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不同滴灌量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量对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在栽培条件下,以‘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 100 m·hm-2(W1)、4 350 m·hm-2(W2)、3 600 m·hm-2(W3)、2 850 m·hm-2(W4)和2 100 m·hm-2(W5) 5个滴灌量处理下枸杞产量、0~80 cm土壤水分运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20 cm土壤含水量随枸杞生育进程的推进呈波动式递减趋势,W5和W1处理土壤含水量最低,平均分别为16.91%和18.40%。灌水前后不同品种剖面土壤含水量变化差异明显,灌水后0~80 cm土壤含水量随灌溉时间延长以40 cm为“临界点”开始下降逐渐趋于平缓,W5处理下‘宁杞1号’和‘宁杞5号’剖面土壤含水量最低,W4、W1处理分别使 ‘宁杞7号’‘宁杞9号’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其他处理。不同品种枸杞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与W1处理相比,W5处理在灌水量减少 3 000 m·hm-2情况下显著提高 ‘宁杞1号’‘宁杞5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60.40%、 90.57%。‘宁杞7号’W5处理较W1处理产量提高5.05%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提高49.54%,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仅提高3.64%。‘宁杞9号’灌水量减少均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4处理效果最佳。在常规灌溉基础上适度减少滴灌水量,能有效调控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和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合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机械采收加工番茄的施肥规律,研究不同氮肥(N)、钾肥(K)及交互作用(N×K)对机械采收加工番茄果实成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9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N、K用量及其互作对加工番茄果实物质积累量、单果质量、果实红熟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影响显著,对果实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L值影响不显著。N2K2、N2K3、N3K2条件下加工番茄产量≥16.12×104 kg·hm-2、成熟度≥93.29%、果实固形物含量≥5.22%、番茄红素含量≥21.38 mg·hg-1,可满足机械采收对加工番茄的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推荐施肥量为N 152.1 kg·hm-2,K2O 118.2 kg·hm-2。  相似文献   

3.
水气互作对滴灌加工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加气方式和灌水量互作对北疆滴灌加工番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适宜北疆加工番茄滴灌的最佳水气组合模式,设置3种加气方式[物理加气(O1)、不加气(O2)、化学加气(O3)]、4个灌水量水平[5400 m3/hm2(W1)、4950 m3/hm2(W2)、4500 m3/hm2(W3)、4050 m3/hm2...  相似文献   

4.
陕北沙区马铃薯生产中水肥利用效率较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该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少见报道。研究采用饱和D-416-A最优设计,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6种水肥组合(T1~T16),分析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T10处理(灌水量为5 268.249 m·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90.119、290.119、167.449 kg·hm-2)和T5处理(灌水量为3 131.751 m·hm-2,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90.119、129.881、167.449 kg·hm-2)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他处理2.95%~192.47%。在块茎形成期,T10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T5处理次之。T10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略高于T5处理2.55%,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30%~99.84%(P<0.05)。T5处理的马铃薯商品薯率和水分生产率分别较其他处理高4.15%~111.55%和22.44%~152.91%。研究表明,与高水高肥组合相比,T5处理的水肥耦合模式明显节约灌溉用水和磷肥用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75×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4.50×104株·hm-2密度处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穗 行数和产量均以施纯氮180 kg·hm-2,施过磷酸钙144 kg·hm-2处理最高;玉米百粒重和 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最高;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处理互作效应显著,玉米百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是当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比较理想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对土壤养分和苜蓿生长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灌溉处理,即CK:清水,T1: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75 m3 · hm-2,T2:汁水150 m3 · hm-2,T3:汁水225 m3 · hm-2,T4:汁水300 m3 ·hm-2。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的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均对提高土壤养分和苜蓿生长有促进作用。与CK处理相比,汁水灌溉量为300m3 · hm-2时,提高土壤有机质22.25%、碱解氮46.90%、有效磷20.47%、速效钾10.01%,增加苜蓿鲜草产量160.29%、干草产量165.31%、叶绿素29.61%、粗蛋白6.97%;灌溉量为225 m3·hm-2时,苜蓿株高增长38.06%,相对饲喂价值增加36.54%;灌溉量为75m3·hm-2时,粗灰分降低3.25%,粗脂肪增加0.68%。利用主成分分析并综合土壤养分与植物性状发现,300 m3·hm-2为最优灌溉量。研究表明,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苜蓿生长,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的废弃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阜新地区为例,开展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水肥和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设计0 kg·hm-2,6 000 kg·hm-2,12 000 kg·hm-2,18 000 kg·hm-2、24 000 kg·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4 m×15 m)为60 m2。研究结果表明,对照CK不施用秸秆处理,深耕加秸秆的方法,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除了对照之外,各个处理剂量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且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说明秸秆在土壤中始终处于水分的非饱和状态,并不是秸秆剂量越大越好。各个层次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变化较明显,其中10~20 cm深处土壤容重变化最大,各个处理土壤容重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值减少的趋势,下降幅度为12 000 kg·hm-2>6 000 kg·hm-2>18 000 kg·hm-2。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物的光合效率,以12 000 kg·h m-2处理较好。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显著,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施入量在0~12 000 kg·hm-2之间,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超过18 000 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建议推广剂量为1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8.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适宜的灌溉制度及施钾方案。于2021年03—0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W1(5 mm)、W2(10 mm)、W3(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和4个施钾(K2O)水平K1(180 kg/hm2)、K2(260 kg/hm2)、K3(340 kg/hm2)、K4(420 kg/hm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耗水量增加,W3处理比W1和W2显著增加23.66%和16.05%。同一灌水定额下,增施钾肥有增加耗水量的趋势(除W3K2外)。2)生育期内马铃薯钾素累积量呈“S”型变化,块茎膨大期前滴灌灌水定额小于10 mm、适量增施钾肥均有利于马铃薯钾素累积。在K4施钾量下,W3处理马铃薯钾素累积最多,与W1和W2相比,钾素利用效率提高17.74%和19.48%,钾素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均接近40%。3)同一灌水定额下,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在K3处理下获得最大值,K3处理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2 983.2 kg/hm2和110.3 kg/(hm2·mm),比K1、K2、K4处理分别提高9.53%、5.88%、13.16%和5.91%、3.15%、15.90%。4)同一施钾量下,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均在W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除W1K1外),W3处理下平均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2 294.0和118.1 kg/kg,比W1和W2处理分别提高5.84%、4.02%和8.58%、8.70%。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钾肥施用量为340 kg/hm2。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水氮耦合和灌水施肥深度对玉米生长的作用机理,为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陕北地区普遍种植的玉米品种‘天赐19’为供试材料,设置灌水量(W3:2 650 m·hm-2;W2:2 180 m·hm-2;W1:1 715 m·hm-2)、施氮量(N3:960 kg·hm-2;N2:600 kg·hm-2;N1: 240 kg·hm-2;N0:不施氮)和灌水施肥深度(H3:0 cm;H2:5 cm;H1:10 cm;H0:15 cm)3因素,根据复因素不完全实施方案设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及灌水深度对玉米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在N1H1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盆栽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量和净光合速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W1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盆栽玉米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干物质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隶属函数法得出W3N1H1处理隶属值最高。因此,推荐灌水量为2 650 m·hm-2、施氮量为240 kg·hm-2、灌水施肥深度10 cm为该地区玉米种植的最佳灌水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已确定棉花施氮总量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对陆地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播前施150 kg·hm-2基肥和花铃期施150 kg·hm-2追肥的N3处理功能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花铃期以后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叶面积指数则表现为蕾期和花铃期各追施150 kg·hm-2氮肥的N4处理自花铃期保持最高水平,其次为N3处理。N3处理抑制蕾铃的脱落,其蕾铃脱落率分别比N2、N4处理低48.98%和44.44%。各处理皮棉产量以N3处理最高,达1324.7 kg·hm-2,比施肥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出1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矮壮素滴施量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滴灌冬小麦抗倒伏的矮壮素最佳滴施量,为新疆滴灌小麦抗倒伏及其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矮壮素滴施量,分别为0 mL/hm2(D0)、1500 mL/hm2(D1)、3000 mL/hm2(D2)、...  相似文献   

12.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较农民习惯灌溉增加了6.16%—11.6%。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还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清蛋白、谷蛋白以及稻米淀粉黏滞谱(RVA)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醇溶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性能的改善是上述两种灌溉方式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井灌区降水量的特征分析及灰色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太原盆地井灌区54年(1954—2007)降水量的数据,利用滑动平均法进行趋势分析,利用滑动t检验法计算统计量t,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井灌区近54年降水量为递减趋势;1985年的统计量t达到极大值,且超过了信度α=0.00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近54年来太原盆地井灌区年降水量在1985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此外,1954—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井灌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1.23%集中在6—9月份,1.49%集中在12,1,2月份,多年各月降水量均有较大变动,其中12月份CV=1.4,1月份CV=1.09,2月份CV=1.08,均属于强变异性。最后利用灰色系统GM(1,1)的分解模型、降水量的长期趋势量x(0)(t)、周期波动量E(t)i以及随机变化量R(t)对井灌区降水量进行预测,经过检验模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预测数据可以作为预测井灌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基础数据,并且可以为井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滴灌模式对苹果光合特性、产量及灌溉水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明黄土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滴灌模式。【方法】 该研究以8年生寒富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试验设3种滴灌方式:分根交替滴灌(ADI)、单管滴灌(UDI)和双管滴灌(BDI),及3个灌水梯度:高水(W1)、中水(W2)和低水(W3),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共9个处理。研究滴灌方式与灌水处理对苹果冠层、光合、外观品质、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与W1相比,减少灌水量显著减少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和丛生指数(P<0.05)。与单管滴灌相比,分根交替处理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P<0.05),显著降低叶倾角与丛生指数(P<0.05)。在果实膨大期(DAF=80 d),ADI-W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苹果叶片11:00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羧化效率随开花后天数(DAF)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各水分处理下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M”型规律,ADI处理净光合速率“午休”现象不明显,各处理的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除ADI-W2外)处理峰值均出现在上午10:00,ADI-W2处理推迟了峰值的时间,其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均值为各处理的最大值(3.22 μmol·mmol-1)。ADI与W2组合能够提高产量,在两年内,ADI-W2处理的苹果硬度(9.09 kg·cm-2)、果形指数(0.88)、大果率(63.46%)、单果重(224.12 g)和产量(33 010.15 kg·hm-2)均最大,ADI与W3组合能够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ADI-W3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36.21 kg·m-3)最高。【结论】 运用综合评分法得到ADI-W2处理为最优组合,因此黄土区苹果节水增产应采用中水量分根交替滴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闫军营  裴瑞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872-2873,2876
[目的]探讨了喷施叶面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同时探索了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方法]选择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作为试验区,研究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在喷施6种不同叶面肥后的变化规律。[结果]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水溶肥降低了小麦叶片SPAD值,而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肥和喷施宝则提高了其SPAD值;6种叶面肥均增强了小麦的光合效率,且以磷酸二氢钾的效果最好;在小麦抽穗期,6种叶面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Fv/Fm参数,而在小麦灌浆期,除磷酸二氢钾明显增加了Fv/Fm值,其他5种叶面肥均明显降低了Fv/Fm值。小麦产量在喷施6种叶面肥处理下均有所提高,且在磷酸二氢钾处理条件下提高幅度最高,为6.43%,其次喷施宝和含氨基酸水溶肥,分别为5.88%和4.66%。[结论]在小麦灌溉区,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增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芦笋栽培困难的问题,选取‘冠军’、‘京紫’2个品种的芦笋为研究对象,设置田间持水量60%(T1)、45%(T2)、30%(T3)3种灌水条件,测量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芦笋茎高和冠幅等生长特性的差异,获得适合芦笋生长的最优灌水条件。利用CR-3000小型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大气中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和土壤温度等,分析环境因子对芦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2种芦笋茎高和冠幅生长动态特征基本一致。T3灌水条件下,‘冠军’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2处理;T2灌水条件下,‘京紫’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3处理。芦笋茎高、冠幅动态生长特征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汽压呈显著正相关。空气湿度和水汽压是促进芦笋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冠军’芦笋较‘京紫’生长势头更强,T3灌水条件能够促进其生长,栽培芦笋应在无强光、凉爽湿润的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不同水分处理对耗水特征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设置5个灌溉定额,对比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水稻产量、各生育期耗水量。【结果】W5处理(灌溉定额910.00 mm)的水稻产量比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1.95%~458.43%。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5个水分处理的耗水强度分别为3.75~7.14 mm/d。随着灌水量减少叶面积衰减指数逐渐增大,叶片表现出早衰特征,株高受到灌水量抑制。W5处理与其他处理水分生产率相比分别提高7.61%~193.06%。生育阶段耗水强度变化规律为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分蘖期>成熟期>苗期。【结论】水稻全生育期适宜灌溉定额910.00 mm,在拔节孕穗期、分蘖期2个关键需水期,满足水稻水分需求。  相似文献   

18.
梨树渗灌技术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水梨树进行工程渗灌和的漫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工程渗灌能节水并可防涝,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吸收根数量,促进树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最适宜的滴灌定额,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压砂瓜增产增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5个标准:高水40 m3/667 m2(A1)、中水30 m3/667 m2(A2)、中水20 m3/667 m2(A3)、低水10 m3/667 m2(A4)和不灌水(CK),共计15个处理,设置灌溉次数为5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压砂瓜主蔓长、纵横径和产量随之增大,表现为A1>A2>A3>A4>CK;在品质指标上,压砂瓜的水分含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A1处理最高,A2略微次之,CK最低;心糖、边糖和可溶性总糖在一定的灌溉定额下(10~30 m3/667 m2)随灌溉定额的增...  相似文献   

20.
咸水灌溉对芦苇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咸水灌溉对芦苇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适宜其生长的咸水范围,为滨海咸水区芦苇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芦苇幼苗为研究对象,设定2~14g/L之间7个咸水矿化度水平,以淡水灌溉为对照,研究芦苇在不同矿化度咸水作用下的形态生长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确定适宜芦苇生长的咸水矿化度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芦苇的株高、茎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芦苇的分蘖数受盐分的影响较小,大于8g/L的咸水处理,芦苇株高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芦苇叶片质膜透性、Pro含量、MDA含量与抗氧化系统酶(SOD、POD、CA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g/L咸水灌溉时,这些生理指标与对照间有明显差异。因此认为,芦苇耐盐性较强,矿化度低于6g/L的灌溉水基本不影响芦苇幼苗的生长,芦苇可以在地下水矿化度低于6g/L的区域种植,或适宜矿化度低于6g/L的灌溉水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