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78块刺槐人工林标准地上进行各个立地因子和优势水平均高的调查,测定、分析、对比,找出影响刺槐生长的最主导因素为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对当地众多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并结合改算为同一基准年龄(14年)的各个标准地刺槐林优势木的平均高进行运算,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优势木的预测方程,编制出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由立地指数表看出,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母质,这四个因子恰可集中地综合地反映出影响刺槐生长最主导因素(土 水分状况)的分析和变化,据此,可应用地形,母质立地因子的外部特征及立地指数表提出刺槐立地条件类型表,它可反映刺槐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及其在基准年龄的生长指标,这个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有其科学基础和实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榆林市榆阳区设置了38块20 m×20 m的樟子松人工林样地,调查了不同林龄樟子松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预测模型建立樟子松人工林优势木平均树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确定立地评价等级,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长,樟子松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均会有显著增长,且在第10~20年增长速度最快。(2)以坡向、海拔和坡位这三个主导因子将樟子松人工林划分为12个立地类型区,进行立地分类结果评价。通过对调查样地进行立地评价,可以看出调查样地中75%的樟子松人工林立地评价等级在中级以上,表明榆林地区的樟子松种植区域立地条件较好,适合樟子松种植。预测方程经过检验达到要求,说明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可以对樟子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和生长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9市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编制该省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共设置219块样地进行样地调查,获得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并对每个样地抽取1株平均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3倍标准差法剔除异常数据,选用Logarithmic curve、Quadratic、Richard等5个常用方程拟合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通过相关指数和残差平方和指标筛选导向曲线;应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对其进行拟合显著性检验-X2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标准差检验。结果表明:Richard方程效果最优,其相关指数较大,残差平方和较小,同时线形符合树高生长规律,确定为导向曲线;以基准年龄12 a,指数级距为2 m,划分10个立地指数级,并据此编制了立地指数表;经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可用于评价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4.
1 材料与方法在绥棱、通化、南岔、美溪、东京城、桦南等地调查红皮云杉人工林临时标准地 130余块 ,标准地分布在各种立地类型上 ,每种立地至少有 3个重复 ,林龄为 2 2~ 35年 ,样地面积 0 .0 4~ 0 .1hm2 ,样地林分为郁闭度均在 0 .7以上的纯林 ,株数不少于 80株 ,林分只采用过下层抚育伐。调查时记载立地因子 ,进行树干解析 ,采用样地内 5株优势木进行平均高计算。通过数量化 理论对影响红皮云杉的主导立地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筛选出主导立地因子 ,进行立地类型的划分。以理查德生长函数对各立地类型生长进行模拟 ,建立生长模型及有关参…  相似文献   

5.
观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年生观光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光木人工林在幼林阶段树高生长较快,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4年,之后逐渐下降;在第12~20年时保持较高且稳定的生长态势;胸径总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前7年为观光木人工林的胸径速生期;材积的增长一直呈上升阶段,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加快,在27年达到材积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南部五个林业局各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松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选择林龄在60年生以下的36块标准地的优势平均木编制了沙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通过立地指数表,能充分了解各种立地条件下沙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预测未来沙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实现沙松人工林科学管理与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方山县和吉县的刺槐和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样地、解析木和气象资料,估算了其耗水量。结果表明:(1)人工林耗水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达一定林龄后将超过降水量。这个林龄对于位于阳坡的方山县刺槐林为15年;位于半阳坡的吉县刺槐林和油松林分别为5年和23年。(2)在现降水条件下,人工林耗水量达不到需水量,存在着水分不足的胁迫。研究区生长季各月份按耗水量从高至低的排序为:7月,6月,8月,5月,9月,10月,现降水条件限制了人工林需水量及其在生长季内的合理分配。因此,有必要根据现降水条件结合经营目标调控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8.
此项研究根据环境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了土壤水分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以及刺槐人工林地的优势水平均树高与林地某些因子(地形,黄土母质类型和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土壤水分因子是影响当地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当地地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土壤水分等级表,和刺槐人工林标准林龄优势木平均树高的预测方程式,并编制了适合该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绘制了1355.0公顷面积范围内的立地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落叶松人工林在不同时期的经营密度,依据不同立地指数,编制了不同林龄阶段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表。其应用简单,只要查出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不同林龄阶段,即可确定该林分的经营密度。该表的编制为林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山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人工刺槐林高生长与径生长的影响来分析刺槐的适地性。结果表明:土壤厚度、坡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位、土壤类型是影响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重要因子;土壤厚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度是影响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北京山区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可以为刺槐造林地的选择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徂徕山不同立地条件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进行调查,并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利用回归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确定了徂徕山刺槐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坡向、坡度和土层厚度;构建了徂徕山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Y=1.677+0.251X4+0.019X2+0.033X3。利用这一模型将徂徕山立地分6类,并对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得分值大于16.698 1的立地适宜发展刺槐,而得分值小于16.698 1的立地则不适宜刺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晋东南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佐  曹雅宁 《林业科学》1996,32(1):16-23
利用118块野外标准地资料,对晋东南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及生长评价。经分析坡向、海拔、土层厚度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立地因子共构成24个组合立地,每个组合立地可视为一个立地类型,用最优分割法将24个立地类型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组。在优势木与平均木树高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以椽材林木为标准。对4个立地类型组进行了林木生长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13.
<正> 刺槐(Robihia Pseudoacacia Linn)是我区绿化沙山荒的主要树种,目前仅平原沙区就有刺槐人工林九十多万亩。为了正确判断该树和在本地区群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评价立地质量的优劣,预测林分的生长效果,提高经营水平,并为编制适宜的造林规划提供依据,现根据刺槐人工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年令的相关性,编制了沙区刺槐人工林地位指数表,供生产中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应用195株刺槐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基础上,选择Richards生长函数H=a(1-e^-bA)^c作为辽宁省刺槐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年龄为12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m,在5 ̄15m范围内划分为5个指数级,用差分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了单形立地指数表。应用分组整理后解析木资料,拟合出最优多形立地指数模型,并解决了立地指数曲线不过指数点的问题,编制了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依据刺槐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分级序将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共划分为2个立地区域,5个立地区,5个立地亚区,5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38个立地类型,并预估了各主要立地类型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罗广军 《林业科技》2006,31(6):9-11
根据延边地区的25块赤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以其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20年生优势木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进行3组以上的分组,然后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差异显著性,再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各因子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赤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赤松人工林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阳坡、半阳坡,中下坡位,坡度10°以上的缓斜坡,有效土层厚度30cm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建立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方程、同形立地指数族、立地指数表和优势木高与立地因子间的数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立地因子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得出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向、土壤A层厚、坡度和坡位,适宜落叶松生长的立地是坡度平缓土层深厚的阴坡中下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含立地类型哑变量的湖南省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模型,为湖南省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的目标树经营和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金洞林场为研究区域,基于18块闽楠人工林固定样地2019年调查数据,选取了11个具有代表性的树高曲线模型对闽楠人工林树高-胸径关系进行了拟合,从中筛选出了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作为构建哑变量模型的基础模型;通过对18块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调查,采用数量化方法Ⅰ,以各林分的平均木优势高为因变量,立地因子为自变量,对立地因子进行评价,得到影响显著的立地因子,并通过划分等级和聚类分析来划分立地类型;将立地类型做为哑变量添加到基础模型参数及不同组合中,构建基于立地类型哑变量的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在11个基础模型中,拟合的树高曲线最优基础模型为Weibull方程,其决定系数为0.780 4最大,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770 9,均方根误差(RMSE)为2.701 3最小。以Weibull方程作为基础模型,在构建的含立地类型的哑变量模型中,将哑变量添加在参数c上效果最优,决定系数为0.834 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529 5,均方根误差(RMSE)为2.131 6。对比于基础模型,决定系数提升了6.98%,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13.6%,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26.7%。【结论】含立地类型哑变量的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并且具有更高的适用性,能反映不同立地类型下的树高、胸径生长差异,可以为湖南省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的目标树经营和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曲柳幼林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帽儿山地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人工幼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并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结果表明: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土壤A层厚,坡向和坡度,其中坡位为主导因子。水曲柳人工林在中上坡位生长最好,在下坡位生长差。根据立地因子划分了34个立地类型。此外对不同立地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养分并不是限制水曲柳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对河北省平泉市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并将立地质量分级,以期筛选出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的林地。【方法】以河北平泉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92块固定样地数据和42株解析木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法筛选主导因子,并划分立地类型。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根据立地指数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选取林龄、密度一致,立地质量不同的9块样地,伐取优势木,分析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由平泉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可知,中土层油松人工林最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65.5%,薄土层次之,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7.9%,厚土层最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6.6%;阴坡油松人工林分布较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76.6%,阳坡分布较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3.4%。由立地指数分布图知,立地指数为9、10的地块占地面积14 277.665 hm~2,占总面积的28.1%;立地指数为6、7、8的地块占地面积33 648.51 hm~2,占总面积的66.1%;立地指数为4、5的地块占地面积2 973.63 hm~2,仅占总面积的5.8%。【结论】河北平泉地区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黄土梁子镇和柳溪满族乡为最佳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