系统误差的作用。另外,多因素数据重心法还具有更直观、易于理解与运用、对数据的要求比最小二乘法宽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香格里拉高山松为例,探讨因子分析在林地更新评价中的应用。分别使用单位面积株数和多指标因子分析的评价方法,对比分析林地更新评价结果,探寻2种方法得出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和传统的以单位面积株数进行评价不同,使用多指标因子分析进行林地更新评价,能够同时兼顾单位面积株数与幼苗长势状况信息,可得出更符合生产实际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荷花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对苏州市43个荷花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观赏等级:Ⅰ级品种在苏州适当环境下可大量栽培应用,Ⅱ级品种可作为水景园配景用;Ⅲ级、Ⅳ级品种除作为一般应用外,亦是育种的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5.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有利于推进规划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计算,并以勐罕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为例,对该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可行,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省黄平县一碗水乡太子参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Cd、As、Hg、Cu、Pb、Cr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d、As、Hg、Cu、Pb、Cr含量都较低,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多因子污染指数值均小于1.0,属于污染等级中的安全级,完全符合种植无公害中药材太子参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合理有效安排土地整理工作的根本依据。以上饶市为例,在耕地整理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价体系法对上饶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划分潜力级别,并与传统的单因素法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多因素评价体系法比单因素法更全面、科学、可取,从而为今后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研究与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的理论、稳定性、多因子互作及不育机理几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在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秋季红叶植物资源观赏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秋季红叶植物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45种秋季红叶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观赏等级,为秋季红叶植物在黑龙江地区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的概念,并选取对洪水预报和洪水调度质量评价影响较大的8个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洪水预报和洪水调度两方面分别进行单因素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对调度方案整体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判。该评价模型对水库洪水调度软件的设计和运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