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分析湖南省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的18种氨基酸含量,测定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中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并建立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及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试验共选取700羽体重和健康状况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根据日龄分别进行2个阶段的试验。第1阶段(7~14日龄):将42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第2阶段(21~28日龄):将28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2个阶段中的7个处理分别为6个不同地区的菜籽粕采用全替代法设计的试验饲粮组和1个无氮饲粮组。分别在14和28日龄收集试验鸡回肠食糜用于测定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显示: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18种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平均值波动范围分别为63.26%~79.58%和66.22%~80. 34%。14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Lys=-90.81+4.562CP(R~2=0. 792,P 0. 05)、Met=110.644-2.810CF(R~2=0.845,P0.05)、Trp=106.834-0.725NDF(R~2=0.989,P 0.05)和Thr=-79.357+4.284CP(R~2=0.715,P0.05); 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Lys=161.02-2.002NDF(R~2=0. 957,P 0. 05)、Met=144.269-1.521NDF(R~2=0.831,P0.05)、Trp=112.053-0.824NDF(R~2=0.999,P0.05)和Thr=99.983-2.566CF(R~2=0.712,P0.05)。上述预测方程中:Lys为赖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Met为蛋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rp为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hr为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CP为粗蛋白质含量; CF为粗纤维含量; NDF为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本试验通过分析粗蛋白质、粗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相关关系,建立了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湖南省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可为菜籽粕在肉仔鸡饲粮中的高效利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逐步回归法,以菜籽粕化学成分、蛋白质溶解度(PS)及赖氨酸(Lys)∶粗蛋白质(CP)等为指标建立肉鸭菜籽粕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的预测模型。采用套算法进行代谢试验,选用22个不同来源的菜籽粕,试验饲粮菜籽粕替代比例为15%。选用1 168只1日龄肉公鸭,随机分为2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鸭)和1个无氮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鸭)。所有饲粮均添加0.5%二氧化钛(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16~18日龄开始饲喂试验饲粮,试验期3 d。结果表明:1)22种菜籽粕的Lys∶CP的变化范围为0.028~0.074,且随着菜籽粕PS增加而增加。2)22种菜籽粕标准回肠可消化CP、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3)标准回肠可消化CP和Lys含量分别为226.9~288.6 g/kg[平均值254.6 g/kg;变异系数(CV) 17.3%]和5.61~18.83 g/kg(平均值13.97 g/kg;CV 30.45%)。4)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R~2=0.809 2,P0.001)、Lys∶CP(R~2=0.948 2,P0.001)和PS(R~2=0.654 2,P0.001)是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标准回肠可消化Lys含量较好的预测因子。5)根据菜籽粕常规养分(干物质、CP、粗灰分、NDF、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并结合PS和Lys∶CP,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的标准回肠可消化Lys、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脯氨酸的决定系数(R~2)为0.736 7~0.992 6(P0.001),拟合度高。结果提示,根据菜籽粕常规养分含量结合热加工敏感指标(PS和Lys∶CP)可成功预测肉鸭菜籽粕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皖西白鹅对常用蛋白饲料原料豆粕、菜籽粕及DDGS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AAD),选取体重相近的56日龄皖西白鹅288只,随机分为24个饲喂栏,每个饲喂栏12只(公、母各半),试验期为35 d,0~28 d为预饲期,全部饲喂相同基础日粮;29~35 d为试验期,分别饲喂待测饲粮和无氮饲粮6 d,每种饲粮6个饲喂栏(重复),第35天早上饲喂前采集回肠食糜并测定食糜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豆粕、菜籽粕和DDGS的平均SIAAD分别为88.30%、81.17%、88.99%,且豆粕和DDGS平均SIAAD显著(P<0.05)高于菜籽粕。豆粕中氨基酸的SIAAD如下:赖氨酸(Lys)81.27%、蛋氨酸(Met)95.14%、苏氨酸(Thr)85.08%、缬氨酸(Val)88.25%、亮氨酸(Leu)88.20%、异亮氨酸(Ile)87.33%、苯丙氨酸(Phe)91.66%、组氨酸(His)87.77%和精氨酸(Arg)92.18%;菜籽粕氨基酸的SIAAD如下:Lys 75.19%、Met 87.87%、Thr 82.96%、Val 84.25%、Leu 83.19%、Ile 81.94%、Phe 86.08%、His 84.39%和Arg 83.10%;DDGS 中氨基酸的SIAAD如下:Lys 83.74%、Met 94.59%、Thr 90.85%、Val 91.97%、Leu 93.67%、Ile 91.38%、Phe 94.73%、His 90.59%和Arg 94.09%。该试验结果为豆粕、菜籽粕和DDGS在皖西白鹅饲粮上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制低氮饲粮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皖西白鹅对玉米、稻谷及麸皮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AAD),选取体重相近的288只56日龄皖西白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饲喂栏,每个饲喂栏12只(公母各半),于84日龄分别饲喂待测饲粮和无氮饲粮6 d,采集回肠食糜并测定食糜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玉米、稻谷和麸皮平均SIAAD分别为89.31%、71.72%、74.67%,且玉米SIAAD显著高于稻谷和麸皮(P0.05);玉米SIAAD分别为:赖氨酸(Lys)84.64%、蛋氨酸(Met)76.57%、苏氨酸(Thr)88.31%、缬氨酸(Val)87.12%、亮氨酸(Leu)94.61%、异亮氨酸(Ile)84.84%、苯丙氨酸(Phe)94.17%、组氨酸(His)91.05%和精氨酸(Arg)96.94%;稻谷SIAAD分别为:Lys 53.84%、Met 73.81%、Thr 58.63%、Val 68.43%、Leu 57.30%、Ile 58.91%、Phe 67.99%、His 77.24%和Arg 82.68%;麸皮SIAAD分别为:Lys 67.04%、Met 64.13%、Thr 65.78%、Val 75.35%、Leu72.88%、Ile 76.27%、Phe 79.90%、His 77.35%和Arg 84.20%。研究结果为合理配制皖西白鹅低氮饲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4个剂量-反应试验,研究30~38周龄产蛋鸡对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色氨酸(Trp)和苏氨酸(Thr)4种必需氨基酸(AA)的需要量及其比例.每个试验均采用360只海兰灰产蛋鸡,设5个处理,分别采食5个AA梯度水平的试验饲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采用蛋公鸡回肠食糜法测定饲料原料的标准回肠可消化(SID)值.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海兰灰产蛋鸡的产蛋率、蛋重、日产蛋量和料蛋比与SIDLys、SID Met、SID Trp和SID Thr的摄入水平均有较好的折线回归关系;以日产蛋量为自变量(x),AA摄入水平为依变量(Y)分别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SID Lys=51.60-0.041 6(682.5-x),R2=0.96;YsID Met=51.43-0.085(314.1-x),R2 =0.95;YSID Trp =51.17-0.155 4(163.0-x),R2=0.97;YsID Thr=52.85-0.057 6(499.5-x),R2=0.93.在饲粮粗蛋白质12.8%的条件下,以日产蛋量为参照指标确定的30 ~ 38周龄产蛋鸡的SID Lys、SID Met、SID Trp和SID Thr需要量分别为684、313、171和506 mg/(只·d).以日产蛋量为指标建立的30~38周龄产蛋鸡理想SID AA模式为:Lys:Met:Trp:Thr=100∶46∶24∶73.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测定肉鸡对玉米中14种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SID)。选用28日龄AA肉仔鸡816只,随机分为17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公母各4个重复)。16种试验日粮以93.07%的玉米为唯一蛋白来源配制而成,另用无氮日粮法估测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BAAL),并以此校正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得到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公、母鸡的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AID和SID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样品中14种氨基酸AID均值分别为:Asp 82.36%、Thr 69.57%、Ser80.38%、Glu 87.04%、Gly 76.66%、Ala 85.37%、Val 79.93%、Ile 81.27%、Leu 87.23%、Tyr 82.05%、Phe84.15%、His 30.91%、Lys 82.69%、Pro 81.62%。14种氨基酸的SID均值分别为:Asp 92.37%、Thr85.45%、Ser 90.61%、Glu 91.91%、Gly 86.20%、Ala 91.58%、Val 89.28%、Ile 90.85%、Leu 91.96%、Tyr90.93%、Phe 92.48%、His 78.18%、Lys 93.01%、Pro 87.14%。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双低菜籽粕与进口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的不同,共分为2个试验。试验1:选取18头初始体重[(48.3±2.4)kg]相近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中能量饲料的20%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14 d(前9天为适应期,后5天为收集期)。试验2:选取18头初始体重[(35.3±3.8)kg]相近的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指示剂法进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作为唯一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7 d(前5天为适应期,后2天为收集期)。结果表明: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消化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1),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5);国产双低菜籽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较低。由此可见,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较进口普通菜籽粕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理阶段犊牛赖、蛋、苏氨酸平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部分扣除饲粮氨基酸(AA)的氮平衡试验法研究了中国荷斯坦犊牛不同生理阶段(2~3周龄和5~6周龄)赖(Lys)、蛋(Met)、苏氨酸(Thr)平衡模式。每个阶段各用12头犊牛进行N平衡试验。每个N平衡试验均设4个处理组,即氨基酸相对平衡的代乳品(PC)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含量依次为2.34%、0.72%、1.80%)、在PC基础上轮流将赖、蛋、苏氨酸扣除30%的其它3种代乳品(分别为PC-Lys、PC-Met、PC-Thr)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所有代乳品等能(17.8MJ/kg)等蛋白(22%)。试验结果表明,按单位代谢体重的N沉积与氨基酸摄入量计算,中国荷斯坦犊牛2~3周龄日粮模式为代乳品时,Lys、Met、Thr的平衡比例100:29:70;5~6周龄日粮模式为代乳品、开食料和羊草时,平衡比例为100:30:60;两阶段3种氨基酸的限制性顺序均为Lys、Met、Thr。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4种不同来源的菜籽粕(高蛋白质,高温处理,低温处理和传统菜籽粕)添加到生长猪豆粕型日粮中对消化能、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48头阉割生长猪(初始体重:39.7±1.58 kg),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配到代谢笼中,24头猪为一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日粮包含玉米基础日粮和5种试验日粮,混合玉米和4种菜籽粕的一种(添加水平为39%)或豆粕(添加水平为28.5%)。在5 d的预饲期后,连续收集粪尿5 d。每种菜籽粕和豆粕的消化能、代谢能的计算采用不同的程序。4种不同来源菜籽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低于玉米和豆粕(P0.05)(消化能:2854、2680、2892、2883 kcal/kg vs 3324和3784 kcal/kg;代谢能:2540、2251、2681、2637 vs 3213和3253 kcal/kg)。4种来源菜籽粕间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无显著差异。在试验2,12头在回肠末端按有T型瘘管阉割生长猪(初始体重:34±1.41 kg)采用6×6拉丁方设计,每个拉丁方6种试验日粮,6个阶段。5种试验日粮包含35%豆粕或45%4种菜籽粕的1种,氨基酸是平衡的和使用无氮基础日粮。每个阶段持续7d,在每个阶段第6 d和第7 d收集回肠内容物。豆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4种来源的菜籽粕(P0.05)。与传统菜籽粕相比,高温工艺处理菜籽粕异亮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赖氨酸和胱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没有观察到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菜籽粕氨基酸消化率的不同。总之,无论菜籽粕加工工艺和粗蛋白质水平,与玉米和豆粕相比,菜籽粕具有较低的消化能和代谢能,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也低于豆粕。在本试验中,加工温度不影响菜籽粕的代谢能、消化能或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高温处理菜籽粕的赖氨酸和胱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要高于传统工艺生产的菜籽粕。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猪上测定辣木叶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旨在评定辣木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选择24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去势公猪,平均体重为(39.80±1.06)kg,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辣木叶饲粮和辣木枝饲粮,每组6个重复。预饲7 d后,进行4 d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部粪尿,用于测定消化能和代谢能。消化代谢试验结束后,继续2 d收集回肠食糜用于测定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辣木枝相比,辣木叶含有较高含量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含量分别为26.29%、6.25%和2.70%。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9.26%,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51、6.03 MJ/kg和40.81%,辣木叶的有效能值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辣木叶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2.05%、42.59%和49.03%,而辣木枝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35.13%、37.31%和40.15%,辣木叶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综上所述,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2.05%,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辣木叶的80.3%、73.3%和83.5%。因此,辣木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适合作为生长猪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果寡糖(scFOS)对断奶仔猪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和黏膜完整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7.02±0.04)kg的24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6)和scFOS组(n=6)。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scFOS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且每天每头饲喂1.2 g scFOS。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并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scFOS摄入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P<0.05)。2)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空肠黏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3)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G SH-Px和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空肠黏膜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8)。4)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2(ZO2)和封闭蛋白2(CLDN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闭合蛋白(OCLD)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短期摄入scFOS可通过缓解肠道氧化应激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途径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480只1日龄肉公鸡(Ross 308)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CP组)、CP+10 mg/kg恩拉霉素组(ENRA组),CP+10 mg/kg枯草芽孢杆菌(1010CFU/g)组(BS组)和CP+5 mg/kg恩拉霉素+10 mg/kg枯草芽孢杆菌组(ENRA+BS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期42 d。所有攻毒组肉鸡在第14天时口服混合型艾美尔球虫悬浮液[11 000孢子/(mL·只)],第16~18天时口服产气荚膜梭菌悬浮液[108CFU/(mL·只)]。结果表明:1)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肉鸡第1~21天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P=0.051);与CON组相比,ENRA组和ENRA+BS组肉鸡第1~42天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肉鸡第28天空肠病变计分极显著降低(P<0.01)。3)第21天和第42天时,ENRA组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CP组、BS组和ENRA+BS组(P<0.01)。第42天时,与CP组相比,ENRA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增加(P<0.05),BS组和ENRA+BS组VH/CD有提高趋势(P>0.05)。4)第21天时,与CP组相比,ENRA+BS组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显著增加(P <0.05);第28天时,与CP组相比,BS组和ENRA+BS组空肠黏膜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增加(P<0.05)。5)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第21天肉鸡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 ENRA组、BS组和ENRA+BS组第28天肉鸡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得出,枯草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当与恩拉霉素(5 mg/kg)合用时,其效果更好,从而起到减少抗生素使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60只1日龄的罗斯308(Ross308)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饲粮中苯甲酸的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7%和1.4%。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增重(AWG)有提高趋势(P=0.066);添加0.7%苯甲酸显著提高了1~21日龄肉鸡的平均采食量(AFI)(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对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21日龄肉鸡空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从数值上看,添加0.7%苯甲酸提高了空肠酶活性。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添加苯甲酸降低了肉鸡21日龄大肠杆菌数量。由此得出,苯甲酸能够提高肉鸡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1~21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但对盲肠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1~21日龄肉鸡饲粮苯甲酸的添加水平以0.7%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喂频率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来自于4头母猪的16头4日龄的“杜×长×大”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配对成8对,每对仔猪随机分配到每天饲喂6次组(M6组)和每天饲喂12次组(M12组),每组8头猪,每个配对内仔猪采食量保持一致,人工乳饲喂21 d。结果表明:1)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的末重,第2周、第3周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第2周、第3周和全期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胴体瘦肉率、背最长肌重和半腱肌重显著提高(P<0.05)。3)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背最长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量有提高的趋势(P=0.05);与M12组相比,仔猪背最长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核糖体蛋白S6(RPS6)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ⅡB型活化素受体(ACVR2B)和Ⅰ型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ALK5)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背最长肌肌肉生长抑素(MSTN)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降低饲喂频率可促进胴体瘦肉沉积和骨骼肌生长,主要通过上调IGF1 IGF1R mTOR通途路下调MSTN受体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血糖稳态对动物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黄烷醇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生物类黄酮物质,研究表明,黄烷醇可以平衡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血糖稳态,其机制可能涉及调节肠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提升肝糖原合成效率以及降低机体炎症来保护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不被破坏等方面。本文将黄烷醇对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血糖稳态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作一概述,为其在生产和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不同硒源及硒水平下,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幼鱼的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和全鱼及脊椎骨硒含量的影响,确定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以及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取810尾初重为(8.99±0.03)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别以亚硒酸钠(Se-S)和蛋氨酸硒(Se-Met)为硒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6、0.9和1.2mg/kg的硒。基础饲料硒水平为0.48mg/kg,Se-S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2、1.15、1.32和1.79mg/kg;Se-Met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1、1.18、1.51和1.94mg/k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硒水平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P>0.05)。以Se-S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5mg/kg时,WGR和SGR最高;以Se-Met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8mg/kg时,WGR和SGR最高。2)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受到饲料硒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3)鱼体和脊椎骨硒含量均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升高,且脊椎骨硒含量低于鱼体。综上所述,分别以Se-S和Se-Met为硒源,SGR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0.98和1.01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Se-Met的生物利用率比Se-S高,相当于Se-S的112.5%。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微量元素添加量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组织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选用1 800只黄羽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5只。其中:第1组为大生产使用微量元素添加量,第2组为目前研究推荐的微量元素添加量,第3组为科宝公司推荐微量元素添加量,第4组为哈伯德公司推荐的微量元素添加量。结果:在第1组(大生产)的基础上下调铜、铁、锰、锌的添加量(第2、3、4组)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组织微量元素沉积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黄羽肉鸡饲料中铁、锌的适宜添加量低于《鸡饲养标准》的推荐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量。将192只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含0 %、0.1 %、0.2 %和0.3 %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显著降低肉兔腹泻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 %和0.3 %酵母培养物组日增重和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提高(P < 0.05),添加0.3%酵母培养物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 < 0.05);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屠宰性能、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脏指数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 > 0.05)。因此,肉兔饲料中酵母培养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3 %。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著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著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20.
马健  范雪  窦晶晶  余雄  杨基  雷小英 《草地学报》2019,27(2):497-502
本文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禾王草(Pennisetum giganteum)干草或青贮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45头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等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日粮粗饲料由羊草、苜蓿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组成,试验Ⅰ组粗饲料中禾王草青贮代替40%全株玉米青贮,试验Ⅱ组粗饲料中禾王草干草代替全部羊草和33%苜蓿干草,3组日粮营养水平相近,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对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胆固醇、肌酐、葡萄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试验Ⅱ组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含量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各组间胰岛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用禾王草干草代替部分苜蓿干草或用禾王草青贮代替适量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