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鸡腿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三个鸡腿蘑菌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酶谱具有相似的酶带,但其酶带数目、宽窄及颜色的深浅存在着差异。同时还测定了鸡腿蘑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鸡腿蘑含有16种氨基酸,栽培鸡腿蘑含有14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POD和SOD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萝卜(RaphanusSativusL.)5对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取材部位是成株茎上的叶片和开花前1~2天的花蕾。结果表明,在花蕾上,所有的不育系都具有4条相同的POD谱带,所有的保持系都具有2条相同的POD谱带,而SOD谱带,不管是不育系还是保持系,都只有3条相同的谱带;在叶片上谱带的表现规律性不强。因此初步认为花蕾上POD同工酶电泳谱带的增加与萝卜雄性不育系花的败育有关,而花蕾上SOD同工酶与萝卜雄性不育系花的败育无关。  相似文献   

4.
五种牛肝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李荣春  陈严平 《中国食用菌》1999,18(3):15-17,19
本文研究了滇产牛肝菌属的5个常见种的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结果表明,(1)不同种牛肝菌子实体的EST和POD同工酶谱之间既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又各自具有本物种的特有特征;(2)5种牛肝菌子实体的EST和POD同工酶谱比较稳定,是一项稳定的分子水平的重要指标,完全可以作为鉴定牛肝菌属种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薪菇不同生长期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茶薪菇Agrocybe Chaxingu不同生长期的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谱分析及三种同工酶谱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茶薪菇菌丝体与子实体同工酶存在着明显差异,二者的相似水平只有45%。  相似文献   

6.
鸡腿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腿蘑栽培技术曲同祥李庆芳张文利(山东省东营市菌类研究所257104)目前,鸡腿蘑已被确定为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具“天然、营养、保健”三种机能为一体的16种珍稀食菌之一,进行大力推广。德、法、美、日、捷克、荷兰及...  相似文献   

7.
低温对番茄苗期和开花期几种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低温对苗期和开花期不同耐寒番茄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带的影响。结果表明POD、酯酶对低温的敏感程度比SOD要高,开花期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低于苗期。在苗期和开花期,所有温度处理下的SOD的谱带数在6个品种间一致,苗期的谱带为3条,开花期为4条。苗期在8℃低温处理下耐寒品种的POD和酯酶的谱带比25℃处理下多出1~2条,而不耐寒品种的谱带没有变化。开花期所有品种在各处理温度下的POD同工酶谱带都为12条。8℃低温下耐寒品种Koateai、Santiam多出一条Rf=0.598的酯酶谱带,而耐寒品种UC82B的谱带没有增加,但Rf=0.472、Rf=0.592和Rf=0.713的3条谱带的活性加强。研究指出,无论在苗期还是在开花期,低温锻炼诱导了POD和酯酶同工酶结构和功能的改组,增强了低温适应性而提高抗寒能力,用POD、酯酶同工酶进行番茄的耐寒性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低温和多效唑对香蕉及大蕉超氧物歧化酶和脱落酸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周碧燕  梁立峰 《园艺学报》1995,22(4):331-335
低温胁迫处理引起香蕉和大蕉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香蕉下降的幅度比大蕉大。大蕉在低温胁迫下脱落酸(ABA)含量增加,而香蕉ABA含量明显低于大蕉,并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出现波动。多效唑处理可以提高香蕉的抗冷性,低温胁迫条件下处理香蕉比对照的香蕉具有较高SOD活性和内源ABA含量。香蕉和大蕉SOD同工酶谱带组成在低温前后没有变化,但香蕉谱带中多数强度有所改变,其中同工酶V强度明显加强,大蕉SOD同工酶则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六株草菇三种同工酶的凝胶电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草菇6个菌株子实体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草菇各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显著。这些结果可为草菇品种间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鸡腿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闵冬青  唐昌林 《食用菌》2006,28(2):36-37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日本称之为细裂一夜耳。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野生食用菌。由于鸡腿蘑具“天然、营养、保健”三种机能于一体,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确定为16种珍稀食用菌之一,进行大力推广。笔者于1999年开始引进鸡腿蘑并进行栽培试验,现已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地栽培的鸡腿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鸡腿蘑品种对霉菌抗耐能力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平皿培养法进行了不同鸡腿蘑品种对绿色木霉、青霉、黑根霉、黑曲霉抗耐性的研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 :鸡腿蘑抗耐性顺序为D C - 87>Cc -173>C - 89>Cc - 1,而且这种抗耐性是在鸡腿蘑形成生长势以后才具备的。一般鸡腿蘑对黑曲霉抗性较强 ,形成了拮抗线 ,对绿色木霉和青霉的忍耐性较强。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腿菇母种培养基使用最多的是传统的PDA培养基。然而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发现,鸡腿菇能够在PDA培养基上生长,但萌发力比较弱、长势缓慢、菌丝活力差,进而影响其产量。鸡腿菇母种培养基的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对鸡腿菇母种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进行了分别以棉籽壳、牛粪为主料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鸡腿菇的母种培养基比传统的PDA培养基更适宜鸡腿菇生长需要,且用牛粪为主料栽培鸡腿菇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重点对转化桑叶的鸡腿菇子实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小鼠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桑叶转化鸡腿菇子实体的基础饲料,测定给药后不同剂量组小鼠与肝肾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各项生化指标,如血肌酐(Cr)、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总蛋白等.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和中剂量的转化桑叶的鸡腿菇子实体饲料对小鼠身体无毒副作用,但高剂量饲料对小鼠血肌酐含量有显著影响,说明长期饲喂高剂量的转化桑叶的鸡腿菇子实体会造成小鼠肾功能(血清肌酐或肾小球滤过率)损伤,可能对肝脏功能也有一定损伤.因此,每只小鼠每天服用不超过300 mg的转化桑叶鸡腿菇子实体,其转化后子实体对小鼠生长和身体机能无损伤,无毒副作用,具有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出菇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覆土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的测定,分析了不同种类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出菇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营养成分较高的覆土材料——腐叶土有利于鸡腿菇产质量的提高,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覆扇叶土的覆土层的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而pH值呈下降趋势较其它两种覆土材料明显。  相似文献   

15.
鸡腿蘑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微核试验对鸡腿蘑进行遗传毒理检测。结果表明:用鸡腿蘑浸提液处理过的小鼠,其骨髓细胞微核率及SCE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这表明,鸡腿蘑无致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醋糟为主原料,设计不同配方配制培养料,进行鸡腿菇育种及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醋糟可以替代棉籽壳用于鸡腿菇育种以及栽培生产,既能废物利用,减少污染,又能提高菌丝生长速度,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研究 11种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覆土深度对子实体产量、有效子实体数和幼蕾数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覆土越厚 ,幼蕾数越少。当覆土深度在 0 5~ 3cm时 ,子实体产量和有效子实体数随着覆土层的加厚逐渐增加 ,在覆土深度为 3cm时达到最大值 ,覆土深度大于 3cm时 ,则随着覆土层的加厚而逐渐减少。从生产的角度看 ,覆土 3cm是比较适宜的覆土深度 ,此时的子实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