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檀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Tanqiao’)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板栗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檀桥’板栗家系苗为材料,采用经课题组前期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所获得的中华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 LY-8)、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LY-9)、硬皮马勃属未知种1(Scleroderma sp. 1,LY-17-2)和未知种2(Scleroderma sp. 2,MB)进行接种,比较了接种和未接种‘檀桥’板栗幼苗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指标(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光合指标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1)接种4个月后,4种外生菌根真菌均能成功侵染‘檀桥’板栗,接种LY-17-2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真菌,达86.40%。(2)接种4种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檀桥’板栗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和苗木质量指数(SQI)。其中,接种LY-17-2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LY-9,达12.61 g/株;接种LY-8的幼苗总根长、表面积、体积、根尖数显著高于接种...  相似文献   

2.
在盆栽条件下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显著提高了黄檗的生长及吸收能力,苗木株高、地径及主根长等都显著大于对照植株,增强了苗木根系活力,提高了叶片吸收NPK的能力;接种G.mosseae和G.diaphanum的苗木平均高比对照苗木增加了近20 cm;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5~2.7倍。丛枝菌根促进了黄檗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促进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叶片N、P、K含量均有提高,其中接种G.diaphanum的苗木光合效率提高最为突出,光合速率为12.23μmol·m-2·s-1。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檗的菌根化育苗和资源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盆栽条件下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显著提高了黄檗的生长及吸收能力,苗木株高、地径及主根长等都显著大于对照植株,增强了苗木根系活力,提高了叶片吸收NPK的能力;接种G.mosseaeG.diaphanum的苗木平均高比对照苗木增加了近20 cm;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5~2.7倍。丛枝菌根促进了黄檗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促进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叶片N、P、K含量均有提高,其中接种G.diaphanum的苗木光合效率提高最为突出,光合速率为12.23 μmol·m-2·s-1。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檗的菌根化育苗和资源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真菌促进紫穗槐结瘤数量及提高固氮能力的机制,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结合结瘤因子生物检测法,研究了菌根化紫穗槐苗木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诱导效果,以及结瘤因子紫穗槐苗木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菌根分泌物能够显著诱导根瘤菌产生结瘤因子,HPLC检测图谱33min出现的色谱峰物质能够诱导紫穗槐的根毛产生变形;结瘤因子回接盆栽紫穗槐实生苗结果表明,在灭菌基质上播种的紫穗槐苗木能够产生根瘤原基并结瘤,且双接种结瘤因子和AM真菌处理的紫穗槐苗木产生根瘤原基的数量显著高于单独接结瘤因子处理的苗木;结瘤因子提高了紫穗槐的菌根侵染率,结瘤因子的量越大,AM真菌对紫穗槐的侵染效果越显著;结瘤因子与AM真菌混合接种能显著提高紫穗槐苗木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uforme(简称G.V)、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tle(简称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I对连作土壤中贝达(V.vulpina×V.labnuca Beta)葡萄扦插苗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测定贝达葡萄地上部及根系生理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鲜重均增加.叶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片SOD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3倍和2.18倍.MDA含量比对照低12.83%和17.51%.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7.07%和20.33%.接种菌剂后,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变化,其中G.V处理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较多,并且含有特异性成分橙花叔醇.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葡萄的生长,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栗蘑菌渣对板栗苗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菌渣还田梯度(按照菌渣占土壤的体积比)0%(T1)、33%(T2)、50%(T3)、67%(T4),测定不同处理苗木生长、叶片生理及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菌渣还田可以促进苗木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其中T3处理显著提高板栗苗木的苗高、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7.51%、16.92%和27.17%。(2)菌渣可以有效促进菌根的形成与苗木根系生长。随着菌渣还田梯度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3个处理(33%、50%、67%)的菌根侵染率分别比照提高22.37%、72.76%、54.07%;T3处理细根根长、根表面积相比对照提高50.70%、31.84%。(3)菌渣还田还可提高苗木叶面积、比叶面积,增加叶片SPAD值,提升光合特性。其中T3处理叶面积、比叶面积、SPAD值均为最高,分别为117.87 cm~2、172.86 cm~2·g~(-1)、48.12。板栗苗木净光合速率最高值出现在10∶00,此时T3处理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提高25.92%。综上,菌渣还田比例以50%(T3)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菌根对板栗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板栗上接种菌根真菌 ,证明几种真菌能与板栗形成不同共生程度的菌根 ,菌根对板栗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以Rhizopogensp .和Lycoperdonfuscum对菌根苗株高和地径的促进作用大 ,土壤灭菌后接种效果明显优于未灭菌的处理 具有菌根的板栗幼苗在PEG脱水处理后 ,暂时萎蔫出现晚 ,萎蔫系数小 ;菌根苗的细胞膜透性和SOD酶活性相对低 菌根的存在可显著地提高幼苗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木在生长形态方面的抗旱作用。以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马尾松苗木为材料,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自然干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且不同菌种、相对含水量以及菌种与含水量间交互项均差异极显著( P<0.01)。中度胁迫时,接种土生空团菌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最好,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8%和52.9%;不同胁迫条件下,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0%;干旱胁迫下,菌根菌能促进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尤其对根系作用明显,使菌根化苗木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菌种对宿主的亲和力大小有差异,且苗木对各菌根菌的依赖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表明,VA菌根能够改善水分运输,抵抗水分胁迫,提高抗旱性能。综述了VA菌根在正常水分状况下促进寄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VA菌根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改善水分代谢、影响调节物质和提高苗木成活率。VA菌根改善植物水分答谢的可能机制:1菌根扩大了寄主根系的吸收面积;2刺激内源激素进行调节;3增强寄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4菌根菌丝形成的特殊水分运输通道;5菌根菌丝的直接吸收作用和菌根间接调节生理作用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引进的6种菌根真菌,对我省主要树种——红松进行了苗木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证明:供试的菌根菌,特别是Suillus grevillei(kl.)Sing.和Xerocomus chrysenlteron(Bull·ex Fr.)Quel.,均能在红松苗木上形成大量菌根,对红松苗木的生物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木菌根化程度越高,根系越发达,苗木干物重越重,地上高或地径粗越大(不绝对)。因此,可以利用纯培养的菌根菌进行人工接种,作为培育壮苗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2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edulis和Xerocomuschrysenteron,在施钠盐量分别为0、0.06、0.12和0.24mol.L-1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长发育、细胞质膜透性、根系活力、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钠处理水平下,与未接种相比,菌根促进了油松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油松的生物量干重,增长率分别为25.55%、30.96%、61.86%和15.62%、3.06%、17.04%;不同钠盐水平下菌根油松幼苗细胞质膜透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接种B.edulis和X.chrysenteron2种菌根真菌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B.edulis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逐渐增加,而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几乎没有变化;菌根油松幼苗对水分吸收及利用的能力有增强的趋势,相对缺水率有所降低;菌根油松幼苗根系伤流量较非菌根幼苗明显增加,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B.edulis菌根植物分别是非菌根植物的1.10、1.24和1.23倍,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分别比非菌根植物增加了2.85%、10.48%和7.48%。由此认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菌根通过增强油松苗木细胞质膜的稳定性,提高植物根系的活力,增强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了油松幼苗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调控技术对板栗根系构型的影响和对板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培育高质量板栗苗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板栗苗木为对象进行切根(切根深度分别为12、8、4 cm、CK)及不同形态氮素(尿素、硝酸钠、CK)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2N2,地径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4N1,不同处理苗木地径生长量差异性不显著;在同样切根深度的处理下,施用尿素的苗木在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上均大于施用硝酸钠的苗木,也即NH^+4较NO^-3对板栗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X1N1、X2N1、X2N3处理在不同径级侧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上分别达到最高,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考虑苗木根系指标和形态指标,X2N1即切根深度8 cm结合施用尿素为板栗苗木根系的最佳调控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施肥方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根系构型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菌根苗(混合接菌,HJ)和非菌根苗(未接菌,WJ)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对比分析苗木根系的形态(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系功能(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及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显著影响1年生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各施肥处理下,菌根侵染率均为HJ高于WJ处理。2)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苗木直径0~0.5 mm根系的形态指标;2种接菌处理下,EF处理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均最高。3)各施肥处理下,油松苗木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HJ低于WJ处理,而根组织密度及根系总生物量为HJ高于WJ处理。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苗木根系生物量变化规律均为EF>DEF>CF>CK。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根系形态构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板栗外生菌根发育进程的观察,并标记细胞壁相关成分,为菌根形成的机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收集板栗田间菌根、田间非菌根和组培根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板栗根系结构,特异性荧光染料Calcofluor White Stain、苯胺蓝标记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和胼胝质。【结果】板栗田间菌根的菌套致密且加厚,外皮层细胞间隙具有哈蒂氏网,外皮层细胞径向伸长、横向缩短。标记根系细胞壁发现,田间菌根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增加了43.4%。田间非菌根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是组培根的1.95倍,田间菌根中柱细胞胼胝质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降低了21.6%。【结论】板栗外生菌根形成后,外皮层细胞间隙哈蒂氏网明显,且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商南县2年生油松苗木进行乳牛肝菌(Su illus bov inus)、褐环乳牛肝菌(S.luteus)和褐黄牛肝菌(B oletus luridus)3种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水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同时降低植株体内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游离脯氨酸在植株体内的累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秦岭山区与板栗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教学实验基地板栗试验林为对象,对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共检测到27种外生菌根真菌与板栗共生,其中3种为子囊菌,24种为担子菌,分属8科,9属;优势种不明显,常见种有Russula sp.1、Tomentella sp.3、Inocybe sp.、Russula livescens,其他23种均属于稀有种;优势类群为Russula、Tomentella2属。Russula、Tomentella外生菌根真菌是与秦岭山区板栗共生的优势真菌类群,可能在促进板栗植株生长、提高板栗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秦岭山区板栗共生外生菌根筛选以及板栗林生产培育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菌根化栓皮栎苗木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接菌与不接菌栓皮栎容器苗为对象,通过设置85%~75%θf,65%~55%θf,45%~35%θf3种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了菌根化栓皮栎苗木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形态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接菌显著促进栓皮栎苗木地上部分及根系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接菌栓皮栎苗木在65%~55%θf条件下生长最佳,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具有菌根的栓皮栎苗木达到合格苗的需水量,明显低于85%~75%θf,可见,接种菌根菌可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 森林树木的共生菌——菌根,自十九世纪得到公认以来,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养分吸收、物质的转化和菌根的形成条件等方面.但是菌根对苗木的抗逆性(抗寒、抗旱)及菌根对植物根的保护作用等方面则报导不多。 本试验的重点放在验证菌根菌对多年撂荒苗圃地上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本地  相似文献   

19.
外生菌根真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能与70% ̄75%的森林树种形成外生菌根。它可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酸性土壤上植物的抗铝性。外生菌根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增强植物的抗铝能力:(1)扩大吸收面积,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2)排斥或吸附铝离子,阻止其向植物根系运输;(3)有机酸或其它有机物质的分泌增加,提高对铝离子的螯合和对钙、镁等离子的溶解能力;(4)增加激素的分泌,促进植物生长;(5)促进植物生长稀释铝和液泡区域化隔离铝。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喀斯特地区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幼苗的耐旱适应性,我们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了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处理.香樟苗接种80d后再进行60d的强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35%~45%)、中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50%~60%)、轻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65%~75%)和正常浇水(维持田间持水量的80%~90%)的水分胁迫处理.用WinRhizo分析系统测定苗木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水分和菌根真菌的交互作用使香樟幼苗根系形态发生改变,以适应土壤环境.中度水分胁迫能提高根系总长和根尖数量,但是水分胁迫降低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和根体积.根系生物量、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表现为接种处理高于非接种处理.非接种处理的根平均直径在重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显著增强.菌根真菌接种处理的根系,平均直径随水分胁迫增加而有所降低.相同胁迫下的不同菌种处理之间,幼套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较摩西球囊霉和层状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在同一接种处理条件下,中度水分胁迫的香樟幼苗具有较强的菌根依赖性,重度水分胁迫却降低了菌根依赖性.同一水分条件下混合接种和幼套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