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变异及疫苗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溶淋巴细胞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或B淋巴前体细胞,使鸡群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对各种疫苗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增加幼鸡对其它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鸡群总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2.
淋巴细胞凋亡抑制与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证明,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C)可以诱导正常鸡和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免疫鸡淋巴细胞DNA出现180~900bp的阶梯状小分子断片,即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过程启动。尤其是疫苗免疫鸡淋巴细胞对体内生理浓度GC就有相当高的致DNA阶梯状小分子断裂的敏感性。而这种诱导反应可以被RU486阻断,人工感染MDV鸡同样有抑制该反应的作用,这暗示MDV引起无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鸡体内堆集直到形成肿瘤,可能与MDV抑制淋巴细胞凋亡,使自体生理性清除非功能性淋巴细胞的机制受阻有关。本研究还以RU486阻断鸡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果使鸡对MDV敏感性提高,MD病变形成提前。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是全国养鸡基地之一。据统计,全市每年鸡的孵化量在1500万只以上。可是,在鸡的孵化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死胚、死雏则占孵量的20%以上。仅此一项全市每年就可造成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在引起死胚、死孵的诸因素中,较为常见的是病原菌感染因素。国内、国外曾有过因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感染而造成鸡胚死亡的报导。但是对于引起鸡死胚、死雏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鸡马立克病的病变器官和组织学变化进行鉴别诊断,采用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对患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马立克病的病鸡病变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试验结果可见,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马立克病均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法氏囊上产生肿瘤性和出血性病理变化,但肿瘤形态和组织成分有明显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鸡马立克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鸡转移因子脂质体(CTFL)对鸡细胞免疫的作用,试验采用游离鸡转移因子(CTF)、CTFL和鸡新城疫(ND)疫苗接种试验鸡,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计算刺激指数,了解鸡体内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TFL配合ND疫苗使用时,无论是血液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还是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均高于游离的CTF组和单独使用疫苗组,且作用时间长。说明CTFL相对CTF具有某种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鸡马立克病的病变器官和组织学变化进行鉴别诊断,采用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对患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马立克病的病鸡病变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试验结果可见,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马立克病均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法氏囊上产生肿瘤性和出血性病理变化,但肿瘤形态和组织成分有明显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鸡马立克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王熙 《中国禽业导刊》2000,17(12):21-21
在 农 村 , 有 相 当 比 例 饲 养 苗 鸡 规 模 较 小 的 农 户 , 在 苗 鸡 育 雏 到 1个 月 左 右 , 便 散 养 在 外 , 而 此 时 正 值 麦 收 大 忙 季 节 , 农 户 忽 视 了 对 苗 鸡 的 管 理 , 造 成 苗 鸡 死 亡 。 笔 者 通 过 对 85户 农 户 调 查 , 共 购 苗 鸡 6230只 , 死 亡 1495只 , 死 亡 率 24% , 其 中 在 麦 收 前 死 亡 率 为 6% ; 在 麦 收 期 间 死 亡 率 为 18% , 其 中 死 于 疾 病 的 为 11% , 死 于 意 外 的 为 7% 。   通 过 调 查 了 解 , 麦 收 期 间 苗 鸡 死 亡 率 高 的 原 因 : 一 是 …  相似文献   

8.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密度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效果,以及ConA不同的浓度和培养时间对鸡淋巴细胞的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禽类淋巴细胞的分离及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糠皮质激素受体(GCR)作了测定,并对生理情况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鸡和实验性马立克氏病(MD)鸡的外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含有GCR.对其测定的最佳条件为:~3H-Dex饱和浓度为3.6nmol/L;孵育最适pH为7.2;孵育最适温度及时间分别为21℃,3h;用两次分离法获取的淋巴细胞GCR测定值不受红细胞影响.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亦具有低容量、高亲合力及甾体特异性,其与~3H-Dex特异结合容量R_0=57.62±17.9fmol/10~7细胞,解离常数Kd=2.57±0.98nmoL/L.生理情况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表现为产蛋率高的品种高于产蛋率低的品种、母鸡高于公鸡、成年鸡高于幼龄鸡,而且表现为早晨含量高于晚间含量.实验性MD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的浓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复方鸡脾组织提取液及紫术散对鸡新城疫疫苗的增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鸡脾组织提取液和中药紫术散可使鸡新城疫(ND)疫苗诱导的鸡血清抗体效价显著上升,维持时间延长,并能提高鸡外周血B淋巴细胞EAC花环形成率、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的百分率.由此认为,这两种制剂对鸡ND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具有促进效应,可作为免疫增效剂.  相似文献   

11.
鸡IL—15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有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鸡脾淋巴细胞中克隆得到了白细胞介素-1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已发表的鸡白细胞介素-15基因完全一致,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牛的最接近,同源性分别为46%和31%,与哺乳动物白细胞介素-15序列类似,有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同时本研究也用此方法对鸡脾脏、法氏囊、胸腺、哈德氏腺和盲肠扁桃体等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中鸡白细胞介素-15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器官的淋巴细胞均表达mRNA。在实验还用有丝分裂原ConA对鸡脾淋巴细胞进行活化,观察活化的淋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5mRNA的情况,结果发现白细胞介素-15mRNA在活化的脾淋巴细胞中表达量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一 鸡的死淘率 鸡的死淘率,在不同类型鸡笼设备下,没有显著差异。 如果使用H型鸡笼,在某种程度下.可以通过采用高品质、可调光的照明系统来降低死淘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比较3种植物多糖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脾脏B淋巴细胞体外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通过酶学检测法测定3种植物多糖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安全浓度,MTT法比较3种植物多糖单独刺激和PHA协同刺激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同时比较3种植物多糖单独刺激及与LPS协同刺激对鸡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和桑叶多糖具有较高的细胞安全浓度,在64~512 μg/mL时,3种植物多糖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脾脏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较强.结果表明,3种植物多糖对鸡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增殖作用,其中黄芪多糖的增殖作用最强,桑叶多糖其次,山药多糖最差.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内毒素和连翘酯苷A对鸡脾淋巴细胞中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将1日龄雏鸡常规饲养至50日龄时,心脏采血处死后,无菌剖检取脾,并用鸡脾淋巴细胞分离液将鸡脾淋巴细胞分为20个组,具体为5个时间点×4个剂量组=20个组。作用时间分别为0、6、12、24和48 h,作用剂量组分别为对照组、内毒素(LPS)组(5μg/m L)、连翘酯苷A预防低剂量组(5μg/m L LPS+200μg/m L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A预防高剂量组(5μg/m L LPS+400μg/m L连翘酯苷A)。按上述方法培养后,收集鸡脾淋巴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水平。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蛋白含量升高;与LPS组相比,连翘酯苷A预防组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蛋白含量下降,并与连翘酯苷A添加剂量呈正相关。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mRNA表达量升高;与LPS组相比,连翘酯苷A预防组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mRNA表达量下降,并呈剂量时间效应。试验表明LPS可以诱导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升高,而连翘酯苷A预防组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下降,表明连翘酯苷A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途径抑制LPS诱导的鸡脾淋巴细胞中IL-1β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的升高,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抗炎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鸡胸腺、脾脏、哈德氏腺、外周血液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中分离淋巴细胞,应用RT-PCR对这些免疫器官中鸡CD4分子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用RT-PCR对鸡脾淋巴细胞CD4分子cDNA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上述器官中,法氏囊淋巴细胞不表达鸡CD4分子mRNA,其他器官中均有表达。通过序列分析表明,本试验扩增得到的基因为编码鸡CD4分子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人工感染鸡立克氏病毒的方法,探讨了鸡MD的发生发展与其淋巴细胞免疫疫功能及应激适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攻击MDV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及T-淋巴细胞对植物凝集素刺激的增率均明显 地降低,而且两者的低趋势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中药方剂对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及抗IBDV自然感染进行了研究,试验组鸡饲喂中药方剂的饲料,对照组鸡饲喂不含中药的饲料,于不同时间检测T、B淋巴细胞数量,将部分20日龄鸡用于IBDV自然感染,观察发病及死亡情况,中药方剂能显著增加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也能显著降低IBDV自然感染情况下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剂刀豆素A(ConA)和植物凝素(PHA)对鸡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首先,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用2种不同的刺激剂ConA和PHA刺激48 h后收集细胞,抽提刺激培养细胞RNA,反转录。其次,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刺激剂对鸡淋巴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最后,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分离到纯度和活细胞较高的鸡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因子表达量比PHA刺激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HA刺激的细胞因子除IL-4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外,其他细胞因子表达量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 ]ConA刺激淋巴细胞后,可以提高细胞因子的表达,刺激效果优于PHA。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体外研究鸡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对500只试验鸡进行MHC B-LβⅡ基因分型,采集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0、100、75、50、25、0μg/mL的中药复方多糖共培养24h,收集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钙离子(Ca~(2+))、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多糖能显著提高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MP、cGMP、Ca~(2+)、NO和iNOS的含量(P0.05)。中药复方多糖剂量为50μg/mL时,AA、B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MP、Ca~(2+)、NO和iNOS的含量最高,B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GMP的含量最高;中药复方多糖剂量为75μg/mL时,AA基因型鸡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GMP的含量最高;中药复方多糖剂量为100μg/mL时,BB基因型鸡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MP、cGMP、Ca~(2+)、NO和iNOS的含量最高。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多糖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各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GMP、cAMP、NO、Ca~(2+)和iNOS的含量,且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最适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20.
系统观察了左旋咪唑对地塞米松预处理鸡免疫状态的作用.结果表明地塞米松明显抑制鸡免疫功能,抑制鸡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可使体内抗SRBC抗体滴度、抗BA抗体滴度、抗BSA抗体滴度、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降低.10mg/kg左旋咪唑可拮抗地塞米松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的抑制作用,可拮抗地塞米松对鸡体内抗SRBC抗体、抗BSA抗体和抗BA抗体产生的抑制,也可明显拮抗地塞米松对鸡体内补体产生的抑制作用,使地塞米松抑制免疫鸡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产生抗体和产生补体恢复至或超过正常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