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392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245篇
  206篇
综合类   1671篇
农作物   252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677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浙北桐乡豌豆修尾蚜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修尾蚜是近年来浙北桐乡地区蚕豆上发生最重的害虫,对蚕豆及大巢菜2种寄主上豌豆修尾蚜的发生进行观察,并测定了吡虫啉对豌豆修尾蚜的防治效果和对蚕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中旬豌豆修尾蚜零星聚集于大巢菜顶部为害,而3月下旬早播的蚕豆顶部才出现豌豆修尾蚜聚集为害;4月以后为害逐渐加重,4月下旬豌豆修尾蚜在蚕豆、大巢菜上已经随处可见;5月蚕豆上以有翅豌豆修尾蚜为害为主。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蚕豆上豌豆修尾蚜速效性好,5 d后防效达100%,10 d后防效达98%。相比对照株,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每株豆荚数、每荚豆粒数、每豆粒鲜重无显著性差异,但每荚鲜重数显著大于对照。吡虫啉可用于蚕豆上豌豆修尾蚜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放牧和围封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P<0.01);放牧显著增加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Crude fat,CF)、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和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ME),显著降低了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s,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s,ADF)(P<0.01);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牧草CP,CF,DMD和ME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NDF和ADF呈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CP,CF,DMD和ME与NDF和ADF呈显著负相关(P<0.01)。总之,放牧处理显著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牧草营养品质。建议对围封温性荒漠草原进行适度放牧,以充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生产中常用的噻虫嗪、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吡蚜酮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6种杀虫剂,研究其对葡萄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虫螨腈、啶虫脒和吡蚜酮5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的防效在79.3%~91.3%,且对葡萄安全,可用于防治葡萄蓟马,建议在葡萄蓟马发生初期的早晨或傍晚均匀喷雾施于葡萄叶片正反面。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温低湿的极端干旱气候易造成南疆枣树盛花期出现“焦花”及坐果率低、光合速率下降等问题,在枣园冠层布设弥雾系统,在枣树盛花期以弥雾时间和弥雾次数为变量设置3个处理(M1为每天弥雾3次,每次20min;M2为每天弥雾2次,每次20min;M3为每天弥雾2次,每次40min),CK为对照,不弥雾,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枣树落花率、坐果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红枣产量品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弥雾处理能有效增加冠层湿度、降低温度,冠层空气湿度最大可提升158.7%,冠层温度最大可降低38.9%;弥雾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普遍较高,M3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最高,相较于CK,土壤含水率提升8.44%;冠层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枣树的叶片光合速率以及CO2固定量,弥雾处理下的枣树叶片CO2固定量均大于对照处理,有利于作物自身发育和促进果实生长;在弥雾期间M1、M2处理的落花率分别比CK低18.39%、15.09%。弥雾处理能调控冠层微环境,可有效提升枣树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开花坐果,提升红枣品质,每天弥雾3次、每次20min是获得红枣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及其互作模式对黄淮流域机械化直播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状、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与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高于30 cm行距处理。油菜的抗倒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倒伏指数小于30 cm处理。因此,在黄淮流域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最适宜的种植行距为40 cm、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基于GF-1卫星遥感数据识别京津冀冬小麦面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精准获取技术是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获取省级尺度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该文以北京市(京)、天津市(津)和河北省(冀)3个省域范围为例,以国家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的图幅单元,利用国产GF-1/WFV数据,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实现了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识别。本文以冬小麦全部9个月生育期的984景影像作为数据源,依次经过数据预处理、标准图幅单元的NDVI合成、样本点选择、冬小麦面积指数构建、冬小麦作物类型确认、省域范围制图及精度验证等步骤完成研究区域内冬小麦面积的提取。采用区域网平差和6S大气校正算法对数据源预处理,以中国1︰10万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图幅单元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将冬小麦面积指数按照1%的比例等分,并将面积指数从0到100%分割为101个提取节点,将提取节点的NDVI值依次与类型确认样本比较,精度最高的则确认为冬小麦面积提取阈值,同时将该阈值应用于图幅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指数影像,获取冬小麦种植分布。最后冬小麦面积识别的精度表明,以标准地图分幅作为计算单元,在GF-1影像基础上,利用冬小麦面积指数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与其他地物类型的波谱差异,且冬小麦的总体识别精度达到89.6%,用户精度达到89.8%,制图精度96.5%,Kappa系数0.72。在典型区域,本文算法与监督分类算法精度结果较为一致,除制图精度相差4.77%外,总体精度与用户精度差都在1.00%以内,说明本文算法具有精度高、运行效率高、分类单元识别结果一致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省级尺度农情遥感业务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办公环境对员工的办事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绿色植物能吸收有毒气体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起到降温效果,防止辐射和吸附灰尘等。在办公大厅、办公室、走廊、卫生间等不同地段,选择摆放的绿色植物不尽相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当然,不是所有绿色植物都可以进入办公场所,是有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GF-1影像NDVI年度间相关分析的冬小麦面积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的快速监测,减少监测难度,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年际NDVI相关关系的监测方法(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NDVI)。选择河北省黄骅市、孟村县、海兴县3个县市为研究区,基于2014年4月14日、2017年4月26日两个时期的GF-1/WFV数据,基于rNDVI方法,通过将样本点两年度的NDVI值构建二维空间,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方法获得不变地物点的上下包络线方程,进而得到冬小麦变化区域的监测阈值,提取冬小麦种植增加和减少区域,实现对研究区域的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采用rNDVI算法总体精度分别为90.60%,Kappa系数为0.84,相比传统的先最大似然分类后再提取冬小麦种植变化区域的方法,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6.6个百分点和16.7%。对冬小麦增加区域、冬小麦减少区域的变化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基于rNDVI的变化监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裸地、线状道路、破碎的冬小麦地块等区域的变化识别能力,提高监测精度。同时分别利用2014年3月1日和2017年3月12日、2014年5月17日与2017年5月20日两对GF-1/WFV数据进行基于rNDVI的冬小麦变化区域监测,结果表明3月份的监测精度较低,主要是由于3月份冬小麦长势尚不明显,5月份与4月份的总体精度相近,主要是由于5月份冬小麦NDVI已较高,易于识别。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NDVI的冬小麦变化快速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监测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算法简单高效,且能够在种植结构相对单一的冬小麦分布区域保持较高精度,能够满足农情遥感监测信息快速获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纯莲藕种植模式、莲藕套养甲鱼全程饲料甲鱼喂养模式、莲藕套养甲鱼福寿螺+饲料甲鱼喂养模式3种模式于2017—2018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莲藕套养甲鱼模式莲藕商品性有所提高,其中莲藕套养甲鱼福寿螺+饲料甲鱼喂养模式生产的甲鱼质量明显改善,效益达167 376元/hm~2,比纯莲藕种植增加96 426.0元/hm~2,并达到了肥药双减、减少福寿螺危害、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需求、系统框架及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农作物长势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农情遥感监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在当前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研究及业务状况扼要回顾基础上,文章从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需求、系统框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以全球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应用为例进行了说明。【结果】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需求可以归纳为服务对象、作物类型、空间范围、地面尺度、监测周期等5个方面,系统框架至少包括数据层、方法层、结果层和服务层4个层次。【结论】针对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及业务应用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以下3个观点:(1)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业务方案是成熟的,但是关键技术研究有待加强;(2)农作物长势概念的深入解析,将有利提高长势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能力与精度;(3)针对全球、国家、省级以及县级尺度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采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监测业务,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的客观现状。上述研究结果给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业务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也明确地指明了系统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