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建成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高程、水域缓冲区和植被覆盖指数等6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因子叠加法完成研究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建立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富阳区建成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敏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7.14%,18.95%,33.98%,20.17%和19.76%。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策略,为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因子叠加法和层次分析法,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植物现状、用地现状和水体缓冲区5个生态因子对大蚶山天云洞旅游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值生成生态因子分析图,并结合各因子权重生成生态敏感分析图,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旅游区划分为3个等级:强敏感区、中敏感区、弱敏感区.结果表明,旅游区强敏感区和中敏感区面积占66.2%,其生态敏感性较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保护措施,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RS和GIS支持下的铜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凯  田国行  崔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0-203228
以河南省铜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因子,采用因子叠加法,对铜山风景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按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将研究区分为极度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个等级;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区划和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的对策,为协调景区发展旅游与保护资源的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生态敏感性分析对于生态建设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敏感区提出相应优化建议策略,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今后生态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根据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特征,选取坡度、高程、坡向、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6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评价因子权重,结合GIS的加权叠加工具完成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重度敏感区、极度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分别为0.71%、27.68%、35.20%、27.18%、9.23%。可见研究区域敏感性主要集中在轻度敏感到重度敏感,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青城古镇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AHP分析法,从土壤侵蚀敏感性、水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3个方面展开,共选取5个生态子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城古镇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青城古镇的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空间分异较大,呈北低南高的分异特征.全域综合生态敏感性分为低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与高度敏感区3个等级,各区面积占比为32.51%、25.62%、41.87%.研究显示,青城古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受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与水系3类因子影响较大;镇域北部黄河谷地与南部黄土梁峁山区周围敏感性较高,而北部中心镇区周围及西南部五大坪附近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省附海镇生态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景观生态安全理论,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开发强度和距环境敏感区距离等生态敏感性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综合评价了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生态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16%,27.29%,30.46%和35.09%,并以此规划出研究区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3种生态用地类型,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用地类型的管理措施,为附海镇生态用地提供规划依据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苏州向南沿太湖开发的新发展战略驱动下,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结合AHP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的生态敏感性等级为极度敏感区,生态敏感性指标中水源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极度敏感,遭遇水旱涝等灾害可能性大小和历史遗迹高度敏感,重要岸线保护区、淡水养殖比例和矿藏资源开发力度是中度敏感。未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要结合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异质性规律对照生态敏感性级别对生态敏感区/因子进行适当保护,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永续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井冈山为研究区,在系统全面调查分析井冈山生态环境总体特征、类型及地域分布的基础上,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借助GIS叠加分析功能,采用因子叠加分析法,对井冈山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旨在为当地政府及相似地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合理布局提供决策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霍尔果斯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霍尔果斯市的特征,选取坡度、坡向、植被覆盖指数(NDVI)、河流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6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因子权重,在GIS中按各因子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出霍尔果斯市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图对生态敏感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市生态敏感性划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5.35%、21.42%、26.78%、26.45%,各敏感区面积占比均衡,表明霍尔果斯市生态敏感性总体适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GIS的山东省潍坊市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应对环境问题干扰的难易程度,是制定景观规划的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影响蔡家沟村生态环境的5个影响因子(高程、坡度、水域、用地类型和植被覆盖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ENVI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和Arc GIS加权叠加分析技术,对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最终获取蔡家沟村在不同敏感性因子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显示: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在不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别,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所占总面积比分别是6. 10%、22. 54%、37. 56%、26. 09%、7. 71%。根据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功能分区的结果,提出蔡家沟村生态规划的相关措施,以期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济南小清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小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影响因子,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小清河流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济南小清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上游、干流、玉清湖水库及其周边、白云湖以及南部山区,面积约487.0 km2,占流域面积的18.1%;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敏感区外围,面积约1 173.7 km2,占流域面积的43.7%;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距离水体一定范围以外的区域,面积约1 025.4 km2,占流域面积的38.2%。济南小清河流域总体生态敏感性一般,以轻度敏感性和不敏感性为主。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44-6546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并对各类敏感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帆  侯恩科  荆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17-9218,9264
[目的]研究锦界矿区的生态敏感性。[方法]以锦界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从土壤侵蚀、沙漠化、地质灾害等方面对锦界矿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锦界矿区基本为极高敏感区和高敏感区,占全区总面积的73.35%,中敏感区(19.50%)、低敏感区(0.96%)和非敏感区(6.19%)仅占很小一部分;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将会对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结论]该研究为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吉林省各地区对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日趋强烈。该文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的降水侵蚀力、植被覆盖、地形、土壤以及GDP和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方程,并对吉林省进行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分区,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帅  董泽琴  王海鹤  邹凤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67-11870,12260
在全球公顷、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市公顷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采用2003~2007年某市平均土地单产量,以市公顷模型计算出全市均衡因子和市域范围内某县级市的产量因子,进而核算和分析了这5年该县级市的生态足迹,并把2007年的数据与全球公顷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市公顷计算结果看出,该县级市人均生态足迹中耕地和草地占的比重很大,2007年分别达到了44%和46%,而人均生态赤字则主要是由草地方面贡献的,2007年草地人均生态赤字达到总人均生态赤字的73.8%。根据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提出了该县级市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海河教育园区一期规划为背景,对园区的生态功能区做了大致的划分:生态休闲区、生态文化区、生态经济区。在对各功能区培育模式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各功能区形成的模式和建设的方向做了认真的思考,对形成模式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眉山市生态市规划中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态因子评分法,针对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通过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眉山市极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15.83%,高度敏感区占17.22%,中度敏感区占47.72%,轻度敏感区占19.22%。并根据不同敏感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界面理论与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带相结合,从界面理论、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基本特征和结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界面和生态脆弱带的相关性,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地里边界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移动窗口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