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技术对不同品种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进行鉴别研究.[方法]测试了5种辣椒50个辣椒的红外光谱.[结果]5个不同品种辣椒的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 800 ~ 800 cm-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有一些微小差异.对原始光谱作二阶导数光谱处理,发现在1 800~ 800 cm-1范围内5种辣椒的二阶导数光谱图差异明显,利用1 800~800 cm-1范围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对5个品种50个样品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其正确率为100%;主成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47%,其正确率达98%,能把5个辣椒品种分开.[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把不同品种的辣椒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PCA及DPLS对薰衣草品种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快速可靠的方法对薰衣草品种进行鉴别.[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及偏最小二乘判别(DPLS)法对不同品种薰衣草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对不同品种薰衣草的快速FTIR光谱鉴别,采用PCA法对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种不同品种薰衣草的特征差异.用特征谱图作为输入建立判别偏最小二乘模型,四个品种薰衣草共47个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DPLS)模型,对未知的16个样本进行预测,DPLS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为0.991 0,交叉验证均方根标准差(RMSEE)是0.119 3,预测均方根标准差(RMSEP)为0.1462,品种识别率为100;.[结论]PCA对不同薰衣草具有较好的聚类作用,DPLS模型能对薰衣草的品种进行较好的识别,为薰衣草品种快速鉴别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产地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及代谢物质的成分表征影响,筛选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铁皮石斛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对不同产地石斛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4.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西双版纳、普洱和昆明三地普洱茶生熟茶鉴别和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由于生熟茶生产工艺差别较大,其在近红外谱图的10000—9000 cm-1波数的差异较明显,PCA对生熟茶的识别正确率为90.91%,PLS-DA最优模型的识别正...  相似文献   

5.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对8种薯进行了鉴别研究,测试了40个薯样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薯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 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强度差异明显。将8种薯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可溶性淀粉的光谱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相似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木薯、薯蓣、毛薯、红薯、姜薯、豆薯、菊薯,表明马铃薯含淀粉量最多,其次是木薯,最少是菊薯。对原始红外光谱作二阶导数处理,并利用1 800~70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对8种薯40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9.18%,正确率为97.5%,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可鉴别区分不同种的薯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猕猴桃冷害的方法,实现猕猴桃冷害的无损甄别.[方法]以'红阳'猕猴桃为材料,通过分析其400~1000 nm和1000~2000 nm波段下的光谱,比较不同预处理下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选出正确率较高的模型,对该方法构建全波段和特征波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区分鉴别8种根茎类作物,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小波变换(WI)、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的方法,测试研究了8种根茎类作物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连续小波变换的第15层系数和离散小波变换的第5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12%、89.7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区分鉴别不同种的根茎类作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种牛肝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为该种群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依据,同时为人工栽培牛肝菌奠定理论基础。采集12个种类72份牛肝菌样品的红外光谱,采用二阶导数(2D)、标准正态(SNV)变量和小波压缩(WC)等方法对牛肝菌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优化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鉴别模型。将PLS-DA得到的前8个主成分数据作为提取数据代入系统聚类分析(HCA),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12种牛肝菌的原始红外光谱较为相似,共有峰主要归属为蛋白质、多糖、纤维素和氨基酸等物质中OH、C=O、C-O-H、C=O、C-C等官能团的吸收峰。对比不同优化处理的鉴别结果,发现2D+WC预处理方法对不同种类牛肝菌区分效果较好。HCA亲缘关系树状图表明,按照物种层面划分,中华牛肝菌和远东疣柄牛肝菌亲缘关系最近,且2种牛肝菌与圆花孢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深褐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小美牛肝菌和美柄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且2种牛肝菌与栗色牛肝菌亲缘关系较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应用于牛肝菌的亲缘关系分析,能为野生食用菌的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不同品种月季花进行鉴别分析。不同品种的月季花瓣的红外光谱整体相似,主要由脂类、苷类及多糖类化合物的振动吸收组成。二阶导数光谱在1 800~700 cm-1区域有较大差异,选取该范围二阶导数光谱用SPSS软件实现主成分分析(PCA)以及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占总方差的献率为97.40%;系统聚类分析中,每一种月季花各自聚为一类,准确率达到100%。在二维相关光谱中,在1 330~1 700 cm-1和950~1 300 cm-1范围内,不同品种月季花的自动峰、交叉峰的强度和位置具有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区分不同品种的月季。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试6个产地共82株玛咖块根样品的红外光谱;在Omnic 8.0光谱软件中用一阶、二阶导数等方法对光谱进行优化处理;用SPSS 18.5统计分析软件对经优化的光谱数据在950~1 800、1 200~1 800 cm-1范围建立Mahalanobis distance(马氏距离)、Wilks’Lambda、Unexplained variance(未解释方差)、Smallest F ratio(最小F值)及Rao's V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各样品的红外光谱非常相似,玛咖块根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多糖、蛋白质、纤维素和脂类物质;以950~1 800 cm-1范围的二阶导数光谱数据为判别指标进行Mahalanobis distance判别分析效果较好,且模型较稳定,回判正确率为100%,平均预测正确率为81.8%,总判别正确率为92.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可以有效鉴别玛咖产地来源,为玛咖的鉴别分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玉米胚乳胚芽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鉴别不同种类玉米提供科学手段.[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3种类型的玉米实体样本的胚乳胚芽进行研究.[结果]原始红外光谱700~1 800 cm-1总体特征相似,主要是由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吸收谱峰组成,在此范围内3种样本的原始光谱存在微的差异.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二阶导数光谱700 ~1 800 cm-1范围按玉米胚芽和胚乳样本聚类效果较好,52个样本能按3个种类很好地聚类,分类正确率达96.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种玉米胚乳胚芽,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进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62-109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2个赤霉素浓度(10、20mg/kg)对红地球葡萄全树进行喷洒,以清水处理作对照,测量红地球葡萄的粒径、单果重等形态学指标和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用2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较对照生长旺盛;用1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叶面积、粒重和粒径均较对照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18.92%、13.08%、24.51%和9.44%。[结论]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与结果枝,叶面积与营养枝、枝条总数、茎粗均呈正相关,营养枝与主茎粗、节间距呈负相关;红地球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赤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地球和无核白鸡心葡萄对不同浓度Na2CO3的耐性。[方法]以红地球和无核白鸡心葡萄扦插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盐分胁迫处理。[结果]与对照相比,Na2CO3胁迫下,葡萄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经比较,无核白鸡心葡萄对Na2CO3的耐性较强,而红地球葡萄对Na2CO3的耐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袁晓春  李辅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59-11860,11862
[目的] Folin-Ciocalteu法测定葡萄总酚含量,为昭通葡萄生产及其酿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醇作溶剂,超声提取葡萄总酚,以Folin-Ciocalteu试剂和50 g/L Na2CO3溶液处理,在765 nm处测其吸光度.[结果]以没食子酸为标准,质量浓度在1~40m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5).平行测定(n=6)葡萄总酚含量,RSD在1.1% ~1.6%,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分别为98.8%、98.3%,RSD依次为1.8%、2.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葡萄及葡萄酒中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通过所获得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红外相关谱,可逐步提高红外谱图的分辨率,并从不同的角度上体现其差异性来分析鉴别区分栽培与野生春、冬天麻。结果表明三类天麻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谱整体上十分相似,只是在部分吸收峰略有偏移,对比该区域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差异主要表现在950-800 cm^-1和相关峰的不同。因此红外三级鉴定法可以对栽培与野生春、冬天麻进行快速、无损、简便的分析与鉴定。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别白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叶  李丹  李晓颖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55-4056,4064
[目的]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同类别的白菜进行判别区分分析.[方法]将不同类别的白菜打浆处理,经冷冻真空干燥后结合FTIR技术对白菜溴化钾压片扫描,对中红外光谱数据进行DA聚类判别分析,并对模拟甲醛白菜样品做预测判别分析.[结果]试验得出,30个普通白菜、78个绿色白菜及30个模拟甲醛处理白菜建模样品能有效地聚类分布在不同区域;预测4个模拟甲醛处理的白菜样品都能准确判别分布在甲醛白菜范围内,准确率超过95%.[结论]利用FTIR技术结合光谱数据的DA判别分析,能较准确地对普通白菜、绿色白菜、模拟甲醛处理白菜进行区分分析,并对抽样验证甲醛白菜的类别进行准确预测判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的抗寒力,对于品种资源的利用、品种的合理规划布局和抗寒育种及评价、推广抗寒性品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3个葡萄品种(红地球、里扎马特、无核紫)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23、-4℃)对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束缚水/自由水含量逐渐升高,但是各品种升降的速度和幅度有差异,各品种参数的升降幅度大小顺序与其抗寒性强弱顺序基本相符.[结论]检测的3个品种中,无核紫的抗寒性最强,红地球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8.
王萍  孙静  陈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101-104
[目的]科学有效地使用保鲜纸,保证红地球葡萄的贮存品质。[方法]以市面上常用的Fei Tian Xian Guo牌保鲜纸为材料,采用不同的使用方式对红地球葡萄进行贮藏保鲜,分析了不同使用方式下红地球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果梗新鲜度、腐烂率、漂白率和SO2残留的变化。[结果]放置保鲜纸的处理组均能有效地减缓红地球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及果梗新鲜度的下降,各处理组差别不大,各个处理组均无腐烂现象,各处理组在贮存期间均出现了漂白和SO2残留,贮存至70 d,各处理组的漂白率分别为1.30%、7.53%和8.47%,SO2残留量分别为2.4、6.0和8.5 mg/kg。[结论]每5 kg红地球葡萄,放置1张Fei Tian Xian Guo牌保鲜纸的处理组贮存效果最优,既能保证红地球葡萄的贮藏品质,降低贮藏的经济成本,又能有效避免漂白等一系列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豹猫和金猫针毛红外光谱。[方法]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豹猫和金猫两种野生动物毛发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豹猫和金猫针毛的中部红外图谱及其二阶导数谱均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如648 cm-1和654 cm-1波数处金猫出现明显 M 形双峰吸收峰,而豹猫没有;金猫的二阶导数谱在709-763 cm-1范围内以峰强较大的单峰为主,豹猫则以峰强较小的 M 形双峰为主,这均说明两种动物毛发的蛋白侧链的构成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动物毛发的种间识别,在毛发的研究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