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氯仿抽提、聚乙二醇沉淀,再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病变法氏囊组织中提取出较纯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病毒核酸电泳分析表明,4株IBDV分离株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毒株间无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IBDV分离株均由4条主要的结构蛋白带组成,近年从免疫鸡群中分离的地方强毒JH株及引自中监所的I型强毒J1C7株,其主要结构蛋白带与早年分离的IBDV野毒株相似,电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省6个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鸡群中,分离到6株强毒,均能使易感鸡36小时发病并死亡,发病率达60~100%,死亡率10~70%。人工感染鸡能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电镜观察均证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其中有的毒株,毒力非常强。利用其中毒力最强的1株病毒,经鸡胚多次传代培养育成1株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免疫效果容易监测的弱毒株,经野外试验证明,该毒株是防治IBD的一个很理想的毒株。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弱毒株J9的免疫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不同剂量(10^3.8 ̄10^4.9TOCID50/只)的IB肾型弱毒株9免疫接种15 ̄70日龄SPF鸡,然后用部分国内分离的IBV肾型强毒株HV、NB90、L-1、JT和国外肾型标准强毒株T攻击。三次试验初步表明,J9株具有对 强毒株攻击的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三种不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株,对BWEL-SPF鸡群1-10个家系3周龄鸡进行敏感性试验,观察比较鸡群各家系对不同敏感性,测定不同毒株的毒价。广西强毒株(IBDV-GX株)〈LD50为10^5.0/0.2ml;湖南强毒株,LD50为10^5.2/0.2ml;吉林强毒株(IBDV-JL株),LD50为10^5.5/0.2mml,以100LD50攻毒剂量,对BWEL-SPF鸡1 ̄10家系的致死率为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市郊区某鸡群送检的6周龄曾经IBDV免疫的病鸡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IBDV强毒。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36~72小时内死亡,易感鸡100%发病,50%死亡。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直径60nm左右,无囊膜。经SDS-PAGE检测,病毒核酸有二条RNA带。  相似文献   

6.
某些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株(HV-IBDV)通过鸡胚连续传代适应于鸡胚,鸡胚适应的HV-IBDV成功地在鸡胚成纤维(CEF)细胞上生长,表现致细胞病变作用,鸡胚-细胞适应株对实验感染雏鸡的致病性大大降低,无一只死亡,法氏囊病变与标准株的相似,交叉病毒中和试验表明,细胞培养适应与标准株的抗原性有差异,免疫学试验表明,适应株免疫鸡后,对HV-IBDV强毒感染有很好保护作用,特别是免疫接种后3天攻强毒,适  相似文献   

7.
参照澳大利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00273 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的 1 对引物,位于 V P2 高可变区两端,通过 R T P C R,扩增了 5 个 I B D V 山东分离株 V P2 基因的 607~1 080 位核苷酸片段(aa203~306)。 P C R 产物经纯化后,分别用 Dra Ⅰ、 Sac Ⅰ、 Ssp Ⅰ、 Pst Ⅰ和 Sau3 A I共 5 种限制性内切酶( R E)进行消化处理,结果 5 个分离株均为 Dra Ⅰ(- )、 Sac Ⅰ(- )和 Sau 3 A I(+ ), L C2 和 T A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J N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L C2 株为 Pst Ⅰ(+ ), J N、 L L 和 T A 株为 Pst Ⅰ(- );5 个分离株的酶切图谱与美国变异株迥异,而 T A 株与日本超强毒株 9011 相类似。5 个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对比,至少在 V P2 可变区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 I B D V 接种免疫鸡群仍然暴发 I B D 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鸡胚培养、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分离与鉴定了来自河南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鸡群He1、He2、和He3三株IBDV毒株。鸡胚传代试验表明,He1和He2株连续传代到第4代出现规律性死亡和IBD病变,而He3株在第1代时鸡胚即全部死亡,且出现IBD典型鸡胚病变。He1、He2和He3毒株对易感鸡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病死率分别为20%、10%和40%,多数为弱毒株。免疫保护试验证明,用常规的IBDV血清I型病毒株B2疫苗对He1、He2和He3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与对照组相比保护率分别为0%、0%和10%。未死亡扑杀的免疫试验鸡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表明I型毒株疫苗对IBD基本上无免疫保护作用。所分离的毒株可能是IBDV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9.
用京-1株鸡马立克氏病(MD)强毒感染1 ̄10个家系1日龄的BWEL-SPF鸡,观察比较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及病理切片,以此评估该BWEL-SPF鸡群每个家系鸡对京-1株MD强毒的敏感性。结果,1,5,8,9号家系的BWEL-SPF鸡对京-1株MD强毒最敏感;3,4,5,6,10号家庭系次之,2、7号家系敏感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应用病毒蚀斑技术,将乙型脑炎病毒HW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培养上连续挑斑纯化3次,对纯化后的克隆株进行血清学,免疫生物学鉴定及外源性污染检定。毒株对BHD-21细胞感染滴度≥10^6.15TCID50;对8-9g小鼠脑内感染的毒力≥10^7.10LD50/0.04mL;与JEVP3株阳性参考血清的中和指数≥2000;克隆株对猪有较好的的性,无外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从疑似IBD病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暴发类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江苏省某鸡场采集病鸡法氏囊组织制成组织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部分鸡胚3~5d死亡,部分鸡胚不死亡但有病变。用感染胚卵黄囊和绒尿膜混合物,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3代后,发现以合胞体为特征的细胞病变(CPE)。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内病毒粒子呈整齐的晶格状排列。用免疫沉淀法提取病毒抽提核酸,经SDS-PAGE电泳,可见规律排列的10条带,呈3-3-1-3排列。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参考毒株S1133株的核酸谱带的数目和位置相同。血清学试验与ARV呈阳性反应,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呈阴性反应。证明分离病毒为ARV  相似文献   

12.
应用病毒蚀斑技术,将乙型脑炎病毒(JEV)HW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培养上连续挑斑纯化3次,对纯化后的克隆株进行血清学、免疫生物学鉴定及外源性污染检定。毒株对BHK-21细胞感染滴度≥106.15TCID50;对8~9g小鼠脑内感染的毒力≥107.10LD50/0.04mL;与JEVP3株阳性参考血清的中和指数≥2000;克隆株对猪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无外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13.
从病鸡中分离出肾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株,从中选出免疫原性最佳的毒株IBVzj93株,其EID50≥10^-8.7/0.2ml,研制成单价及与呼吸型、腺胃型传支病毒株相配伍的二价、三价及与IBD、ND、EDS等相配伍的二联、三联灭能苗,经对1547.79万羽鸡免疫试验,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病死犬肺,肝和淋巴结分离到2株CDV,CDV93039和CDV93041。消除小牛血清中的干扰因素和33℃培养是分离成功的主要因素,两株病毒均在Vero细胞生长良好,传2~4代毒力稳定,CPE产生明显,TCID50为10^-6.50~10^-6.77,明显高于国内外野毒株和弱毒的毒力效价,人工感染犬死亡率较高,表明该分离株致病力较强,作者推测我国犬群可能存在CDV强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山东省从死亡率达72%,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海兰蛋白鸡和艾维茵肉鸡群中分离到3株鸡贫血病毒(CAV)这些毒株耐体积分数50%氯仿和70℃水浴15min,能在MDCC-MSB1的细胞内增殖,用分离的细胞毒接种1日龄SPF鸡呈现典型的难传染性贫血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感染的MDCC-MSB1细胞涂片和鸡组织触片,可见特异的核内荧光,分离毒株能被CAV-TK5803株抗血清  相似文献   

16.
DNA免疫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RF完整的IBV类M41株S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 CMV启动子下游我隆位点,构成pCIS1用于1周龄SPF雏鸡的DNA免疫试验。试验鸡生疏腿部肌肉注射pCIS1DNA100g,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次免疫2周后,代感染IBV H52株。结果,IBV人工感染后第4天气管-泄殖腔棉拭子鸡胚病毒分离阳性者,免疫试验组为1/6,而对照组为6/6,鸡胚病毒中和试验显示,二次免疫后临感染前及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技术扩增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 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LX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一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到1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命名为LX株。经血清学、鸡胚接种、病毒形态、外源病毒(CAA、NDV和IBV)排除试验等证实该分离物为纯净的IBDV。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LX株接种8龄SPF鸡后第2天鸡只精神 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粪便,发病率为100%,第3 ̄4天出现死亡高峰,而后很少引起死亡,死亡率达92.3%,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脾脏肿大,胸腺萎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北京地区3株鸡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中扩增出1054bpS1基因高变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inI和PstⅠ的酶切位点分析图谱进一步证实了RT-nestedPCR的特异性。将3段S1基因分别克隆到PUC19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UCIBVS1-BJ1,PUCIBVS1-BJ2和PUCIBVS1-BJ3。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报告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 c D N A 序列,在病毒 V P2 区域,设计 1 对引物,并在 2 引物上分别加 Pst Ⅰ和 Eco R I酶切位点。对 2 个 I B D V 分离株 J S3 和 J S4,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 R N A,然后进行逆转录和 P C R 扩增,将扩增片段经酶切纯化后克隆于 p U C18 质粒载体中,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 c D N A 序列。将测定的分离株与标准对照株( S1) I B D V V P2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比较, J S3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3 与 J S4 的同源性为 99% 。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 J S3 和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6% , J S3 和 J S4 的同源性为 98% 。这表明在我国流行的 I B D V 毒株与标准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