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铜离子(Cu2+)对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影响,试验利用吕梁市离石区吕梁学院新校区自然状态下的湖水水体中的蟾蜍蝌蚪,将饲养于实验室1周的蟾蜍蝌蚪分别放入对照组(曝气的自来水)和Cu2+浓度分别为0.010 mg/L、0.015 mg/L、0.020 mg/L、0.025 mg/L、0.030 mg/L的试验组,每组各放30只,研究各浓度组分别在24 h、36 h、42 h这3个时间段内,Cu2+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浓度下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大于对照组,并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随着Cu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对蟾蜍蝌蚪的毒害作用增大。在相同的浓度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2.
铅长期暴露对黄河鲤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核观察方法,研究了铅(PbCl2)暴露30 d对黄河鲤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Pb2+可引起黄河鲤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染毒Pb2+浓度的增加,黄河鲤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性变化。同一染毒浓度时染毒时间对于微核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3.
将鲫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混合溶液中,研究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探讨其对鲫遗传毒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浓度-时间-效应"关系。较低浓度阿特拉津(5.3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后期(第11 d)微核率增加显著,较高浓度阿特拉津(7.11、0.6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第8 d微核率增加显著。较高浓度阿特拉津(7.1、10.6 mg/l)-氯氰菊酯联合在短时间(第3 d)核异常率显著,较低浓度阿特拉津(5.3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后期(第11 d)核异常率增加极显著。由此得出,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对鲫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效应,且随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镧长期暴露对鲤鱼的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鲤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0、0.01、0.1、2.5 mg/L)的La3+溶液中4个月,研究其对鲤鱼血液抗氧化性、红细胞(RBC)微核率和血细胞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1、2 mg/L组血液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0.01、0.1 mg/L组血液中丙二醛含量(MDA)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5 mg/L组SOD活性被显著抑制,2、5 mg/L组MDA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0.01、0.1 mg/L组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La3+处理组红细胞数、0.01 mg/L组白细胞数(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 mg/L组白细胞数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蚕豆根尖细胞为材料,0.1mol/L的盐酸溶液为对照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为指标,研究浓度分别为1.25g/L、2.50g/L、3.75g/L、5.00g/L、6.25g/L的阿莫西林溶液(溶剂为0.1mol/L的盐酸溶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学毒理作用。结果表明,5个浓度的阿莫西林溶液均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且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阿莫西林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5个浓度的污染液对蚕豆根尖细胞都是重度污染,说明阿莫西林溶液对于植物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铅对蟾蜍蝌蚪急性毒性效应,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水温21~23℃),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铅(Pb2+)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Pb2+对蟾蜍蝌蚪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时毒性死亡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446 1x+6.158 4,y=30.307x+14.188,y=32.833x+15.274,y=26.164x+14.264,y=12.368x+10.721;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54 0 mg/L、0.498 0 mg/L、0.486 5 mg/L、0.442 5 mg/L、0.344 7 mg/L。说明Pb2+不但对蝌蚪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使蝌蚪的身体畸形,表现为尾部弯折、鼻孔大增、头部和腹部膨大、皮肤透明等,并且不能直线游泳。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DTT或GSH预处理猪精子,统计ICSI后精核解聚率、雄原核形成率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表明,①精核解聚率随DTT浓度的增加而提高,6 mmol/L DTT处理组的2PN 2Pb形成率(P<0.01)和卵裂率(P<0.05)均高于其余各组.随着DTT浓度的增加,囊胚总细胞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6 mmol/LDTT预处理精子的ICSI效果较好,但DTT在促进精核解聚的同时所产生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CSI胚胎的后期发育;②随着GSH浓度的升高,注射卵母细胞的2PN 2Pb形成率、MPN形成率和精核解聚率均呈上升趋势.0.5 mmol/L GSH处理组的卵裂率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和对照组(P<0.01),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0.50 mmol/L GSH处理组的ICSI效果较好;③0.5 mmol/L GSH处理组的2PN 2Pb形成率、卵裂率和囊胚总细胞数极显著高于6 mmol/LDTT处理组(P<0.01),两者MPN形成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0.5 mmol/L GSH预处理精子的ICSI效果要好于6 mmol/L DTT.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中国林蛙个体生长速度和雌性比例及林蛙的群体产量,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成活率、变态率及林蛙性别的影响,盐度对中国林蛙的影响,pH值对中国林蛙变态蝌蚪的影响,光照对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蝌蚪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8~24℃,可利用光照调节水温,在15~25℃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蛙卵孵化水温在13~18℃之间变雌率可达70%,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值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 g/L以下,蝌蚪养殖水环境Ca2+、Mg2+质量浓度及Ca2++Mg2+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 mg/L、20~80 mg/L、50~150 mg/L。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和慢性效应。急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38mg/L、0.024mg/L、0.021 mg/L,安全浓度(SC)为0.0 029 mg/L。慢性试验结果表明:Cu2+浓度为0.00 012mg/L时,蝌蚪的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较快;Cu2+浓度为0.012mg/L时,蝌蚪体重和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缓慢,游泳能力下降,尾巴透明化,出现畸形。同时,通过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慢性实验不同处理组蝌蚪体内Cu含量,并进行Cu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u2+浓度与蝌蚪体内Cu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770。  相似文献   

10.
乐果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0、3、10、30、100、300μmol/L),染毒122、4 h后,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分别用Fluo-2/AM、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和罗丹名123检测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情况,探讨乐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细胞染毒12、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呈时间-剂量效应。3μmol/L组细胞内Ca2+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逐渐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在3~100μmol/L随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300μmol/L组略有下降,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Δψm除24 h 300μmol/L组外均出现持续下降。结果表明,低剂量乐果染毒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内Ca2+、ROS和Δψm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硝基苯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将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染毒组(26、52、104mg/kg)、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花生油)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连续灌胃染毒7d,检测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骨髓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均有增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减少,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硝基苯可导致小鼠骨髓细胞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玫瑰无须鱼巴的水生毒性试验法对Pb2 + 、Cr6+ 、Se6+ 3种金属离子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3种金属离子对玫瑰无须鱼巴均有较高的毒性 ,有明显的时效性、剂量依赖性和毒性差异 ,且有不同的作用特点。Pb2 + 离子对玫瑰无须鱼巴的毒性最低 ,其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10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2 0 0mg/L ;Cr6+ 离子的毒性次之 ,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2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2 0 0mg/L ;Se6+ 离子的毒性最高 ,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2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12 0mg/L。随着 3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 ,玫瑰无须鱼巴的死亡率逐渐升高 ,就同一离子浓度而言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玫瑰无须鱼巴的死亡率逐渐升高 ,均无性别差异。用直线内切法分别得到 3种金属离子不同时间对玫瑰无须鱼巴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C50 )。  相似文献   

13.
以TM4细胞(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株)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酶烯酮(zearalenone,ZEA)染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设0,5,10,20μmol/L ZEA浓度组),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了细胞超微结构、凋亡率、凋亡相关调控蛋白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变化(设0,0.1,1,10,20μmol/L ZEA浓度组);通过转染PER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siRNA,沉默PERK基因后检测了ZEA诱导TM4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浓度组损伤最为严重。随着ZE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值逐渐升高,cleaved 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均呈升高趋势,1μmol/L以上染毒组均较各自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CHOP的表达量也呈升高趋势,10μmol/L以上染毒组BIP、0.1μmol/L以上染毒组CHOP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PERK通路蛋白含量在10μmol/L时最高,20,30μmol/L时逐渐降低,但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TM4细胞caspase3的活性和凋亡率均呈升高趋势,10μmol/L以上染毒组caspase3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染毒组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10μmol/L ZEA处理组相比,siRNA PERK+10μmol/L ZEA组细胞凋亡率呈显著下降(P0.01),Bax/Bcl-2比值、cleaved 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9表达量均下降(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可触发TM4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过PERK-eLF2α-ATF4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ERK信号通路在ZEA诱导TM4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铅镉联合暴露对大鼠肾脏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饮水对大鼠进行铅(Pb)300 mg/L、镉(Cd)50 mg/L单独和联合(Pb+Cd)300 mg/L+50 mg/L染毒8周,通过检测肾脏皮质组织抗氧化指标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来探讨铅镉对大鼠肾脏的毒性损伤及其机理.结果表明,Pb、Cd单独或联合染毒使肾脏皮质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以铅镉联合组降低幅度最大(P<0.01);3个染毒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升高幅度最大而极显著高于单独染毒组(P<0.01).超微结构发现,铅镉染毒导致线粒体肿胀、膜损伤、嵴断裂或消失,联合组损伤程度重于单独染毒组.表明氧化损伤是Pb、Cd肾脏毒性的机制之一,其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紫花苜蓿金皇后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对其在不同浓度Ca2+、Mg2+、Fe2+、Zn2+下的生长及结瘤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离子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结瘤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其中Ca2+浓度为90mg/L时植株结瘤数目最丰,促进植株结瘤的作用最为明显;Mg2+浓度80mg/L时植株根冠比最大,为41.56%;Fe2+对植株结瘤数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作用最不明显,浓度为15mg/L时植株地上生物量干重为0.41g/株,增产作用优于Ca2+和Mg2+;Zn2+浓度为2.0mg/L时地上生物量干重(0.56g/株)和粗蛋白质含量(18.78%)均最高,对植株产量增加与蛋白质含量累积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167-1172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低质量浓度ZEA暴露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细胞增殖及核内γH2AX荧光焦点产生的影响。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ZEA,设0,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TM3细胞增殖活力,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及其调控蛋白Cyclin D1、CDK4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M3细胞中γH2AX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毒72h后,低质量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检测细胞周期发现1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2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极显著下降(P<0.01),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通过免疫荧光发现,5μg/L ZEA染毒组中部分细胞开始出现1至2个荧光焦点,与对照组相比,10μg/L ZEA染毒组和20μg/L ZEA染毒组出现γH2AX荧光焦点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荧光焦点数呈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ZEA能够促进γH2AX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对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质量浓度的ZEA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诱发TM3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利用廉价生物吸附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对食用菌菌糠进行了表面改性并研究了改性前后食用菌菌糠对Pb2+和Zn2+的吸附特性,调查了污水pH、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菌菌糠吸附剂用量分别为16g/L和12g/L时,pH值分别为5和6、初始重金属浓度为20mg/L、吸附时间为3h、25℃条件下,达到了最大吸附量,对Pb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9%和88.96%,处理后的Pb2+和Zn2+浓度分别为1.442mg/L和2.208mg/L,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排放浓度1mg/L和2mg/L。食用菌菌糠对Pb2+和Zn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l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微载体培养PK-15细胞试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PK-15细胞在微载体上的生长条件,在微载体浓度5 mg/mL、低糖DMEM+100 mL/L NBS培养液条件下,观察4.5×104cells/mL和8.7×104cells/mL的细胞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在低糖DMEM+100 mL/L NBS培养液、接种密度5×104cells/mg条件下,观察3、5、10 mg/mL微载体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在3 mg/mL微载体浓度条件下、接种密度25×104cells/mL,观察MEM、高糖DMEM和低糖DMEM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微载体接种细胞密度4.5×104cells/mg、微载体浓度5 mg/mL在低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方式效果最为理想。优化的培养工艺适用于PK-15细胞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12):12-18
为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株CTLL-2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DON(0、0.5、1、2μg/m L)处理CTLL-2细胞48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通路蛋白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Fas L、Fas、Cleaved-Caspase8等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DON(1μg/m L)与Fas L中和抗体(10μg/m L)共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随着DON浓度的升高,CTLL-2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趋势,染毒组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Bax/Bcl-2的比值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DON促进细胞色素c(Cyt-c)从线粒体中释放到胞浆中,能够上调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染毒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Fas L、Fas、Cleaved-Caspase 8蛋白表达量随着DON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染毒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随着DON浓度的升高,p38 MAPK、JNK、Erk的磷酸化水平也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与DON处理组相比,Fas L中和抗体与DON共同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DON可以诱导CTLL-2细胞发生凋亡,激活CTLL-2细胞线粒体通路、MAPKs通路,DON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诱导CTLL-2细胞凋亡,影响动物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0.
对神经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醋酸镉染毒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100μmol/L)进行保护,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率、[Ca2+]i和活性氧(ROS)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内[Ca2+]i和ROS水平明显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除5 μmol/L组ROS水平外,均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NAC组与相应染毒组比较,神经细胞凋亡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0、20μmol/L组细胞内[Ca2+]i和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表明镉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细胞内Ca2+和ROS水平升高有关,NAC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