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养殖水体、污泥和农村河道中定向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研究了不同碳源、碳氮比、初始pH、接种量、转数以及温度等对其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初筛得到的35株具有反硝化活性的细菌中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反硝化能力的菌株GC5,经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以乙醇为碳源、碳氮比15∶1,接种量1%,初始pH 7.5,转数160 r·min-1和温度30℃的条件下,脱氮效率最强,对模拟污水中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19%和53.83%。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和优化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B17,从生理生化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 H、接种量等培养条件。[结果]B17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乙酸铵,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 H为6.0~7.0,接种量为3%,在该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30℃、160 r/min培养24 h,絮凝活性可提高25.0%~38.3%。[结论]该研究可为筛选高效的絮凝剂产生菌、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絮凝剂的活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在低温条件下从生活垃圾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细菌,命名为FLX-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FLX-1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细菌。为探索菌株FLX-1生长特性和最佳产酶条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查培养时间、温度、p H和接种量对菌株FLX-1产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酶活特性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菌株FLX-1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74.1 h,温度10.5℃,p H 7.1,接种量2.1%。在最佳条件下,菌株FLX-1产CMC酶活值为14.12 U·m L-1。  相似文献   

4.
从长期生产丁草胺的农药厂排水口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BTC-3。在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6 d内可将100 mg/L的丁草胺降解85%以上。经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TC-3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当接种量≤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当丁草胺初始浓度≤100 mg/L时,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生产丁草胺的农药厂排水口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BTC-3。在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6 d内可将100 mg/L的丁草胺降解85%以上。经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TC-3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当接种量≤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当丁草胺初始浓度≤100 mg/L时,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选育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22-228
为了研究微生物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由此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以采集于山西省晋阳湖湖心岛和平定县玉米地10~15 cm深处土壤为试验样品,通过常规细菌分离和高岭土悬浊液法,从中筛选出编号为PY-M3和PY-F6絮凝活性较高的2株菌株。优化培养试验表明,菌株PY-M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2 h,碳源为葡萄糖,含量为2 g/50 mL,氮源为复合氮源,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180 r/min,碳氮比值45,接种量2%;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絮凝率从92.57%提高到94.43%。菌株PY-F6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2 h,碳源为葡萄糖,含量为0.5 g/50 mL,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140 r/min,碳氮比值30,接种量3%;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絮凝率从95.95%提高到98.61%。  相似文献   

7.
从某制药厂排污口附近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能够以对硝基酚为唯一碳源与能源的降解菌Y9。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putida)。测定了对硝基酚降解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量。考察了p H和Na Cl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其降解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拟合分析。同时研究初始接种量与不同浓度对硝基酚降解过程之间的关系。当初始接种量为10%时,菌株Y9在p H 7~9,Na Cl浓度0. 6~10. 0 g/L能够高效降解对硝基酚。当对硝基酚浓度350 mg/L时,菌株Y9对对硝基酚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通过对初始接种量的控制,500 mg/L对硝基酚在48 h内的降解率可达21. 7%。结果表明,初始接种量的增加可提高菌株Y9对对硝基酚的耐受性及降解率。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还原亚硒酸盐为红色单质硒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43-547
山西大学光合细菌研究室保藏的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strain N)(N菌株)能够把高毒性的亚硒酸盐还原成为红色单质硒。通过单因子试验,对影响N菌株还原亚硒酸钠的因素(亚硒酸钠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 H值、培养时间)进行了分析,旨在优化N菌株还原亚硒酸盐的最佳条件并确定最佳转化率。结果显示,对转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亚硒酸钠添加量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 H值菌种接种量;N菌株还原亚硒酸盐得到红色单质硒的最适条件为:亚硒酸钠添加量2.0 mmol/L、培养时间8 d、培养基初始p H值7.0和接种量15%,优化后转化率达到91.36%。  相似文献   

9.
考察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生长因子、温度、pH值、装液量、转速、接种量、时间等参数对根际促生菌D5A菌株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装液量为30 m L/250 m L的三角瓶中,按5%接种量将D5A菌株接种到以3%葡萄糖为碳源、1.5%牛肉膏为氮源、碳氮比为2∶1、生长因子为酵母粉、p H值为6的培养基中,150 r/min、37℃培养48 h,可发酵产生最大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水体中氨态氮的去除能力,通过多点采样、高浓度氨态氮废水驯化、梯度稀释、平板划线分离等步骤,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鉴定。对菌株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将菌株投入模拟污水及养殖污水研究其氨态氮降解特性。在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分离到1株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率的菌株N9,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降解氨态氮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 7.0;其生长与氨态氮降解过程同步,随着模拟废水中氨态氮浓度下降,细菌湿重不断增加;在模拟废水中,当氨态氮初始浓度为50 mg/L时,48 h内的氨态氮降解率可达95.5%;养殖水体氨态氮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氨态氮初始浓度为2.3 mg/L、接种量105CFU/L时,6 d内氨态氮降解率可达85.2%。可见N9菌株降解氨态氮能力显著,可用于氨态氮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对高温大曲中高产糖化酶菌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试验前期获得的8株产酱香菌株中GX06菌株产糖化酶能力最强,同等条件下其糖化酶活力为706.13 U/g;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Bacillus cereu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以尿素为最佳氮源,以麸皮为最佳碳源,初始p H值6.0,接种量9%,在50℃下发酵70 h后,其产物糖化酶活性可达917.03 U/g。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高效利用木糖生产乙醇的菌株,以木糖为唯一碳源,从腐败的落叶层土壤采样进行分离筛选,获得1株可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细菌,初步鉴定其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并对该菌株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微氧、发酵温度35℃、接种量6%、初始pH值6.5的条件下,用该菌株发...  相似文献   

13.
从高硫煤矿储煤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脱硫菌DS1,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镜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DS1进行鉴定,研究菌株DS1氧化单质硫生成SO_4~(2-)过程中SO_4~(2-)浓度、p H值和培养液D600 nm之间的变化关系,及培养基中单质硫初始量和金属离子对单质硫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菌株DS1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DS1(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DS1),菌株DS1具有高效脱硫能力,对初始量为0.1%的单质硫在14 d时其氧化率可达91.39%;对初始量为1%、2%的单质硫在14 d时其氧化率均高于70%;对初始量为3%的单质硫在14 d时其氧化率约为60%。嗜酸氧化硫硫杆菌DS1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在单质硫初始量为2%、3%的条件下其培养液的p H值在14 d时分别下降至0.15、0.06。除Co~(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Fe~(3+)、Cu~(2+)、Ni~(2+)、Zn~(2+)、K~+、Mg~(2+)、Ca~(2+)、Mn~(2+)均对嗜酸氧化硫硫杆菌DS1氧化单质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养殖水体中的硝态氮,以1株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酿酒酵母JM14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初始亚硝酸盐浓度、p H值、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其亚硝酸盐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高值,为68.3%;当初始亚硝酸盐浓度为1~10 mg/L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去除率均保持在59%以上;当亚硝酸盐浓度达到20和30 mg/L时,亚硝酸盐去除率显著降低;菌株去除亚硝酸盐的最适初始p H值范围为6~10,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最佳接种量为≥2%。综合来看,酿酒酵母JM14具有去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对环境安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离筛选出1株能高效降解养殖水体中氟乐灵的微生物菌株FJ-01,经生理生化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Leucobacter菌。结合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该菌降解氟乐灵的最适p H值为6.0~8.5,最适温度为22~30℃,最佳光照条件为光暗比12 h∶12 h,最佳接种量为0.01%,氟乐灵的初始浓度0.05 mg/L。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际土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水稻根际溶磷菌株溶磷能力及其对水稻植株及根际土壤磷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溶磷圈法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具有较强溶解Ca3(PO4)2能力的2株细菌NDW1和NDW3,根据16S r DNA对菌株进行鉴定。以NBRIP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对2株菌株利用氮源、碳源及初始p H进行优化,鉴定菌株的吲哚乙酸(IAA)分泌量,研究溶磷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以及对土壤速效磷和水稻幼苗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菌株NDW1和菌株NDW3分别被鉴定为Enterobacter sp.和Serratia sp.,2株菌株溶磷的最佳条件组合均为葡萄糖、蛋白胨及初始p H 6。2株菌株24 h内最高溶磷量分别为294.95和312.93μg·m L-1,且都可分泌IAA。土培和沙培条件下,溶磷菌NDW3对水稻株高、根长、最大叶长及地上干质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NDW3在2种种植条件下均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速效磷及水稻植株全磷含量。【结论】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获得2株溶磷能力较好的细菌菌株Enterobacter sp.NDW1和Serratia sp.NDW3,菌株NDW3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强于菌株NDW1。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86-991
利用蓝白斑法从金华市市郊池塘的水体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聚磷MK-6菌株。经鉴定,MK-6菌株为解角质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keratanolyticum)。对MK-6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合成污水培养基配方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除磷条件为:初始p H值6.0,装液量40.0 m L,温度30℃,转速220 r/min,接种量10%,醋酸钠浓度600 mg/L,且适宜浓度的铜离子、铅离子和钾离子对该菌株的除磷起着促进作用。经优化,该菌株对改良后合成污水(PO43--P浓度为14.9 mg/L)的去磷率达到了70.81%。该菌株的获得,对于扩大聚磷菌菌种库、防治富营养化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生絮凝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6 3株菌株 ,培养、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 17株 ,其中 2株絮凝活性较高。研究了这 2株菌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及其絮凝活性等 ,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 ,得出 2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 :真菌 IV- 2 1,以蔗糖为碳源 ,蛋白胨为氮源 ,Na Cl为无机盐 ,p H为 6 .0 ,培养温度为 30℃时 ,絮凝效果最好 ;细菌 I- 9,以葡萄糖为碳源 ,尿素为氮源 ,K2 HPO4 为无机盐 ,培养基初始 p H偏碱性 ,培养温度为 30℃时 ,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溴苯腈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命名为XBJ。对菌株XBJ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NaCl浓度、通气量情况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初始溴苯腈浓度、接种量情况下对溴苯腈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经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将菌株XBJ初步鉴定为Ochrobactrum sp.。菌株XBJ在30℃、pH 7.0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佳。菌株XBJ降解溴苯腈的最适条件为:30℃、pH 7.0。当溴苯腈质量浓度为100 mg·L-1,接种量为5%时,72 h降解率达到91.87%以上。提高接种量有利于加快溴苯腈的降解,当接种量提高到10%时,72 h溴苯腈残留质量浓度为1.53 mg·L-1。  相似文献   

20.
从腐烂浒苔和浒苔暴发区域的海水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粗选,得到8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8株菌株分别接种到3种不同碳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6 d后,分别测定滤纸(FPA)酶活力、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与水解浒苔纤维素的效果。8株菌株中得到H3、H4、H6、Q1四种产酶较好的菌株并鉴定。3种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的条件下,H3的CMC酶活力最高,为56.98 U/mL。H3与H4的浒苔水解效果较好,还原糖得率分别为10.4%和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