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汉亿  徐明 《北方园艺》2016,(13):152-153
介绍了秀珍菇液体菌种制作、接种等技术要点和用液体菌种技术栽培秀珍菇的管理方法。液体菌种栽培秀珍菇可减少菌种生产成本60%、缩短发菌时间20%、污染率降低2%、每袋节本增效达0.182元。  相似文献   

2.
保水剂对基质持水保肥力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水剂(又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剂、持水剂)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结构交联,它能吸收自身质量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其保持的水分85%以上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研究表明[1]:保水剂能促进作物出苗、成活及存活率,提高作物干物质积累,同时还可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减少水土流失,因而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本试验拟将保水剂的保水、保肥技术引入无土基质栽培,为提高无土基质栽培中水、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栽培中的重要病害。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增加,栽培年限的延长,其发生不断加重,一般可使产量损失15%~20%。冬季寒冷季节温室番茄发病尤为严重,常规药剂喷雾防治又增加湿度,往往加重其发生。为减少损失,有效预防其发生,现介绍该病在低温期症状特点、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霄 《中国果菜》2019,(7):41-44
为解决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种植模式单一、连作障碍严重、品质下降等问题,在夏季日光温室种植闲置期,种植一茬草菇,收获后,栽培料经耕作成为后茬蔬菜生产的有机肥料。本试验测试了菜菌轮作措施对土壤、蔬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土壤容重减少5%左右,交换性钙含量增加70%,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pH值约1.0,减轻土壤酸化问题。此外,土壤环境的改善和地力的提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增加黄瓜的产量和效益,增收70%以上。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温岭县菇农近年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蘑菇栽培方法——垅条栽培,即立体出菇技术。其比大床栽培出菇面积增加80%,而且省工、省料、质量好、产量高。每1000平方米可节省成本2781元,一级标准菇可增加10—20%,平均每平方米面积产菇量达4.5公斤,比传统的大床栽培平均增产50%。  相似文献   

6.
根据烯萜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还原性和挥发性,对松、杉木屑进行了脱毒处理,研究成集脱毒、防霉、营养三功能于一身的专用脱毒剂,并结合香菇栽培中的主料、辅料、品种、菌棒制作工艺、栽培模式的选择及生育因子的控制,总结出一整套松、杉木屑防霉省力化栽培香菇新技术。应用这套技术可减少代料香菇栽培阔叶树木屑用量50%,菌棒成品率可达95%以上,灭菌柴火可减少50%以上,符合出口标准的香菇比例增加二成多,菇木结实,收缩小,不散架,烂筒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茄子再生能力强的特性,创新了广西露地茄子一茬多收的再生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提早上市、效益好、植株根系发达,能省去育苗管理投入等优点,一茬每667 m2定植成本减少1 240元,上市提早15~20天,总效益增加15%以上,实现了节本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寿桃属极晚熟品种,果实个大、肉多汁甜、外观美丽、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平山县自2002年春季引种中华寿桃,经过几年的栽培管理,已获得成功。目前,全县栽培面积近334 hm~2,涉及10多个乡镇、60多个村,最高667 m~2产量可达2 500kg·667 m~2收入2.5万元,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中华寿桃春季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修剪及花前复剪利用早春修剪,剪除病虫危害的枝条,刮除树干病斑及老翘皮,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来源;用20%~25%石灰乳涂刷树干,预防冻害和灼伤。花前复剪,在  相似文献   

9.
蔬菜嫁接栽培,染病机会相应减少,发病明显减轻,嫁接蔬菜的茎叶生长旺盛,抗逆性也增强,特别是对低温、弱光等的适应能力较自根蔬菜增强。嫁接蔬菜能够明显地延长结果期,增加产量,一般可增加产量20%以上,高产甚至可增产数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节省香菇生产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按照“节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对代料香菇栽培模式、菌棒制作工艺、主料、辅料、品种选择及生育因子控制等整个过程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出一整套香菇优质高效节木栽培技术,使阔叶树木屑节省50%-67%,菌棒成品率达95%以上,比常规香菇生产技术提高了12%-20%,灭菌燃料减少50%以上,且所产香菇畸形菇大大减少,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香菇比例增加20%以上,菇木固型性提高、烂筒发生少。  相似文献   

11.
以嫁接番茄品种烟粉207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基质袋培、基质槽式栽培、土壤栽培3种栽培形式对嫁接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槽式栽培的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的增加了25.8%,前期产量增加了150.0%;基质袋培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减少4.6%,但前期产量增加了214.8%。2种基质栽培处理的嫁接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土壤栽培,但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土壤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品质;二者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基质袋培形式。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产业内具有毁灭性的病害,被称为柑橘"癌症",但柑橘黄龙病可防可控。福建省永春县在柑橘黄龙病的防控上探索出"柑橘生态防控"的新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新栽培模式单株产量增加了1.16%,每667m~2产量增加了24.41%,成本利润率增加了86.2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却减少了36.86%,新栽培模式果园在成本、收益方面呈现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昭通地区每年产生废弃苹果树枝达10万t,果木资源十分丰富,将其制成木屑进行食用菌生产,既可增加果农收入、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还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变废为宝。为研究苹果枝木屑培养料对香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苹果枝木屑作培养料栽培香菇效果较好,前期香菇产量高于杂木木屑培养料,总产量和平均单棒产量两者差异不大,香菇的外形、品质、口感也无明显差别。建议在当地推广苹果枝木屑替代杂木木屑作栽培料生产香菇技术,推荐配方为79%苹果枝木屑、20%麸皮、0.5%石膏、0.5%葡萄糖。  相似文献   

14.
设施栽培核果类果树宜覆地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真 《落叶果树》2003,35(6):35-35
笔者近 3年观测 ,设施栽培桃、李、和杏覆盖地膜较对照早开花 6~ 9天 ,果实早熟 4~ 7天 ,病虫害减轻 1 0 %~ 2 0 % ,增产 2 0 %左右。覆盖地膜后可提高地温 (地温增加 1℃相当于气温增加 2~ 3℃ ) ,使地温和气温趋于协调。根系生长良好 ,可有效地避免先叶后花现象。覆盖地膜的土壤疏松不板结还能抑制杂草生长 ,阻止地面水分向空气中散失 ,保墒效果良好。同时可减少浇水次数 ,降低空气湿度 ,有利于散粉和授粉受精。减少或减轻病虫害。设施栽培核果类果树覆盖地膜越早越好 ,要求扣棚后立即进行。地面整平 ,土块压碎 ,使地膜紧贴地面 ,四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 ,我市引进了丰水、幸水、新高、菊水等日本梨品种近 1 0个 ,栽培面积 1 0 0 0hm2 。这些品种丰产、早果、优质、抗病、耐贮 ,但必须实施配套技术 ,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笔者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日本梨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增加树体贮藏营养是保持果实个大的关键。若果实采收后放松管理 ,病虫危害会导致早期落叶 ,致使树体贮藏养分减少 ,势必影响次年果实的生长 ,特别对早熟品种影响更大。确保早展叶也是保证果实个大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早期展叶 ( 5月底前 ) ,必须做到①多留预备枝 ;②腋花芽果占 4 0 %~ 50 % ,短果枝占 50 %~ 6…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黑木耳栽培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10%、20%、30%)的沙棘果渣,进行不同黑木耳品种(黑威29、黑威11)出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20%的沙棘果渣对各品种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黑木耳产量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并且相应生产的黑木耳总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p0.001)。证明利用废弃的沙棘果渣栽培黑木耳实际可行,并能提高黑木耳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探索秋冬茬盆栽彩椒栽培技术,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示范了椰糠盆栽彩椒营养液循环栽培生产模式。采用自动灌溉、合理的水肥配比、回流液回收利用及栽培管理技术,其中栽培技术内容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及管理、授粉、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实现水肥配比合理化,节省人工;肥效较高,水肥循环利用率达90%,节水50%以上;使作物生长健壮、抗病力强,施药次数减少;667 m~2产量达5 570 kg,比传统栽培模式提高20%,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辽宁省铁岭市栽培‘寒富’苹果已有20年,面积达0.73万hm~2。栽培较早的铁岭县,有的‘寒富’苹果园已经结束了生产周期,从中发现,重要的原因是腐烂病发生严重,因腐烂病毁园的占90%。通过调查,铁岭县‘寒富’苹果园腐烂病发生严重的达30%以上。但也有控制得当的,盛果期树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根据近20年的生产经验,将‘寒富’苹果腐烂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郑明海  陈再鸣  方平  余承勇  傅家林 《食药用菌》2020,28(5):338-339,343
为探索液化菌种与农户分散栽培相结合的可能性,破解食用菌手工作坊生产模式对品质与产量的制约,比较金针菇季节性栽培中应用固体液化菌种与常规固体菌种接种技术的栽培效果,结果:固体液化菌种比常规固体菌种,栽培袋用种量减少92.5%,生产直接成本节省65.9%;菌袋成品率提高3.1个百分点;全生育期缩短13天;1级菇比例高11个百分点;子实体单袋产量增加45 g,生物转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宁海白"白沙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白沙枇杷抗寒性和着果率;果实转色和成熟比露地栽培提早10天。果实CCI值随果实转色而增加,与枇杷成熟度呈正相关。大棚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3.55%,比露地栽培果实增加5.61%;可溶性糖和总有机酸含量分别达到164.90和655.66mg/100g.FW,分别比露地增加20.91%和减少0.70%;糖酸比增加了19.05%,果实风味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