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4,(6):85-88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选取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W、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9、时间1 h,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率为78.28%。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超声波提取三白草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三白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0%,超声温度为55℃,超声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30时,黄酮提取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70%乙醇,料液比1∶25,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30min,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量为6.890mg/g。[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超声波提取三白草中总黄酮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提取沙糖橘果皮中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芝  陈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55-8657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沙糖橘果皮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300 W、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75 min、料液比1∶55,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179%。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加热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法对红麦麸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对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加热法通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索影响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加热法的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法通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索影响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法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热提取法的最重要因素是提取温度,热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5、加热温度75℃时提取4 h;而影响超声辅助法的最重要因素是乙醇浓度,超声波辅助法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30、在超声功率50 W下超声提取90 min。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提取柿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曼萍  梁静  周蓉  熊汉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08-9709,9726
研究超声波提取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柿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增大,当乙醇浓度超过60%后提取率下降。总黄酮提取率随料液比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料液比达1∶20时,增加幅度明显减缓;总黄酮提取率随超声波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影响柿叶总黄酮提取率因素的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浓度60%,超声波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25,总黄酮得率为3.54%。与常规回流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柿叶中总黄酮的得率提高77%,并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溶剂的用量。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成本低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从红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红色素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霉Monascus SP4-2经10 L发酵罐小试液体发酵、过滤、洗涤,获得菌丝体.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提取剂浓度、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红曲色素提取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曲色素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干红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0 ℃,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3次可使菌丝体中红色素的提取率高达96.7%.  相似文献   

7.
蒙英  黄家莉  徐锦  章书凡  李明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64-10266
[目的]为菠萝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烘干后粉碎的菠萝皮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其中的黄酮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和超声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黄酮提取率随料液比、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佳料液比、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和超声时间分别为1∶20,70%,75℃和40min;4个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剂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剂浓度70%、提取温度70℃、超声时间40min,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达0.543%。[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菠萝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开发利用山茶树叶和梗及拓宽茶皂素来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建泉州山茶树叶和梗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茶皂素提取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山茶树叶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1 ml/g、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提取率13%以上。各因素对梗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1ml/g、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提取率达17%以上。[结论]确定了福建山茶树叶和梗中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27-630
为了探讨大枣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研究超声波频率、液料比、时间、温度对大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大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8 k Hz,液料比10∶1(m L/g)、时间2.5 h、温度70℃,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7.51%;与无超声波辅助提取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且使提取率提高48.7%。  相似文献   

10.
在对微波辅助提取苦丁茶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过程中,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时间4因素的单因素最佳值.然后通过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来选定3个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进行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从而确定它们的最优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实验的最佳值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8min;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顺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响应面分析得到的苦丁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75%,料液比1∶21.6,提取温度80.35℃,总黄酮提取率为7.622 86.  相似文献   

11.
红曲多糖的提取与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3种常用红曲霉液体培养发酵产多糖的比较分析,选出红曲霉高产菌3.4701。用正交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红曲霉生长的影响,从中选出了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培养基:大米浆,NaNO30.15%,Mg-SO4.7H2O 0.15%,KH2PO40.25%。温度35℃,培养96 h,产红曲多糖3.53 g/L,比初始条件高出1.89倍。  相似文献   

12.
红曲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固态发酵红曲大米为原料,探索红曲色素的浸取工艺,确定最佳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最佳浸取温度为60℃。还对红曲色素对热、光、酸、碱、药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150℃以下相对稳定;红曲色素对紫外线稳定,而对太阳光敏感;另外对于不同药剂,红曲色素的稳定性不同,少量NaCl、CaCl2对其几乎无影响,而Cu2+、Zn2+等离子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红曲色素在pH3~11范围内可保持稳定的红色。  相似文献   

13.
浙江畲乡红曲酒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和分光光度等方法分析了红曲酒、加饭酒、白葡萄酒和啤酒的常规理化指标、细菌学指标、氨基酸成分和微量元素。浙江畲乡采用红曲、糯米和泉水酿制而成的红曲酒酒色桃红 ,色度 1 2 2 3EBC单位 ,乙醇体积分数 1 5 2 % ,总糖 (以葡萄糖计 ) 1 2 5g·L-1,总酸 (以酒石酸计 ) 5 2g·L-1,细菌总数 5 2万个·L-1,大肠菌群 2 0个·L-1,氨基酸总量 1 40 35 2g·L-1,各项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适中 ,适宜于多数人饮用 ,但饮用前须加热杀菌 ,以降低细菌总数。表 4参 8  相似文献   

14.
从红曲粉中分离筛选高产红色素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筛选出产红色素能力强的菌株,采用不同培养基,以稀释倒平板法及平板划线法从红曲粉中分离纯化,再以红色素含量为指标,进行摇瓶发酵试验,优选出产红色素的菌株。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3株产红色素霉菌M1、M2和M3;发酵试验表明,M1菌株在黄豆芽汁发酵液和M3菌株在马铃薯发酵液中产红色素能力都较强,经形态学鉴定证实M1和M3菌株是红曲霉菌,且对酸和乙醇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红曲色素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红曲色素支发酵最适培养基及其相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按所选增减基配方,以8-10%(V/V)的接种量,32℃经72-96h摇瓶培养,发酵液色价基本稳定在120U/ml,湿菌体收率达12g/100ml,色价为800-1000U/g以上结果已通过500L中试。  相似文献   

16.
红曲中含有丰富的红曲色素,可采用浸提法从红曲米中提取红色素。对醇提影响因素(醇配比、醇提温度、醇提时间、醇提pH、醇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对醇提温度、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影响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主次关系依次为温度、提取次数、时间;在所试验的范围内,最佳时间40 min,最佳温度80℃,最佳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和普副粉生产红曲色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和普副粉或甘蔗渣和普副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无机氮源,进行固态发酵,以代替大米原料生产红曲色素。结果表明,用紫红红曲霉3532菌种,按马铃薯90%和普副粉10%,或甘蔗渣90%和普副粉10%,水分55%,无机氮0.27%-0.30%,起始pH值5,发酵温度30℃,红曲色素用70%的乙醇溶液在40℃下搅拌抽提,色素产量可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8.
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MAC-8(Monascus ank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和60Co多重复合诱变,选育到一株生产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MACF6.发酵试验表明,菌株MACF6发酵液色阶平均达到242 U·mL-1,菌丝体色阶达1.09ⅹ104 U·g-1,分别比出发菌株MAC-8提高了22.8%和19.8%.连续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红曲杨梅果酒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红曲杨梅果酒的酿制工艺。通过添加性质稳定且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天然红曲色素以增进果酒的色泽,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传统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8℃。糖汁最佳配比4:6,酵母加量10%,红曲加量2.1%,最后得到了色泽鲜艳,品质上乘且具有保健功能的杨梅果酒。  相似文献   

20.
pH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5种不同pH值培养液--pH3.8、5.4、7.0、7.5和8.9培养液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产生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酸的pH3.8的培养液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长;中性偏酸的pH5.4的培养液适合红曲霉产红曲色素;所产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素色两种,以胞内色素为主。如果拟用红曲霉生产红细色素,pH5.4的培养液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