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阿苯达唑对体外培养的猪带绦虫不同部位(头部、颈部、节片)的糖原作用效果,分别制备浓度为0μmol·mL~(-1)、10μmol·mL~(-1)、20μmol·mL~(-1)、30μmol·mL~(-1)、40μmol·mL~(-1)的阿苯达唑溶液,并加入等量含营养液的生理盐水,在此条件下各培养24 h、48 h、72 h、96 h,最后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染色,观察猪带绦虫糖原在头部、颈部、节片的情况。结果表明:阿苯达?破坏猪带绦虫的最佳浓度为20μmol·mL~(-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糖原可被完全破坏。此外,颈部糖原减少最明显,说明阿苯达?对颈部糖原破坏最大。  相似文献   

2.
耐辐射动球菌(KR)是一种从高放射性污染环境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抗辐射、抗氧化特性的橘黄色球菌。为探明KR抗氧化特性与菌体内代谢物活性的关系,从KR中分离提取纯化类胡萝卜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LC-MS)分析提取物的组成和性质,通过体外高铁离子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体外脂类氧化抑制试验和DNA氧化损伤的抑制试验,比较KR类胡萝卜素提取物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生物大分子氧化保护能力。结果表明,KR提取物中,其中一种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71.9 nm和501.1 nm处,分子式C_(48)H_(66)O_2;另一种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64.6 nm,分子式C_(24)H_(34)O。KR类胡萝卜素提取物的高铁离子还原能力在浓度为2μg·mL~(-1)时达到1.22;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浓度为4μg·mL~(-1)时达到94.26%;对脂类氧化的抑制率在浓度为8μg·mL~(-1)时达到54.29%;对DNA氧化损伤的抑制率在浓度为8μg·mL~(-1)时达到84.78%。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KR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抗氧化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栀子花资源的利用率,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花蕾期、盛开期和衰败期3个花期重瓣栀子花的营养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在此基础上,以盛开期重瓣栀子花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醇、水)和水蒸气蒸馏4种不同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抑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花期重瓣栀子花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总酚、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则表现为盛开期显著高于其他花期。重瓣栀子花乙醇提取物的总酚(6.32%)、总黄酮(8.40%)、总环烯醚萜(19.80%)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IC50=98.50μg·mL-1)、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IC50=65.79μg·mL-1)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275.48μg·mL-1)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提取物。在抑菌效果上,水蒸气蒸馏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酵母菌的抑制效果均强于其他提取物...  相似文献   

4.
以夏季山药藤条作为试验材料,研究生长调节剂NAA(浓度100, 150, 200 mg·L~(-1))和IBA(浓度50, 100, 150 mg·L~(-1))溶液浸泡山药藤条3 h,生根粉(2, 3, 4 mg·mL~(-1))溶液浸泡山药藤条5 h对山药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药藤条的生根率、成活率、总根长等各项数据随着NAA和IBA溶液浓度降低而升高,其中浓度为50 mg·L~(-1)的IBA溶液处理的山药藤条生根率最高,为28.3%,而其他处理,即NAA(浓度200, 150, 100 mg·L~(-1))和IBA(浓度150, 100 mg·L~(-1))溶液因浓度太高,生根被抑制,扦插生根效果欠佳,为5.0%~21.6%,低于清水对照;2)用浓度为3 mg·mL~(-1)的生根粉溶液浸泡5 h的藤条生根率、成活率最好,而用浓度为2 mg·mL~(-1)和4 mg·mL~(-1)的生根粉溶液浸泡的藤条生根率相对较低,但也高于清水处理,表明生根粉溶液浸泡能促进山药藤条生根。  相似文献   

5.
选取水体中上、中、下层鱼(鲢、草鱼、鲫)并抽取其尾动脉血液,提取上清液,测定SOD活性。试验结果:鲢、草鱼、鲫的SOD活性分别是6.354 U·mL~(-1)、2.394 U·mL~(-1)、4.783 U·mL~(-1);其中草鱼的SOD活性显著低于鲢(P0.05),草鱼与鲫间差异显著(P0.05),鲢与鲫间差异显著(P0.05);鲢血液中SOD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对马缨杜鹃种子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赤霉素(GA_3)浸泡处理不同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马缨杜鹃种子经赤霉素浸泡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浓度为1.0 mg·mL~(-1)赤霉素处理20 min与2.0 mg·mL~(-1)赤霉素处理30 min都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而浓度为2.0mg·mL~(-1)赤霉素处理30 min的发芽势更高,故认为浓度为2.0 mg·mL~(-1)赤霉素处理30 min是最佳的处理方式;而用硫酸处理的效果明显不如用蒸馏水的对照处理,降低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7.
大孔树脂纯化黄精多酚及其抗氧化性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考察4种树脂对黄精多酚粗提物的吸附-解吸特性,筛选出最佳的纯化树脂,并研究其纯化工艺,分析黄精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红外光谱特性和单酚组成。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最适合于对黄精多酚粗提液的纯化,静态吸附5 h达到饱和,静态解吸3 h达到平衡;在室温下,用质量浓度为0.80 mg/mL的黄精多酚粗提液以0.8 mL/min的流速上样;吸附平衡后以70%的乙醇为洗脱剂,在洗脱流速为1 mL/min时,大孔树脂纯化效果最好,经纯化后黄精多酚的纯度提高了3.37倍。黄精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纯化前后黄精多酚总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48±1.93)、(19.01±1.48)μg/mL,清除DPPH·的IC50值依次为(5.21±0.48)、(4.00±0.26)μg/mL,清除ABTS+·的IC50值依次为(4.89±0.82)、(4.21±0.53)μg/mL,经纯化后黄精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具有多酚和黄酮的特征峰;HPLC-DAD分析表明,黄精多酚主要含绿源酸,阿魏酸,芦丁和熊果酸。  相似文献   

8.
利用仿刺参体壁制备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活性的多肽,为进一步研究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动物蛋白水解酶酶解仿刺参体壁,得到具有ACE抑制活性的酶解液;将酶解液粗品通过截留分子量5KDa的超滤系统,将活性部分继续用Sephadex G15分离纯化,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分的ACE抑制活性,同时利用RP-HPL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可知:仿刺参活性较高的ACE抑制肽主要由二肽到五肽组成,且分子量越小,抑制活性越高,得到了具有较高ACE抑制活性且组成比较单一的组分d,其IC50为439μg·mL-1。  相似文献   

9.
茼蒿中绿原酸抑制西瓜枯萎病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茼蒿中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物质,以西瓜枯萎病菌为指示菌株,对从茼蒿茎叶组织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出的3-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的离体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最不抑菌浓度(MIC)和最不杀菌浓度(MFC)分别为31.25和125 mg·m L~(-1),经室内毒力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凌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53.05 mg·m L~(-1)。在绿原酸浓度分别为31.25、125、53.05 mg·m L~(-1)时,即MIC、EC_(50)、MFC的绿原酸浓度处理下,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64%、33%、12%,而绿原酸浓度为0时的孢子萌发率则达到92%,经邓肯氏差异分析,各处理间孢子萌发率差异均显著。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西瓜枯萎病菌的菌丝干、鲜重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此外,绿原酸处理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菌体细胞内电解质外渗速度加快。本研究结果为茼蒿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天然抑菌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抑菌机理的研究提供可行的试验方法和理论依据,对研究和开发新的天然植物源杀菌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裂片石莼、亨氏马尾藻和海萝3种海藻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分步醇沉得到7种组分粗多糖,利用径向流色谱分离纯化粗多糖,测定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ABTS 3种自由基体系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径向流处理,多糖回收率和蛋白脱除率分别可达97.79%和87.32%;7种海藻多糖组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马尾藻60%醇沉组分(SHP60)抗氧化活性最高,在其70μg·mL-1浓度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4.34%和71.84%;同种海藻的中等分子量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从吸水链霉菌BS-112发酵液中分离的一种新多糖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及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对吸水链霉菌多糖(SHP)进行分离纯化,利用HPGPC、HPLC和红外光谱分析SHP纯品的部分结构特征,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SHP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开展SHP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SHP是由单一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中性胞外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10~3。SHP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15.63、31.25、15.63、31.25、31.25μg·m L~(-1),MBC分别为31.25、62.50、31.25、125.00、62.50μg·m L~(-1)。SHP对小鼠经口灌胃的LD505 000 mg·kg-1。综上,SHP对常见食源性致病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无毒,具有作为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CEA亲和层析法对家蝇AChE进行纯化,测定了不同温度、pH值、ATChI浓度、DTNB浓度对AChE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杀虫剂对纯酶和粗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EA纯化倍数为672.36,产率为34.68%;当温度为35℃时,粗酶和纯酶的AChE活性最高;当pH=7.2时,纯化后AChE的活性最高,随后随着pH的升高AChE的活性反呈下降趋势;当pH=7.8时,粗酶AChE活性最高;当底物浓度的2500umol·L^-1时,纯化AChE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底物浓度为1500umol·L^-1时,粗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粗酶和纯化的AChE活性的两个波峰出现在DTNB浓度为0.2mol·L^-1和0.4mol·L^-1时;仲丁威、乙酰甲胺磷、速灭威、甲胺磷、毒死蜱、克百威、抗蚜威、灭多威和辛硫磷等9种杀虫剂对粗酶和纯酶AChE的I岛比值都大于6,甲萘威对纯酶和粗酶AChE的lC50比值为4.826,二嗪磷的为1.184,三唑磷的为0.0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树莓叶黄酮类物质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性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最佳提取条件提取黄酮后,粗提液中黄酮物质与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提取液中黄酮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波提取后的红树莓粗提液中黄酮得率是5.227%,纯化后的提取液中黄酮得率是11.419%。黑树莓粗提液中黄酮得率为8.228%,纯化后提取液黄酮得率提高到16.640%。树莓叶黄酮纯化前后抗氧化性存在较大差异,纯化后抗氧化性增强。当提取液浓度均为0.02 mg·mL~(-1)时,红树莓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增加23.36%,黑树莓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29.89%。结论:纯化后的黄酮提取液随着黄酮含量的增加抗氧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红毛丹"保研7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1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的SNP溶液中,对褐变指数、果实硬度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筛选最适保鲜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浓度SNP对红毛丹生理指标变化均有明显影响,以浓度200μmol·L~(-1)的SNP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浓度200μmol·L~(-1)的SNP处理可有效延缓果实褐变指数上升,有效延缓果实变软过程,有效延缓果实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及可溶性蛋白质蛋白含量下降。其中,贮藏至第7 d时,200μmol·L~(-1)处理的红毛丹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25 mg·g~(-1),较对照高47.2%,而MDA含量活性值为2.18μmol·g~(-1),仅为对照的82.3%。实验表明:浓度200μmol·L~(-1)的SNP溶液处理能较好保持采后红毛丹的各项生理指标,可为红毛丹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在哺乳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猪β-防御素1(pBD-1)和β-防御素2(pBD-2)是猪体内两种重要的抗菌肽.本研究采用化学方法合成pBD-1和pBD-2,通过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了pBD-1和pBD-2对8种革兰氏阴性菌和3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并利用透射电镜初步探究了pBD-1和pBD-2可能的杀菌机制;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pBD-1和pBD-2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抗菌试验结果表明,pBD-1对Escherichia coli EPEC O78:K80和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2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2 μg/mL和128 μg/mL;pBD-2仅对Pseudomonas.aeruginosa CMCC 10104有较好的抗菌活性,MIC为8μg/mL,MBC为32μg/mL,对其他细菌抗菌活性较弱;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pBD-1和pBD-2能够作用于菌体细胞膜杀灭细菌;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pBD-1和pBD-2在0~256 μg/mL范围内,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和还原力,且呈现浓度依赖效应.研究结果揭示,pBD-1和pBD-2对特定细菌发挥抗菌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阐明pBD-1和pBD-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气活性氮(N_r)是导致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主要前体物。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深入,消减农业源N_r排放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针对农田和畜禽养殖场内外环境大气中N_r的实地测量资料较为缺乏,且以往研究多以氨气(NH_3)为主,很少关注其他N_r成分。为了阐明农业活动对大气N_r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基于扩散管主动采样系统,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河北香河和栾城农田)、养猪场和蛋鸡养殖场环境大气中的4种N_r成分,即NH_3、硝酸气体(HNO_3)、颗粒态铵盐(p-NH_4~+)和颗粒态硝酸盐(p-NO_3~-)开展了现场同步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猪舍内NH_3和p-NH_4~+平均浓度(1 250.9μg·m~(-3)和76.6μg·m~(-3))显著高于舍外(378.5μg·m~(-3)和4.2μg·m~(-3));而猪舍内HNO_3和p-NO_3~-平均浓度(10.3μg·m~(-3)和20.8μg·m~(-3))与舍外接近(9.8μg·m~(-3)和22.1μg·m~(-3));鸡舍内仅NH_3平均浓度(197.7μg·m~(-3))显著高于舍外(77.3μg·m~(-3)),而p-NH_4~+、HNO_3和p-NO_3~-平均浓度(7.3μg·m~(-3)、9.0μg·m~(-3)和6.2μg·m~(-3))均与舍外接近(10.7μg·m~(-3)、9.9μg·m~(-3)和7.2μg·m~(-3))。总体上看,养猪场环境大气中N_r浓度显著高于养鸡场(P0.05)。香河和栾城农田大气NH_3、p-NH_4~+、HNO_3和p-NO_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4μg·m~(-3)、1.9μg·m~(-3)、4.4μg·m~(-3)和5.5μg·m~(-3),显著低于养殖场外N_r浓度(P0.05)。从形态组成上看,养殖场和农田大气N_r主要以NH_3-N(占比80%)的形态存在,说明华北农业活动产生的N_r主要通过NH_3的形式向外扩散传输,并没有在当地快速转化为颗粒物。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N_r在大气中的传输路径和转化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Bg1的主要抗真菌物质及其特性,本文利用抑菌圈法测定了Bg1抗菌蛋白在各种处理条件下抑菌活性的稳定性;通过60%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进行了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以SDS-PAGE进行了其纯度检测。结果表明,28~100℃处理30 min、4℃存放55 d及在pH值3~7范围内菌株Bg1抗菌蛋白抑菌活性均无显著性变化,但pH值!8显著影响其抑菌活性,蛋白酶处理则使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纯化后所得抗菌蛋白分子量约10 KD。据此可知,类芽孢杆菌Bg1主要抗菌活性物质为低分子量蛋白,其对热和酸性条件及贮存时间稳定性好,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Ni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毒害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Ni(0、50、100、200、400μmol·L-1)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1Ni处理小麦幼苗6 d对根系生长和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00~400μmol·L-1Ni处理时,随着Ni处理浓度增加,根系鲜重和长度逐渐降低,H2O2和MDA含量及O2-·产生速率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逐渐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100μmol·L-1Ni浓度时APX活性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无显著变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氧化酶同工酶谱发现,100μmol·L-1Ni处理诱导新的同工酶带APX-3和APX-4;对照组SOD出现了2条同工酶带,G6PDH出现4条同工酶带;100和400μmol·L-1Ni处理增强SOD和G6PDH同工酶带活性。由此可见,过量Ni处理抑制小麦根系生长、诱导活性氧水平升高而导致氧化胁迫,而SOD、APX、GST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能是根系为抵御氧化胁迫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响应。  相似文献   

19.
吴艳歌  毕波  柴明良 《核农学报》2016,(7):1288-1295
为探究细胞分裂素对长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系分裂、增殖的影响,以及对梢和根的诱导作用,以继代10年的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0~0.20 mg·L~(-1)的6-苄基氨基嘌呤(BA)、激动素(KT)、玉米素(ZT)、反式玉米素核苷(ZR)、噻苯隆(TDZ)及正交设计组合对其生长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培养4周后,愈伤组织鲜重增长率最高的处理是0.10 mg·L~(-1)BA+0.20 mg·L~(-1)KT+0.15 mg·L~(-1)ZT+0.10 mg·L~(-1)TDZ,达到331.3%,略高于0.10 mg·L~(-1)KT(315.0%),但差异不显著。以1/2MS+30.0 g·L~(-1)蔗糖+3.0 g·L~(-1)Phytagel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5种细胞分裂素再生培养6周,再生率和再生梢总数最高的是含0.15 mg·L~(-1)ZT的培养基,再生率为60.3%,再生梢总数为142.0个,分别是对照的2.41倍和3.67倍。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6.694~14.569U·g~(-1)FW·min-1)显著低于对照(20.802~32.303 U·g~(-1)FW·mi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峰值(382.353 U·g~(-1)FW·min-1)显著高于对照(326.760 U·g~(-1)FW·min-1),而第3周再生高峰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312 U·g~(-1)FW·min-1)显著高于对照(0.141 U·g~(-1)FW·min-1)。因此,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不仅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也明显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合理调控SOD和POD活性有助于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为沟叶结缕草现代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兴海12号"番茄为研究对象,在施用4种不同浓度的CO_2的基础上,又对每个CO_2浓度处理下的番茄做了4个不同浓度的硒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CO_2施肥对番茄积硒效应的影响。设各独立隔间CO_2浓度依次为大气浓度(CK)、(600±25)μmol·mol~(-1)(T1)、(800±25)μmol·mol~(-1)(T2)、(1 000±25)μmol·mol~(-1)(T3)。在此基础上每个隔间的番茄材料实施包括空白在内的4个硒水平的处理L0(空白)、L1(2 mg·L~(-1))、L2(4 mg·L~(-1))、 L3(6 mg·L~(-1))。在相同的CO_2条件下叶面喷硒,随着施硒浓度的升高,使番茄果实内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均有所升高,并且当施硒浓度相同时,随着CO_2浓度升高,番茄果实内总硒及有机硒都有显著的提升,且800μmol·mol~(-1)处理下效果最佳。本次试验在研究了CO_2施肥对番茄硒积累及转化的同时也比较了不同CO_2与亚硒酸钠的不同组合配施下成熟果实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结果为单独施硒与CO_2以及硒与CO_2的配施均使番茄营养品质得到提升。果实内维生素C、番茄红素及可溶性总糖在组合T2L3(CO_2浓度为800μmol·mol~(-1),硒浓度为6 mg·kg~(-1))时含量最高,提升显著。在T3L2(CO_2浓度为1 000μmol·mol~(-1),硒浓度为4 mg·kg~(-1))时有较高的糖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