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传统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为材料,从中分离筛选得到31株亚硝酸盐去除菌,从中筛选到1株亚硝酸盐去除能力最强的菌株N-F-0117。该菌株对40 mg·L-1亚硝酸盐的去除率高达92%,对80 mg·L-1亚硝酸盐去除率仍有53%;初始p H值5~10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菌株去除亚硝酸盐时最适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 g·L-1;去除亚硝酸盐时最佳菌液添加浓度为0.05%。对菌株进行形态分析、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栖稻黄色单胞菌(Flavimonas oryzihabitans)。  相似文献   

2.
沼泽红假单胞菌R-3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以1株具有氨氮去除效果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3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初始氨氮浓度、温度、pH值和光照强度对其降解氨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体初始氨氮浓度在80 mg/L以下时,菌株R-3降解氨氮的效果较好,降解率均大于70%;该菌株在温度为25~30℃,水体的p H值为6~9,光照强度为1 000~5 000 Lux的环境条件下对水体中的氨氮具有较好地降解效果,对氨氮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5.7%。沼泽红假单胞菌R-3具有高效去除水体中氨氮的能力,且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离筛选出1株能高效降解养殖水体中氟乐灵的微生物菌株FJ-01,经生理生化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Leucobacter菌。结合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该菌降解氟乐灵的最适p H值为6.0~8.5,最适温度为22~30℃,最佳光照条件为光暗比12 h∶12 h,最佳接种量为0.01%,氟乐灵的初始浓度0.05 mg/L。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是养殖水体恶化的主要成分。从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筛选出2株分别对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耐盐芽孢杆菌菌株T905和T301。在模拟淡水和海水条件下,当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44 mg/L和20 mg/L时,3 d后菌株T905对亚硝酸盐氮降解率分别达到72.10%和92.10%,T301对氨氮降解率分别达到55.18%和52.0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2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对常规工艺砂滤池去除巢湖源水氨氮能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如果滤池前停止加氯等消毒措施,石英砂滤料可以滋生大量微生物降解源水中的氨氮,在滤池进水氨氮浓度为0.1~2.5 mg/L时平均去除率为67%,进水浓度大于0.5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在70%以上,进水氨氮浓度在2.0 mg/L左右时去除率达80%以上,而在进水浓度小于0.5 mg/L时,氨氮去除效果下降,平均去除率为46%。当滤后水中亚硝酸盐氮浓度较高时,加氯可以与亚硝酸盐氮起氯化反应,有效降低亚硝酸盐氮浓度,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 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 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 h∶0 h和12 h∶12 h)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 mg/L、总磷浓度为7 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 h∶0 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修复养蛙池塘水体环境,根据菌株对蛙塘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的去除率及其产酶能力,从实际蛙塘水体中筛选高效去除池塘氨氮及亚硝酸盐的益生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实际养蛙池塘环境分离筛选的菌株B2能够高效去除养蛙塘水中的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其在5d内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4.56%和36.39%,同时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具备较好的产酶能力,符合养蛙池塘环境的实际情况。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2降解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pH值为6~8。  相似文献   

8.
对湖州地区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的地衣芽孢杆菌DSY002-2011进行氨氮、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SY002-2011在温度28℃、盐度0.85%、pH值7.0、氨氮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达到35.5%,对亚硝酸盐无降解效果。菌株DSY002-2011菌株具有较好的氨氮降解能力,在水产养殖上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BTB(溴甲基酚蓝)平板涂布分离法,从鳜鱼养殖池塘水体中分离出17株具有反硝化作用的细菌,通过初步筛选和反硝化能力的测定,挑选出一株具有较强反硝化能力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命名为8F-3。菌株8F-3在24 h内将总氮从100.00 mg/L降至6.51 mg/L,去除率达到93.49%;将氨氮从50.000 mg/L降至1.966 mg/L,去除率为96.07%;将硝酸盐氮从50.00 mg/L降至3.51 mg/L,去除率为92.98%;将亚硝酸盐氮从0.096 mg/L降至0.071 mg/L,去除率为25.79%。该试验结果表明,菌株8F-3对氨氮和硝酸盐氮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对亚硝酸盐氮也有一定去除作用,反硝化能力较强。经生理生化测试和16 SrRNA分子鉴定,初步鉴定该菌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铁酸钾(K2FeO4)对养殖废水中菌落总数、化学需氧量(COD)、浊度、硫化物、亚硝酸盐和氨氮总量的去除效果,以探明K2FeO4作为净化剂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K2FeO4对养殖水体中菌落总数、COD、浊度和硫化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当K2FeO4使用量为8 mg/L时,菌落总数的去除率为98.80%、COD去除率为92.16%、硫化物去除率为98.78%、浊度的去除率为98.42%;对亚硝酸盐和氨氮总量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亚硝酸盐在K2FeO4使用量为12 mg/L时的去除率最大,为44.61%,氨氮总量在K2FeO4使用量为16 mg/L时的去除率最大,为24.87%.  相似文献   

11.
对湖州地区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的地衣芽孢杆菌DSY0002—2011进行氨氮、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SY0002—2011在温度28℃、盐度0.85%、pH值7.0、氨氮初始浓度为100mg/L时,24h内的氨氮降解率达到35.5%,对亚硝酸盐无降解效果。菌株DSY002—201l菌株具有较好的氨氮降解能力,在水产养殖上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D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h:0h和12h:12h1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mg/L、总磷浓度为7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h:0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能够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并研究菌株的脱氮特性和污水脱氮应用潜力。【方法】从渗滤液中富集筛选出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筛选菌株在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碳源、碳氮比、pH条件下的最适脱氮条件,探究该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应用潜力。【结果】筛选出一株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BJ17;经过形态学、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BJ17为水生产碱菌Alcaligenes aquatilis;该菌株最适脱氮条件为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碳源为柠檬酸三钠、碳氮比为8、pH9,其氨氮去除率为90.92%,总氮去除率为83.4%。检测到菌株的氨单加氧酶、羟胺氧化酶、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在实际污水处理中,9 h将市政污水的氨氮全部去除;在垃圾渗滤液脱氮试验中,添加柠檬酸三钠,216 h可将含量4 758.06 mg/L的氨氮去除61.38%。【结论】菌株BJ17是一株能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菌株,且在高氨氮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养殖水体、活性污泥和农村河道水体中定向筛选氨氧化细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研究了不同碳源、碳氮比、初始p H、接种量、转速以及温度等条件对其氨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初筛得到的30株具有氨氧化活性的细菌中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氨氧化能力的菌株AOZ1,经鉴定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在以乙酸钠为碳源,碳氮比15∶1,接种量1%,初始p H 7.5,200 r·min-1,30℃条件下,该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8.70%。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微藻-细菌共生体系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碳氮磷去除的参数条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BBC),以接种比例、曝气量以及初始氨氮浓度为试验变量,以污染物去除率为响应值开展试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对于COD去除的最佳条件为:活性污泥与微藻接种比例为6.0(m/m)、曝气量2.0 L·min~(-1)、初始氨氮浓度750 mg·L~(-1),此时COD去除率达92%以上。对于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去除,当接种比例5.0(m/m)、曝气量1.5 L·min~(-1)、初始氨氮浓度750 mg·L~(-1)时,其去除率可达最大值(53%)。而对于磷酸盐的去除,当接种比例6.0(m/m)、曝气量1.5 L·min~(-1)、初始氨氮浓度600 mg·L~(-1)时,试验前96 h内便可达到100%的去除率。进一步对生物量检测发现,初始条件分别为曝气量1.5 L·min~(-1)、初始氨氮浓度900 mg·L~(-1)、接种比例4.0(m/m)或曝气量1.0 L·min~(-1)、初始氨氮浓度750 mg·L~(-1)、接种比例4.0(m/m)时,微藻生物量产量最高,可达到1.63~1.64 g·L~(-1)。研究表明,通过响应面法可以优化藻菌共生体系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工艺。对于不同的目标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最优参数组合。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各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可以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最优参数组合。通过回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生长的藻菌共生体用于后续生物质利用,可实现良好的经济价值,提高该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某制药厂排污口附近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能够以对硝基酚为唯一碳源与能源的降解菌Y9。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putida)。测定了对硝基酚降解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量。考察了p H和Na Cl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其降解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拟合分析。同时研究初始接种量与不同浓度对硝基酚降解过程之间的关系。当初始接种量为10%时,菌株Y9在p H 7~9,Na Cl浓度0. 6~10. 0 g/L能够高效降解对硝基酚。当对硝基酚浓度350 mg/L时,菌株Y9对对硝基酚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通过对初始接种量的控制,500 mg/L对硝基酚在48 h内的降解率可达21. 7%。结果表明,初始接种量的增加可提高菌株Y9对对硝基酚的耐受性及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
亚硝化作用菌种的分离筛选及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硅胶平板分离法和亚硝化作用试验,筛选出1株亚硝化速率较高的菌株(编号为N4,下同).经初步鉴定其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spira sp.),并对它作了亚硝化作用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的亚硝化作用条件为温度30 ℃、pH值7.5~8.0,初始氨氮浓度100~150 mg/L,通气量为摇床转速110 r/min,碱度为NaHCO3浓度1 700 mg/L.在此条件下,接种浓度为15%,培养24 h,氨氮去除率为99.47%,亚硝酸盐氮积累量可达到116.65 mg/L.  相似文献   

18.
从长期生产丁草胺的农药厂排水口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BTC-3。在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6 d内可将100 mg/L的丁草胺降解85%以上。经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TC-3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当接种量≤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当丁草胺初始浓度≤100 mg/L时,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从长期生产丁草胺的农药厂排水口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BTC-3。在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6 d内可将100 mg/L的丁草胺降解85%以上。经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TC-3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当接种量≤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当丁草胺初始浓度≤100 mg/L时,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水体中氨态氮的去除能力,通过多点采样、高浓度氨态氮废水驯化、梯度稀释、平板划线分离等步骤,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鉴定。对菌株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将菌株投入模拟污水及养殖污水研究其氨态氮降解特性。在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分离到1株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率的菌株N9,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降解氨态氮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 7.0;其生长与氨态氮降解过程同步,随着模拟废水中氨态氮浓度下降,细菌湿重不断增加;在模拟废水中,当氨态氮初始浓度为50 mg/L时,48 h内的氨态氮降解率可达95.5%;养殖水体氨态氮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氨态氮初始浓度为2.3 mg/L、接种量105CFU/L时,6 d内氨态氮降解率可达85.2%。可见N9菌株降解氨态氮能力显著,可用于氨态氮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