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以上.总结了3种方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殖及苗种的淡水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殖技术和鱼苗、鱼种的淡水培育技术.试验选用的雌亲鱼在4龄以上,雄亲鱼3龄以上,人工授精后在流水孵化盘中孵化.鱼苗培育采用池塘单养方式,以泼洒豆浆或施放有机肥培育池水.平均体长1.3 cm的"水花"鱼苗,经过114 d的培育,平均体长达9~12 cm,体重7~15g,成活率75%.鱼种培育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平均体重15 g的鱼种,经过173 d的培育,平均体重达到65.5 g,成活率81%.  相似文献   

3.
鱼感鱼水花在5万尾/667m2 ̄10.6万尾/667m2的密度下,经过25d ̄30d的培育,鱼苗全长由0.7cm ̄0.8cm增长到2.5cm ̄3.0cm,成活率为66.6% ̄82.6%;同在池塘条件下,全长2.5cm的鱼感鱼苗以0.2万尾/667m2 ̄0.4万尾/667m2的密度经25d的培育全长达到6.5cm ̄8.0cm,培育成活率达85.0% ̄88.3%。本试验通过对人工繁殖的鱼感鱼水花进行池塘专池培育,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规模化生产鱼感鱼苗种找到有效途径,为鱼感鱼商品鱼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鱼苗池塘强化培育、网箱养成鱼种、鱼种网箱越冬和商品鱼网箱养殖试验。鱼回鱼苗网箱培育当年个体重达 2 2 98g ,网箱越冬成活率 94 2 %。网箱养商品鱼回净产 5 1 3kg/m3 ,个体均重 34 1 9g ,饲料系数 1 70。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苗种池塘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鱼苗、鱼种的培育,主要是将水花培育成2.5cm~3.5cm的夏花鱼苗,然后将夏花鱼苗培育成6cm~10cm的大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斑点叉尾(鮰)鱼苗池塘强化培育、网箱养成鱼种、鱼种网箱越冬和商品鱼网箱养殖试验.(鮰)鱼苗网箱培育当年个体重达22.98 g,网箱越冬成活率94.2%.网箱养商品(鮰)净产51.3 kg/m3,个体均重341.9 g,饲料系数1.70.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不同饲料、不同水质培育鳡鱼夏花鱼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培育前期的饲料应以豆浆为主,在鱼苗长至15~20 mm时,逐渐过渡到粉状饲料;鳡鱼在鱼苗阶段就能摄食活鱼苗,用活鱼苗作为培育饲料时,容易造成个体相差悬殊而相互残杀,影响成活率;水质不同主要会影响鳡鱼不同生长期的生长速度,对成活率的影响不甚明显;鳡鱼夏花塘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以内、池塘的面积不超过6亩时,鱼种规格整齐,成活率可达76.7%。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颡鱼人工繁殖、鱼苗集约化培育、大规格鱼种培育等两年的规模化试验和开发生产,2002年共繁殖黄颡鱼苗601.3万尾,平均受精率82.7%,平均孵化卒41%,其中最后三批共187.4万尾鱼苗育成2.5cm左右夏花135.4万尾,平均成活率为72.3%,平均每平方米生产夏花3890尾,育成36尾/kg规格的黄颡鱼种28850kg,平均成活率76.9%,平均亩产鱼种381kg。  相似文献   

9.
流水条件下利用网箱驯化培育黄颡鱼鱼种和进行成鱼养殖,经驯化后鱼苗摄食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取得成功,鱼种培育成活率达84.5%,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3.8%;密度为1000尾/m2。放养规格为180尾/k的养殖模式效果最显著。试验面积80m2,产鱼80.2kg/m2,产值2025.6元/m2,创利422.2元/m2。  相似文献   

10.
在8口3.9 m×4.0 m×0.6 m的水泥培育池中,对购进的7739尾西伯利亚鲟、50000尾俄罗斯鲟和70000尾史氏鲟的仔鱼分别进行50~60 d的集约化培育,培育结果,鱼种的体长达8 cm以上,且能够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三种鱼苗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4.82%、87.86%和66.92%。利用闲置的1200 m2养鳗池进行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和史氏鲟的商品鱼饲养,10个月后其商品率均超过95%。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仔、稚鱼和鱼苗中间培育试验。共进行5批育苗试验,其中每批购受精卵量均为1 kg,平均孵化率为91.5%,5批共孵出仔鱼593.5万尾。共培育出体长2~3 cm的鱼苗82.3万尾,仔鱼平均育苗成活率为13.9%。5批鱼苗进行池塘网箱培育试验,共培育出体长8~10 cm的大规格鱼种70.9万尾,中间培育平均成活率为85.4%。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14日至6月1日在湖北宜昌进行了匙吻鲟苗种的规模化培育试验示范。鱼苗培育在室内水槽内进行,放养密度800~1000尾/m2,改善水温、溶氧、流速等养殖条件,适时投喂适口饵料生物,经过15d养殖,获4cm左右的鱼种47.12万尾,成活率95%;鱼种培育在水库坝下池塘进行,放养密度30万~40万尾/hm2,以水温相对稳定、水质优良的水库为养殖水源,及时驯食,转食后日投喂鱼种体重3%~5%的浮性鲟鱼饲料,加强饲养管理,经过30d养殖,获10~12cm鱼种40.47万尾,成活率85.9%。  相似文献   

13.
褐塘鳢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褐塘鳢稚鱼在6 250~9 380尾/m^2的密度下,经过35~40 d的培育,鱼苗全长增长至约1.5cm,成活率达22.25%~39.06%;在池塘培育全长1.7cm的褐塘鳢鱼苗(25尾/m^2),经15 d鱼苗全长达3.24cm,培育成活率达80.4%.全长2.55 cm的褐塘鳢鱼苗投喂南美白对虾苗,经13 d培育,全长达3.57cm,成活率达99.2%.本研究解决了褐塘鳢苗种培育难题,为规模化生产褐塘鳢苗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黄顙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颡鱼人工繁殖、鱼苗集约化培育、大规格鱼种培育等两年的规模化试验和开发生产,2002年共繁殖黄颡鱼苗601.3万尾,平均受精率82.7%,平均孵化率41%,其中最后三批共187.4万尾鱼苗育成2.5cm左右夏花135.4万尾,平均成活率为72.3%,平均每平方米生产夏花3890尾,育成36尾/kg规格的黄颡鱼种28850kg,平均成活率76.9%,平均亩产鱼种381kg。  相似文献   

15.
由四川购入长吻鱼危鱼苗,经20天培育,体长达6cm进箱,当年规格达6cm进箱,当年规格达100~15g,成活率80.86%,翌年转入成鱼养殖,年底规格达615~1053g,平均单产11.04kg/m 3,折合亩产18409kg,成活率90%,单箱利润9231.3元.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4日至6月1日在湖北宜昌进行了匙吻鲟苗种的规模化培育试验示范。鱼苗培育在室内水槽内进行,放养密度800~1000尾/m2,改善水温、溶氧、流速等养殖条件,适时投喂适口饵料生物,经过15d养殖,获4cm左右的鱼种47.12万尾,成活率95%;鱼种培育在水库坝下池塘进行,放养密度30万~40万尾/hm2,以...  相似文献   

17.
张正光 《内陆水产》1997,22(3):23-23,14
3苗种培育3.1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池可用土池、小水泥地或薄膜池,面积4-10m2、水深20-30cm为宜。培育鱼苗用水必须清洁,河水、长流水及经过曝晒的自来水均可使用。每平方米放鱼苗1~1.5万尾,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或轮虫,每天3~4次。随着鱼体的增大,可增加投喂熟蛋黄、切碎的水蚯蚓或鳗鱼料,以量少多次为原则。在这阶段要注意水质管理,防止阳光照射;每天要吸污1~2次,加注新水l~2次,但不要使水温度变化超过2℃。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体皮达1~1.5cm,此时要及时分他进入鱼种培育阶段。3.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地面积要比鱼苗培育池…  相似文献   

18.
在2口面积共计4.7×667m2的试验塘开展了黄颡鱼冬片鱼种健康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放养2~3cm的黄颡鱼夏花鱼种25000尾,收获黄颡鱼冬片鱼种564.9kg,平均体重23.3g、平均体长11.9cm,成活率95.9%,每667m2平均利润1837.5元,投入产出比为1:1.74。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 ,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 ,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 ,鱼苗生长发育良好 ,成活率达 90 %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 10— 15天 ,全长 2 .0cm的鱼苗 ,按 774 2尾 亩 ,10 551尾 亩 ,14981尾 亩三种密度放养 ,投喂粗蛋白含量 32 %以上的配合饲料 ,经 99— 133天的培育 ,分别获得 4 3.7克 尾、18.8克 尾、10 .9克 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20.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8,25(6):48-48
黄颡鱼苗种培育,是将2cm的鱼苗,培育成6—8cm的鱼种,其过程需要5—7个月。为提高效益,在生产中应掌握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