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药浴是预防绵羊疥癣病、促进羊毛生长、提高产毛量的重要措施。定期药浴是绵羊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药液选择及操作上需要广大养殖户特别注意,以免出现中毒或者药效降低的现象。1药浴时间和药浴液选择每年两次药浴:第一次在剪毛后10d左右进行,这时皮肤伤口基本愈合;再过10d再进行第二次药浴。药浴用的药:杀虫脒(0.1~0.2%的水溶液),敌百虫(1%水溶液),速灭菊酯(80~200ppm),溴氰菊酯(50~  相似文献   

2.
药浴的目的是驱除或杀灭家畜体表的寄生虫,防治危害家畜的虱、蝇蛆和螨等,防止传播传染病和多种虫媒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体外驱虫药是螨净(二嗪农).本药按常规量使用无中毒,但畜主不按说明超剂量使用,引起中毒时有发生.笔者在2008年10月7日就诊治了一起羊药浴中毒.  相似文献   

3.
绵羊的药浴应在每年的6月份绵羊剪毛后7~10天进行比较适宜。过早毛短或皮肤有伤口,药液沾到伤口易中毒,过迟则毛长皮肤不易沾到药液起不到药浴功效,对消灭寄生虫不利。第一次药浴后9~15天应进行第二次药浴。  相似文献   

4.
在病害频发的养殖环境下,很多养殖户都会想到“中毒”问题,从以前的重金属中毒、水体有机物过量中毒、用药过量中毒、营养过剩中毒、环境污染中毒等,到近些年提出的藻毒素、微生物毒素.对于这些“毒”,养殖户很多时候都是一知半解,或者不够重视.而市面上“解毒”产品五花八门,养殖户对于产品的使用大多只是停留在泼洒些有机酸一类的解毒剂.对于具体的“毒”害,怎样合理使用产品,提高解毒效果,还有待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5.
药浴是羊只饲养管理上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预防和驱除羊体外寄生虫.避免疥癣发生。采用羊只药浴时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1)每年应在羊只剪毛后10天左右给羊药浴。此时羊剪毛后的伤口已经愈合.容易适应.同时也会减少羊只药浴中毒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鱼病防治的给药方法及施药技术,包括药浴法、口服法、涂抹法和注射法,以为养殖户防治鱼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5年6月份以后,淮北地区生猪价格猛然下降,致使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个别养殖户甚至亏本.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饲养成本,大量饲喂酒糟,造成猪因食用过量酒糟,发生中毒现象.2005年7月,我镇某养殖户132头育肥猪因饲喂过量酒糟,发生大面积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野兔养殖户常使用马杜霉素防治野兔球虫病,但由于用药不当常出现野兔中毒的现象.现将马杜霉素中毒情况及预防和救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前,许多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农药中毒和泛塘现象辨别不清,常把氨氮中毒误以为投毒,泛塘死鱼疑为药害.为此,特将上述情形的区分与解救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季天气炎热,极易造成肉羊中暑或引起其他疾病。因此,养殖户要因地制宜,科学放养,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一、给羊驱虫药浴成羊和产后母羊在5月中旬之前,可用新型驱虫药阿福丁(虫克星)  相似文献   

11.
肥羔肉羊产业是风险小、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的畜牧黄金产业。充分利用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与我国特有的性成熟早、多胎、多羔的小尾寒羊以及国外的优良肉羊品种杜泊羊,组成三元经济杂交,肥羔肉羊4~6个月出栏,胴体重和羊肉质量显著提高,是目前适宜普遍推广的杂交组合;以种植业为基础,秸秆草业为依托,肥羔肉羊业为主导,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半干旱农区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肥羔肉羊不仅在山西省山区而且在平川盆地都可以适应,建立舍饲养殖小区和种羊生产基地,实施科学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应把肥羔肉羊产业作为山西省畜牧业发展的重点给予扶持。  相似文献   

12.
给6只健康杂种细毛羊,采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以70mg/kg,一次快速静脉推注,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用重氮化——偶合比色法测定SD浓度。经模型选择,药时变化符合无吸收因素二室模型(=Ae~(-αt)+Be~(-βt)),按此模型计算动力学参数:半衰期(T1/2β)为2.274±0.967小时;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TCP)为3.116±0.767小时。表明SD在该品种绵羊体内代谢较快,应属短效磺胺。建议临床应用以每公斤体重100毫克静注,间隔12小时。因为据此算得稳态平均血浓度(C_∞)为5.869mg/100ml,在有效血浓度以上(最低有效血浓度为5mg/ml);蓄积因子R为1.02,符合R在1.4左右。如果以每公斤体重70mg静注,应每4小时给药一次,为克服用药过频,应与符合该品种羊的中效、长效或口服磺胺药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新型农民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强调重视农村教育,为新型农民培育搭建培训平台,是农业院校图书馆拓展服务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某鸡场一肉用种鸡育成群爆发球虫病过程中死亡率、用药情况和克粪便卵囊数的记录分析发现,用药不科学是引起球虫病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应采取防重于治的方法,特别是在雏鸡早期就开始添加抗球虫药并采用逐级递减给药法预防球虫病。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并且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之程;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抓好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还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有管理作保证诸方面,系统阐述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土地流转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开展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一大趋势,但是山区与平原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它的不合理流转会带来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加大。本研究通过对山区传统村落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发现在山区传统村落土地流转数量少、难度大,农户流转意识不强,无法进行大规模化的土地利用等问题。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包括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农户自身观念以及传统文化等等。建议合理利用好传统文化对传统村落土地有效利用的积极影响,土地流转要因地制宜,加强引导和保障农户权益并且重视传统文化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山区传统村落土地才能更好地有效利用和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综合农协在日本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经验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数量变动、会员发展、人员配置、资产损益入手,全面透视日本综合农协组织及事业发展的变迁历程,客观总结综合农协可被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值得警醒的负面教训。同时立足中国正持续探索农民合作社发展之路这一背景,从路径选择、动力来源、目标确立这三个层面入手,全面深入探讨综合农协对农民合作社的镜鉴,提出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应拒绝综合化模式、培育专业化组织,坚持务实和灵活、兼顾民主与效率;在动力来源上应发挥内部"五自"功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完善外部制度规范、注重多元外部支持,聚焦"关键少数"、激活"能人效应";在目标确立上应推进小农户现代化、助力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现代化,关注权益保护、维护农户利益。  相似文献   

18.
羊生产者质量控制认知与行为选择对其质量安全保障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从投入品质量控制、养殖过程质量控制、养殖环境质量控制和合作协调质量控制4个维度分析我国肉羊养殖户质量控制认知及行为选择,深入探究肉羊养殖户质量控制的短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受访者对肉羊质量重要性有较好认识,并有较好的兽药使用后休药期执行行为、定期防疫行为和养殖福利改善行为,但对具体投入品使用标准认知、养殖过程中相关标准认知、养殖环境与福利标准认知、合作协调质量控制认知均显不足,从而制约其投入品的安全稳定渠道采购行为、人员消毒行为、病死羊及废弃物处理行为、设施配置行为、耳标佩戴与信息记录行为、羊舍环境维护行为和合作选择行为等的规范实施。低水平认知一定程度上限制行为的改善,理论知识学习不足、专业技术应用不足、标准不够统一和产业链发展薄弱是目前造成质量控制短板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进一步拓宽认知渠道,提高养殖户的质量控制认知水平;鼓励当地相关部门或产业组织需开展多类型、多班制及多主体的技术培训以规范质量控制相关行为;并进一步引导相关产业组织的完善,充分激发产业组织的内生衔接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生产者质量控制认知与行为间的一致性问题,基于新疆、内蒙古和青海3省(自治区)的调查数据,对肉羊养殖户的质量控制认知与行为一致性进行检验,并深入探索其动因。结果表明:当前受访肉羊养殖户质量控制认知水平较低,质量控制行为采用状况较好,但质量控制认知对其行为的解释能力较弱,两者相关性较小;肉羊养殖户较高的养殖专业化程度、参与养殖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及进行质量安全检查等均有助于提高其质量控制认知与行为水平;越高的受教育程度越有助于增强质量控制认知,而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有助于改善质量控制行为。需加强肉羊相关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完善、重视肉羊养殖主体间的协作及协作组织的作用,完善肉羊及羊肉市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结合的质量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遵义市乐山镇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民的生存环境等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得到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说明土地整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因此,今后要加快土地整理步伐,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的有序流转,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