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但有报道反-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E8-12Ac)也为活性组分。以辛二醇和正丁醛等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通过wittig试剂合成E8-12Ac,于不同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Z8-12Ac、E8-12Ac与顺-8-十二碳烯醇(Z8-12Ac)含量比为90∶4∶6与94∶0∶6时,诱捕效果最好,其中配比94∶0∶6诱捕虫量最多。结果显示,E8-12Ac无明显的诱蛾活性,Z8-12OH对诱蛾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不同配比对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效果,为梨小迷向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聚氯乙烯管为壁材研究了梨小性信息素不同配比的迷向效果。结果表明,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起主要迷向作用,顺-8-十二碳烯醇(Z8-12:OH)和十二醇(12:OH)迷向效果不显著;迷向处理69 d后,(Z8-12:Ac)∶(Z8-12:OH)∶(12:OH)为100∶0∶0和93∶6∶1配比的迷向率高于90%,防治效果高于80%。  相似文献   

3.
采用外标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了梨小食心虫性诱芯中主要活性成分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的含量。结果发现,使用正己烷提取了反口橡皮塞诱芯中的Z8-12∶Ac,在20~100μg/m L范围内进行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8 5),方法检出限(LOD)为0.014μg/m L,定量限(LOQ)为0.079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74%;测定结果满意,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性诱芯中Z8-12∶Ac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小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在大白菜地进行不同人工合成引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0.01%的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能够提高目前诱芯的诱蛾效果.三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醇在7∶3∶1比例下的诱蛾能力显著优于其它三元组分比例的诱蛾力.比例为70∶30∶10∶0.01的四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诱芯含量为10 μg时在田间的诱蛾效果最好,因而建议在中国使用这种诱芯诱捕小菜蛾.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 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 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 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 m.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方法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诱虫效果好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在前人开发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基础上,调整各成分的比例,使用5种不同性诱剂配比诱捕桃小食心虫成虫,以不加性诱剂的诱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性诱剂中顺-7-二十烯-11-酮与顺-7-十九烯-11-酮的配比为6.14∶1时,诱虫效果最好,其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商品。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2类诱芯的桃园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态势。为改进性诱剂防治技术,2009年在河北省顺平县桃园,采用橡胶塞载体和水盆法诱捕法,对2类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是常规标准诱芯的2.1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不同数量诱芯的诱捕器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剂为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苹果蠹蛾;且不同诱芯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大小为:2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1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3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  相似文献   

11.
前言自从六浦晃和门罗在“欧洲玉米螟及其近缘种的分类与分布”(1970)中指出亚洲东部和澳洲的玉米螟是亚洲玉米螟之后,国内对原定名为欧洲玉米螟的种名引起了争论,一些单位在1975年前后用欧洲玉米螟性诱剂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多次诱捕试验,均无效果。1979年,我们曾在河南许昌和美国J.A.Klun博士合作,用一种亚洲玉米螟和三种欧洲玉米螟不同配比的性诱剂作了田间诱捕试验,其结果是亚洲玉米螟性诱剂顺12-和12-十四烯醇乙酸酯和醋酸十四(烷)酯34:39:27,11天132盆次共诱到71头蛾,效果良好;欧洲玉米螟性诱剂顺  相似文献   

12.
<正> 北京动物研究所从1975年合成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以来,我们对其诱蛾活性,以及田间防治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桃小食心虫合成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有很强的引诱力.于今年4月9日,在梨园内挂了一个桃小性诱剂(含量500mg)水碗式诱捕器.观察其诱杀梨小的活性.并同时在附近挂一个梨小性诱剂诱捕器作对照.其诱蛾情况见表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品种性能比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春季十字花科蔬菜地,对6种不同组分及配比的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品种的诱蛾灵敏度、诱集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Z11-16:Aid):(Z11-16:Ac)=1:1]的常规稀释浓度及其1/2倍浓度配制而成的诱芯无论在诱蛾灵敏度、诱集总量以及最高单日诱蛾量均较优异;以[(Z11-16:Aid):(Z11-16:Ac):(Z11-16:OH)=5:5:1]的常规稀释浓度的1/2倍浓度配制而成的诱芯,虽然最高单日诱蛾量偏低,但在诱蛾灵敏度、诱集总量方面与前2种配比的诱芯无显著差异;以[(Z11-16:Aid):(Z11-16:Ac)=1:1]的常规稀释浓度的1倍浓度配制而成的诱芯,虽然诱蛾灵敏度较高,但诱集总量要极显著低于前3种配比的诱芯;而以[(Z11-16:Aid):(Z11-16:Ac):(Z11-16.OH)=5:5:1]的常规稀释浓度及其1倍浓度配制而成的诱芯,在诱蛾灵敏度、诱集总量方面均极显著差于前3种配比的诱芯。由此可见,在田间Z11-16:OH对小菜蛾诱集的增效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高效诱芯,研究其科学使用技术,为提高性诱剂诱捕目标害虫效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09-07―09,选用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及桃小食心虫与金纹细蛾的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在陕西省白水县选择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苹果园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桃小食心虫2种不同诱芯的平均日诱蛾量和不同时段诱蛾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有一定差异。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不同时段诱蛾效果表现为,试验初期桃小食心虫单一诱芯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在整个试验期间诱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复合诱芯;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诱蛾量动态比较一致,单一诱芯的诱蛾高峰均高于复合诱芯。【结论】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都能起到诱集成虫的作用,但A诱芯能更好地监测成虫的发生动态。在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果园,将2种诱芯分开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桃园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果品质量,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诱杀效果不同;悬挂高度为1.8m、3种诱芯(梨小、苹小、桃潜)间距5.0m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最佳;自制诱捕器与粘板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差异不大。因此,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四种核桃举肢蛾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表明:人工合成的四种性诱剂对核桃举肢蛾都有一定的诱蛾活性,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后诱蛾活性有所增强,特别是Z-8-13∶Ac和Z-9-16∶OH以2∶8的比例组合后诱蛾效果最高。为核桃举肢蛾虫情测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监测成虫交配时辰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6-36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性诱剂诱芯引诱下的成虫交配时辰节律,每个诱捕器设1,3,5,7,9,11枚性诱芯6个处理,在桃园对第2代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交配的时间开始于17:00后,且活动高峰期为19:00—20:00,20:00以后活动行为明显下降;3~11枚性诱芯监测都能反映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时辰节律,而1枚性诱芯诱捕量与其他性诱芯诱捕量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几种因素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诱集效果试验,就诱捕器不同置放高度、不同置放方位、不同诱芯剂量、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数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悬挂高度越高诱捕效果越好,桃树的西方诱捕效果最好;诱剂量以6个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为38.75头/诱捕器,其次为2个诱芯,诱捕效果为31.00头/诱捕器;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其中三角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其次为自制水瓶诱捕器,诱捕效果分别为138.75头/诱捕器和100.25头/诱捕器。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桃园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果品质量,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诱杀效果不同;悬挂高度为1.8m、3种诱芯(梨小、苹小、桃潜)间距5.0m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最佳;自制诱捕器与粘板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差异不大。因此,在推广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