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小金县封闭式牦牛育肥舍内外冬季环境指标,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对拴系牦牛舍内外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早上8:00和19:00舍内外的温度差异显著(P<0.05),中午13:00的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的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外风速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CO_2和NH3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温度为4.38±0.76℃~13.65±1.36℃、湿度为47.23±6.43%~59.38±6.31%、风速为0.04±0.02m/s~0.07±0.05m/s、CO2浓度为825±70mg/m~3~982±65 mg/m~3、NH3浓度为0.46±0.11 mg/m3~0.81±0.09 mg/m~3。因此,这些牦牛短期育肥圈舍内外环境指标对牦牛育肥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评估空气净化器和换气对冬季哺乳母猪舍空气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三栋封闭式哺乳母猪舍,安装等离子体净化装置作为净化舍,拉窗留2cm缝隙为换气舍,一栋无处理为对照舍。每天9:00、13:00和17:00分别检测猪舍内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细菌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舍相比,净化舍内PM2.5、PM10浓度、CO2、NH3等有害气体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能显著降低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P0.05);换气舍内空气卫生质量相对优于对照舍和净化舍,但与净化舍相比,其舍内温度略低。结论:冬季在猪舍安装净化装置和在白天适当缝隙换气,都能有效地改善冬季有窗封闭哺乳猪舍的空气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猪舍环境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试验于2017年3,6,9,12月份分别对中国农业大学丰宁实验站规模化商品猪场空怀妊娠舍与生长育肥舍内温度、湿度和CO2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空怀妊娠舍和生长育肥舍中温度、湿度与CO2浓度呈明显季节性变化,秋季空怀妊娠舍温度最高(为24.2℃),冬季最低(为16.7℃),春季和夏季分别为18.7℃和23.0℃;秋季生长育肥舍温度最高(为21.9℃),冬季最低(为13.6℃)。空怀妊娠舍内湿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空怀妊娠舍内CO2浓度春、冬季极显著高于夏、秋季(P0.01)。一天不同时间段舍内温度呈规律性变动,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春、秋季畜舍内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空怀妊娠舍内湿度与CO2浓度高度相关(P0.05或P0.01)。空怀妊娠舍秋季的温热环境指数为72.0,可加大通风量和通风频率以改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9):27-31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夏季相同时间段内新型节能猪舍与传统猪舍的环境参数,以及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养殖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2:00时,新型节能猪舍舍内温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及外部环境温度(P0.05),两个类型猪舍舍内湿度显著高于外部环境湿度(P0.05);在12:00新型节能猪舍CO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P0.05);在8:00、12:00和18:00传统猪舍内氨气浓度都显著高于新型节能猪舍(P0.05);在12:00新型节能猪舍内部风速显著高于传统猪舍内部以及外部环境风速(P0.05)。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节能猪舍比传统猪舍分别提高了6.18%、6.20%(P0.05)。所以,新型节能猪舍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舍内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北方寒冷地区猪舍环境温湿度对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科技园区生猪养殖场的30头育肥猪,按不同体重分3组连续测定96 d,分析环境温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舍内温度在10~3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体重猪的日均采食量先减小,后缓慢增大最后减小。猪舍温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猪舍相对湿度在45%~90%范围内变化时,不同体重的育肥猪日均采食量随着湿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猪舍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实际生产中,育肥猪舍温度控制在17~24℃,湿度应控制在45%~75%为宜。  相似文献   

6.
旨在分析探究规模化猪场舍内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布特点。试验选取了江苏省靖江市一个半封闭式现代化猪场作为试验猪场,分别监测了保育、育肥舍不同位置(南、北、前、后、外)和不同高度(0.5、1.0及1.5 m)的颗粒物(TSP、PM10、PM2.5)与NH3和CO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风速等。每个舍连续监测3 d,监测时间段为07:00~19:00,每2 h监测一次,全天监测7次。结果显示:猪场舍内颗粒物与有害气体浓度随着舍内湿帘、风机开启与否及猪体的运动情况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喂料与风机开启阶段,颗粒物浓度呈现升高和降低的相反趋势;舍内TSP浓度及NH3浓度分别最高达到0.822 mg/m3和12.01 mg/m3。猪舍内中部位置的TSP及NH3、CO2浓度均显著性高于四周靠窗位置(P0.05);猪场舍内颗粒物(TSP和PM10)显著高于舍外(P0.05)。研究表明:半封闭式猪场舍内颗粒物与NH3和CO2呈规律性变化,通风量、温湿度及猪体的活动量等均会影响猪舍内颗粒物及NH3和CO2的浓度,舍外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养殖舍内。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河北北部山区猪舍不同围护结构的夏季隔热效果,通过检测3个时间段(早上6:00—9:00,中午12:00—15:00,晚上17:00—20:00)不同墙体结构育肥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以及舍内外温湿度的连续变化,以期寻找隔热效果好的围护材料。其中舍Ⅰ为单层彩钢板屋顶+24 mm清水砖墙+3 cm泡沫保温板,舍Ⅱ为单层彩钢板屋顶+24 mm清水砖墙。结果显示:舍Ⅰ和舍Ⅱ的温湿度连续变化曲线基本一致,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舍内最高温度均超过育肥猪对高温的限制要求;而相对湿度表现为中午低、早晚高的规律。早上舍Ⅰ和舍Ⅱ温度分别比舍外高4. 74和5. 52℃,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 01);中午和晚上2种猪舍的温湿度之间以及各舍的内外温度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 05)。另外,2种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2:00—18:00温度最高,6:00—7:00温度最低,舍Ⅰ四面墙体的内表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舍Ⅱ,但均未超过围护结构夏季隔热计算温度最高值36. 3℃,符合猪舍墙体的夏季隔热设计要求。结果表明:"保温板+砖墙"结构的夏季隔热性能好于没有保温板的砖墙,本试验结果可为河北北部地区猪舍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情况下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17头平均体重为(30.26±2.19)kg的健康生长猪,随机平均分到9个测定站,每个测定站采用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和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分别对采食行为和舍内温湿度进行记录。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06:00—09:00和15:00—19:00 2个时间段内的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间显著高于21:00—04:00(P0.05),其采食行为的52%以上都发生在这2个时段;温度、相对湿度及其互作能极显著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单位体重采食量、采食时间(P0.01),温湿指数的增加能显著降低单位体重采食量(P0.05)。综上,湿热环境对生长育肥猪的采食行为有显著影响;其采食行为呈现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冬季不同取暖方式对猪舍环境及育成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对发酵床舍、热风幕舍和地热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舍内饲养的育成猪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地热舍内温度高、湿度低、猪生长速度快,最为经济适用;发酵床舍内虽温度低,但地面温度高,猪能够健康成长,且无取暖费用支出,建议增加饲养密度以提高舍内温度;热风幕舍内温度稍高,但湿度较大,猪生长速度慢,取暖费用高,不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不同的保育及育肥猪舍,通过分别控制保育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清粪方式设计了4组试验,分别探究保育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清粪方式对猪舍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NH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育舍的日清粪次数对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增加育肥舍的日清粪次数可以显著降低舍内NH3浓度,而清粪次数过于频繁也使得舍内CO2浓度上升;随着猪的日龄增长,舍内的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均有所增加;采用不同清粪方式的育肥舍中,水冲粪尿沟的育肥舍内NH3浓度显著低于只冲粪沟的猪舍。因此在猪舍的粪污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清理粪尿沟,随着猪只日龄增加适当加强舍内通风,维持冬季猪舍良好的生长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我县生猪养殖户只注重生猪的品种选择、饲料的饲喂方式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忽视了环境因素对生猪生长的影响。1影响育肥猪生长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育肥猪生长的自然环境因素就主要包括了温度、湿度、光照以及通风换气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夏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一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因子和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时段温湿指数(THI)均使奶牛处于热应激的水平(THI≥72);14:00—15:00风速最高,18:00—19:00 PM 2.5、PM 10、NH_3、CO_2浓度最高;向阳面风速、背阴面NH_3浓度、饲喂通道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其他位置(P0.01);舍外温度、THI、NH_3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内(P0.01),舍内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外(P0.01)。由此可得,该牛舍所测时段内奶牛均处于热应激,舍内空气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牛的热应激;舍内粉尘、NH_3和CO_2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且向阳面空气环境指标好于背阴面和饲喂通道;比较牛舍内外温度和THI,此开放式牛舍在夏季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EM菌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EM菌液饲喂仔猪,采用空气环境相关检测仪器检测舍内NH_3、CO_2和H_2S浓度。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2%、0.3%EM菌液,同时对舍内地面分别同比例喷洒EM菌液,NH_3、H_2S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添加0.3%菌液,同时对舍内地面喷洒同比例菌液组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封闭式猪舍内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善猪舍内环境,试验在夏季和冬季进行,每个季节选取3栋建筑结构完全相同的产仔哺乳舍,每天测定6:00、11:00、18:00哺乳仔猪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夏季舍内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06:00时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6:00时舍内温度极显著低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内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舍2和舍3(P0.01),舍2显著高于舍3(P0.05);舍2和舍3内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舍1(P0.01),舍2与舍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H_2S浓度各舍之间变化范围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舍3温度极显著高于舍1和舍2(P0.01),舍1与舍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最高,不同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 1.温度关:兔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超过30℃时,兔舍外要搭凉棚。干热天气,地面上可适当洒些凉水降温防署。2.湿度关:兔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65%。如相对湿度大于80%,兔就往往发生疾病。兔舍内除及时通风换气外,干热天气应将水洒在垫草上。垫草要勤换,遇有连阴天,要在舍内洒一些干沙土,干石灰或干锯末等。3.饮水关:当环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6,(1)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结构的保育猪猪舍对舍内氨气浓度、温湿度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屋顶材料由牛毛毡和石棉瓦、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传统猪舍为对照组,屋顶材料由铁皮和彩钢板、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现代猪舍为试验组,其他饲养管理一致。试验结果表明:1)舍内环境:全天测定的数据显示,饲养仔猪76~81日龄时,现代猪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均极显著低于传统猪舍(P0.01),仔猪在25~30日龄时传统猪舍与现代猪舍舍内氨气浓度、温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上7:00~8:00之间测定的数据表明,无论饲养仔猪在何日龄区间,现代猪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均极显著低于传统猪舍(仔猪25~30日龄时保育舍舍内湿度除外);2)一年的生产成绩显示,与传统猪舍相比,现代猪舍饲养保育猪料重比降低11.93%,死亡率降低52.47%。结论:屋顶采用铁皮和彩钢板、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现代猪舍能有效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有益于仔猪生长和健康。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省乌兰县舍外温度-6.30℃条件下,选用40头荣昌猪分作2组,每组20头,在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封闭式多用塑料暖棚猪舍与常用简易塑料暖棚猪舍内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可显著提高舍内温度,降低舍内湿度,且育肥猪增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冬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08:00-09:00时间段最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14:00-15:00和16:00-17:00时段风速较高;18:00-19:00时段PM 2.5、PM 10、NH_3和CO_2浓度较高。向阳面的温度极显著高于向阴面(P0.01),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其它位置(P0.05),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向阴面的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泌乳牛舍内外的PM 2.5、PM 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的温度极显著高于舍外(P0.01)、舍内的相对湿度、NH_3、CO_2浓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舍外的风速显著高于舍内(P0.05)。结论:该类型的牛舍在所测的时段里奶牛未处于冷应激状态;该牛舍内的粉尘、NH_3和CO_2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但18:00-19:00时间段牛舍内的空气质量比其它时段差。牛舍内温度高于舍外,表明该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具有一定的防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1 控制好舍内温度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仔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4日龄为34℃;7日龄为30qC;8~14日龄为26℃~28℃.冬季产仔时.除迅速接产,擦干被毛外,还要保持舍内恒温.为此.要求猪舍冬暖夏凉、结构科学.产房里要有增温设备和换气设施.要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以后把猪赶到舍外排泄,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维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寒冷季节半开放式蛋鸡舍采用侧风机横向通风对内环境参数的影响,试验利用环境检测箱监测了半开放式蛋鸡舍内外温度和舍内H2S、NH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鸡舍内温度低于20℃时,为减少鸡舍的温差并降低鸡舍有害气体浓度,可采用横向通风方式定时通风换气,使鸡舍内温差控制在2℃以内、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