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可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是生物肥料重要的种质资源。本文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纯化根际促生菌,进行菌株鉴定,测定其促生能力。经过16S rDNA测序比对,筛选得到解磷菌4株(Bacillus pumilus LZP02,Bacillus aryabhattai LZP08,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LZP10,Bacillus ginsengisoli LZP05),溶磷菌3株(Bacillus megaterium LZP03,Bacillus oryzaecorticis LZP04,Bacillus ginsengisoli LZP07),解钾菌3株(Bacillus aryabhattai LZP01,Bacillus subtilis LZP06,Bacillus licheniformis LZP09)。养分转化能力测试结果表明,Bacillus aryabhattai LZP01和Bacillus subtilis LZP06解钾能力较好;Bacillus pumilus LZP02和Bacillus huizhouensis LZP05解磷能力较强;Bacillus megaterium LZP03和Bacillusginsengisoli LZP07溶磷能力较好。对养分转化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激素分泌能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菌株均能产生生长素、赤霉素,均具有合成铁载体的能力。综合分析菌株养分转化与激素分泌能力发现,Bacillus megaterium LZP03、Bacillus huizhouensis LZP05和Bacillus subtilis LZP06促生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成果为水稻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挖掘解磷菌菌种资源,研制适合于盐碱地作物的促生菌剂,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盐碱地旱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中筛选解磷菌株。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与16S rDNA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并挑选解磷能力突出的优良菌株开展植物接种试验。本试验共筛选到47株解磷菌,其中32株可溶解无机磷,溶磷量为55.8~722.3 mg/L;37株可溶解有机磷,溶磷量为11.8~34.4 mg/L。47株解磷菌隶属于7个属,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占绝对优势。解磷菌株有效促进了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和根系发育,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PN-2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PM-1的促生作用最显著。解磷菌株对盐碱土中小麦地上部分(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和地下部分(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也表现出积极影响,以Enterobacter sp.PM-9和Enterobacter sp.PM-2促生作用最突出。本研究筛选的解磷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对开发适用于盐碱地的微生物肥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几种菌株对水稻的促生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采用盆栽育苗试验、MS半固体培养基育苗试验以及田间试验,验证东北寒地水稻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生长的促生效果。应用9株水稻根际促生菌,研究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9株根际促生菌可以在土壤中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其中Bacillus aryabhattai(LZP01)、Bacillus pumilus(LZP02)、Bacillus megaterium(LZP03)促生效果最好,在水稻株高、茎粗、地上质量和根表面积等指标上均有显著促生效果。MS半固体培养基育苗试验结果可以发现,3株优势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生长指标和根系指标具有促生作用。于黑龙江省二九零农场进行LZP01、LZP02、LZP03复合菌株的田间试验,加入复合菌株的土壤生长出来的水稻与对照相比盘根能力较好,更加适合田间环境生长。结果将对水稻微生物肥料开发利用产生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复合菌肥制备提供指导,促进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将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根据固氮、解磷及解钾的功能互补配制成4种复合菌系(P_9+GD_3、P_9+GD_(12)、P_(10)+GD_3和P_(10)+GD_(12)),对盆栽花生幼苗进行灌根试验,30 d后测定花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功能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4种复合菌系的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花生的株高和鲜重,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氮循环功能菌群、溶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尤以P_(10)+GD_(12)菌株组合最显著,其对照(未进行PGPR复合菌系处理)的花生株高和鲜重分别高37.60%和63.90%,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高64.36%和1.38倍,根际土壤的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及解钾菌分别增加36.98、8.25和13.23倍,根际土壤脲酶增加2.48倍。【结论】利用根际促生菌的功能构建多功能复合菌系可有效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为下一步复合菌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贵州地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6株根际促生菌,经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它们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束村氏菌属(Tsukamurella sp.)、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和根瘤菌属(Rhizobium sp.)中。促生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溶磷解钾性能最优的菌株为GD-3菌株,固氮效能最高的KKS-6-N1菌株,此外6个菌株具有溶磷解钾固氮、产IAA、产NH3、产HCN能力、可分泌嗜铁素及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等多种促生性能,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6.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西瓜PGPR分泌激素能力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菌剂,并研究其对西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PGPR均能分泌吲哚乙酸(IAA),Streptomyces CL05分泌量最高达到117.30 mg·L-1;菌株Sphingomonas CL03、Lysobacter CL02、Microbacterium LS01不产铁载体,菌株Microbacterium LS01、Microbacterium HYL03、Pantoea ananatis HYL01不分泌赤霉素;通过拮抗实验,获得3组复合菌剂,分别为R1、R2和R3。在非灭菌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复合菌剂R2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79.0%、46.8%、57.1%、162.7%、49.1%;与对照相比,在灭菌土壤中,复合菌剂R2S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191.8%、302.4%、160.0%、206.5%、139.6%,根系平均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7.5%。复合菌剂R2在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优于非灭菌土。本研究结果证实,复合菌剂R2对西瓜根系具有明显的促生效应,复合菌剂R2的4株菌分泌赤霉素的能力远远超过R1和R3,这可能是R2促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具有高效解磷解钾能力、适宜作为菌肥生产菌的根际促生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以稀释培养法针对性地筛选具有解无机磷、解钾能力的根际促生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比较其解磷解钾效果,筛选出无拮抗的菌株并发酵菌液作为菌肥应用。结果表明:多个细菌菌株中,b6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解无机磷活性较强,b7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taginosus)解钾活性较强。复合菌肥在实验室盆栽条件下对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促生效果显著,但其肥效与化肥仍有差距,可搭配减量化肥施用,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土著菌扩繁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常规施肥)相比,团棵期T1(常规施肥+土著菌扩繁剂+土壤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T2(常规施肥+土著菌扩繁剂)处理烤烟农艺性状指标、病毒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差异较小;平顶期T1和T2处理最大叶长分别增加了11.06%和10.83%,最大叶宽分别增加了15.02%和20.25%,最大叶面积分别增加了27.75%和33.27%;而黑胫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5.6%和44.4%,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57.6%和33.4%;从经济性状看,T1、T2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0.10%和9.92%,产值分别提高23.06%和21.09%。综上,配施土著菌扩繁剂、配施土著菌扩繁剂和土壤溶磷解钾生物菌剂均能改善烟株平顶期农艺性状,增加黑胫病抗性和改善烤烟经济性状,且以土著菌扩繁剂和土壤溶磷解钾菌剂配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小麦根际促生菌,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别筛选具有固氮、解磷、解钾能力的菌株,测定其生长性能及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并评价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以期为小麦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结果表明,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到透明圈较大的固氮细菌8株、解钾细菌8株、解无机磷细菌4株、解有机磷细菌4株。根据菌株产IAA、溶磷能力较高且产NH3、HCN或者铁载体的能力,筛选出8株细菌,分别与3种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复筛到HN1202、HK1216、HP1218三株细菌可以同时拮抗3种病原菌,且彼此之间没有拮抗反应。对3株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合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N1202和HP121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K121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用HN1202、HP1218、HK1216菌液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小麦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无菌液处理)显著增加12.6%、20.4%、17.5%,株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1.8%、13.2%、8.8%,萌发5条根和6条根的比例均较对照显著增加。综上,筛选的小麦根际促生细菌可作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生物药肥对水稻秧苗免疫抗病机理,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青霉(Penicill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钾和解磷能力,同时将菌株与N、P、K养分复配成生物药肥应用于水稻育秧,分析水稻秧苗对立枯病免疫抗病机理。结果表明,试验菌株解磷和解钾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解钾能力表现为:枯草芽孢杆菌最高,哈慈木霉与青霉无显著差异,解磷能力表现为:青霉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药肥施用后,水稻秧苗茎基部宽度、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干重均显著增加;水稻秧苗抗逆酶SOD、POD活性和Pro含量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生物药肥施用后,立枯病发病率显著降低,以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青霉复合菌复配生物药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将采集的常年施用磷肥和钾肥的土壤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于难溶无机磷和难溶无机钾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获得24株解磷菌和15株解钾菌。将获得的解磷菌和解钾菌分别接种到含有难溶无机磷和解钾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含量,筛选出5株高效解磷菌和3株高效解钾菌,其中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为P-6-1,培养7d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33.07μg·mL~(-1);菌株K-1-1的解钾效果最好,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增加量可达0.081g·L~(-1)。为获得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将24株解磷菌接种到解钾液体培养基中,同时将15株解钾菌接种到难溶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通过分别测定解磷菌的解钾能力和解钾菌的溶磷能力,成功筛选出2株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分别为K-1-1和K-6-4。其中解钾菌K-1-1可使含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6.81μg·mL~(-1)。与目前报道的解磷或解钾菌株相比,菌株K-1-1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哥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菌株PAN4解磷能力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核桃Juglans sigllata苗的促生作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ikovskaya培养液[液体蒙金娜培养基(PVK)]研究温哥华假单胞菌溶磷特性,单因素试验测定碳源、氮源、初始培养液pH、温度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探究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中菌剂对核桃苗的促生效应.【结果和结论】随时间延长,温哥华假单胞菌菌株PAN4培养的离心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48 h时达到峰值;麦芽糖、玉米浆分别为最适碳源、氮源;pH7、温度28℃时,菌体生长量最大,解磷能力最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浓度菌剂均可使核桃苗的株高、地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浓度越高增幅越大;施复合肥的效果不如108和109cfu·m L-1的菌剂;菌剂在非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比灭菌土好.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际土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水稻根际溶磷菌株溶磷能力及其对水稻植株及根际土壤磷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溶磷圈法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具有较强溶解Ca3(PO4)2能力的2株细菌NDW1和NDW3,根据16S r DNA对菌株进行鉴定。以NBRIP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对2株菌株利用氮源、碳源及初始p H进行优化,鉴定菌株的吲哚乙酸(IAA)分泌量,研究溶磷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以及对土壤速效磷和水稻幼苗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菌株NDW1和菌株NDW3分别被鉴定为Enterobacter sp.和Serratia sp.,2株菌株溶磷的最佳条件组合均为葡萄糖、蛋白胨及初始p H 6。2株菌株24 h内最高溶磷量分别为294.95和312.93μg·m L-1,且都可分泌IAA。土培和沙培条件下,溶磷菌NDW3对水稻株高、根长、最大叶长及地上干质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NDW3在2种种植条件下均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速效磷及水稻植株全磷含量。【结论】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获得2株溶磷能力较好的细菌菌株Enterobacter sp.NDW1和Serratia sp.NDW3,菌株NDW3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强于菌株NDW1。  相似文献   

14.
枣根际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16S rDNA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红枣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溶磷圈初筛和摇瓶复筛法筛选出土样中的解磷细菌,并对解磷细菌的16S r DNA进行测序,通过Blast检索同源序列,鉴定解磷细菌的分类。结果表明,在磷酸三钙无机磷培养基中,所筛选出的20个菌株在摇瓶培养下均有溶磷效果,其中P7,P13的能力最强,解磷量达到300 mg·L~(-1)以上,pH值在培养期间均有显著下降,菌株解磷量与培养液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中,仅有少数几个菌株对卵磷脂有较强的解磷能力,P_3,P_7,P_9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培养液的pH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菌株解磷量与培养液的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16S rDNA序列分析,筛选出的解磷细菌主要为Bacillus sp.,Acinetobacter sp.,Pseudomonas sp.,Enterobacter sp.等4个属的细菌。本试验最终确定的最佳解磷细菌为P_7,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开发苹果根际促生菌资源,以陕北苹果树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以溶磷、解钾和产铁载体作为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种促生能力,并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筛选出的促生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单菌单独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的小麦盆栽试验,测定其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从陕北不同产地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31株细菌,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共1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68%,其中11株细菌能够溶解无机磷,6株细菌能够溶解有机磷;可产铁载体的有2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8.32%,YS-28和YC-31具有解钾能力。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中的24株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白色杆菌属(Leuc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从中筛选出属于芽孢杆菌属(LC-22、YC-31、LC-19)和假单胞菌属(LC-2)的高活性菌株的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LC-22、YC-31和LC-19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质量增加96.12%;经LC-22、LC-19和LC-2混...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2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解磷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R1-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AP)]单接种和两两组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比,加入解磷细菌后大部分处理的水稻菌根侵染率降低,其中FM+BM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至7.54%,显著低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较于对照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解磷细菌处理,复合接种处理在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整体上提高了氮肥、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9.55个百分点、20.47个百分点。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7.
耐高温解无机磷菌的解磷特性及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从添加磷矿粉的高温堆肥样品中筛选、驯化出的4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P1、P2、P3和P4)为研究对象,以溶磷量、介质pH和菌体生长量为主要因素,研究解磷菌解磷能力。结果表明,P3在50℃下液体培养8 d后,发酵液中解磷总量达到最大(47.88μg.mL-1);而P2在50℃下固体培养96 h时,溶磷圈(D.d-1)值最大(2.12)。4株解磷菌溶磷量与介质pH、含菌量之间统计分析表明,解磷细菌溶磷量与pH在接种4 d中呈显著负相关(r=-0.999,P<0.05),解磷真菌的溶磷量与pH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801(P<0.05)、R2=0.985(P<0.05)、R2=0.968(P<0.05),同时解磷微生物的溶磷量与含菌量之间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巨尾桉接种促生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营养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前期筛选的优良促生菌菌株(固氮菌N1、NC、N6,解钾菌9K、14K、40K,解磷茵P1)接种到按树幼苗上,运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造林试验.1 a后,通过对其林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分析测定,探讨了促生茵对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促生菌的处理中,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数量较对照有明显地增加(P<0.05).接种促生茵后,根际土壤中全氮、水解性氮以及有效磷质量分数较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但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较对照低.促生菌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提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混合培养对菌剂固氮、解磷和解钾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研究室保藏的固氮菌(GY)、溶磷菌(LY)和硅酸盐细菌(JY)以不同组合进行混合培养,探讨通过此方式提高菌剂的固氮、解磷和解钾能力.分别以单菌株培养、两两混合双菌株培养及三菌株混合培养方式,对培养液的固氮酶活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固氮能力方面,培养24h,pH值7.0条件下,分别对7种组合固氮酶活性进行测定,发现菌株组合GY+LY+JY的C2H4浓度达到1987.4nmol·h-1·mL-1,其固氮酶活性最强;在解磷能力方面,培养10d,pH值7.0条件下,各体系解磷量达到最高值;其中,LY菌液中可溶性磷浓度为0.930μg·mL-1,其解磷能力最强;在解钾能力方面,培养15d,pH值7.0条件下,各体系解钾量达到最高值;其中,菌株组合GY+LY+JY混合菌液中可溶性钾浓度为23.4μg·mL-1,其解钾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向育苗基质中加入生防菌及腐植酸钾对甜瓜穴盘育苗生长促进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甜瓜品种"白沙蜜"为供试材料,采用穴盘育苗技术,将菌剂和腐植酸钾单独或配合施用,共设置不施菌剂及腐植酸钾(对照)、单施放线菌菌剂、单施真菌(灰黄青霉)菌剂、放线菌菌剂与真菌菌剂混施、腐植酸钾单施、放线菌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真菌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放线菌菌剂+真菌菌剂+腐植酸钾配合施用8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甜瓜苗茎叶、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与表面积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叶片POD、PAL、PPO活性、MD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用菌剂及腐植酸钾处理后,甜瓜穴盘幼苗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放线菌与腐植酸钾、灰黄青霉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的苗期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4.1%和19.5%;灰黄青霉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甜瓜穴盘幼苗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总体积较对照分别增加46.7%,44.5%,12.5%和62.5%;各处理单叶面积及叶片绿色度值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其中灰黄青霉单施、灰黄青霉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37.3%和85.6%,叶片SPAD值较对照分别增加16.7%和13.6%;灰黄青霉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增加24.1%;单施生防菌剂、腐植酸钾或两者混施,叶片POD、PAL、P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灰黄青霉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的叶片POD、PAL、PPO、MDA较对照分别下降56.5%,12.0%,25.7%和33.3%。【结论】施用生防菌剂及腐植酸钾能促进甜瓜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提高光合速率,降低MDA含量,提高甜瓜穴盘育苗质量,其中生防放线菌与真菌灰黄青霉混合接种时的促生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