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流变学方法探讨了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中添加硅酸镁铝及协同使用硅酸镁铝与黄原胶对改善微囊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硅酸镁铝即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当其质量分数为2%时,体系即产生明显的触变性,常温贮存(室温,60 d)和热贮(54 ℃±2 ℃,14 d)的析水率分别由68.13%和70.68%减小到3.75%和5.31%;当硅酸镁铝和黄原胶协同使用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硅酸镁铝和0.3%的黄原胶即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且随着硅酸镁铝用量的增加,体系的触变性也逐渐增强,更有利于改善体系的物理稳定性。表明硅酸镁铝单独使用或与黄原胶协同使用均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分散剂及黄原胶对多菌灵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索不同分散剂与黄原胶对农药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指导农药悬浮剂配方组份的选择,利用流变仪研究了两种不同分散剂与增粘剂对50%多菌灵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类分散剂TERSPERSE489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TERSPERSE2210与增粘剂黄原胶协同使用所得悬浮体系,室温(18~25℃)贮存10 d仍表现出二者共同的流变特性,呈假塑性的流变曲线;但室温贮存150 d 后,含TERSPERSE2210与黄原胶的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假塑性流体向膨胀型流体转变。说明不同类型农药分散剂与黄原胶存在不同的协同作用,并且会直接影响农药悬浮剂体系的流变性能,从而影响农药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明确了悬浮剂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 ,可以改善悬浮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另外 ,由于研磨时间的延长、粒径变小所带来的悬浮体系粘度的增加 ,对制剂物理稳定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增稠剂对以矿物油为分散介质的油悬浮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12.5%丙炔·吡嘧(丙炔噁草酮·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为对象,通过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方法,研究了有机膨润土、有机高分子和气相二氧化硅3类增稠剂单独使用及有机膨润土和其他两类增稠剂分别搭配使用对可分散油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流动特性指数(n)均小于1,为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除有机膨润土和高分子增稠剂Atlox Rheostrux100组合使用时体系更符合Casson方程外,其余样品均更符合Herschel-Bulkley方程。单独使用时,有机膨润土对保证体系稳定的效果相对较好;Atlox Rheostrux 100和Atlox Rheostrux200两种高分子增稠剂的效果差别较大,其中Atlox Rheostrux 100效果更好,这可能是由分子结构差异造成;两种气相二氧化硅类增稠剂由于不能有效形成氢键,效果较差。将有机膨润土和有机高分子增稠剂组合使用时,体系的稳定性有所提升,其中有机膨润土869和Atlox Rheostrux 100组合使用效果更好,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物理稳定性优异;有机膨润土869和疏水气相二氧化硅R974组合使用时则效果没有明显的提升。研究表明,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表征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新型高分子增稠剂和有机膨润土具有协同作用,将二者合理组合添加能大幅提升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进行初选,通过绘制粘度曲线确定各助剂较佳含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体系颗粒平均粒径的增长为主要测量指标,结合热贮(54±2)℃,14d分层率、悬浮率等指标对比验证,对吡虫啉水悬浮剂的较佳配方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吡虫啉480g/L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产品热贮分解率〈5%,悬浮率93.7%以上,悬浮体系颗粒平均粒径(Dav=1.73μm)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6.
黄腐酸钾源于腐植酸,目前广泛用作叶面肥和功能水溶肥,基于其天然属性和结构特点,本研究以阿维菌素为模式农药,评价了黄腐酸钾作为分散剂用于制备农药悬浮剂的可行性。通过湿法研磨制备得到以黄腐酸钾为分散剂的10%阿维菌素悬浮剂,以研磨效率及制剂在冷、热、常温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为指标,对配方中的分散剂、润湿剂及增稠剂等助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配方中分散剂黄腐酸钾质量分数为3%,润湿剂OP-10为1%,增稠剂黄原胶为0.15%、硅酸镁铝为0.5%,pH调节剂柠檬酸为0.02%,消泡剂X60为0.1%时,所制备悬浮剂各项指标较优,其中,细度 (75 μm) ≥ 99%,冷、热贮稳定性均合格。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阿维菌素质量分数为0.1~2.5 mg/L时,该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活性与常规阿维菌素悬浮剂相当。因此,黄腐酸钾可作为分散剂用于制备性能良好的阿维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7.
对嘧菌酯·氰霜唑30%水悬浮剂的助剂进行配方筛选,确定配方组成为嘧菌酯21%、氰霜唑11%、THB-3 1%,THB-4 4%、乙二醇5%、苯甲酸钠0.1%、黄原胶0.1%、硅酸镁铝1%、AF-9903 0.3%,水补至100%。对该制剂的性能指标悬浮率,自发分散性,持久起泡性,热贮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评估,结果证明该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水悬浮剂的标准要求,并且药效显著、用量低、无药害、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了几种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及其他助剂,对高效氯氰菊酯10%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简述了该制剂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拌种防治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安全有效的药剂和剂型,通过田间试验及对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和品质检测,对参试药剂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可达到全生长季控制花生田金针虫的危害,防虫、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98.53%、97.30%和33.33%,显著高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防虫、保果效果分别为72.18%、79.96%,优于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保果防虫效果优于10%微囊悬浮剂;复配剂42%氟虫腈·吡虫啉悬浮剂和16%阿维·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虫、保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与氟虫腈和毒死蜱相当,无显著差异。所有参试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花生生长和品质无不良影响,产量增加明显,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因此,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是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理想药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也可作为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2%阿维菌素·螺螨酯悬浮剂配方进行研究,通过对各组分用量进行优化,确定了较优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用作悬浮种衣剂增稠剂的膨润土筛选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来源 10种膨润土膨胀效果、悬浮作用等性能指标的测定 ,筛选出符合种衣剂剂型要求的几种膨润土 ,对其在种衣剂中的用量、作用效果及与助剂 XG的协同悬浮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0 .5%的 4 #、5#膨润土 ,0 .1%的 6 #膨润土配合 XG添加在种衣剂中 ,可以明显改善种衣剂的悬浮性。根据膨润土增稠、触变能力的不同建议不同配方有针对性地选用膨润土。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扩散能力,改善其对作物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测定了其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并通过土壤淋溶试验与土壤薄层层析试验评价了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验证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 (J2) 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阿维菌素纳米囊为球形,平均粒径 (D50) 为276.81 nm,在释放液中,60 min时纳米囊悬浮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57.59%,而对照乳油制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94.5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在土壤中横向和纵向的移动距离均明显大于阿维菌素乳油,二者对根结线虫J2在24 h时的LC50值分别为0.257与0.427 mg/L。田间试验中,相同用量下分别采用漫灌法与混土法两种方式施药,药后60 d,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处理比3%阿维菌素乳油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高21.82%与4.81%;而药后100 d,前者比后者分别高28.98%与19.79%。表明将阿维菌素制剂纳米化可以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能力,提高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适合于土壤施用的纳米化农药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播种期拌种和撒毒土的方法,开展了5种农药对花生田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为61.95%~86.39%,以毒·辛30%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86.39%)最好,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79.74%)次之,毒死蜱5%颗粒剂防治效果(61.59%)最低。从不同剂型防治蛴螬的效果来看,微囊悬浮剂显著好于颗粒剂。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花生均有增产效果,分别较对照增产11.60%~21.65%,其中毒·辛30%微囊悬浮剂处理的产量最高(3 539.823kg/hm2),毒·辛8%颗粒剂、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毒死蜱15%颗粒剂增产效果相当,毒死蜱5%颗粒剂增产最低。在花生蛴螬的防治中,应该逐年提升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对阿维菌素类农药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EOs) 及4-n-壬基酚 (以下简称NP) 进行检测,分析乳油 (EC)、水乳剂 (EW)、悬浮剂 (SC) 和微乳剂 (ME) 4种剂型中NPEOs和NP含量的分布特征。以甲醇为油基模拟物浸泡样品外包装材料 (塑料),对其中NPEOs和NP的溶出迁移进行检测,并对制剂中NPEOs和NP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在4种类型制剂中,NPEOs检出率为60.47%,NP检出率为62.79%,两者均检出的占51.16%。复配制剂中NPEOs及NP检出率高于单剂。4种剂型中NPEOs和NP的检出量均值及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C > EW > ME > SC。NPEOs和NP最高含量均出现在EC中,分别为6.83%和8.41%。EC制剂中NPEOs多于NP,而EW制剂中两者使用相当。2 h NPEOs和NP的迁移量分别为0.16~49.34和0.19~18.05 μg/cm2,30 d的迁移量分别为0.76~66.48和2.84~137.79 μg/cm2。试验初期,NPEOs溶出迁移相对NP更易趋于稳定,而至15 d时NPEOs和NP的迁移量接近,分别占30 d迁移量的46.64%~100.82%和46.89%~102.03%。外包装塑料中NP贡献率高达2.568%,而NPEOs贡献率最大为0.241%,30d NP贡献率是NPEOs的1.66~107.51倍,并且塑料袋中NP贡献率比塑料瓶中的大。农药外包装塑料中NP的使用量相对于NPEOs更多,生产过程中的添加仍是制剂中NPEOs和NP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药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过早降解,导致利用率低下,利用响应型控释技术对传统农药剂型进行改善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使用多巴胺改性凹凸棒负载毒死蜱 (CPF),将海藻酸盐作为包覆材料,利用外源挤出法与Ca2+ 交联,制备了能够对碱性条件作出特定响应的多巴胺改性凹凸棒/毒死蜱/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 (PRCH)。通过扫描电镜 (SEM)、ζ-电位和比表面积测试 (BET) 对PRCH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PRCH在不同pH环境介质中的缓释性能、溶胀性能以及在紫外光和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RCH对毒死蜱的负载率高达85%,并能够在碱性条件下吸水溶胀,导致海藻酸钙孔道打开甚至结构坍塌,从而释放出毒死蜱。利用Korsmeyer-Peppas模型方程拟合曲线阐释PRCH的缓释机理为:在pH = 5.5的缓冲液中,毒死蜱的释药速率由药物的扩散和水凝胶溶胀共同决定;pH = 7.0时农药传输过程由水凝胶裂解的速率主导;而pH = 8.5时农药自身的扩散在毒死蜱的释放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但水凝胶的裂解加速了毒死蜱的扩散。PRCH比毒死蜱标准品拥有更强的紫外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本研究表明,PRCH具备优异的载药性能、pH特定响应和绿色环保等优势,在提高传统农药施用稳定性和防治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arriers on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Baculovirus anticarsia wettable powder formulations was studied. The formulations were obtained by mixing the purified polyhedra of B. anticarsia with a carrier and drying the suspension in a bench spray dryer. Bioassays with Anticarsia gemmatalis Hübner showed that activity was maintained with the amorphous silica, attapulgite and kaolinite after a year of storage. In the presence of bentonite, activity declined 50% in the same period. All formulations, except kaolinite, maintained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required of a good wettable powder. Kaolinite formulation showed reduction in wettability and particle agglomeration in storage. © 1997 SCI  相似文献   

17.
20%茚虫威悬浮剂的热贮物理稳定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茚虫威悬浮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粒径(D50)、zeta电位及稳定性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 ,TSI)与悬浮剂热贮后物理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可快速预测悬浮剂热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热贮过程中D50、zeta电位绝对值的变化与热贮后的析水率无相关性,与悬浮率的变化存在定性关系,但无定量关系;用稳定性分析仪在54 ℃恒温下短时间扫描的结果显示,TSI能与稳定动力学曲线一起较好地预测悬浮剂热贮前后的外观变化及析水情况,悬浮剂在热贮后发生絮凝与析水之间存在临界Delta BS曲线,TSI(54 ℃,1~5 h)与热贮前后悬浮率的差值呈线性相关。因此,短时间内由D50和zeta电位的变化不能预测悬浮剂的热贮物理稳定性,而利用悬浮剂在54 ℃下短时间内TSI的测试值能快速准确地预测悬浮剂热贮后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新型梳型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硝磺草酮悬浮剂开发中的应用,分别以该类表面活性剂 b1 和 b9 为分散剂,以商品化分散剂YUS-FS3000为对照,分别制备了25%硝磺草酮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悬浮率、粒径、入水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室内除草活性,以及分散剂 b1 的添加量对以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 b1 和 b9 为分散剂制备的硝磺草酮悬浮剂,在热贮、低温和冷冻3种条件下分别贮存14 d,其有效成分含量在25.52%~26.98%之间,3种条件下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均为合格;同时,在3种贮存条件下的悬浮率均高于98.0%,且以 b1 为分散剂时,其分散性和稳定性优于以YUS-FS3000为分散剂;即使 b1 的添加量 (质量分数) 为2%时,在3种条件下分别贮存14 d,其有效成分含量在25.62%~26.01%之间,同时其悬浮率高于99.0%。3种2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GR50值 (使杂草生物量降低50%的除草剂剂量) 分别为有效成分29.03 (YUS-FS3000)、15.70 ( b1 ) 和10.19 ( b9 ) g/hm2。  相似文献   

19.
几种毒饵对红火蚁的室内诱杀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维菌素、吡丙醚、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和氟磺酰胺等6种毒饵在室内对红火蚁进行诱杀实验结果表明:氟磺酰胺和吡丙醚的药效均属于慢性,较适于作为红火蚁防控根除的诱杀毒饵药剂;阿维菌素和吡虫啉的药效介于急、慢性之间;而氟虫腈、毒死蜱属于急性毒杀药剂,不适于作为红火蚁诱杀毒饵.其中0.5%氟磺酰胺饵剂作为广西红火蚁发生区的面上防治药剂已取得显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