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60年ENSO事件与甘肃气候灾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甘肃省近60年来气象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据陇南山地区、陇中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原区、河西走廊区、祁连山地区和河西走廊以北地区6个不同的区域的资料研究了ENSO事件对甘肃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气候因子与ENSO事件的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得出,ENSO事件对甘肃季风区的降水量的影响表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8—2011年的SPOT VGT NDVI数据,运用最大化均值法、提取植被覆盖度法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对甘肃河东地区连续14 a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河东地区植被南多北少。在时间上,整体植被呈缓慢上升趋势,增速为0.028·(10a)-1。其中,前4 a NDVI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0.392下降到 2001年0.314;后10 a 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0.330上升到2011年的0.378。在空间上,陇南山区中北部、陇中高原南部植被呈增加趋势;而陇东高原东南部、甘南草原区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甘肃油菜产量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1~2000年20 a甘肃省64县区油菜产量和生长期(4~10月)气温资料,主要采用R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油菜产量的地区差异和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油菜产量存在4个特征区,印河西走廊高产不稳定区,河西东部及陇东地区和陇中产量不稳定区,甘南高原等甘肃南部边缘低产稳定区.产量变化以2~4 a左右的年际振荡为主,5 a周期大多对应极值产量.气温异常偏高(低)相应的河西走廊产量异常偏歉(丰),甘南等甘肃南部边缘地区产量随气温的升高(降低)而升高(降低),这些地区油菜产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显著;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对气候变暖响应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气候变化等环境条件对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域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采用修订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象指标,即夏季最热8 d平均气温为主导指标、期间大气相对湿度为辅助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甘肃河东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候区划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可越夏范围向西向北有所扩展、海拔高度下限有所下降。陇中北部、陇中南部、陇东高原、六盘山区、陇南北部、陇南南部可越夏海拔高度下限分别为1 700、1 400、1 200、1 200、1 100 m和2 000 m,与二十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下降了600、200、200、200、500 m和500 m,区域范围向西向北扩展到了陇中北部和甘南州等地。可越夏区以上涉及国土面积达到了近790多万公顷(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9%。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西北旱作冬小麦干旱风险管理水平,选用甘肃省41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甘肃省冬小麦农业生产相关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建立了甘肃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用Arc GIS对甘肃省冬小麦进行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高危险区和次高危险区主要位于陇中北部、陇东北部和陇南南部;高暴露区和次高暴露区集中在陇东和陇南地区;高脆弱区和次高脆弱区主要位于陇东大部;次低防灾能力区和低防灾能力区位于陇东大部和陇南北部。甘肃省冬小麦高风险区分布于庆阳市北部和陇南市南部,次高风险区和中度风险区主要位于陇东大部、陇中北部和天水市北部,省内其余冬小麦区属于次低和低风险区。该研究成果将为甘肃冬小麦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气候变化等环境条件对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域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采用修订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象指标,即夏季最热8 d平均气温为主导指标、期间大气相对湿度为辅助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甘肃河东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候区划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可越夏范围向西向北有所扩展、海拔高度下限有所下降。陇中北部、陇中南部、陇东高原、六盘山区、陇南北部、陇南南部可越夏海拔高度下限分别为1 700、1 400、1 200、1 200、1 100 m和2 000 m,与二十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下降了600、200、200、200、500 m和500 m,区域范围向西向北扩展到了陇中北部和甘南州等地。可越夏区以上涉及国土面积达到了近790多万公顷(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9%。  相似文献   

7.
改进了足迹家族法并应用于甘肃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3年甘肃省生态压力处于中等水平,温室气体(GHG)排放由较低升至中等,水资源压力较高;生态文明建设为中等水平。空间上,生态压力较高的有兰州、白银、嘉峪关,较低的有酒泉、陇南、庆阳、张掖、甘南,其余地区为中等水平;GHG排放较高的是金昌、嘉峪关、兰州,中等的是酒泉、白银和张掖,其余地区较低(临夏为碳汇);水资源压力较低的是甘南、临夏和陇南,中等的是张掖和酒泉,其他9市压力较高;生态文明水平较高的有甘南、临夏、陇南和张掖,较低的是白银、金昌、兰州和嘉峪关,其余地区中等。  相似文献   

8.
近10年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改进的CASA模型为基础,结合MODIS NDVI数据、气象资料,估算了甘南牧区草地2000、2005、2008年牧草生长旺季7月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结果显示:(1)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基本格局是西南偏西和东北两区域最低,然后由西南-东北方向为轴心逐渐向内陆中心部分递增,该分布规...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河东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甘肃省河东31个测站1958~2001年历年春小麦全生育期(3~7月)的总降水量资料,通过EOF、REOF及Maha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甘肃河东主要雨养农业区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异常的空间特征、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降水异常区域大致可分为4个区,既甘肃中部区、陇东区、陇南区和甘肃南部区;降水主要表现为13~14年、3年左右和6~8年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近58年春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8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08年的春季(3~4月)历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确定干旱标准,统计分析历年春旱发生的频率和范围。结果表明:甘肃省春旱发生频率比较高,其频率范围为30%~50%,河西走廊为40%~50%,陇中北部和陇东为40%左右,陇中南部、陇南和甘南高原为30%左右。全省春旱频率呈增加趋势,河西、陇东和陇南呈增加趋势,陇中趋势平稳,2000~2008年全省及各地春旱次数都在迅速增加。在近58年中,全省春旱范围的历年变化呈逐渐扩大趋势,陇东和陇南与全省相同,河西和陇中呈逐渐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热量条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和Log istic生长曲线方法,对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田间试验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酿酒葡萄的关键生育期以及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温度指标和低温冻害指标,为河西酿酒葡萄区域化生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气候资料。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ggravated in many regions of the world. The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climate zone of Northwest China, which is particularly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has led to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hich may result in hydrological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d assess the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systems in this area. The patterns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in the Hexi Corridor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streamflow drought index(SDI) an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at 12-month timescale(SPI12) from 1960 to 2013. The evolution of drought was obtained by the Mann–Kendall test and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mean annual SDI and SPI12 series in the Hexi Corridor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wavelet analysis, we divided the study period into two segments, i.e. before and after 1990. Before 1990, the occurrence of droughts showing decreased SDI and SPI12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rridor and shifted to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rridor after 1990. The probability of drought after 1990 in Shule River basin decreased while increased in Shiyang River basin. The wavelet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Shiyang River basin will be the first area to go through the next drought period. Additional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rought pattern and climate indices were analyzed. The enhanced westerly winds and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and glacier runoff were the main reasons of wet trend in the Hexi Corridor. However, the uneven spati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glacier runoff led to the difference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variations between the Shule, Heihe and Shiyang River basins.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水旱灾害是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最直接、最经常性的灾害类型,其与农业产量关系的研究可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粮食安全评估等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文中以我国西北甘肃省为例,根据1985-2007年全省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粮食产量数据,...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寒旱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点试验,对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的越冬率、生育期及产量进行比较,以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冬油菜品种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依次表现为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天油2号(CK)>天油5号>天油8号>天油7号,其中陇油6号和陇油7号越冬率最高,分别为86.40%和85.53%,明显高于CK,而天油7号与天油8号的越冬率仅分别为54.07%和55.50%,均低于CK;同一参试品种在不同试点生育期差异较大,如陇油6号在秦王川试点,生育期长达300 d,而在和田,其生育期仅为251 d,较秦王川试点提前49 d;不同冬油菜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也较大,在秦王川,陇油6号和陇油7号的生育期最长,为300 d,陇油8号为295 d,而其它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为290 d,较陇油6号缩短了10 d;在不同试点,冬油菜农艺性状和含油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陇油8号、陇油7号、陇油6号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陇油9号;不同生态区区域适宜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也有差异,其中陇油6号、陇油7号可成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新疆乌鲁木齐以西地区、甘肃中北部与河西走廊以及陕西靖边周边地区的主栽品种,而新疆乌鲁木齐以南地区应以陇油8号与陇油9号为主栽品种,天油2号、天油5号及天油8号也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肃省27个测站,近46a年历年夏季(6-8月)平均地面月气温资料,采用EOF、REOF、子波分析、Mann-Kendal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点并对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甘肃省夏季平均气温异常的全区一致性是主要特点,也存在河东、河西气温异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气候环境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河西走廊荒漠-绿洲交错区敦煌、金塔及民勤3站1960-2007年气温、降水、蒸发量等观测资料,利用距平时间序列和多阶自回归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荒漠-绿洲交错区的年际气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1960-2007年荒漠-绿洲交错区年均气温分为两个主时段,即1967-1986年为一低温时段,1987年开始转为一个相对较长的偏暖时段。目前,年均气温正处在历史的波峰状态,年均蒸发量显著增加。利用荒漠-绿洲交错区1980-2007年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状况等资料,分析其历史演变特征,说明了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不相适应,大量扩耕、超采地下水是导致荒漠-绿洲交错区气候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西走廊明清时期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干旱灾害等级、时间、空间特征、成因以及气候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明清时期542年中共发生旱灾83次,平均6.5年发生1次.该地区旱灾可分为4个等级,轻度旱灾、中度旱灾、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分别发生13次、44次、19次和7次,发生频率依次为16%,53...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问题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定量评价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 ,对该地区各县 (市、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定量化评价 ,计算出了每县 (市、区 )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有关结果可为该地区区域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反映农业生产条件与水平的18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认为甘肃省内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河西走廊和沿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要高于甘肃的东南部地区,说明甘肃农业发展主要受到农业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灌溉条件的影响。农业发展条件与水平的空间差异是今后农业分工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全省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