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正>甜玉米集中了水果和谷物的优质特性,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兼具休闲型与保健型的现代食品。甜玉米根据遗传类型和胚乳特性可分为三种:普通型甜玉米、超甜型甜玉米(又称水果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笔者从2008年开始在山东烟台市夹河绿色农业园引进试种甜玉米,至今已引进试验国内外品种四十多个,筛选出了一系列适合生产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甜玉米的加工利用方式,建议在甜玉米的加工利用过程中要逐步采用国际标准;提出了甜玉米创新营销的策略,建议在甜玉米营销过程中加强政府引导,运用营销手段,因地制宜,打造甜玉米品牌.  相似文献   

3.
<正>1甜玉米的栽培技术甜玉米是甜质型玉米的简称,是由普通型玉米发生基因突变,经长期分离选育而成的一个玉米亚种(类型)。根据控制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3种类型: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1.1选择品种超甜玉米品种宜用作水果、蔬菜玉米上市,普通甜玉米品种宜用作罐头制品。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是一种果蔬兼用的新兴经济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甜玉米这种高级营养食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玉米有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的营养成分大大高于普通玉米,含糖量为20%左右,超过西瓜的1倍,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籽粒主要营养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州飞  胡晋 《种子》2004,23(11):48-50
本文就甜玉米乳熟期籽粒营养品质性状的测定评价、不同基因型甜玉米籽粒营养品质遗传特点及其育种实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剖析了甜玉米品质育种与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甜玉米品质育种资源匮乏、品种类型单一、品质较差,对甜玉米品质形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动态变化与甜玉米食味研究较少.为此提出了甜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形成过程中急需开展的研究内容及与其配套的研究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根据遗传类型及胚乳特征,现在生产上的甜玉米基本上分为三种:即普通型甜玉米,超甜型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  相似文献   

7.
甜玉米(Zea mags L.sacchara ta st urt)是玉米属中的一个亚种,即甜质型玉米亚种。根据其突变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强化甜玉米和半强化甜玉米。普通甜玉米是由隐性突变基因su_1纯合而引起胚乳缺陷,其成熟籽粒表现皱褶、透明。普通甜玉米胚乳中的含糖量为10~15%,比普通玉米高2.5倍。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赖氨酸含量和含油量都  相似文献   

8.
甜玉米和超甜玉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美洲印第安人就已种植了甜玉米,并用来制做点心和酿造原始啤酒。1834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达林斯早熟”甜玉米品种。1924年第一个甜玉米杂交种育成。1931年加工出了第一简甜玉米罐头。1959年出现了第一个超甜玉米杂交种。1980年仅美国就种植大约340万亩甜玉米供应市场销售和加工。新鲜甜玉米及其加工产品愈来愈成为全世界人民所欢迎的蔬菜和食品。在我国,1968年北京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甜玉米是甜质型玉米的简称,又名甜玉蜀黍,是玉米的一个变种。起源于中南美洲,印第安人早在500多年前就种植和食用甜玉米。美国是现代甜玉米产业的发源地。20世纪40年代,杂交种甜玉米问世,甜玉米从此得到大量栽培。甜玉米果穗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甜、黏、嫩、香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甜玉米在全世界几十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和贸易,在世界上的种植面积已达300万hm2,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几个发达国家里是最大众化的蔬菜之一,被称为水果玉米或蔬菜玉米。我国甜玉米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甜玉米科学灌溉,在云南省元谋县开展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小春甜玉米生长季蒸发蒸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试验根据实时监测甜玉米生育期根系层内土壤水分和试验区域气象因素状况,分析甜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和不同生育期根系吸水深度,研究甜玉米生育期蒸发蒸腾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苗期至灌浆乳熟期甜玉米根系不断向下生长,主要吸水深度从20 cm增加到60 cm。甜玉米全生育期117天,蒸发蒸腾量为184.2 mm,蒸发蒸腾强度为1.6 mm/d。甜玉米各生育期蒸发蒸腾强度呈现抽雄吐丝期最大,灌浆乳熟期和拔节期次之,苗期最小的规律。甜玉米日蒸发蒸腾量与日照时数、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主要受气温、日照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甜玉米耗水关键期为抽雄吐丝和灌浆乳熟期,小春甜玉米生长期长,期间降雨量少,需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补充灌溉。  相似文献   

11.
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甜玉米品质对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各参试甜玉米品种的性状、品质、口感,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主要依据试验基地小区分区试验,对试验甜玉米品种进行全生育期观测,每个品种采用田间随机选样4组,每组依次选取10株进行观测,主要针对生长状况、产量结构各要素进行测定,根据专家现场鉴评,对每个品种口感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15个甜玉米品种中,‘万彩甜糯118’、‘禾甜糯2’、‘金糯628’、‘万糯2018’、‘美玉加甜糯36号’几个品种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排列整齐,并且甜糯可口,品质较好;‘禾甜糯2’属于口感型玉米,但是穗长较小,因此建议种植户选用时,如果追求甜玉米穗长和产量,应该尽量摒弃;‘美玉加甜糯36号’是早熟玉米,口感既糯又香甜,但是由于生育期短,因此种植时一定要合理结合销路进行种植,以防玉米过早衰老;‘万彩甜糯118’、‘金糯628’、‘万糯2018’属于中熟品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综合甜玉米品种特性,甜玉米生育期越长,口感越佳,一般早熟甜玉米口感较差,中晚熟甜玉米口感比较好,杂交系甜玉米比自交系甜玉米更甜更糯,本次试验中,发现黄白相间、彩糯玉米等口感都比较好;甜玉米受干旱、高温、连阴天等不利天气影响较大,在生长期如果水肥条件太差不利于玉米快速生长,在开花期至乳熟期,如果出现高温或者连阴天,将会影响玉米授粉,同时不利于玉米结籽。  相似文献   

12.
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是新兴的保健型农作物,生物新技术育种发展很快。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品种于1998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商品化生产,商品化率提高10%。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将花丝抗虫基因、耐寒基因、抗矮花叶病基因、幼苗长势基因和甜玉米食用品质相关基因等定位到相应染色体上。利用甜玉米作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分子标记应用资源特征鉴定研究也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甜玉米的营养价值,重点介绍了甜玉米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简述了甜玉米饮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流通温度与包装方式对采后甜玉米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流通温度和包装方式处理对甜玉米穗采后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在常温条件下流通,其营养成分和品质变化较快,带苞叶处理的最佳流通时间为2 d,PE包装最佳流通时间为3 d;低温可以较好地保持甜玉米的营养成分,带苞叶处理的甜玉米最佳流通时间为5 d,PE包装处理的最佳流通时间为6 d;低温结合PE包装处理可以减缓水分散失以及VC含量的下降,而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水溶性氨基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糊粉层及盾片影响种子活力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萌发3d、5d的甜玉米及普通玉米种子糊粉层及盾片细胞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甜玉米无论糊粉层还是盾片细胞都与普通玉米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就内容物被利用情况来看,甜玉米糊粉层内容物渗漏严重,种子自身吸收利用少,盾片细胞贮存物质消耗较慢,种子吸收利用能力较弱,最终导致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一致,差异主要表现在量上。甜玉米,尤其是超甜玉米具有灌浆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及脱水慢等特点。随着籽粒灌浆的进行,蔗糖及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加至最大值,尔后下降,还原糖则一直下降。类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蔗糖含量上。超甜玉米维持高糖含量的时间要长于普甜玉米,温度影响甜玉米籽粒中糖分的积累进程,而对最大含量无甚影响,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达最大值所需的有效积温数量较稳定。水溶性多糖含量相差极大,普甜玉米一直迅速增加,而超甜玉米及普通玉米则很低且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甜玉米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甜玉米生产季节性强,不耐贮藏,因此采后必须及时进行保鲜处理。本文从甜玉米适宜采收期、预冷方式、保鲜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甜玉米采后的保鲜现状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甜玉米保鲜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甜玉米为试材,以普通玉米为对照,对比分析甜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种苗转化过程中,两类型玉米胚乳淀粉含量和盾片脂肪含量(除0~2 d外)呈下降趋势;甜玉米胚乳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脂肪水解酶活性逐渐降低;种苗转化前期,甜玉米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水解酶活性均低于普通玉米,后期差异不大。因此,贮存物质和种苗转化前期的酶活性是限制甜玉米种苗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原因及提高其田间出苗率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樊龙江  颜启传 《作物学报》1998,24(1):103-109
试验以sh2胚乳突变体为试材,以普通杂交玉米为对照,测定了两者的某些结构,生理指标,设计了催芽、包衣和有机溶剂渗入3种方法进行了种子处理,并分早播、适播、迟播3期进行田间播种,考察种了处理方法对提高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成苗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因遗传造成的胚乳淀粉积累不足,同时试验表明,甜玉米种子的某些生理指标和的的功能与普通杂交玉差异不大,种子处理方法对提高早  相似文献   

20.
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应用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受一个或多个隐性基因控制的胚乳突变体.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至少有14个甜玉米胚乳隐性突变基因,其中有8个胚乳突变基因(su1,sh2,bt1,bt2,ae1,du1,wx1,se1)已应用于商业化育种.目前,已定出了与甜玉米有关的主要胚乳突变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确切位置,这些胚乳突变基因大多数已经被克隆和测序,而且对这些基因在胚乳碳水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本文综述了8个已应用于商业化育种的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染色体位点、编码的产物及其表现型,介绍这8个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分类、遗传效应及其互作效应,并提出其在我国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甜玉米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