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安徽凤阳烟区烤烟施钾量和施钾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尽管凤阳烟区土壤具有较高的供钾潜力,但不施钾肥时,烟草植株仍出现明显的缺钾症状。施钾显著增加了烟叶箍度、单叶干重、单株烟茎和的重量,从而显著增加了烟叶产量并提高了烤烟产值。硫酸钾的施用量为486kg/hm^2时,烟的产量和产值最高,钾肥施用过多则降低烤烟的产量及产值。层施钾处理的烟草,其单叶干重,单株根重和烤烟产量及产值均高于分层施外处理的。随着施钾量提高,烟叶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密度与施钾量对转基因抗虫棉DPH37B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和施钾量的增加,DPH37B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但当密度超过37 500株/hm2、施钾量超过450 kg/hm2时,皮棉产量反而下降。试验还发现,适当的密度和施钾量能增加单株果枝数和果节数;密度和施钾量对纤维长度、衣分的影响较小,无明显规律,但对单铃重有影响。密度和施钾肥有互作现象,在密度30 000~37 500株/hm2和施钾量450 kg/hm2的水平下,DPH37B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 ,研究了施钾和 AM真菌对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施钾水平下 ,接种 AM真菌对烟叶产量、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接种 AM真菌具有提高宿主产量的功能 ,且菌根菌与施钾量二者之间存在最佳组合关系。施钾和 AM真菌对不同叶位烟叶干重的影响差异显著 (P<0 .0 1) ,但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复杂 ,随叶位、施钾量不同而有区别。施钾量为 0 .75~ 1.12 5 g· kg- 1 时 (盆栽试验 ) ,接种 AM真菌的烤烟可获得较高产量和较佳品质的烟叶 ;施钾量为 6 7.5~ 10 1.2 5 kg/ hm2 时 (大田试验 ) ,接种 AM真菌的烤烟单株产量、每公顷产量最高 ,且超过了在 135 kg/ hm2 施钾水平下对照株的产量 ,还可以提高每公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02—2003年分别在安徽合肥及宿州就安徽省推广的主要抗虫棉品种,国抗1号、中棉所29及32B的施钾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每公顷施用尿素450kg、磷肥600kg条件下,Bt抗虫棉增施钾肥能明显提高其产量,皮棉产量增加2.3% ̄18.9%,品质也有所改善,以施用氯化钾375kg/hm2为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施钾提高了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优质铃率也明显提高;(2)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不同施钾方法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以基施与追施比6:4的方式肥效更佳;(3)中棉所29施钾处理较对照增产12.7%,32B较对照增产11.2%,产量差异均极显著;中棉所29较32B增产6.7%,且差异显著,其主要生理原因是单株干物质积累多,尤其是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高于32B,显示出杂交抗虫棉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钾肥不同施入量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新疆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中适宜的施肥水平,提高科学施肥技巧,试验以钾肥的不同使用量为试验因素,选取马铃薯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的钾肥对鲜食型马铃薯紫花白块茎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单因素钾肥试验,控制钾肥的不同使用标准,进行紫花白产量、经济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钾肥不同用量对马铃薯的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增大,马铃薯块茎产量、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单株块茎重、叶面积出现了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但随着施钾量的过量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单株块茎重、叶面积增幅明显减少,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测定值)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很小。由能上能下可知,钾肥用量在24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68.87 t/hm~2,株高84.46 cm、茎粗1.49 cm、地上部干重398.82 g/株、单株块茎重1.22 kg/株、叶面积各生育期值均达到最高值,叶片SPAD值变化很小,在此试验范围内施肥效果最佳,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在定西市李家堡镇的钾肥后效定位试验,对2007—2010年不同施钾水平基础上实施的马铃薯干物质和产量的后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水平对当季马铃薯干物质量有一定的后效应,钾肥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根、茎、叶干物质量开始下降,块茎干物质量则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不同施钾水平对当季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施钾105 kg/hm2时(K3)产量最高,施钾140 kg/hm2时(K4)产量最低,按产量大小依次为:施钾105 kg/hm2处理>施钾70 kg/hm2处理>施钾35 kg/hm2处理>不施钾处理>施钾140 kg/hm2处理(K3>K2>K1>K0>K4)。当施钾肥量为105 kg/hm2时产量最高,即为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施钾对土壤富钾区棉花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富钾地区合理的施钾方法,在滨海县临淮乡以3个村为试验点,棉花、玉米为补钾试验对象,分别设计不同施钾水平。结果显示,补钾与否对棉花蕾铃脱落率、单株成铃数、成铃率均无差异;对棉花产量在每亩施KCl5~15kg范围内增产显著,多施产量反而下降。补钾对玉米产量无影响,而配施氮磷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花生种植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以及缺肥时花生体内氮磷钾的分配规律,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花生体内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山东省海阳市的棕壤土,在施用硫和锰的基础上,花生产量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K〉P〉Zn〉Mg〉N。缺氮、缺磷或缺钾的春花生百果重、单株果数、单株双仁饱果数均显著降低,单株秕果数增加。缺钾处理使花生茎杆含钾量降为0.11mg/kg,明显低于施钾处理茎杆含钾量0.58~0.78mg/kg,叶片含钾量降为0.22和0.29mg/kg,远低于施钾处理的0.51~0.60mg/kg,施钾与否对花生仁和花生壳的含钾量影响不大;缺氮与否花生不同部位的含氮量变化不明显;OPT-P处理的花生茎杆、花生壳和花生仁的含磷量较低,叶片含磷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春甘蓝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蓝高产的钾肥施用技术。[方法]以甘蓝品种"春甘8398"为试材,设置了2个氮肥(N)水平(225、300 kg/hm2)和3个钾肥水平(0、225和338 kg/hm2)共5个处理。收获时调查了甘蓝的株高、叶片数、展开度、单球重、叶重、根重、单株生物量和净菜率。[结果]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能明显促进春甘蓝的生长发育。施钾量在338 kg/hm2以下时,株高、单球重、根重、生物量和净菜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加大逐渐增加。1999年施钾平均增产33.8%,2001年施钾平均增产27.7%。施用钾肥处理平均增收2 190~3 090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达3.85~5.19∶1。[结论]施用钾肥能大幅度提高甘蓝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豆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 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 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荚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1∶1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超高产大豆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种植密度和单播、混播种植方式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方法】于2012和2013年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单混种植处理对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品种辽豆11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3株/盆、6株/盆和9株/盆),2个种植类型(单一种植方式:各品种单播;混合种植方式:同一盆中各品种按1﹕1种植)。在大豆的开花期 (R2)、鼓粒中期(R6)和生理成熟期(R8)取样,将根系从土中取出,反复冲洗, 利用根系扫描仪WinRhizo Program(Re.gent Instruments Inc.Canada)对样根进行扫描测量,测定单株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根系活力用TTC法(甲醇浸泡法)测定;伤流液用重量法收取;伤流液中的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可溶性糖用蒽酮法测定;由超高产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除以普通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得到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RCR),RCR>1表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力强。【结果】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在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个生育期,不同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伤流量和伤流成分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开花期。鼓粒期至成熟期,超高产品种的单株根长、根体积普遍高于普通品种,单播和混播处理下,分别较普通品种高出8.2%、10.4%和53.9%、34.6%。超高产品种的根系活力较强,而且具有较高的伤流量和伤流成分,3种密度水平下,超高产品种的平均伤流量分别高出普通品种16.9%、42.0%和49.1%。超高产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普遍高于普通品种。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50.9%和50.7%。混播时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的根系活力差异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也提高,由平均1.00增至1.63,其中6株/盆处理下根系竞争比率增幅达到显著水平。6株/盆和9株/盆的种植密度下,超高产品种的单株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混播时差异达显著水平;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62.5%和60.0%;大豆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与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品种在密植条件下根系更发达,具有较强的根系吸收能力、竞争力和较高的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三七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以三七种苗为供体植物,小麦为受体植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三七根系分泌物对小麦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敏感指数M3=-004)。从发育时期来看,小麦种子萌发阶段较幼苗生长阶段更易受化感抑制作用影响,且其发芽指数受抑程度随氮素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即过氮>正常>缺氮;在小麦幼苗生长阶段,三七根系分泌物对其地上部化感作用以促进为主,对根部生长则以抑制作用为主;且三七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与培养液氮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产地速效钾含量偏低,钾肥施用量不足的现状,探究不同钾水平对花生根系、根瘤特性、主要养分吸收速率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最佳的钾肥施用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农花9号为试材,设0(CK)、112.5 kg·hm-2(T1)、225 kg·hm-2(T2)和337.5 kg·hm-2(T3)4个钾肥处理,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花生根系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根瘤特性、植株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花生根系干重影响不大,各处理的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与未施钾肥的CK相比,T2处理的施钾量可显著增加花生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根瘤对钾素较敏感,在施钾量为112.5 kg·hm-2时,根瘤数量及干重在各时期均达到最大,钾素的施入促进了根瘤在花生结荚期的衰老;增施钾肥提高了植株氮、磷、钾素的最大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量,延长了氮和钾的活跃积累期;施钾225 kg·hm-2时单株荚果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施钾量为225 kg·hm-2(T2)时,最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增产效果最好;在施钾量为112.5 kg·hm-2(T1)时,最有利于根瘤的生长,增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三七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三七病株和正常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找出了二者间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界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导致三七根腐病的病原菌,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细菌中的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霉菌和放线菌也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霉菌中的毛霉、木霉、青霉、曲霉、根霉是病株根际土壤霉菌生物量增加的主要菌群体,占霉菌生物量总数的65.3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美大豆(Glycine max(L.)Merr.)Ⅲ熟期组不同年代育成代表性品种根系的形态和活力,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试图揭示大豆品种根系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2和2013年盆栽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豆幼苗期(V2)将磷酸二铵水溶后均匀施入盆中,施肥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0、150 mg·kg-1干土、300 mg·kg-1干土。在大豆苗期(V4)、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和鼓粒末期(R7)取样,于植株子叶节处剪断,套上内置脱脂棉的离心管,利用吸液差重法测定根系伤流量;用Epson Expression 10000XL仪扫描洗净的根系,使用WinRhizo2012软件分析扫描图像,测定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毛数量;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测定根系活力;将扫描完毕的根系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根系干重;在成熟期测定单株籽粒产量。【结果】随着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干重、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的改良趋势一致,均随产量的改良呈递增趋势,特别是在鼓粒中期和鼓粒末期,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随育成年代增加而增幅较大。相同年代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随着施肥水平增加,俄亥俄当代品种和辽宁当代品种在中肥(150 mg·kg-1干土)和高肥(300 mg·kg-1干土)水平下根系性状值均表现较高,而俄亥俄中期品种和辽宁中期品种在中肥水平下表现最佳。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当代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大于共同亲本和中期品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苗期、开花期、鼓粒中期、鼓粒末期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干重、根系伤流量、根系活力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根系活力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的改良趋势相同,其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均随产量改良呈递增趋势,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根系的耐肥性均得到增强,两地区当代品种的根系性状值在中肥和高肥条件下均表现较高,而中期品种在中肥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马铃薯不同氮、钾肥用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氮、钾2因素4水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营养对脱毒马铃薯会-2产量及钾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中钾处理的平均单窝重、大薯块单窝重和产量均最高。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直线上升,当钾肥用量达到一定水平,产量维持在一个最高水平,再增加钾肥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迅速增加直至达最高水平,继续增加氮肥用量,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过多的施用钾肥使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增加,超过最高产量后吸收的钾素属于奢侈吸收。  相似文献   

17.
探索土壤砷污染对三七中单体皂苷R1、Rg1、Rb1含量的影响。通过在盆栽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有机砷和无机砷,经过10个月的种植后,采集三七植株,测定砷含量及单体皂苷。结果表明,土壤砷污染对三七中单体皂苷R1、Rg1、Rb1的含量有较显著影响,且对三七质量的影响有机砷大于无机砷。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指导芝麻菜合理施肥,从而生产高产优质的芝麻菜,以芝麻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方法,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单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研究了不同氮钾配施对芝麻菜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钾素施用量都较高的处理,即N3K、N3K4、N4K3与N4K4(N3:7.5mmol·L-1、N:10mmol·L-1;K3:4.5mmol·L-1、K4:6mmol·L-1),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较强,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鲜重积累较多,单株产量较高,确定其为最适合的氮钾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三七根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三七根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为影响因子,以三七根多糖的产率作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三七根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功率320 W, 时间41 min,温度58℃;料液比1 g∶50 mL,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产率达到19.51%。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相比提取效率明显提高,该工艺便捷、快速、产率较高,可用于指导工业生产提取三七根多糖。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作物的吸钾能力及其与根系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和苕子在不同土壤(黑淤土、高砂土、白土)上的吸钾特性与钾肥肥效,作物根系参数变化间的关系。初步结果:小麦吸钾能力大于苕子,主要是前者利用土壤非交换性钾的能力较强,这两者根系的总活跃吸收表面积间的差异表现最为明显,并且作物吸钾量,生物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此外,不同土壤上同种作物的根系生物产量、根系活力与作物吸钾量间也呈正相关,单位根重的阳离子交换量,苕子>小麦,它受土壤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