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1.
覆草对旱种直播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播水稻品种扬稻6号(籼)和扬粳4038(粳), 并设覆草(麦秸秆)旱种、无覆盖旱种和无覆盖水种(出苗后保持浅水层)处理, 研究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结果表明, 与无覆盖水种(对照)相比, 两旱种处理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覆草旱种减产1.9%~6.6%, 差异不显著, 无覆盖旱种减产18.0%~27.6%, 差异显著。覆草旱种显著提高了稻米的整精米率、胶稠度、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 显著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度和醇溶蛋白含量, 还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无覆盖旱种直播结果则相反。覆草旱种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并可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生理原因是增加了结实期剑叶膜质过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根系活力以及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的含量。无覆盖旱种降低了上述指标值, 致产量显著下降、米质变劣。  相似文献   
2.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较农民习惯灌溉增加了6.16%—11.6%。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还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清蛋白、谷蛋白以及稻米淀粉黏滞谱(RVA)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醇溶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性能的改善是上述两种灌溉方式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和灌溉方式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旨在探讨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 这对指导水稻高产、优质和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将两优培九(籼稻)和扬粳4038 (粳稻)种植于土培池, 设置常规灌溉(CI)、轻干湿交替灌溉(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 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 0 kg hm-2)、中氮(MN, 240 kg hm-2)和高氮(HN, 360 kg hm-2) 3种氮素水平, 观察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 产量、稻米的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和崩解值, 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高于或优于常规灌溉。在中氮水平下, 重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和稻米品质显著低于或劣于常规灌溉; 在高氮水平下, 重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高于常规灌溉, 稻米品质在这两种灌溉方式间差异不显著。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籽粒中ATP酶活性及根系中吲哚-3-乙酸、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和脱落酸含量。说明灌溉方式和氮肥对产量和稻米品质具明显互作效应。在轻干湿交替灌溉和中氮水平下根系、叶片和籽粒生理活性增强是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米品质改善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4.
肉用种鸡在饲养管理技术上虽然和蛋用种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它具有增重快、沉积脂肪能力强,因此在饲养管理技术上有它的特殊性。肉用种鸡有易肥的特点,一旦过肥,产蛋率就会下降,蛋的质量也差,受精率、孵化率都会受到影响,出雏率就低。饲养肉用种鸡除了采用基本的种鸡饲养方法外,还要根据肉用品种的特点进行饲养,特别是要注意控制采食量,防止鸡过大过肥,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其中关键措施是合理运用限制饲喂、人工光照等技术,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麦连作中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的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个小麦品种和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大田种植,稻麦连作,重复2年, 设置超高产栽培和当地高产栽培两种栽培模式,旨在探明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超高产栽培中,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及水稻轻干湿交替灌溉和小麦控制土壤水分灌溉等关键技术。与当地高产栽培(小麦产量< 8 t hm-2,水稻产量< 10 t 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产量> 9 t hm-2,水稻产量> 12 t hm-2)小麦和水稻的氮(N)、磷(P)、钾(K)总吸收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拔节前的吸收和积累量显著降低,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吸收积累量显著提高。超高产栽培的N、P、K的总吸收量,小麦分别为265、58和256 kg hm-2,水稻分别为256、79和321 kg hm-2。上述3种元素于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小麦为50%~60%,水稻为60%~-70%。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N、P、K偏生产力(产量/N、P、K施用量)、养分吸收的养分籽粒生产率(籽粒产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和养分收获指数(籽粒N、P、K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降低了生产单位籽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具有生育前期较低、生育中期和后期较高的特点,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烈性传染病。急性时突然死亡,昏迷,喙、蹼发绀,无明显临床症状。亚急性时,小肠粘膜渗出性炎症,坏死、脱落,小肠中后段肠腔形成“香肠”样栓子,堵塞肠腔。近年来,宁夏养鹅量逐年增加,而小鹅瘟发病率也很高,发病日龄在7~35日龄。现将两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按照公路路基排水的分类就其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鸿伟  赵步洪  杨建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7-18159
氮素是作物生产上施用量最多的肥料,氮肥施用量过多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介绍了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基础,并对实现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 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结实期轻度干 湿交替处理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了米粉的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而重度干 湿交替处理结果则相反。轻度干 湿交替处理还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重度干 湿交替处理则降低上述酶类的活性。上述酶类活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显著相关。根系伤流中1 氨基环丙烷 1 羧酸(ACC,乙烯合成前体)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在轻度干 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均明显降低,而在重度干 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则明显提高。根系伤流中ACC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与SuSase、ADPGase、SSSase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处理改变了根系ACC浓度,影响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进而影响籽粒蔗糖 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最终影响了稻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