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省规模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4种疫病的流行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全省未免疫以上4种疫病的规模牛场开展了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规模牛场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的场阳性率分别为51.35%、74.32%、13.64%、22.73%,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3.54%、45.45%、3.11%、4.67%。全省14个市州规模牛场均检出牛病毒性腹泻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原抗体阳性,4个市州检出牛分枝杆菌抗体阳性,7个市州检出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不同规模牛场4种疫病的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大规模场偏高;多重感染占比为45.45%。结果表明:牛病毒性腹泻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湖南省规模牛场流行较为普遍、严重,部分地区还存在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流行,而在大规模牛场4种疫病流行更为严重,各规模牛场4种疫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情况也较为普遍。因此,湖南省规模牛场4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需加强防控。本调查为湖南省此类疫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鹿群疫病防制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养鹿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要求,如布鲁菌病、结核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等疫病一直是影响养鹿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为了摸清布鲁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的流行、分布、危害程度及防制等情况,2005年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用ELISA方法对三明市2016年随机抽取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布鲁氏菌病。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204份。其中检测规模场7个,样品116份;检测散养户14个,样品88份。结果表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65份;检测牛白血病血清188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184份,检出阳性血清64份;检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0份。说明三明地区牛群存在多种疫病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宿主范围很广,其主要感染牛,也可以感染猪和羊。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表现为腹泻,病羊出现发热和腹泻症状,逐渐消瘦,最后会发生脱水死亡。本文通过对一例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治,加强对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认识,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感染,其中急性型和慢性型对牛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巨大影响。为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发生流行,该文主要分析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对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牛均有易感性,但6~18个月龄的犊牛发病率高。此病可长年发生,但冬季和初春多发,并且呈地方流行。肉牛比奶牛多发。在封闭牛群中暴发,犊牛的急性病例高达25%,病死率达90%~100%。本病除感染牛外,也感染山羊、绵羊、猪、鹿,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病牛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绵羊多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羊…  相似文献   

7.
周信文 《当代畜牧》2023,(9):105-10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病,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MDV)引起。笔者从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奶业,奶牛的饲养量逐年增加,而牛的流产一直是奶牛饲养的突出问题。在国内,牛场每年定期对布氏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等牛场内易流行的疫病进行血清学检查,作为判定流产的依据。但如布氏杆菌病等可导致牛流产的疫病在奶牛场内已经很少发生,可是奶牛流产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且比例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瘟病毒属,是一组由单链RNA病毒组成的瘟病毒,与羊边界病病毒、猪瘟病毒在血清学上能够产生交叉反应,并能够突破宿主特异性交叉感染。本文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国内外流行情况及对牛以外动物的感染情况。为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天山牧场牦牛主要疫病——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毒病、牛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 000余头野生牦牛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病毒病和牛白血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0%、80%、100%、100%和0,对牦牛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牛传染病,该病以腹泻、急和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该病的流行在我国牛群中呈上升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牛病毒性腹泻病近几年引起了国内外兽医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组织学变化、诊断检测及防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果洛地区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果洛州牦牛中流行的牛拉稀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血清琼脂扩散阳性率为3.17%—14.81%。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 ( 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 ,简称牛病毒性腹泻( BVD)或牛粘膜病 ( BMD) ,是由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病毒 ( 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1 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 95 3年 Ramsey和 Chiver发现粘膜病。 1 961年 Gillespie等研究证明 ,这两种病毒是有共同抗原性的同种病毒 [1] ,1 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将其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BVD/MD呈世界性分布 ,在许…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者牛粘膜病(MD)。1946年在纽约首次发现,世界各国都有比较普遍的发生和存在,如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印度、日本、非洲一些养牛发达的国家均有发生。由于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可致产乳量下降或停止,妊娠牛流产,肉用牛体重显著下降,从而带来损失。解放军农牧大学(1980)和西南民族学院(1983)分别从疑似病牛流产胎儿、脾脏和四川牦牛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从而肯定了本病在我国的存在。1流行病学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各种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和总结牛常见疫病预防与诊治效果,本文选择了2021年5月9日~10月9日某养牛场35头发生过疫病牛的诊治情况作为分析样本,对兽医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是35头病畜中牛流行热18头(51.43%)、牛粘膜病10头(28.57%)、牛焦虫病7头(20.00%);治疗有效率牛流行热为94.44%,牛粘膜病100.00%,牛焦虫病100.00%。结论是选择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效果满意。养殖户在平日里应当做好牛棚消毒、按照兽医的意见开展药物预防以及隔离预防工作,同时为牛接种免疫,以降低牛疫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珏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劐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0A,已经严重阻碍养斗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也称作是黏膜病,主要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并且具备分布广泛以及传染性强的特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有可能导致病牛出现死亡的情况,对于牛的养殖效益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牛群养殖人员还要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重视力度,做好该疫病的日常防治工作,借此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本文...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y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围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致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已经严重阻碍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也被称作是粘膜病,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导致的,其有着传染性强以及危害性大的特征,对于牛群规模化养殖效益也会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就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诊断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